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妻鹤子的典故,梅妻鹤子历史典故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8 23:14:53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梅妻鹤子”由什么典故而来?

01 “梅妻鹤子”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说的是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清高自适,无妻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梅妻鹤子”指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典故】
北宋的时候有个叫林逋的隐士,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学习,发奋上进,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可是林逋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他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于是便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中隐居起来,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
林逋擅长诗文,他作诗的时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笔一挥就写好了,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刚一写好,他读完后便立即撕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抄下来留给后人呢?”林逋说道:“我现在隐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诗出名,哪里还想过名扬后世呢?”
林逋的脾气非常古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但是他却特别喜爱梅花和仙鹤。他常常四处寻访,只要遇到好的品种,不管多贵,他都会买回来。闲暇的时候,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仙鹤叫“鸣皋”,每次客人来访的时候,如果林逋不在,童子便打开笼子,“鸣皋”便会跑去给林逋报信,林逋看见“鸣皋”便回来会见客人。
周围的人知道后,都说林逋“梅妻鹤子”。

梅妻鹤子由什么典故而来 梅妻鹤子典故介绍

1、“梅妻鹤子”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说的是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清高自适,无妻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梅妻鹤子”指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
2、典故:北宋的时候有个叫林逋的隐士,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学习,发奋上进,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可是林逋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他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于是便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中隐居起来,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林逋擅长诗文,他作诗的时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笔一挥就写好了,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刚一写好,他读完后便立即撕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抄下来留给后人呢?”林逋说道:“我现在隐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诗出名,哪里还想过名扬后世呢?”林逋的脾气非常古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但是他却特别喜爱梅花和仙鹤。他常常四处寻访,只要遇到好的品种,不管多贵,他都会买回来。闲暇的时候,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仙鹤叫“鸣皋”,每次客人来访的时候,如果林逋不在,童子便打开笼子,“鸣皋”便会跑去给林逋报信,林逋看见“鸣皋”便回来会见客人。周围的人知道后,都说林逋“梅妻鹤子”。

?梅妻鹤子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宋 沈括 《 梦溪笔谈 人事二 》:「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常畜两 鹤 ,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 西湖 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 成语 意思】: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成语注音】:ㄇㄟˊ ㄑㄧ ㄏㄜˋ ㄗㄧˇ 【通用拼音】:mei qī he zǐ 【拼音简写】:MQHZ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梅妻鹤子,作宾语、定语;指隐士的生活。 【成语 结构 】:联合式成语 【近义词】:鹤子梅妻 【成语例句】:【示例】兆熊说:『像是像,不过,有最重要的一点不像。人家和靖居士是梅妻鹤子,你却是妻儿成群。』 唐浩明 《 曾国藩 第一部 血祭》第二章四

“梅妻鹤子”讲的是什么?

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鹤子”的故事,就连我们现在的辞书——《辞海》关于“梅妻鹤子”条目也是这样记载的: “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其实,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 离别总是凄凄,罗带未成结,人已远去,只能看着小舟消失于视野,潮水压来,什么都没有了。古人送别的情景都是相似的吧,渺茫的前途,有生之年都不知能否再见,离别是一场豪赌。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1、主要内容
  “梅妻鹤子”指的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
  2、出处
  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未娶,人谓“梅妻鹤子”。
  3、典故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典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后比喻清高或隐居时也作:梅鹤因缘、妻梅子鹤。

“梅妻鹤子”的典故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字三白,号梅逸。书中提到“梅逸”中的“梅”出自和靖先生“梅妻鹤子”的典故,“逸”则暗示妻子已经过世。于是查访了一下这个典故:
北宋著名诗人林逋(bu),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放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传为千古佳话。据说曾手植300余棵梅树,若外出时有客来访,则命童子放飞两只仙鹤,看到鹤则棹舟而归,这就是“孤山放鹤”的典故。由于名气很大,林逋死后被宋仁宗追谥“和靖先生”。
既然是大诗人,总该有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吧?林逋隐居孤山中的小园,喜欢梅花,曾作《山园小梅二首》,其中第一首较为大家熟知:

其中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咏梅千古绝唱。

“梅妻鹤子”是谁的家庭状况?过去的腊月二十三,人们通常用什么来“祭灶”?

北宋处士林逋,梅鹤。“梅妻鹤子”是林和靖的典故。北宋处士林逋(字君复,死后赐谥和靖先生。967—1028),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终身未娶。相传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佳话。

梅妻鹤子的典故和意思

梅妻鹤子,汉语成语,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典故:
关于梅妻鹤子的文化典故就是林逋一生不曾娶妻更未生子,独独钟爱梅花与仙鹤,其中仙鹤还会在客人来时给他报信,所以久而久之便有人称林逋为梅妻鹤子。林逋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虽才华出众却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而无意出仕。早年游历时途径杭州觉得此地风景甚好,于是后来便在这里的一处小孤山里隐居。他时常会驾着小舟游湖,抑或是与高僧诗友赏花、作诗,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不曾进城。
林逋的性情十分古怪,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古人。就比如说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名垂千史,成为后人心中的榜样,但是林逋却对此不以为然。他虽然十分擅长诗文,但是他经常刚一写好就会将诗撕掉。问其缘由,只道无意名扬后世。除此之外在分外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林逋一生未曾娶妻,更别论生子。不过对娶妻生子无感的林逋却对梅花与仙鹤情有独钟。
高雅的梅花非常得林逋喜爱,他在屋舍前后种植了诸多梅花。一到梅花绽放的时节,便能闻到阵阵香气,而林逋对这些梅花亦是关爱有加。除此之外,林逋还养了许多白鹤。因为朝夕相处,这些白鹤对林逋非常熟悉,有时在天空飞翔时如若看到林逋的身影也会飞到他身边驻足。所以后来林逋就与家中童子说好,如果有客人在他不在家时前来拜访就放出白鹤前去通知他。
有一只名叫“鸣皋”的白鹤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林逋不少友人都对此赞叹不已在,直说这只白鹤有灵。因为林逋对梅花与白鹤的钟爱,世人都说他是将梅花当做妻子,白鹤当做儿子。这便是林逋被称为梅妻鹤子的由来。
8
评论(2)
分享
举报

梅妻鹤子说的是谁?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梅花?

梅花开在冰雪里,在天最寒冷时,传递春消息。梅字,木为春,《说文解字》释“每”,则为草盛貌,由此可理解,梅开意味着穿雪春回。而众庶每生,每每,每年如此,所以,南朝梁元帝昔日写梅花的句子,用“人怀前岁意,花发故年枝”。新花每发故枝,枝越老韵越厚——“老梅傍水茶牙,人那得,光阴似他。万种思量,百年倒断,付与残霞。”南宋吴潜这首“柳梢青”的后半阙极耐咀嚼,百年倒断,也未必有个因果。 春情欲寄梅花信。梅蹙小珠连后,花以冰雪态冷艳感人。苏东坡说它“玉雪为骨冰为魂”;陆游换一角度,用“月兔捣霜供换骨”;我倒更喜欢杨万里的“玉为风骨雪为衣”,翩翩随雪而来。梅舒雪尚飘,从风还共落,梅花欢喜漫天雪,因此常与飞雪为伴。大雪纷扬一夜,朔吹飘夜香中,寒梅一枝斜横疏瘦于朝窗雪光之中,才尽显骨感。“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我特别喜欢南宋词人王十朋这个句子。阳光照到的南枝已经醒了,北枝却还在深睡中。
陆游的沧桑感也深刻。他八十岁时作《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两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令人唏嘘。唐婉薄命,她三十一岁那年便已病故,陆游这一生中写过多少咏梅诗呢?花如旧,人空瘦,读他的“定风波”词:“欹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林逋咏梅的名句。林逋大约四十岁归隐而结庐西湖孤山,植梅蓄鹤,称“梅妻子鹤”。林逋写了许多咏梅诗,最经典就是《山园小梅》中这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后文人往往都出脱不得此窠臼。比如苏东坡所谓“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王安石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后人考证,这个名句其实脱自南朝陈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只改了两个字,就成了咏梅绝唱。梅格高韵胜,梅朵淡雅标致,赵长卿描述它“裁琼妆白”,琼是美玉;秦观描述它“冰澌溶泄” ,“澌”是解冻春冰;李清照描述它“香脸半开娇旖旎”,旖旎是温存柔弱貌。梅之韵其实终究在琼瑶瓣所衬托娇黄蕊里,其蕊含羞偷得春风,才有静雅娇嗔之态。梅蕊因此而“妆宫额”,嫔妃们为争朱颜依旧,有个人惦记。 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古人以梅心、柳眼感应着报春。昔日元稹的《生春二十首》,写漫雪梅心、柳眼鸟思,最后写到濛雨细风中“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到李清照悼亡词里,就变成“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赵明诚死后,李清照顾影自怜,梅窗空寂——“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文化典故。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后作为成语和典故,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之一。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未娶,人谓“梅妻鹤子”。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更有甚 梅妻鹤子 梅妻鹤子 者,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最后的祸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 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小词一阕,隐藏着文人的几多伤心惆怅,俱往矣!至今我们为林逋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见到他一生怀念的人.但无论怎样,他再高洁出尘,也只是个人的情怀,清和淡雅之风敌不过刚烈直肠之辈。人类社会延续,一个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心怀天下的人的支撑。这样的人,和他们的词,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华。林逋之后,一个真正的传奇正在默默无闻地耕耘,这个人的伟大,让后来以品评历代人物为己任,把刻薄当乐趣的南宋大圣人朱熹都称誉为――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

梅妻鹤子历史典故

梅妻鹤子,汉语成语,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下面是我整理的梅妻鹤子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典源出处
清·吴之振辑《宋诗钞·林和靖诗钞序》:“林逋字君复,杭之钱塘人。少孤,力学刻志不仕,结庐西湖孤山……时人高其志识。赐谥和靖先生。逋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畜鹤,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云。”“梅妻鹤子”一说似出现较晚。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放鹤亭在孤山之北。嘉靖中,钱唐令王釴作,其巅有岁寒岩,其下有处士桥。先是,至元间,儒学提举余谦既葺处士之墓,复植梅数百本于山,构梅亭于其下。郡人陈子安以处士无家,妻梅而子鹤,不可偏举,乃持一鹤,放之孤山,构鹤亭以配之。” 《宋史·隐逸传·林逋传》:“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释义用法
宋代林逋字君复,死后赐谥和靖先生。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娶,无子,爱梅及鹤,后人称其梅妻鹤子。后以此典表现山林隐逸生活。
用典形式
【妻梅】 清·黄景仁:“妻梅漫语如可凭,清供家山问谁绿?”
【逋仙】 宋·姜夔:“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宋·张炎:“清冰隔断尘埃。无人踏碎苍苔。一似逋仙归后,吟诗不下山来。”
【逋梅】 宋·汪元量:“月香水影逋梅白,雨色晴光坡柳青。”元·詹正:“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和靖鹤】 清·黄景仁:“何处可招和靖鹤,此间应有谪仙魂。”
【孤山人】 宋·楼盘:“谁是我知音? 孤山人姓林。一自西湖别后,辜负我,到如今。”
【爱梅仙】 元·张翥:“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
【妻梅子鹤】 清·王士禛:“郭索钩辀句尚传,妻梅子鹤致萧然。”
【孤山处士】 宋·文及翁:“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元·张翥:“孤山处士,谩赋得招魂,烟荒水暗,寂寞抱香死。”
【梅鹤因缘】 清·舒位:“梅鹤因缘清入梦,莼鲈滋味冷相陪。”
【鹤子梅妻】 清·王夫之:“不遣珠丝萦蝶梦,已拚鹤子付梅妻。”
【鹤林老子】 元·萨都拉:“鹤林老子久不见,应是山门长绿苔。”
【无和靖无梅】 宋·辛弃疾:“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
【林逋作故夫】 清·王夫之:“不容迦叶称初祖,微许林逋作故夫。”
【鹤梅当妻子】 清·蒲松龄:“久以鹤梅当妻子,直将家舍作邮亭。”
相关传说
凡梅界人士都知道杭州有许多赏梅胜地,而且知道杭州西湖的小孤山有许多梅花,那里有放鹤亭及林和靖先生墓,北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林逋(即林和靖)就长眠在那里。当年他在此植梅,写过不少咏梅佳句,还因“梅妻鹤子”的佳话传说而闻名古今。
据史料记载,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鹤子”的`故事,《辞海》关于“梅妻鹤子”条目这样记载的:
“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其实,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妻鹤子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疏影”“暗香”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随着宋代咏梅风气的盛行,林逋之名与孤山梅花在文坛上也热了起来,出现了:“明月孤山处士家”(陶宗仪诗),“潇洒孤山半支春”(赵孟頫诗),“幽人自咏孤山雪”(文征明诗)等等,到了以后的明代,诗人王 猗又有“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之句,这说明从北宋开始,由于林逋佳句的影响,确实把文人们的咏梅风炒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