本文目录一览:
- 1、《天仙子·张先》原文与赏析
- 2、天仙子张先原文及翻译
- 3、天仙子张先原文及翻译
- 4、张先《天仙子(观舞·般涉调)》原文及翻译赏析
- 5、《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诗篇全文翻译
- 6、张先的诗词《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赏析
- 7、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_翻译及赏析
- 8、天仙子张先拼音版
- 9、张先的天仙子拼音版
- 10、天仙子张先简介
《天仙子·张先》原文与赏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时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五十二岁。《天仙子》词即作于此年。
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题作“春恨”,刻意伤春兼寓伤别,真切地表达出他怅惘失意时的感情。这对我们多侧面地了解封建时代文人的境遇和心理,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词的上片自午及晚,突出一个“愁”字。“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把酒听歌,原为乐事,但诗人内心愁情郁郁,难以排遣。“水调歌”相传是隋炀帝开汴河时所制,后舟人远客传唱,多为悲离之音,更使诗人闻之伤怀。他怅饮一醉,本想借酒浇愁,在昏睡中求得暂时的解脱,不料午醉虽醒,愁思依旧,倒反平添了醒来时的怅惘和苦涩,越觉得情味难堪,境况悲凉了。从听歌而触愁,到午醉欲消愁,到最后醒后更添愁,曲折地写出了诗人愁肠百转难以自拔的心情。“送春春去几时回?”这里的“春”含意是十分丰富的,自然的春天终有归去的一天,但人生易老,青春不再,自然使人想到人生的短促,富贵的无常,世事的变迁,人情的冷落。青春年华和往日的欢情,都随“春去”而不复返,空留下诗人的哀吟,这就是诗人愁丝万缕的缘由。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这几句紧接“春去”而来,诗人由流光易逝,想到人事难凭,把“愁”再推进了一层。镜中的容貌凋尽了朱颜,留下人生苦辛的痕迹;岁月匆匆,当年炽热的恋情,虽已渐渐平静下来,但偶一触及,又在心中复燃,变得更加深沉。“往事”如梦,“后期”又渺茫难知,即使再有相见之日,只怕也已经物是人非万事休了。一个“空”字,极写愁之深远,恨之难消。明知无益,“记省”却不由自主地更加深切。“记省”一番以后,最终也只能是徒然,心中没有着落,只留下一片空虚。在上片中,诗人酒入愁肠,触景生情,把伤春和恨别,把如花美眷和似水流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虚实相生,两相映带,妙在可言不可言之间。
下片专写晚景。“愁”是全词情调的总括,但在下片中,把诗人的愁思愁情都寓于客观具体的一景一境之中,物我相融,只觉得处处有景也处处有情。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鸳鸯结伴,双宿双飞,从愁人眼中看来,更觉寂然独处的凄清。“云破月来花弄影”,在朦胧夜色中忽然现出最富情味的“月”、“花”、“影”,这是一幅绝妙的图画,使诗人感到一丝欣慰。然而玉人不知何处,空留下诗人流连低回。“云破”一句,是张先平生最得意的佳构,他外号“张三影”,这一句堪称三影之首,描摹景物确有独到之功。古人诗有“风动花枝月中影”之句,意象相近,但情味远逊,关键在于“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语)。有这一“弄”,不但使整个画面上的景物都活了起来,有着动画般的效果,而且又赋予一切景物以人的感情。“云破”似乎有意,“月来”也脉脉含情,花枝舞动,顾影自怜。云、月、花,各有各的动态,呼之欲出,一句一个画面,一句一个境界,一境推出一境,又联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创造了夜色中最美的意境,寄托着诗人风露立中宵,含愁怀远人的真挚的感情。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这几句又是另一番境界。写进屋以后,百感交集,面对孤灯长夜,耳闻风催花落,益发愁思渺远,难以释怀。在密幕之中,清冷的寒夜使诗人更感孤独和寂寞,岂料窗外又传来阵阵风声。“明日落红应满径”,是词人的推测之辞,和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对照,使读者不禁感叹如此美好的事物转眼成空,落花飘零,复归尘土。这又一幅残红满径的画面,描绘出春归人去的冷落凄凉。全词一个“愁”字写下来,至此似结非结,点明了春去之可伤,离情之难遣的主旨。词的结尾似于无意中又开拓一层新境,勾起读者无穷的遐想。在这首词中,作者不明写愁情,而满腔愁思溢于言表,极尽含蓄蕴藉之致,深细地表达了自身微妙复杂的心绪。
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坠风絮无影”,世称颂之,号“张三影”。(陈师道《后山诗话》)
有客谓子野曰: “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 “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 “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此予平生所得意也。”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诗话》)
六月五日早抵秀州,以赴郡集于倅廨中,坐花月亭,有小碑,乃张先子野“云破月来花弄影”乐章,云得句于此亭也。(陆游《入蜀记》卷一)
张子野长短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往往以为古今绝唱。然予读古乐府《唐氏谣·暗别离》云: “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意子野本此。(吴开《优古堂诗话》)
听“水调”而愁,自伤卑贱也。“送春”四句,伤流光易去,后期茫茫也。“沙上”二句,言所居岑寂,以沙禽与花自喻也。“重重”三句,言多障蔽也。结句仍缴送春本题,恐其时之晚也。(黄苏《蓼园词选》)
一身花月张三影,千古评来此射雕。俪白把青词愈妙,好教风调继南朝。(张峙亭《论词绝句》)
天仙子张先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西醒。夕愁无限,故国伤心。隔江浦,牵回首,惊回鸿。满庭芳草积,闲院掩春深。朱帘静倚,暗尘明瑟,谁解当年弄,携瑟寻芳步幽径。空惆怅,风潇洒处,一曲红消。
翻译:
听着水流调节的声音,手持酒杯,午后沉醉,西方醒来。夕阳之下,愁绪无边,对故国的思念让人伤心。隔着江浦,回首过去,惊醒了归来的鸿雁。满庭的芳草堆积,寂静的院子掩映在春色的深处。红色的帘幕静静地倚着,暗尘覆盖着明亮的琴瑟。谁能理解当年的曲调,带着琴瑟寻找芬芳,步行在幽静的小径上。空自惆怅,风吹过的潇洒之处,一曲红消。
解释:
张先的《天仙子》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词。词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惆怅。词中的“水调数声持酒听”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场景,而“午醉西醒”则进一步展示了词人的醉态和醒来的恍惚状态。随着词的发展,词人通过“隔江浦,牵回首,惊回鸿”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无法回归的痛苦。
在词的下阕,词人进一步通过描绘庭院和帘幕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忧郁的氛围。同时,词人也通过“谁解当年弄,携瑟寻芳步幽径”等语句,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最后,词人以“空惆怅,风潇洒处,一曲红消”等语句,总结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使整首词更加完整和深刻。
总的来说,张先的《天仙子》是一首富有思乡之情和忧郁氛围的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无法回归的痛苦。
天仙子张先原文及翻译
天仙子张先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作者】张先 【朝代】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听人唱《水调歌》,想借听曲喝酒来排解忧愁,一觉醒来天已过午,醉意虽消,但愁意未减。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几时还能再回来?值此人生暮年,感叹年华易逝,以前的美好时光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了。
夜晚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明月冲破云层的阻碍,晚风吹起花枝,影子在月光映照下婆娑摇曳。拉上一层层的帘幕遮住了摇摆的灯焰,风更大了,人们也都已睡去,经过这场晚风,明天园中小路上应该满是片片落花吧。
注释:
①水调:曲调名。
②流景:逝去的光阴。景,日光。
③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
作者介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
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天仙子(观舞·般涉调)》原文及翻译赏析
天仙子(观舞·般涉调)原文: 十岁手如芽子笋。固爱弄妆偷傅粉。金蕉并为舞时空,红脸嫩。轻衣褪。春重日浓花觉困。斜雁轧弦随步趁。小凤累珠光绕鬓。密教持履恐仙飞,催拍紧。惊鸿奔。风袂飘飖无定准。 诗词作品: 天仙子(观舞·般涉调) 诗词作者:【 宋代 】 张先 诗词归类: 【羁旅】、【相思】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诗篇全文翻译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系列:宋词三百首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 1嘉禾小倅(cui):嘉禾,宋时郡名,即秀州,今浙江嘉兴市。小倅:即小副官。这里指判官。张先此时是嘉禾任判官。 2《水调》:曲调名,相传隋炀帝开凿汴河时自制此曲《水调歌》,唐代称《水调歌头》。 3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 4流景:如流水般消逝的光景。杜牧诗:"自伤晚临镜,谁与惜流年。 5往事后期:以往的欢情,以后的期约。后期:瞻望未来。空记省(xǐng):白白留在记忆中。记:记忆,思念。省:醒悟,明白。 6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暝:闭眼小憩。 7暝:天黑,日暮。 8花弄影:花在月光下摆弄它的身影。这是对花拟人化的描写。弄:摆弄。 9落红:落花。 翻译 饮著美酒听着《水调曲》,午间喝醉后已经醒来,可心中的愁苦却不曾排遣。送走了春天,春天什么时候能再回来?晚上对镜自照,惋惜青春年少、似水流年,往日相约,白白记得很清楚,后来却如同云烟。 沙滩上双宿的鸳鸯鸟已栖息,风吹走了流云,月光下花儿孤影自怜。一层层的帘幕密密的遮住了灯光,风儿在依旧吹,人声却渐渐地安静下来。明天的小路上一定是落满了花瓣。 赏析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家里品著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 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故著一「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甜蜜的往事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却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颇具平淡之趣。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 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藉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园中的小路上了。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作者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张先的诗词《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赏析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嗟老之作。作者持酒听人唱《水调歌》,本想排解闲愁,谁知那哀切的歌声不仅没有遣愁,反而使词人更加烦闷。饮了几杯闷酒便昏昏睡去,醒后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作者禁不住感叹:“送春春去几时回?”春天归去,自然是明年回来,这是人人都知的自然规律,词人偏偏问道,你几时回来,其中包含了多少留恋与不舍之情。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意思不尽相同:上一个“送春”指季节变换,而下一个“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的追忆和惋惜。这种感情只有临老的人,才会表现得愈加强烈。
“临晚镜,伤流景”两句,反用杜牧“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诗句,以“晚”易“晓”,这个“晚”既是天色之晚,也隐指年岁已晚。这两句是词人对自己精神状态的真实描述,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词人临晚对镜,蓦然发现镜中的自己已经白发苍苍,憔悴不堪。“伤流景”之“流景”指逝去的光阴,也可理解为暮春之景色,词人上句刚刚抒发了暮春的伤春之情,再看到镜中白发苍苍的自己,很容易有美人迟暮之感。接着,词人由时光易逝,想到人事之无凭,流光堪悲,人事亦堪悲,不禁惆怅满怀。“往事后期空记省”之“后期”,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往事悠悠,已成过往;二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有自悔之意。这件“往事”,难以遗忘,难以开解,这也是词人产生愁绪的原因之一。一个“空”把词人的这种苦闷和彷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几句把词人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含而不露,十分蕴藉。
扩展阅读:张先的生平简介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北宋词人张先,号子野,诗句精工而受人称赞。《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日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
扩展阅读:张先的文学创作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的地位。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_翻译及赏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宋代·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宋词三百首 , 婉约伤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张先所创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誉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赖,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敢兴趣,这首词写的就是这种心情。
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在这首词里,作者却写他在家里品著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这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感叹来。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之作,但伤春的内容却依然是年轻时风流缱绻之事。理由是:一、从“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微逗出个中讯息;二、下片特意点明“沙上并禽池上暝”,意思说鸳鸯一类水鸟,天一黑就双栖并宿,燕婉亲昵,如有情人之终成眷属。而自己则是形影相吊,索居块处。因此,“送春春去几时回”的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了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作者所“记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叹流光的易逝,或伤人事之无凭,而是有其具体内容的。只是作者说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地让读者凭想像去补充。
“临晚镜,伤流景”。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有句云:“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张反用小杜诗句,以“晚”对“晓”,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张先词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解忧愁,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文两个“春”字各具不同涵义是一样的,只是此处仅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往事后期空记省”句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含蓄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妙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语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说往事过了时,这就不得不感慨系之,故用了个“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所谓“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后者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却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正如李商隐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这就是自己为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却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竟像是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极尽婉约之能事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藉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弄”之主语为“花”,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关键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晴空万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及至天色已暝,群动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意外的欣慰。
创作背景 根据词前小序,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按照沈祖棻《宋词赏析》的说法,张先在嘉禾作判官,约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年五十二。但词中所写情事,与小序内容很不相干。这个小序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被误认为词题,传了下来。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宋代·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相思令·吴山青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婉约送别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宋代·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宋词三百首 , 田园 , 写景抒情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宋代·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石州引·薄雨初寒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宋词三百首
天仙子张先拼音版
如下:
shui diao shu sheng chi ji ting , wu zui xing lai chou wei xing.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song chun chun qu ji shi hui ? lin wan jing ,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shang liujing , wang shi hou qi kong ji xing。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sha shang bing qin chi shang ming , yuin po yue lai hua nong ying .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chong chong lian mu mi zhe deng , feng bu ding 。
山画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
【赏析】
这是一篇暮春时节的感怀之作,是张先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中描写了词人借酒消愁,感叹时光流逝,往事随风,人生后会无期。
上片主要描写的是作者的心理活动。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的意思是想借听调喝酒,来排遣心中的愁闷,但结果却是酒醉后醒来,醉意虽然消除了,但心中的愁却没有减去一分。
“送春春去几时回?”前一个“春”的意思春季;下一个“春”字指时光,“春去”不仅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还蕴涵着对年少青春时光的追忆和惋惜之情。
“送春春去几时回”照应了后面的“往事后期空记省”。“临晚镜,伤流景”是借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
杜牧原诗中是写女子早晨梳妆,感叹时光易逝,所以是“临晓镜”;而这首词中将“晓”改为“晚”,因为作者接近黄昏时仍然不能消愁解忧,所以起来“临晚镜”。
这个“晚”字一语双关,既表明了天色已晚,又隐指自己已到晚年。“伤流景”则更加明确地表达出了作者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人到晚年的感伤。
“往事后期空记省”中的“后期”是暗含着往事已经如过眼云烟一样逝去,一去不复返,又流露出了因错失机缘的后悔之情。但是后悔也无济于事,只能“空记省”,以追忆往事。
然而,即使是回忆往事中的一些美好片断,作者也并不能从中得到安慰,反而增添了更多的烦恼。
正因如此,作者想到,即便自己去参加宴会,纵情于美酒歌舞之中,也不能消除自己心里的愁闷,所以连盛大的宴会,也没有兴趣去参加了。
下片写动态的景色,“云破月来花弄影”极有空灵飘渺之美,成为千古佳句。
连接上片结尾,由于没有去参加盛大的宴会,所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作者便独自到小园中散步,希望以此来排遣郁积在心中的苦闷。
“沙上并禽池上暝”,作者看到鸳鸯在池边相互依偎。“云破月来花弄影”,此时的夜空中,月亮被浓云遮住了。突然,一阵风吹开了浓云,露出了藏在云里的月亮。
同时,被风吹动的花儿,在明亮的月光下婆娑弄影。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孤寂的心情才感到了一丝丝欣慰。
“云破月来花弄影”不仅表达了作者,忧伤中略带欣慰的复杂心情,更让读者看到了一幅美景。
“重重帘幕密遮灯”,外面的风越来越大,作者担心屋里的灯焰被风吹灭,于是进屋赶紧把窗帘拉起来。
但是,窗帘已经不能遮挡灯焰了,此时灯焰在闪烁着。“人初静”,既表现出夜深人静之时,风势愈加迅猛的情境,又与上片提到的“不赴府会”相照应。
“明日落红应满径”,刚刚还在月光中婆娑弄影的花朵,明天一定会落红满径。其中既饱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伤感,又有对自己已是人生迟暮的叹息,同时着赏春偶得佳景的欣喜。
本词字句凝练,体现了张词的艺术特色。尤其是词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描绘出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作者张先也因此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再加上“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自称为“张三影”。
张先的天仙子拼音版
张先的天仙子拼音版: 水shuǐ调diào数shù声shēng持chí酒jiǔ听tīng,午wǔ醉zuì 醒xǐng来lái愁chóu未wèi 醒xǐng。送sòng春chūn春chūn去qù几jǐ时shí回huí?临lín晚wǎn镜jìng,伤shāng流liú景jǐng,往wǎng事shì后hòu期qī空kōng记jì省xǐng。
1、原文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2、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到张先所创作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喻之为“张三影”。
关于作者的介绍和作品特点:
1、关于作者的介绍
张先生于990年,逝于1078年,字子野,乌程人,今浙江湖州吴兴,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2、作品特点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天仙子张先简介
天仙子张先,是中国古代传奇女侠之一,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她的父亲是一位武术高手,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格训练,练就了一身了不起的武艺。张先性格坚强,善于斗争,常常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成为了当地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少年时期的张先
张先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武艺,几乎每天都要练习数个小时。虽然训练非常艰苦,但张先却很享受这种挑战自我的感觉。在父亲的指导下,她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拳法、剑法、刀法等武艺,成为了当地的小有名气的武术高手。
成为天仙子
张先在十六岁那年,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这位老人看到了张先的天赋和潜力,决定传授她一种神奇的武功。这种武功叫做“天仙步”,可以让人在空中飞行,轻松跨越千山万水。张先经过苦练,终于掌握了这种武功,并开始在江湖上行走,成为了一名传奇女侠,被称为“天仙子”。
天仙子的传奇经历
张先在江湖上行走多年,经历了许多惊险刺激的事情。她曾经在一次恶霸逼迫良家妇女的事件中,单枪匹马地与恶霸展开搏斗,最终打败了恶霸,保护了当地妇女的安全。她还曾经在一次抢劫事件中,救下了一名被劫匪绑架的少女。这些事迹使得天仙子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的英雄。
天仙子的后人
天仙子张先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她的传奇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她的后人也在不断地传承着她的武艺和精神,成为了一支强大的武术家族。他们以天仙子为荣,将她的事迹和精神传承下去,成为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一部分。
结尾
天仙子张先是中国古代传奇女侠之一,她的勇敢和坚强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人。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成为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