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成都方言日常用语精选
- 2、四川话常用语
- 3、四川方言中还有哪些常用语?
- 4、成都方言有哪些?
- 5、四川话怎么说日常用语
- 6、一些常用语用四川话怎么说?
- 7、求四川话常用语
- 8、四川话常用语
- 9、要得四川话是什么意思 四川生活常用语介绍
成都方言日常用语精选
1、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 2、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3、算坛子----是指开玩笑; 4、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5、打锤----是指打架; 6、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7、杀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 8、弄归一----是指把事做彻底; 9、弄巴实----是指做好; 10、莫来头----是指没关系; 11、洗脑壳----是指言语戏弄,嘲弄; 12、光董董----是指赤条条的; 13、悬吊吊的----不稳当(妥); 14、红扯扯的----红得难看; 15、粑希希的----烂得很; 16、淡瓦瓦的----平淡无味,没盐味; 17、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气; 18、温都都的----温热合适; 19、香喷喷的----形容很香; 20、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21、崭噔儿——形容崭新的。
四川话常用语
1、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老巴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2、老子在别人面前称老子是占对方便宜;虾子奚落对方是胆小鬼;讨口乞丐,叫花子。
3、说某人傻瓜娃子;瓜兮兮地;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
4、稳当(妥);红扯扯的,红得难看;粑希希的烂得很;悬吊吊的。
5、鲊起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过去属于袍哥话。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
6、吃赏午今四川人仍将“吃午饭”称为“吃赏午”,这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川西坝子的农民们边插秧子边唱山歌,知府不让大家唱,农民戏曰:“吼山歌会把田头的杂草吼掉。”
知府说,如果真能吼掉杂草,则赏大家一顿午饭。后来果然田里的杂草就没有了。知府又提出农民说过唱山歌秧子要长高,想借此赖掉这顿午饭。当晚,农民把田里的水排了一些出去,外行看起来,秧子果然长高一截。于是,知府只好认输,给插秧的农民每人赏了一顿饭,从此人们便把吃中午饭叫做“吃赏午”。
其实四川话这个没有方言的。一般我们都不说晚安。比如要你早点休息会说:早点睡瞌睡。再见一般都说byebye。现在的四川话还是比较时髦的哈。脑壳乔得很——脑袋有问题
RI你仙人板板——仙人板板,祖先的牌位
耙耳朵——妻管严
弯弯,yueyue——乡巴佬
撇托,耿直——仗义
港——嚣张,傲气,也有形容别人厉害的用法
宝器,保长,闷的儿,瓜娃儿,哈be儿,瓜批,温shang,木杵杵,憨,ha戳戳,方脑壳——笨的意思,程度有所不同
着敲(KAO)棒棒了——买了贵的东西
崴货——假货
锤子,麻批,毛(线),chuanchuan——否定的口头禅
挨球——欠扁
霍berber——骗我
开黄腔,乱冒皮皮——乱说话
打捶——打架
扯皮,扯精——吵架
恼火,讨球嫌——烦
chen头,洋盘,摩登——时尚,有品味
KAKAGOGO——角落
倒拐——转弯
巴适,安逸,稳当,要得——好
逗是,对头,诶——正确
晓得——知道
着起,挨chen,死的惨(棒硬)——很严重的后果
X球半天——做某事花了很久
搓脱,洗白——后跟钱或其它东西,失去之意
边hur——独眼龙
靠实,硬(EN)是——确实很
戳火,黄了,莫搞头——(生意等)没希望了
要不得了,着不住,撑不起——不行了
袍哥——黑道老大
弯酸。迂(yue)夫子——斤斤计较的人
假打,假老练——伪非
凶——厉害
1楼骂人=卷人,土豆=洋玉,大声说话=版命,走路=甩火腿,膝盖=克西头儿,手肘=倒拐子,打架=掴聂,冷=冰欠,猜拳=拾圈儿,螃蟹=盘海,蜻蜓=丁丁猫儿,捉迷藏=逮强强猫,老婆=老捏儿,老公=老几,里面=吼头,吹虚=扯把子/提虚劲,一巴掌=一耳屎,,吵架=扯筋,看=qio,提=dia,说话=开腔,爱打扮=妖艳儿,接吻=肯兔儿脑壳,完了=归意,结束=杀割,不踏实=李扯火,轮胎=滚滚儿,经常=环是,故意=利边,哎呀=哦豁,胡牌=割了,听牌=下叫,打哈欠=大豁孩,直走转弯=抵拢倒拐,搞怪=装疯迷窍,形容很软=希溜啪,胖子=闷墩儿/长得拽实炮少,弄不懂=搞不醒活,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筛边打晃,不守信用=丢死耗子,急急忙忙的跑=穿经打斗的。全部=一哈,大惊小怪=惊风火扯,吝啬=抖怂,风筝=风兜儿,生气=打燃火,怎么回事=朗拐子搞的,没关系=不成在,装怪=灯儿啊当啊的,便宜=相因,无精打采=秋迷秋眼的,聊天=摆龙门阵,遥远=老远八远,形容人不懂事=广耳石,吹牛=冒皮皮/憧壳子,内裤=摇裤/火炮儿,潜水=栽泌头儿,洗澡=搓夹夹!!另外,打乒乓球的常用语:打柄蹦,铲球,胎胎板儿,翻山奶替,神察。足球常用语:爪脚球,拗大脚,丢边线!象棋常用语:宰两盘,摆二盘! 直走=直杀下切!形容别人很傻=瓜娃子/宝气/胎神!打的=赶猪儿;蟑螂=偷油婆;妻管严=趴耳朵;做事拖拉=拉西摆带;撑腰=扎起/雄起/杂起;生气了=毛了;怎么办=杂个儿整;干什么=zhua子;蛤蟆=赖隔宝/其妈子;麻雀=雀雀儿;上厕所=改手手;纸片=子飞飞;好吃=怂嘴;
谢谢你-胡论你!再见没有刻意的方言!一般不说再见!好-以实际情况做比喻(安逸,巴适,要得等等)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老巴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你好,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接下来就让我来分享几句我们常说的表达“谢谢,再见,好”的四川话。
一、表示“谢谢”的四川话。四川人要是想要表达谢意的话,如果说直接表达的话,我们一般会说“多谢喽,哥老官(相当于“大哥”)”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不会直接说出这个“谢”字,我们一般会根据不同场合来说不同的话。如果别人帮忙了,我们一般就会说“好的助有你,不然……”“好麻烦你啊!”。还有很多的其他表达,要看不同的场合。
二、表示“再见”的四川话。我们如果要说再见的话,我们也不会说“拜拜”(这里要用轻声),我们也会教小孩子“跟嬢嬢做拜拜”,这里就是挥挥手的意思。一般年纪大一点了,就不会说拜拜,而是说“有好久来耍嘛!”“下次再一起喝酒。”“那我们先走了,好久来我们屋头耍。”这些都是比较侧面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直接生硬的说一句“再见”。
三、表示“好”的四川话。在外面四川人的交流中,“好”在不同的意思下有不同的表达。如果想表达你这个人好,我们一般会说“人才还多好”“长得还多乖”。如果我们询问你意见的时候,我们表达“好”一般就会说“要得”“阔以”。
很多人觉得四川话骂人很厉害,但是我还是不喜欢四川话是因为骂人才出名的,因为我们平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说四川话骂人。而且四川话还有很多的有趣表达。
例如,我们会把被子喊做“铺盖”。我们也会把“雨伞”喊做“撑子”,我们还会把勺子喊做“朴朴” 我们会把肉喊做“嘎嘎”,等等。都是很有趣的一种表达。
除了四川话很有趣,四川的人也是很热情耿直,四川的风景也很漂亮,欢迎全国各地的人来我们四川玩。
四川方言中还有哪些常用语?
1、今天我杀起个拖孩就上街(gai)哦!
外地人一没留神听着觉得可能是杀了个孩子?还拖上街?哎呦,可不得了哦,这是要出人命的呀!其实,这句话得意思就是:他穿着双拖鞋就上街了。
2、我硬是闯鬼了!
外地的小伙伴跟四川小伙伴在一起真是胆战心惊啊,经常都要遇到鬼。其实四川没有那么恐怖啦,闯鬼了是在遇到烦心事、接连不顺利的时候发出的感慨。
3、你在爪子哦,还没有搞杀割!
外地人一听这话可不得了了,又是杀又是割的,这手段也太残忍了吧。其实,这话的意思是为什么还没有做完、收尾等等,也就是结束的意思!
4、妹儿长得好巴适
当四川人夸你长得bus的时候,你千万不要以为四川小伙伴再说你长得像公共汽车。
巴适一词在四川的运用面之广泛,用在形容漂亮女子身上,意思就是乖、漂亮、有气质……
5、鲊起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
过去属于袍哥话。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
常用动词
共过来(挤过来),不扭老(不动了),莽进去(喂进去),咔(掐),款到老(碰到了),吹垮垮(聊天) , 达扑爬(摔跤) , 考可转儿(敲一下头) , 打王逛(精神不集中) , 扒到(紧挨着),瓦饭(舀饭),卡过来(跨过来) ,调(跑) ,翻羊角砖儿(翻跟斗) ,拈菜(夹菜) ,扯扑汗(打呼噜),副开 (移走) ,
嗨得(吃得多) ,腰台/收秤/杀鸽(结束) , 板旋儿(耍赖) ,哈迹跟儿(挠痒痒),脚入老 (脚崴了) , 菊(吮吸) ,告哈儿(试一下) , 舌老(丢失了),琛过来/痴过来(伸过来),读脚(跺脚),咩(掰),逞下去(压下去),
壁(过滤),装起(补上) ,俺到(估计) ,雀到(看到) ,兑老(相抵了) , 马起脸(板脸) ,爪瞌睡(打瞌睡) ,爪球(踢球) , 杀铁(打扫)
成都方言有哪些?
成都方言就是四川话,成都方言的日常用语有:雄起、幺儿呢、晒、格、哈(轻声)、豁别个、对头、晓得、摁是、莫棱个、恼火、龟儿、整等等。“雄起”是加油的意思,“幺儿呢”表示惊讶,“晓得”表示知道,有不耐烦的意思。
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谁)、啥子(什么)、哪阵(什么时候)、咋个、啷个(怎么)等等。讲起来很有地方特色。
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得陇望蜀——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
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坐收渔利——坐山观虎斗
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
反目成仇——翻脸不认人
以怨报德——好心不得好报
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弄巧成拙——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画虎不成反类犬)
以卵击石——鸡蛋往石头上碰
无地自容——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走投无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
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
胸无点墨——没喝过墨水
18混为一谈——眉毛胡子一把抓
忍气吞声——捏着鼻子
望眼欲穿——盼星星,盼月亮
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
以牙还牙——他要我的心肝,我要他的五脏
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滥竽充数——秃子跑进和尚庙
恩将仇报——念完了经打和尚(病好打太医)
当头棒喝——挨了一记闷棍
人云亦云——矮子看戏,见人道好,他也道好
舍本逐末——爱为不爱柴,为从哪里来
应接不暇——按下葫芦起了瓢
门当户对——八两配半
成都方言有:
1. 耙耳朵:就是指怕老婆的男人,或者形容丈夫耳根软,怕老婆吃醋,妻管严。
2. 龙门阵:本来指的是中国四川地名,现在龙门阵也指没事闲聊、吹牛、玩耍等。
3. 算坛子:指开玩笑的话,类似于放鸽子、扯白等。
4. 甩耳光:就是打耳光,打脸。
5. 扯把子:指吹牛、信口开河等。
6. 鬼扯:鬼才扯,就是指“我不信”。
7. 哈戳戳的:指傻乎乎的。
8. 摇裤儿:指内裤。
9. 甩脑壳:就是指发呆、空白、加眩晕。
10. 孔起来:指鼓起来。
11. 穿梆子:指穿帮。
12. 旋子:指晕眩。
13. 搞茉莉:指干什么。
14. 整哪样:指干什么。
15. 洗白:指完蛋了、没了、没有了。
16. 敲诈:指故意欺负别人,敲诈勒索。
17. 闷斗儿:指偷着玩、偷偷摸摸的。
18. 散片儿:指吹牛、侃大山。
19. 神侃:指胡吹乱侃。
20. 吃火锅:比喻被别人占便宜,吃亏的人会说:“老子明天请他吃火锅,看他不整死他。”
21. 上游:指蒸桑拿。
22. 下游:指泡浴缸。
23. 小甜甜:形容女性长相甜美、美丽动人、婀娜多姿。
24. 血战到底:指打麻将时全神贯注、不胡不罢休的态度。
25. 窝料:指鱼饵。
26. 收手料:指鱼饵。
27. 看水鱼:指路边的野狗、野猫,意思是“看水的鱼”,暗示这些动物会在市场水产部被宰杀。
28. 巴适:最舒服、最恰当、最合适的意思。
29. 恼火:形容生病或者累坏了。
30. 打平火:指平均分摊费用,也有平均消费的意思。
31. 小雀儿:指男性的生殖器。
32. 着陆:指上床、睡觉的意思。
33. 开房:指男女去开房间睡觉或者发生性行为。
34. 小面:指面条。
35. 稳起:指低调、不张扬、不冲动。
36. 二八八:指初学者、新手或者不厉害、没有经验的人,后来为了形象也指拖拉机扑克牌中的“2”“8”两张牌。
37. 经得恼:指耐得住性子、不怕麻烦、不厌其烦、有耐心。
38. 自摸:指自己摸到需要的牌而和牌,也指自己获得利益。
39. 打长牌:指打扑克牌长期作战的意思。
40. 耍朋友:指谈恋爱。
41. 好嗨哟:指很高兴的意思。
42. 可以哟:指能力得到认可或者目标能够实现。
43. 条子:指警察或者女婿(不正式的)。
44. 三道堰:指成都市的一个古镇,以堰塘、水系景观和民俗文化风情著称,据说当时的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套长达十集的《三道堰》纪录片,但这个词语在普通话中并不常用。
以上是成都方言的一些常见说法,可以看出成都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也可以感受到成都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川话怎么说日常用语
骂人=卷人,土豆=洋玉,大声说话=版命,走路=甩火腿,膝盖=克西头儿,手肘=倒拐子,打架=掴聂,冷=冰欠,猜拳=拾圈儿,螃蟹=盘海,蜻蜓=丁丁猫儿,捉迷藏=逮强强猫,老婆=老捏儿,老公=老几,里面=吼头,吹虚=扯把子/提虚劲,一巴掌=一耳屎,,吵架=扯筋,看=qio,提=dia,说话=开腔,爱打扮=妖艳儿,接吻=肯兔儿脑壳,完了=归意,结束=杀割,不踏实=李扯火,轮胎=滚滚儿,经常=环是,故意=利边,哎呀=哦豁,胡牌=割了,听牌=下叫,打哈欠=大豁孩,直走转弯=抵拢倒拐,搞怪=装疯迷窍,形容很软=希溜啪,胖子=闷墩儿/长得拽实炮少,弄不懂=搞不醒活,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筛边打晃,不守信用=丢死耗子,急急忙忙的跑=穿经打斗的。全部=一哈,大惊小怪=惊风火扯,吝啬=抖怂,风筝=风兜儿,生气=打燃火,怎么回事=朗拐子搞的,没关系=不成在,装怪=灯儿啊当啊的,便宜=相因,无精打采=秋迷秋眼的,聊天=摆龙门阵,遥远=老远八远,形容人不懂事=广耳石,吹牛=冒皮皮/憧壳子,内裤=摇裤/火炮儿,潜水=栽泌头儿,洗澡=搓夹夹!
拓展资料
1. ×起:起来,常用在动词后面,加强动词的意义:、来不起了、扎起、懂得起
2. 雄起:加油
3. 幺儿呢:表示惊讶
4. 晒:语气助词
5. 格:西南方言习惯疑问词前置。“格是嘛?”(是不是)。“格好”(好不好)。“格吃了”(吃了没有)
6. 哈(轻声):疑问。自问自答。轻度肯定。例子:“格是哈”?-是不是?是么?“军医哈”-是军医吧?是军医。
7. 哈哈儿呢:一会儿
8. 扯(ce):发音时韵母音要拉长。表示跑题了。例如“扯远了”“胡扯”,"你有点扯哦"
9. 日错:挑衅
10. 空了吹:少在这儿瞎说。不要再吹牛了,没人信你!
11. 豁别个:骗别人。别个:别人。
12. 冲壳子:吹牛
13. 不存在:没有问题,小事情等等,分语境意思太广,呵呵,我说不全啦。
14. 对头:是的。
15. 晓得:知道,有不耐烦的意思。
16. 摁是:确实是。
17. *巴:如“盐巴”“牙巴”等。哈哈,“泥巴”就不算了哈,那是普通话。
18. 莫棱个:不要这样
19. 铲铲:不相信的意思。例如:甲:今天发奖金老哟。乙:铲铲,昨天才发老的。
20. 蛮施:特别、很,加重语气,比如你蛮施烦,就是你特别烦。
21. 不消:不需要,不消说,不需要说,要不要我开车去接你,不消。
22. 晓得:知道
23. 恼火:困难。“这题很恼火”:这题很不容易做
24. 伤心:语气助词。“哈的伤心”:非常傻
25. 龟儿:语气词,带有埋怨的意思。如“他龟儿不吃饭”意思是他不吃饭。
26. 提劲:1. 来劲,振奋人心:姑姑,太提劲了 ;2. 同"扯皮",即"找茬"之意.
27. 梭边边:第一个边拖长音。梭:溜走;边边:边缘。如:“你把事情搞糟了,想梭边边嗖!”
28. 扑爬:摔筋斗,在地上爬滚。zuai一扑爬:摔了一跤。
29. 冒皮皮:吹牛。有道是“冒皮皮,打飞机”。也有"找茬"之意
30. 喝(huo)皮:占便宜
31. zua(二声)幺四:打川牌
32. 过捏:小孩打架、吵架
33. zua瞌睡:打瞌睡
34. zuai呀 平声:就是摔跤了的意思
35. 进笼笼:关进监狱
36. 涮坛子:说大话,吹牛皮或?嫘Φ囊馑?
37. 抓zhua三声:啄。“被公鸡zhua了一下”:被公鸡啄了一下
38. 洗白了、洗bo儿:完了
39. 改手:上厕所
40. 直见滴(dia):指液状物一直不停的滴
41. 接倒:接着
42. 走人户(一般读fu):去亲戚朋友家串门
43. 告哈:试一下。
44. 扯仆汉:打呼噜
45. 打拼花:沟女
46. 打平伙:AA制聚餐
47. 打牙祭:吃了一顿大餐
48. 逞下去:压下去
49. 马起脸:板脸
50. 拱过来:挤过来
51. 扯把子、日白、上坛子:说谎
52. 逗硬:动真格的
53. 看稀奇、看古怪:看热闹
54. 吃嘎嘎:吃肉的意思
55. 卡卡各各:角落
56. 索索板儿、索索滩儿:滑梯
57. 要台:临时加餐,不是正餐。如“打要台”,“要台”不等于“宵夜”,要台上午吃,宵夜是晚上吃的。
58. 哄人:骗人的意思
59. 哦屎(o屎):拉屎
60. 哦尿(o尿):撒尿
61. 杀个了:完了。如“锅里的饭杀个了”,就是锅里的饭完了。
62. 打摆子:症状是全身发抖,很怕冷,喜欢盖很多被子。
63. 打梦脚:走神
64. 卖麻批:指女性卖淫。麻批指女性的性器官。
65. 打谷子:收割稻谷,谷子:稻谷
66. 走秧歌:指结婚时担当女方亲戚到男方家做客。
67. 跑江湖、超社会:出去混的
68. 爬批开:滚远点
69. 整:用途广泛的动词。例子:“整了顿方便面”,吃了顿方便面
70. 咂:西南方言,1、吸吮;2、小口地喝酒、喝水。西南少数民族用麦管或细竹管从酒坛里吸酒也叫咂酒。
71. 安:淹。“安死了”:淹死了
72. 呡(min三声):嘴唇少少地沾一点儿,如“呡一口酒”
73. 腾(ten平声):抖。“ten了一下”:抖了一下
74. 记、切:去。例如:“我们一起切。”,绵阳念"切",自贡和内江念“记”,重庆市则QIE,QI混用,大部分四川人念“气”,少部分念“刻”
75. 困:睡。“困告”:睡觉
76. 耍:休假、玩儿
77. 贡:窜进窜出
78. zua(二声):踢。例如“zua球”,“zua你两jo(脚)”。
79. 巴:粘贴、附着。例如:“巴斗烫”(粘着烫)。
80. 拗(niu):手脚不停地动
81. 笔:一般指从容器中倒出液体。“笔花椒油”
82. 秋:熏。“秋腊肉”
83. 照:调皮。“照皮子”
84. 脚杆:腿脚
85. 手杆:手臂
86. 离二杆:人的小腿
87. 脑(音同老)壳:脑袋
88. 倒拐子、手拐子:手肘
89. 脚(jo)板心、手板心:脚心、手心
90. 锤子、鸡er:都是指男人的性器官,常用作语气词语。
91. 批、麻批:都是指女人的性器官,常用作语气词语。
92. 体卡啦:大腿内侧
93. 夹二孔:腋窝
94. 克系娃:膝盖
95. 肚记眼:肚脐
96. 作(zuo平声)登儿:屁股,现多指猪肉臀部
97. 猎巴骨、肋巴骨:肋骨,引指人瘦
98. 颈看:脖子
99. nainai平声:奶
100. 扒哥儿:贼、扒手,绵阳人则爱说"ZUI娃子".
101. 老汉儿:老爸,“妈老汉er”指父母
102. 宝气:傻冒,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
103. 婆娘(lian平声):女人,有的也指妻子。
104. 夹色子:口吃
105. 拜子:瘸子
106. 闷灯er:傻乎乎的
107. 妹崽:女孩的意思
108. 新姑娘er(nian平声):新娘
109. 茧八浪(lan平声):结巴
110. 老子:我
111. 小汤巴、小巴汤:小孩
112. 照皮子:顽皮的小孩
113. 小姑娘er(lian平声):小女孩
114. 大姑娘(lian平声):年轻女子
115. 老姑娘(lian平声):未嫁的大龄女子
116. 络儿胡:长络腮胡的人
117. 贼(zhui)娃子:指入室盗窃者
118. lianlian平声:阿姨、姨、姑姑。写作“女”旁加一个“上”
120. meimei平声:妹妹
121. guoguo平声:哥哥
骂人=卷人,土豆=洋玉,大声说话=版命,走路=甩火腿,膝盖=克西头儿,手肘=倒拐子,打架=掴聂,冷=冰欠,猜拳=拾圈儿,螃蟹=盘海,蜻蜓=丁丁猫儿,捉迷藏=逮强强猫,老婆=老捏儿,老公=老几,里面=吼头,吹虚=扯把子/提虚劲,一巴掌=一耳屎,,吵架=扯筋,看=qio,提=dia,说话=开腔,爱打扮=妖艳儿,接吻=肯兔儿脑壳,完了=归意,结束=杀割,不踏实=李扯火,轮胎=滚滚儿,经常=环是,故意=利边,哎呀=哦豁,胡牌=割了,听牌=下叫,打哈欠=大豁孩,直走转弯=抵拢倒拐,搞怪=装疯迷窍,形容很软=希溜啪,胖子=闷墩儿/长得拽实炮少,弄不懂=搞不醒活,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筛边打晃,不守信用=丢死耗子,急急忙忙的跑=穿经打斗的。全部=一哈,大惊小怪=惊风火扯,吝啬=抖怂,风筝=风兜儿,生气=打燃火,怎么回事=朗拐子搞的,没关系=不成在,装怪=灯儿啊当啊的,便宜=相因。
楼上的 作为一个四川人 有一部分是不对的
四川方言:这些经典的四川话,本地人都已经很少说了!
这里有很多,帮你找了些:
骂人=卷人,土豆=洋玉,大声说话=版命,走路=甩火腿,膝盖=克西头儿,手肘=倒拐子,打架=掴聂,冷=冰欠,猜拳=拾圈儿,螃蟹=盘海,蜻蜓=丁丁猫儿,捉迷藏=逮强强猫,老婆=老捏儿,老公=老几,里面=吼头,吹虚=扯把子/提虚劲,一巴掌=一耳屎,,吵架=扯筋,看=qio,提=dia,说话=开腔,爱打扮=妖艳儿,接吻=肯兔儿脑壳,完了=归意,结束=杀割,不踏实=李扯火,轮胎=滚滚儿,经常=环是,故意=利边,哎呀=哦豁,胡牌=割了,听牌=下叫,打哈欠=大豁孩,直走转弯=抵拢倒拐,搞怪=装疯迷窍,形容很软=希溜啪,胖子=闷墩儿/长得拽实炮少,弄不懂=搞不醒活,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筛边打晃,不守信用=丢死耗子,急急忙忙的跑=穿经打斗的。全部=一哈,大惊小怪=惊风火扯,吝啬=抖怂,风筝=风兜儿,生气=打燃火,怎么回事=朗拐子搞的,没关系=不成在,装怪=灯儿啊当啊的,便宜=相因,无精打采=秋迷秋眼的,聊天=摆龙门阵,遥远=老远八远,形容人不懂事=广耳石,吹牛=冒皮皮/憧壳子,内裤=摇裤/火炮儿,潜水=栽泌头儿,洗澡=搓夹夹!!另外,打乒乓球的常用语:打柄蹦,铲球,胎胎板儿,翻山奶替,神察。足球常用语:爪脚球,拗大脚,丢边线!象棋常用语:宰两盘,摆二盘! 直走=直杀下切!形容别人很傻=瓜娃子/宝气/胎神!打的=赶猪儿;蟑螂=偷油婆;妻管严=趴耳朵;做事拖拉=拉西摆带;撑腰=扎起/雄起/杂起;生气了=毛了;怎么办=杂个儿整;干什么=zhua子;蛤蟆=赖隔宝/其妈子;麻雀=雀雀儿;上厕所=改手手;纸片=子飞飞;好吃=怂嘴;
一些常用语用四川话怎么说?
1、你要咋子 ,你要哪门,你要干啥子,你要爪子,(你要干嘛)。
2、搞不抻tou,弄不醒活,(搞不明白)。
3、整不松活,整不归一(没整完),整松活,整归一(整完了)。
4、昨黑了(昨天晚上),今黑了(今天晚上)。
5、二天多(改天)早神(早上)少午(中午)黑了(晚上)
6、搞锤子,搞铲铲,搞铲花儿(没戏了)
6、哦豁(啊偶)要遭起(要完了)。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四川话的使用人口主要分布于信封盆地一带,覆盖了除部分非汉族聚居区外的整个四川省、重庆市,以及陕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与川毗邻的部分县市,使用人口约0.93亿,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分支之一。
蜀话内部互通度较高,词汇、语法、声韵等方面都较为一致,一般根据古入声的今读情况分为如下图所示的4个方言区:入声归阳平的川西片、入声保留的灌赤片岷江小片、入声归去声的灌赤片仁富小片和入声归阴平的灌赤片雅棉小片。
四川话使用范围及内部差异:
从保持中古时期蜀语特点的多少来看,川北、川东片由于地理区位等原因,是明清以来湖广等地移民的主要聚居区,受外来语言影响较大,保持古音较少,是语言的发展区,为新派四川话;而川西、川南的灌赤片由于四川土著居民存留较多、接受外来移民相对较少。
保持古音较多,是语言的稳定区,为老派四川话 。灌赤片大部分区域保留了入声,同时从古代蜀地区“平声似去”的特点来看,古入声归去声仍可视为保留本地区中古音的一个表现;灌赤片同时还保留了较多的中古时期的蜀语词汇。
1、成都片区;四川话以成都为中心,成都人说话的方式比较中性化,带an字母的词汇音,嘴巴发音呈扁平状态,突出了成都话的个性。使用成都话的地方主要包括(成都市辖区、郊县、县级市,资阳代管的简阳市,眉山市北部少数乡镇,德阳市中江县等5个地带)。
2、广安片区;四川话以广安为代表的广安片区口音,辐射半个川东北地区,但相对于临近的重庆而言,广安人说话属于比较爽快的那种,口音也比较易懂,广安作为小平家乡的门户,自然也承载了小平从江西移民过来的江西风味语种。
比如说糍粑,广安人就说成麦糍粑,在广安市岳池县,很多90后的学生则以“我儿哄”来表达对对方的话质疑询问,在这方面则形成了岳池县的一个代表性词汇,“我儿哄”这词汇使用地还包括武胜县极少数地区的学校。
使用广安口音的地方包括(广安市辖二区除广安区协兴镇外的其他地方、岳池县、武胜县、华蓥市北部、遂宁市船山区)。
3、南充片区;四川话以南充人为特色的代表,形成了南充片区口音,南充,作为川东北经济中心,其语言上也有相对的带动作用,南充口音与广安口音分界线位于高坪区阙家镇地带,与广安市嘉陵江一江之隔形成了二江语言风格,南充人说话比较高调,方言中各种词汇比较重音。
使用南充口音地区有(南充市辖三区、高坪区除阙家镇外,蓬安县、西充县、阆中市南部)
4、巴中片区;四川话以巴中市为代表的巴中口音,音调特别的好辨认,在交流方面巴中人比较偏重音调的后音,卷舌音比较重。比如说吃饭,巴中人与达州人则说成“启反”。
巴中口音使用人口辐射大半个川北地区,人口大约在600万左右。使用巴中话的地区有(南充市仪陇县、阆中市北部,巴中市辖区、通江县、南江县、广元市昭化区、苍溪县、青川县)。
5、泸州片区;代表地区(泸州市辖区、县,宜宾市辖区、县)。
6、内自片区;代表地区(内江市辖区、县,自贡市辖区、县、眉山市仁寿县)。
7、达州片区;代表地区(达州市除万源市、开江县外的其他地区)。
8、绵阳片区;代表地区(绵阳市除北川县外、德阳市除中江县外、广元市除昭化、苍溪县、青川县外)。
9、雅安片区;代表地区(雅安全市)。
10、凉山州片区;凉山州,全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该地以民族语言为主,融合了四川方言,其音调听起来比较细腻,柔润的感觉。代表地区(凉山州全州、攀枝花市)
11、阿坝州片区;代表地区(阿坝州、北川县)。
12、甘孜州片区;代表地区(甘孜州)。
走路=甩火腿
土豆=洋玉
膝盖=克西头儿
洗澡=搓夹夹
老公=老几
老婆=老捏儿
说话=开腔
打的=赶猪儿
怎么办=杂个儿整
弄不懂=搞不醒活
妻管严=趴耳朵
吹牛=冒皮皮
没关系=不成在
全部=一哈
怎么回事=朗拐子搞的
你要咋子 ,你要哪门,你要干啥子,你要爪子(你要干嘛)
搞不抻tou,弄不醒活(搞不明白)
整不松活,整不归一(没整完)
整松活,整归一(整完了)
昨黑了(昨天晚上)
今黑了(今天晚上)
二天多(改天)
早神(早上)
少午(中午)
黑了(晚上)
搞锤子,搞铲铲,搞铲花儿(没戏了)
哦豁(啊偶)
要遭起(要完了)
给你kuo到身上,给你一闷棒,给你龟儿一锭子,给你一坨子(打你)
不要批脸,臊皮(不要脸)
批垮,日白(少说大话)
行事,得行,攒劲(可以)
杀杠,洋盘(了不起)
不成在,莫得啥子,不说辣西(不存在)
扩展资料
四川话分布范围
四川话的使用人口主要分布于信封盆地一带,覆盖了除部分非汉族聚居区外的整个四川省、重庆市,以及陕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与川毗邻的部分县市,使用人口约0.93亿,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分支之一。
蜀话内部互通度较高,词汇、语法、声韵等方面都较为一致,一般根据古入声的今读情况分为如下图所示的4个方言区:入声归阳平的川西片、入声保留的灌赤片岷江小片、入声归去声的灌赤片仁富小片和入声归阴平的灌赤片雅棉小片。
从保持中古时期蜀语特点的多少来看,川北、川东片由于地理区位等原因,是明清以来湖广等地移民的主要聚居区,受外来语言影响较大,保持古音较少,是语言的发展区,为新派四川话。
而川西、川南的灌赤片由于四川土著居民存留较多、接受外来移民相对较少,保持古音较多,是语言的稳定区,为老派四川话。
灌赤片大部分区域保留了入声,同时从古代蜀地区“平声似去”的特点来看,古入声归去声仍可视为保留本地区中古音的一个表现;灌赤片同时还保留了较多的中古时期的蜀语词汇。
四川省
成都片区;四川话以成都为中心,成都人说话的方式比较中性化,带an字母的词汇音,嘴巴发音呈扁平状态,突出了成都话的个性。使用成都话的地方主要包括(成都市辖区、郊县、县级市,资阳代管的简阳市,眉山市北部少数乡镇,德阳市中江县等5个地带)
南充片区;四川话以南充人为特色的代表,形成了南充片区口音,南充,作为川东北经济中心,其语言上也有相对的带动作用,南充口音与广安口音分界线位于高坪区阙家镇地带,与广安市嘉陵江一江之隔形成了二江语言风格,南充人说话比较高调,方言中各种词汇比较重音。
巴中片区;四川话以巴中市为代表的巴中口音,音调特别的好辨认,在交流方面巴中人比较偏重音调的后音,卷舌音比较重。比如说吃饭,巴中人与达州人则说成“启反”。巴中口音使用人口辐射大半个川北地区,人口大约在600万左右。
泸州片区;代表地区(泸州市辖区、县,宜宾市辖区、县)
内自片区;代表地区(内江市辖区、县,自贡市辖区、县、眉山市仁寿县)
达州片区;代表地区(达州市除万源市、开江县外的其他地区)
绵阳片区;代表地区(绵阳市除北川县外、德阳市除中江县外、广元市除昭化、苍溪县、青川县外)
雅安片区;代表地区(雅安全市)
凉山州片区;凉山州,全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该地以民族语言为主,融合了四川方言,其音调听起来比较细腻,柔润的感觉。代表地区(凉山州全州、攀枝花市)
阿坝州片区;代表地区(阿坝州、北川县)
甘孜州片区;代表地区(甘孜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川话
求四川话常用语
常用的四川话词语
1:“鼓到”:
意思是硬来、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弯酸”:
指故意找岔、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3:“萨过”:
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4:“几哈”:
是很快了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5:“巴不得”:
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
“他倒巴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6:、“抹货”:
意思是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得了便宜。
比如:“你一天到黑不好好工作,就晓得捡人家的抹货!”
7:“斩劲”
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件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8:“苟“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9:“歪”:
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
10:“茂起”:
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
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
而茂起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
11:、“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比如: “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拦中半腰”
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
“今天我在作报告,有个人拦中半腰的打了个哈欠,结果大家都传染了!”
13:、“一哈”
就是一起或者一块的意思!比如:
“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斗嘛!在金龙等哦!”
14:毛焦火辣”
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
15:、“落教”:
就是说这个人比较懂事,听话。南部人常常来比喻孩子!
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
16:“打捶”
意思是打架的意思。
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
17:、“背时”:
意思是说你做错了事情不走运,该倒霉,自己的苦果自己吞!
比如:“你该背时,哪个叫你不听老人言!”
18:“走人户”:
和北方的串门是一个意思,而且经常用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比如:“大年初一我要走人户,你们走哪家?”
19:、“匀均”:就是比较平均的意思
比如:这个包子包的还比较匀均麻。
20:松活”:
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比如:
“你干的这个活路好轻松哦!好久给我也介绍一下三!”
21:“经事”:
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比如:
“今天我买的这个碗还比较经事,落到地上还没有打烂!”
22:“哈数”:
就是心里有没有数,或者有没有把握。比如:
“放心,他骗不了我。我心里还是有点哈数, “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哈数哦?”
23:、“阴斗”:
意思是悄悄的、暗地,达到自己某种目的而不让别人知道!比如:
“他经常是阴斗去菜市场,怕我们看见笑话他!”
我懒得出门,外面好热
1、歪
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
2、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3、茂起:
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
4、毛焦火辣
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
5、拦中半腰
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
“今天我在作报告,有个人拦中半腰的打了个哈欠,结果大家都传染了!”
四川话常用语
其实四川话这个没有方言的。
一般我们都不说晚安。
比如要你早点休息会说:早点睡瞌睡。
再见一般都说byebye。
现在的四川话还是比较时髦的哈。
脑壳乔得很——脑袋有问题
RI你仙人板板——仙人板板,祖先的牌位
耙耳朵——妻管严
弯弯,yueyue——乡巴佬
撇托,耿直——仗义
港——嚣张,傲气,也有形容别人厉害的用法
宝器,保长,闷的儿,瓜娃儿,哈be儿,瓜批,温shang,木杵杵,憨,ha戳戳,方脑壳——笨的意思,程度有所不同
着敲(KAO)棒棒了——买了贵的东西
崴货——假货
锤子,麻批,毛(线),chuanchuan——否定的口头禅
挨球——欠扁
霍berber——骗我
开黄腔,乱冒皮皮——乱说话
打捶——打架
扯皮,扯精——吵架
恼火,讨球嫌——烦
chen头,洋盘,摩登——时尚,有品味
KAKAGOGO——角落
倒拐——转弯
巴适,安逸,稳当,要得——好
逗是,对头,诶——正确
晓得——知道
着起,挨chen,死的惨(棒硬)——很严重的后果
X球半天——做某事花了很久
搓脱,洗白——后跟钱或其它东西,失去之意
边hur——独眼龙
靠实,硬(EN)是——确实很
戳火,黄了,莫搞头——(生意等)没希望了
要不得了,着不住,撑不起——不行了
袍哥——黑道老大
弯酸。
迂(yue)夫子——斤斤计较的人
假打,假老练——伪非
凶——厉害
要得四川话是什么意思 四川生活常用语介绍
1、四川话“要得”表示同意、认可的意思。用四川话来否定就是“要不得”,意思是“不行,不可以”,用来疑问的话就是“要得不”,意为“可以吗”、“行吗”。四川话是四川本地居民交流用的语言,极具四川特色。
2、四川生活常用语:
你要咋子,你要哪门,你要干啥子,你要爪子(你要干嘛)。
搞不抻,弄不醒活(搞不明白)。
整松活,整归一(整完了)。
昨黑了(昨天晚上)。
今黑了(今天晚上)。
二天多(改天)。
早神(早上)。
少午(中午)。
黑了(晚上)。
搞锤子,搞铲铲,搞铲花儿(没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