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桫椤,桫椤怎么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8 17:57:14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桫椤是什么意思

桫椤的解释(1).梵文音译。或译为“娑罗”。佛教谓 释迦牟尼 佛 八十岁时于 拘尸那拉城 外桫椤双树林圆寂。我国寺庙中多以七叶树代替。 唐 殷尧藩 《赠惟俨师》 诗:“拟扫绿阴浮佛寺,桫欏高树结为邻。” 元 无名氏 《度柳翠》 第二折:“我救的这月里桫欏永长寿。” 清 赵翼 《泊燕子矶游永济寺》 诗:“一树桫欏旧 相识 , 曾经 见我黑头年。” (2).蕨类植物。桫椤科。木本。茎柱状,直立,高3-8公尺。下部生黑色粗毛,上部叶痕呈鳞纹状,叶片长1-3公尺,三回羽状复叶,丛生于干顶。孢子囊群多数,小型,近小羽轴着生。我国南方溪边林下多有生长。茎含淀粉,可供食用。 词语分解 桫的解释 桫 ō 〔桫椤〕蕨类植物,木本,茎高而直,叶片大。茎含淀粉,供食用。 部首 :木; 椤的解释 椤 (欏) ó 〔桫椤〕见“ (欏)桫”。 部首:木。

桫椤拼音

suō luó“桫椤”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属于杨梅科中的桫椤属,学名为Myrica rubra。桫椤也被称为“杨梅”、“红杨梅”、“杨梅子”等,是一种果树,果实可供食用。
桫椤生长在中国南方,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因此也被称为“南方红杨梅”。桫椤是一种乔木或灌木,高度一般在2~8米之间,树冠呈圆形或宽锥形,树皮灰色或暗褐色,有细小的裂纹。

桫椤的叶子为互生,叶长3~10厘米,叶宽1~3厘米,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边有锯齿。叶面绿色,光滑,有光泽。桫椤的花为雌雄异株,花期在3~4月份,花序为穗状花序,黄绿色。桫椤的果实为球形或卵形,直径1~1.5厘米,表面光滑,呈红褐色或暗红色,果肉鲜红色,质感软嫩,味甜酸可口。
桫椤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实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桫椤果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肝益脾、润肺止咳、开胃消食等功效。桫椤叶子和树皮也可以用于药用和制作染料。

除了经济价值外,桫椤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桫椤树形美观,叶色艳丽,花果依次开放,四季景色各异,能够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因此,桫椤也成为了许多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植物之一。
总之,桫椤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食享受,还为人们提供了自然景观,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桫椤在分类是什么植物

属于蕨类植物。

桫椤是极少数一些木本种类其中的一种。生于林下或溪边荫地,产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

桫椤怎么读

桫椤的读音为[suō luó]。
一、释义
1、梵文音译。或译为“娑罗”。佛教谓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时于拘尸那拉城外桫椤双树林圆寂。我国寺庙中多以七叶树代替。唐·殷尧藩《赠惟俨师》诗:“拟扫绿阴浮佛寺,桫椤高树结为邻。”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我救的这月里桫椤永长寿。”清·赵翼《泊燕子矶游永济寺》诗:“一树桫椤旧相识,曾经见我黑头年。”
2、蕨类植物。桫椤科。木本。茎柱状,直立,高3~8公尺。下部生黑色粗毛,上部叶痕呈鳞纹状,叶片长1~3公尺,三回羽状复叶,丛生于干顶。孢子囊群多数,小型,近小羽轴着生。我国南方溪边林下多有生长。茎含淀粉,可供食用。
二、同音词
娑罗: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
三、英语表达
Alsophila spinulosa。
桫椤造句:
1、她携我步入一座硕大无比的高棚,扑面而来的竟是远古的绿,数棵国家一级珍稀植物恐龙同时代的桫椤、龙血树和千年铁树等。
2、以肇庆九龙湖水源涵养林黑桫椤群落的代表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研究九龙湖水源涵养林黑桫椤群落的特征。
3、据此认为,液氮超低温长期保存大叶黑桫椤孢子是可行的。
4、下一步还将把桫椤谷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七个洞岩墓、明代的飞泉寺古建筑连成一线,让更多的人前来观赏。
5、桫椤树旁花静晚,下弦月照烛影长,谁垂钓冷荷塘,回忆过往杯中凉,佛渡也渡不了隔世的离殇。

桫椤是什么意思,词语桫椤的解释,汉语词典

词语】桫椤
【拼音】suō luó
【解释】俗称“树蕨”。蕨类植物,桫椤科。木本。茎干直立、粗壮,通常高3~8米。羽状复叶丛生茎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南方各地也有。可供观赏。根、茎含淀粉,可食用。已列为中国一级保护植物。

桫椤怎么读

桫椤,读作suō luó。
桫椤,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终年常绿,无物候期。桫椤的名字,是由梵文音译而来。桫椤在中国产于华东南部,西南南部及华南地区,在日本、南亚及东南亚等国外地区也有分布。
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被当作观赏植物。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桫椤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它的存在对于研究古植物学、植物系统学以及恐龙兴衰、地质变迁有着重大意义,因为桫椤有非常久的栽种历史,所以它也被称作陆生植物的“活化石”。
植物文化
在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因为桫椤有非常久的栽种历史,所以它也被称作陆生植物的“活化石”。
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闽南侨乡南靖县乐主村旁,有一片亚热带雨林。
它是中国最小的森林生态系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性亚热带原始雨林”,在那里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椤。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新西兰是桫椤产地之一,它也是新西兰的国树,被人们保护着。

桫椤是什么植物

桫椤(学名:Alsophilaspinulosa(Wall.exHook.)R.M.Tryon),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桫椤是极少数一些木本种类其中的一种,生于林下或溪边荫地,产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桫椤是蕨类植物吗

桫椤是蕨类植物。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形态特征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生长习性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桫椤为半荫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气温在5-35℃的山区、坝区和庭院均可栽培。可地栽,也可盆栽或桶栽,但相对湿度要大。

桫椤的主要价值

1、研究价值:桫椤科植物具有古老性和孑遗性,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2、观赏价值:桫椤树形优美,树冠如同巨伞,高大挺拔,园艺观赏价值极高。3、药用价值:桫椤树的茎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作为中药材使用。桫椤树也叫台湾桫椤、蛇木、树蕨等,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产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桫椤主要生长在海拔260—1600米的山地溪傍或疏林中。

桫椤属于什么类植物,被誉为蕨类植物之王

桫椤属于蕨类桫椤属植物,可长到八米高,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气温在五到三十五度能生长的更好,不开花不结果也没有种子,树形高大挺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能治跌打损伤,还可以做成工艺品。桫椤是植物中的国宝,有着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已经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了,是自然界的活化石,又名树蕨、大贯众。它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是白垩纪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甚至比恐龙还要早出现一亿多万年,在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桫椤是什么植物桫椤属于蕨类桫椤属植物,可长到八米高,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气温在五到三十五度能生长的更好。它不开花不结果也没有种子,树形高大挺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能治跌打损伤,还可以做成工艺品。桫椤的特点桫椤树的外形有点像椰子树,圆柱形的树干直立而上,在树顶上生长着大概两米长的复叶,像孔雀开屏似的分裂开,远处看也像一把巨型的伞。其叶子背面长着一点点的孢子囊,它就是靠这些繁殖,所以能一直存活到现在,但是现在逐渐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