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小林宽澄为什么要回日本
- 2、战争期间帮助中国的日本人都有谁?
- 3、小林宽澄的人物生平
- 4、揭秘历史:日籍八路回到日本后面对何种境遇
- 5、阅兵上的这个人是谁??需要大概的资料。。。
- 6、小林宽澄的复员回国
- 7、这个日本兵世代都是和尚,却成为抗日功臣,为何娶了美女护士回日本?
- 8、小林宽澄的多次访华
- 9、小林宽澄的人物轶事
- 10、《宜昌保卫战》里有一个日本军人写日记有历史原型吗?
小林宽澄为什么要回日本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过对于小林宽澄来说,日本已经变成了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如果回到日本,那么他的人身安全必定会受到威胁,所以经过了万般考虑,小林宽澄还是决定留在中国。
1953年,小林宽澄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确定恋爱关系不久后,两人就一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的第二年,小林宽澄的第一个孩子呱呱坠地。
为了纪念1954年是中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的那一年,小林宽澄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宪明”。
这不仅表示了他对中国的友好,更是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
就在儿子出生不久后,小林宽澄决定带着妻子和儿子一同回到日本,见见他的家人们,这个时候,距离小林宽澄离开日本,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五年。
回到日本之后,小林宽澄找到了一份翻译的工作,在中国待了十多年的他,说起中文来得心应手,和来自中国的船只和商人们沟通完全没有障碍,因此,每次翻译的工作小林宽澄完成得总是十分出色。
战争期间帮助中国的日本人都有谁?
一、日籍八路军——小林宽澄
小林宽澄(1919年9月2日-2019年1月16日),日本人,曾参加侵华战争,被俘后觉醒成长为反战同盟的八路军战士,回国后成为对华友好人士。
1955年复员回国的小林,受监视直到85岁后才解除,但他依然四处演讲作报告,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曾任“八·四会”会长(即八路军、新四军之会)。
2015年9月2日,小林宽澄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9月3日,作为日本抗战老兵代表,在北京参加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6年3月26日,小林宽澄先生在韶山毛主席铜像前热泪盈眶,敬上一个军礼。
2019年1月16日晚9时19分,小林宽澄在日本去世,享年99岁。
二、日籍共产党员——伊田助男
伊田助男是一位共产党员,当他还在上大学时就已经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后来更是加入了日本共产党,但是随着战争的爆发,他也给派往了前线作战,但他一直很痛恨日军的侵略行为。
他在日军中写道“那些“动手”(处决)的命令直接由军队的最高层传达下来,那些高级军官们根本想象不到那是什么样子,他们只是命令但是从没到过现场......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谈论它的,他们没有到过现场,那些下级军官和士兵,才是真的做这件事的人......我很惊讶在这个地球上会有一些人说它(大屠杀)是“制造出来的”......那些“职业军官”们永远躲在幕后。”在痛苦的纠结中,他觉得不再助纣为虐了,尽管他从未杀过人。
抗战帮助中国的日本人_日本人帮助抗日_抗日时期帮助中国的日本人有哪些
在一次扫荡中。伊田助男的任务就是将他们的粮食弹药给前线送去。伊田助男开着装满弹药的车,但没有走向日本的军事基地,而是直接开到了八路军当时活动的地区。再快到达的时候,他把发动机给弄坏了。然后留下一封信,写着“希望能给呢们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偿,你们拿着这些去作战吧。然后就拿枪自杀了”。
三、鬼子大夫——山崎宏
山崎宏1908年11月出生在日本冈山县。1937年山崎宏便穿上军装,离开了那个盛产葡萄的地方,来到中国。 他是在卢沟桥事变时,随侵华日军步兵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及其步兵第10联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所统领的部队到中国来的。
6个月后,作为军医的山崎宏,因实在看不下去侵华日军一路烧杀的行为,便逃离了日本军队。作为逃兵的山崎宏最希望能回到日本的家,因此,他决定从天津向东逃亡。在模糊的记忆里,他记得山东半岛最东面“离日本近,可以找机会回家”。希望通过山东半岛的尖上(荣成市),坐船回到日本国去。
由于连年的战火、连年的战祸,使他寸步难行。这条回家的路,一走就是几十年。沿路乞讨来到山东济南后,山崎宏停了下来。久而久之,他也就放弃了回日本国的念想,他要以赎罪的方式,以在中国“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来为日本民族在战争中所犯罪行赎罪、谢罪。如今已经是四世同堂、乐其融融。
2010年12月1日下午17时16分在济南家中辞世,享年103岁。老人逝世后,按照老人的夙愿,遗体将于2日上午捐献。
四、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
中西功(なかにし つとむ、1910年9月18日 - 1973年8月18日),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社会活动家。三重县人。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毕业。1930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1931年在满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抗战帮助中国的日本人_日本人帮助抗日_抗日时期帮助中国的日本人有哪些
同时,他也是日共中央委员,他提供的情报从根本上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为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作为一名红色间谍,先后在“佐尔格小组”和潘汉年的情报系统中工作。而他最大的贡献,是准确预报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
他两次被判处死刑,但靠着他过人的智慧,两次都逃过了死刑的执行,他在狱中等到了日本战败投降,出狱后他拖着伤病之躯为中日友好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其人生履历的一段已经作为原型搬进荧幕,电视剧《智者无敌》中的男主角“中村功”重演了他的故事。
五、国际情报员——尾崎秀实
尾崎秀实(1901—1944),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28年11月至1932年2月,任《朝日新闻》常驻上海的特派员。其间,他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同鲁迅也有交往。
尾崎秀实“表面上看来是绅士式的记者”,实际上却是“上海的日本共产党和日本进步人士的核心人物”。
他同受共产国际派遣来上海从事情报工作的苏联共产党党员、德国人佐尔格合作,经常把日本在华的重要情报转报莫斯科,经常“把一些国际上的革命动态”转告中国同志。
小林宽澄、 伊田助男、山崎宏、中西功、尾崎秀实
抗日战争时期帮助过中国的日本人
1931年9月18号日本为了实现侵占中国的野心,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自此宣告抗日战争正式打响。残忍的日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造成3000多万中国军民伤害,骇人听闻的“三光”政策,更是令人发指,简直如同魔鬼一般。但正义不分国界,日军之中也有正义之士,他们毅然加入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战争中,帮助中国军民。
1、日籍八路军——小林宽澄
小林宽澄(1919年9月2日-2019年1月16日),日本人,曾参加侵华战争,被俘后觉醒成长为反战同盟的八路军战士,回国后成为对华友好人士。1955年复员回国的小林,受监视直到85岁后才解除,但他依然四处演讲作报告,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曾任“八·四会”会长(即八路军、新四军之会)。
2015年9月2日,小林宽澄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9月3日,作为日本抗战老兵代表,在北京参加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2016年3月26日,小林宽澄先生在韶山毛主席铜像前热泪盈眶,敬上一个军礼。2019年1月16日晚9时19分,小林宽澄在日本去世,享年99岁。
2、日籍共产党员——伊田助男
伊田助男是一位共产党员,当他还在上大学时就已经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后来更是加入了日本共产党,但是随着战争的爆发,他也给派往了前线作战,但他一直很痛恨日军的侵略行为。
他在日军中写道“那些“动手”(处决)的命令直接由军队的最高层传达下来,那些高级军官们根本想象不到那是什么样子,他们只是命令但是从没到过现场……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谈论它的,他们没有到过现场,那些下级军官和士兵,才是真的做这件事的人……
我很惊讶在这个地球上会有一些人说它(大屠杀)是“制造出来的”……那些“职业军官”们永远躲在幕后。”在痛苦的纠结中,他觉得不再助纣为虐了,尽管他从未杀过人。
在一次扫荡中。伊田助男的任务就是将他们的粮食弹药给前线送去。伊田助男开着装满弹药的车,但没有走向日本的军事基地,而是直接开到了八路军当时活动的地区。再快到达的时候,他把发动机给弄坏了。
然后留下一封信,写着“希望能给呢们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偿,你们拿着这些去作战吧。”然后就拿枪自杀了。
3、鬼子大夫——山崎宏
山崎宏1908年11月出生在日本冈山县。1937年山崎宏便穿上军装,离开了那个盛产葡萄的地方,来到中国。 他是在卢沟桥事变时,随侵华日军步兵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及其步兵第10联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所统领的部队到中国来的。
6个月后,作为军医的山崎宏,因实在看不下去侵华日军一路烧杀的行为,便逃离了日本军队。作为逃兵的山崎宏最希望能回到日本的家,因此,他决定从天津向东逃亡。在模糊的记忆里,他记得山东半岛最东面“离日本近,可以找机会回家”。希望通过山东半岛的尖上(荣成市),坐船回到日本国去。
由于连年的战火、连年的战祸,使他寸步难行。这条回家的路,一走就是几十年。沿路乞讨来到山东济南后,山崎宏停了下来。久而久之,他也就放弃了回日本国的念想,他要以赎罪的方式,以在中国“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来为日本民族在战争中所犯罪行赎罪、谢罪。如今已经是四世同堂、乐其融融。
2010年12月1日下午17时16分在济南家中辞世,享年103岁。老人逝世后,按照老人的夙愿,遗体将于2日上午捐献。
4、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
中西功(なかにし つとむ、1910年9月18日 – 1973年8月18日),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社会活动家。三重县人。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毕业。1930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1931年在满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时,他也是日共中央委员,他提供的情报从根本上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为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作为一名红色间谍,先后在“佐尔格小组”和潘汉年的情报系统中工作。而他最大的贡献,是准确预报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
他两次被判处死刑,但靠着他过人的智慧,两次都逃过了死刑的执行,他在狱中等到了日本战败投降,出狱后他拖着伤病之躯为中日友好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其人生履历的一段已经作为原型搬进荧幕,电视剧《智者无敌》中的男主角“中村功”重演了他的故事。
5、国际情报员——尾崎秀实
尾崎秀实(1901—1944),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28年11月至1932年2月,任《朝日新闻》常驻上海的特派员。其间,他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同鲁迅也有交往。尾崎秀实“表面上看来是绅士式的记者”,实际上却是“上海的日本共产党和日本进步人士的核心人物”。
他同受共产国际派遣来上海从事情报工作的苏联共产党党员、德国人佐尔格合作,经常把日本在华的重要情报转报莫斯科,经常“把一些国际上的革命动态”转告中国同志。
小林宽澄的人物生平
1919年9月2日,小林宽澄出生于和尚世家,从小聪明好学,在父亲(寺庙的方丈)谆谆教导下,19岁时考取了和尚的资格。可是和尚也逃脱不了被征兵的命运。1940年夏天,一纸红色征兵令,他成了日本侵略军的一员,被派到山东。在一次扫荡中,他被八路军山东纵队胶东支队东海大队俘虏,曾二次自杀,未遂。后来,在八路军优待俘虏政策感召下,在敌工科人员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他自愿参加了八路军,积极进行反战宣传工作,成了反战同盟滨海支部的支部长。并在老领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的介绍下,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外籍中共党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留在了济南市政府外事处,帮助政府做遣返战俘和日侨的工作。 为便于他回国,1953年,33岁的小林调到了内蒙古丰镇人民医院任副院长。到丰镇医院不久,一次到沈阳出差,经战友介绍与在四野部队的女护士结婚,并将她调到丰镇医院当护士。 1955年12月18日离开丰镇回日本。回国后生活艰难,很难找到工作,而且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的监视,这和其他回国的反战同盟战士一样。最后在一家海运公司的轮船上做翻译。在他1940年应征入伍的出征书上,小林宽澄把出征的“征”字改成侵略的“侵”,可见他对这场侵略战争的深刻认识。
揭秘历史:日籍八路回到日本后面对何种境遇
9月2日上午,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获得中国 *** 颁发的纪念章,其中的一个日本名字特别瞩目,他就是97岁高龄的日本籍八路军战士小林宽澄。抗战期间日籍八路有多少,他们归国之后又面临哪壹些境遇?抗战时期,中国活跃着相当数量的日籍反战人士,他们的主要来源是被俘的或因不堪长官虐待而投诚的日军士兵,还包括流亡中国的日本 *** 党员与左翼人士。到抗战结束前,在华的日籍反战人士保守预计近1500人。
1939年1月,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日军俘虏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在八路军前线司令部新年 *** 上宣布加入八路军,成为最早一批「日本八路」。当年11月,杉本一夫等7人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建立「日本士兵觉醒联盟」,这是中国战场上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1940年5月,在日本 *** 总书记野阪参三的指导下,被俘日军士兵森健、春田好夫等人建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1943年2月改组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到1944年,该组织在敌后战场已有17个支部,范围覆盖整个华北和中原地区。
1942年,「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确定多条反战宣传方针,包括利用日军士兵的思乡情,宣传八路军「不杀俘虏」政策,鼓励弃战投诚;鼓励日军基层士兵反抗长官,激化官兵内部矛盾;唤醒日本士兵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使其认识到侵略战争反动性。他们的三大「杀手鐗」是阵前喊话、散发传单、寄送慰问袋和信件。
1943年,日籍反战人士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作战地区散发传单百万余张,内容多为记忆日本故乡和说明时政形势,「以情以理,双管齐下」。前被俘日军士兵还给自个原连队战友写信,获得回信的机率少则1/10,多则达1/3。每逢节日,他们还会向日军士兵投送装有笔记本、肥皂的慰问袋。尽管日军严令禁止,但还是有不少日军士兵留下这些「自个人」的东西,并相互传阅。日本左翼团体研究称,在抗战中后期,日籍反战者的「基层策反」对日军士气造成有效打击。在正面战场,日本人反战组织也迅速发展,其主要领导者是著名左翼作家鹿地亘。他筹建反战组织的努力,得到周恩来、郭沫如果等人的协助和关心。1939年12月,「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西南支部在桂林成立,成员包括鹿地亘等10人。组织成立后,鹿地亘立即率成员北出昆仑关,冒着炮火在阵地上对日军喊话。
1940年,「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重庆总部成立。同年,该组织反战剧《三兄弟》的巡演被时任 *** 军政部长何应钦叫停。1941年8月, *** 方面以「存在思想不当」为由强行解散该组织,将除鹿地亘之外的成员关进贵州镇远的战俘营,并对他们实施隔离监视,此事也被称为「小新四军事件」,令国内外舆论哗然。
后来 *** 在政治部内部设立「鹿地研究室」,安排鹿地亘等少数几名日方人士收集日方情报。但大多数反战组织成员一直被 *** 拘禁在战俘营,不少人因疾病折磨而死,到日本投降前夕大约剩余170人。回到日本多遭不公对待战争结束后,「日本八路」和左翼反战人士纷纷归国。他们大多数人成为和平主义者和对华友好人士,通过著书、报刊撰文和演讲等形式继续进行宣传。他们真切体会过战争的残酷与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因此有「一定要和中国友好相处」的坚定立场。
另外,他们对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宽广胸怀印象深刻,小林宽澄等人记忆说,他们放弃侵略者身份后,中国人民原谅并接纳他们,老百姓将他们当成宾客,为他们省出口粮,通宵站岗放哨,甚至为掩护他们献出生命。这些日籍反战人士成为中日友好的坚决捍卫者,是「对中国人民最善良情感和关照的回报」。
「日本八路」们回国后多数遭遇不公正对待,杉本一夫、小林宽澄等人被贴上「叛国者」和「赤化分子」标签,长期受 *** 监视,并因此找不到工作。不少在华反战同盟成员只能打零工度日,老年贫困潦倒。他们还常常遭受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骚扰,甚至是人身威胁。
近年在日本社会总体保守化的背景下,这些日籍反战人士更加受到排斥。他们当中一些人表示,并不在意被视为「异类」乃至「叛徒」,他们所顾虑的是,在他们逐渐老去,离开这个世界后,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甚至「将战争当作儿戏」的日本人,会怎样看待自个的历史,怎样处理自个与邻国人民的关系,那是相当值得担忧的。
阅兵上的这个人是谁??需要大概的资料。。。
日籍老八路小林宽澄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
9月3日上午10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96岁的小林宽澄作为日本籍八路军的唯一代表,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式。
小林宽澄,日本人,曾参加侵华战争,被俘后觉醒成长为反战同盟的八路军战士,回国后成为对华友好人士。1955年复员回国的小林,受监视直到85岁后才解除,但他依然四处演讲作报告,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他现任“八·四会”会长(即八路军、新四军之会)。
据悉,日本共有32人受邀出席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其中有包括小林宽澄在内的17位老战士,除小林宽澄为八路军外,其余16人均为解放军老战士;另外还有3名老战士二代以及12名陪同人员。
受邀出席中国抗日纪念活动的日本代表团,由96岁的小林宽澄担任团长,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事务局局长小林阳吉担任秘书长。小林阳吉为已故日籍八路军小林清的儿子,也是这次受邀出席中国抗日纪念活动的嘉宾之一。
1939年1月,小林宽澄随日本华北派遣军第十二军畈田部队在中国山东青岛登陆,1941年被八路军俘虏。养伤期间,他认识到应该抵制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于是加入八路军,并成为日本反战同盟的成员。
1955年,小林宽澄回国。退休后,他担任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会长,在日本各地讲演,以自己在中国的反战经历,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据中国八路军研究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健在的日本籍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有20余人。
小林宽澄的复员回国
1955年复员回国的小林,受监视直到85岁后才解除,但他依然四处演讲作报告,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他现任“八·四会”会长(即八路军、新四军之会)。 很多日本战俘加入八路军后,为保护其家属在日本国内不受牵连和迫害而改名换姓,但小林宽澄却一直沿用自己的姓名,只是在1948年担任济南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工作员时,短暂使用过“高云”这个中国名字。加入八路军后,小林宽澄就加入了一个特别的组织。这个名叫“日本士兵觉醒联盟”的组织是由杉本一夫等七名日本籍八路军战士于1939年11月成立的反战组织。杉本一夫是第一批参加八路军的日本战俘。虽然小林宽澄加入了反战组织,可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从内心里对反战工作并不积极。小林宽澄:“我是日本人,我是日本民族,这个民族观念反对这个,反对新的理想,所以民族主义观念一直(存在)。给我起到很大的坏的影响。”经过教育,小林宽澄虽然放弃了军国主义思想,但他脑子里的民族主义思想让他无法那么快就去反对由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那时,小林宽澄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然而,一年之后,他的思想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林宽澄:“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想到我总是这样活下去,我本身没有意义,相反的,和中国人民一起活动的话,我的理想也能够实现,所以我的民族观念也死掉了,放弃了。放弃以后,我就按理想很自由的活动起来了。思想就开明了。”
这个日本兵世代都是和尚,却成为抗日功臣,为何娶了美女护士回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和尚是可以有家室,可以传宗接代的,有些和尚家庭世代做和尚,被称为和尚世家。
其中,小林家便是日本著名的和尚世家,1919年,小林宽澄出生了,他的父亲同时也是他的师父,在日本一座著名寺庙担任方丈。小林子承父业,1938年,才19岁的时候就考取了和尚资格证书。
如果不是那场战争,小林也许会成为一名得道高僧,可惜那时正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和尚资格证书在征兵文书面前,非常无力。
1940年小林和尚脱下袈裟,换上军装,被强迫参加侵华部队,派到山东胶东半岛,担任日本华北派遣军第十二军畈田部队的机枪手。
第二年,在山东牟平县的一次战斗中,小林被我八路军战士俘虏了,他当时受军国主义影响,自杀了两次,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亲眼看到八路军是如何善待俘虏的,更是亲眼看到日本侵略军的残忍,于是他心里的良性复苏了,在9月18日“九一八”纪念日那天志愿加入了八路军,还担任了日本反战联盟的支队长,去延安学习。
学成归来之后,他在对敌战场上立下大功,成为抗日功臣。
他不像有的日本反战联盟战士,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怕自己留在日本的家人受到报复。小林是和尚家庭,他相信自己的家人也已经看透生死,所以每日对敌宣传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线,用喇叭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用家乡话跟对面的日本兵喊话。这时,他以前学习的佛法派上了用场,小林特别善于打动对方的心理,先后有数十名日本兵在小林的感召下弃暗投明。
小林也因此被列入侵华日军的重点狙杀对象,所幸的是,他一直有惊无险。
后来,他娶了一位美丽的女护士,1955年带她回到日本,安享和平的晚年,也一直关心热爱中国。
小林宽澄的多次访华
小林宽澄一家是1955年12月18日离开丰镇回日本的。小林在丰镇结婚,大儿子在这里出生。因为1954年中国公布了宪法,就给儿子起了‘宪明’的名字,小名叫‘友好’。当时医院的同志们抱着他叫着‘友好、友好’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他的夫人带着6个月的身孕离开的丰镇,到了日本生下了女儿。为了纪念丰镇给她取名叫‘丰子’。可以说,丰镇是他的第二故乡,也是儿女们的故乡。 1972年中日建交后,小林宽澄多次来到中国。2008年12月4日,90高龄的日本籍老八路军、新四军战友会会长小林宽澄在成都“建川博物馆”与馆长樊建川协商增建“日本老八路纪念馆”事宜之后,飞回北京。他不顾旅途劳累,下午赶去与中日友好协会领导会面,汇报日本籍老八路的近况。晚上又接着赶到钓鱼台大酒店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领导见面、协商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及纪念碑的修复。2008年12月5日,他又匆匆忙忙赶到北京火车站,乘车向内蒙古丰镇进发。老人一路上几乎未眠,靠在窗边,心情激动地看着沿途的风景、熟悉的站名,不由得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在张院长的陪同下,小林到医院旧址参观,旧址的房屋多数已被居民进行了改造。小林先生一边看那些旧房子,一边给大家讲述当年艰苦奋斗的故事。看完旧址,又乘车赶往市区西边的开发区,参观新的医院,沿途老人几次让司机停车,下来拍摄市里的街道、一排排的大楼,他边拍边喃喃自语地说着:变化太大了,都认不出来了。 2008年5月5日,小林宽澄渡过重洋来到山东省沂源县土门镇刘家洞村,在村外一座看似极普通却有着特殊意义的坟茔前,跪了下去。在日军扫荡期间,小林曾受到两个沂蒙革命家庭的掩护和救助。这一年,小林宽澄还专程前往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在舒同的墓碑前深切悼念。2005年9月3日,他应邀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2009年7月,小林宽澄90岁高寿之际,央视七套《军事纪实》播出的《一个日本籍的八路军》专题片,介绍了小林宽澄在华十五年的传奇经历。日本老兵想建八路军博物馆日本“八·四会”会长小林宽澄在朋友殷占堂的陪同下来到建川博物馆参观,主要目的是想建一个八路军博物馆。小林宽澄曾是侵华日军的一名机枪手,被俘后经过革命教育,毅然加入八路军,由一名侵略者变成了一名革命战士。 抗战中 代表中国劝降日本兵精通两国语言的小林还经常代表八路军去劝降日本兵,并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胶东地区的“觉醒联盟”,印制传单,进行反战宣传。他现任“八·四会”会长(即八路军、新四军之会)。这次来主要是希望能建一个八路军博物馆。对此,建川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将为他们建私人展台,达到一定数量后不排除建一个馆。小林回国后将把保存的资料寄回做文物展览。
小林宽澄的人物轶事
2016年3月26日,小林宽澄先生在韶山毛主席铜像前热泪盈眶,敬上一个军礼。在韶山,小林宽澄一行首先来到毛泽东广场,瞻仰毛主席铜像并敬献花篮。见到毛主席铜像,小林宽澄感动流涕,庄严地敬上军礼,还朗诵了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虔诚的老人,闪亮的勋章,吸引了周围游客的目光,大家纷纷过来请求合影。小林宽澄一行还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和毛泽东遗物馆。一路上,老人兴致勃勃,唱起了《八路军军歌》,心中的情感融入在了歌声里。
《宜昌保卫战》里有一个日本军人写日记有历史原型吗?
在历史事件中,日军士兵通常不会在日记中记录他们的个人感受或情感。相反,他们会记录事件的发生和过程,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战斗和伤亡。
因此,如果《宜昌保卫战》中的日本士兵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这可能是一种虚构的描写手法,而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里面那个爱写日记的日本兵小林原型是结合了俩个人一个是小林宽澄,一个是反战士兵手记的作者水野靖夫
小林宽澄 日本人,曾参加侵华战争,被俘后觉醒成长为反战同盟的八路军战士,回国后成为对华友好人士。1955年复员回国的小林,受监视直到85岁后才解除,但他依然四处演讲作报告,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
水野靖夫 他根据自己的战中日记,把在中国的七年经历写成了《反战士兵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