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简述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9 01:37:25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平型关大捷历史意义是什么?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扩展资料
英雄事迹:
猛子战群敌,在杨得志六八五团的阵地上,战斗开始后,人称‘猛子’的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指挥全连战士首先用手榴弹炸翻了日军行进在最前面的十余辆汽车,然后率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曾贤生先后用大刀砍倒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多处负伤。在身疲力尽之时,被五六名敌人团团包围,曾贤生毅然拉响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喋血老爷庙,在乔沟伏击战中,被围困在西段公路上的日军抢先占领了老爷庙前高地,居高临下向处于沟底的八路军进行反击,给八路军造成很大威胁。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命三营夺回老爷庙高地,敌我双方拼杀在一起,6架敌机前来助战。
三营战士不怕敌机威胁,奋勇作战,副团长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重伤。三营伤亡过半,九连最后只剩下十余人仍在坚持战斗。在六八五团、六八七团各一部的配合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血战,终于夺回了老爷庙高地,聚在该地区的400多名敌人全部被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简述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八路军为配合正面国民党军队作战主动寻歼敌人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共产党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
扩展资料: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是抗战爆发以来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斗志。
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结果及意义
  1.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2.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平型关战斗中115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二人。
意义:平型关大捷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共产党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
扩展资料: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平型关大捷,第一次打败了”日本人不可“的神话。用着简陋武器的八路军,以数百人的伤亡消灭了素有精锐之称的板垣征四郎师团的一个联队1000多人,这使得整个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的士气为之一振。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支中国军队取得过对日作战的胜利。
平型关的胜利,增强了党派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的什么是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拓展知识: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次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地同胞抗战的信心,也鼓舞了我军的斗志。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当时日军想要通过平型关这个通道,向内地长驱直入。中国军队预料到日军的这一行动,预先在平型关地域进行埋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战斗开始后,中国军队充分利用地形,采用伏击战术,给日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成功地击败了日军,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辎重。这次胜利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说,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也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斗。这次胜利不仅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地同胞抗战的信心,也鼓舞了我军的斗志。同时,这次胜利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1、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经过一天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日军的许多武器装备。更加重要的是平型关伏击战打乱了日军的侵略计划,压制了日本侵略军嚣张气焰。2、平型关大捷使抗日军民士气大振,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热情,增强了抗战必胜信念。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二次大胜利(第一为1933年喜峰口战役),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3、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有自然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军事博物馆。
1、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经过一天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日军的许多武器装备。更加重要的是平型关伏击战打乱了日军的侵略计划,压制了日本侵略军嚣张气焰。2、平型关大捷使抗日军民士气大振,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热情,增强了抗战必胜信念。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二次大胜利(第一为1933年喜峰口战役),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3、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有自然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军事博物馆。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1、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成立援华组织,集合游行,抵制日货、拒绝出口钢铁给日本用来制造武器,声援中国抗战。骄横狂妄的日军不得不调整部署,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从而延缓了军事进攻的速度。上述种种,无不缘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什么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在全国抗战爆发后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7日,是中国军队在河北省平型关地区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以固守阵地的方式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胜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因为它打破了日军的连胜势头,提振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战热情。其次,平型关大捷也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顽强抵抗的精神,为后续的抗战奠定了基础。这次胜利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因此,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在全国抗战爆发后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中著名的三次战役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1、平型关大捷(也叫平型关伏击战)
  是指1937年9月25日,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平型关战斗中115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二人。
  意义: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2、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
  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
  意义: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3、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一二九、第一二零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纪念碑现在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
  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简述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平型关大捷显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在敌人的优势兵力和装备优势下,敢于迎难而上,英勇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次,平型关大捷对于鼓舞中国人民的斗志、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战役的胜利,证明了中国人民有能力打败日本侵略者,也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
此外,平型关大捷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持。
总之,平型关大捷不仅是中国军队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的胜利,同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战役体现出的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