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运输潜艇的特点和优势
- 2、中国“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和潜艇有什么区别?
- 3、潜艇与潜水艇的区别是什么?
- 4、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
- 5、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 6、中国下潜10000米潜艇叫什么
- 7、明级常规潜艇
- 8、潜艇的下潜深度是多少?
- 9、核潜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10、潜艇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运输潜艇的特点和优势
运输潜艇的特点和优势
运输潜艇
运输潜艇是指用于输送兵员和物资的潜艇。潜艇不只用于作战、侦察,它在水下运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水下运输潜艇活动隐蔽,能够达到战斗的突然性,有出奇制胜的功效,且水下运输不受气象和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在登陆作战中能够增加登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水下运输潜艇出现之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1958年,美国正式建造了水下运输潜艇“灰鲸”号。“灰鲸”号水下排水量2700吨,水下最高航速20节,一次可载运数十人至百人,以及相应的作战物资。水下运输潜艇虽然有很多优点,如隐蔽性好,运输不受气象、水文条件限制等。
但也有很明显的缺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造价高昂。造一艘水下运输潜艇的费用是水面舰艇费用的1倍或几倍;二是运输潜艇每次运送的兵员和物资有限;三是柴—电动力装置限制了它的远航能力。因此到目前为止,水下运输潜艇的发展仍是十分缓慢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核动力装置对乘员的幅射问题,以及提高航速等,将使核动力装置代替目前的柴—电动力装置,使运输潜艇向多功能发展。潜水艇被用于运送兵员和物资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阿拉伯国家中的一位族长请求英国政府动用潜艇为其转移黄金,任务完成后,族长送给英国政府一头白骆驼。
由于骆驼无法进入潜艇,只好把它绑在舰桥上运回英国。这是用战斗潜艇运送物资的实例。真正的运输潜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太战期间出现的。由于盟军的运输舰船在大西洋上大量被击沉,物资供应极为紧张。美国海军决定用潜艇从水下运送兵员和物资。1944年,将一艘老式作战潜艇改装成水下运输潜艇,取名为“海狮”号,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运输潜艇。
这艘潜艇水下排水量为2145吨,水下最高航速13节,一次可载运160人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由于“海狮”号是由战斗潜艇改装的,拆除了几乎一切战斗装备,运兵舱是由油料舱和食品舱改成的,生活设施十分不健全,使得作战人员体力消耗大,不利于登陆后的作战。
中国“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和潜艇有什么区别?
深潜器用与科研,潜艇用于作战。深潜器没有武器。
深潜器的可潜水深度比潜艇深的多。
深潜器可载数人,潜艇可载百人。
深潜器舱外有机械臂能工作(蛟龙号在海底插了国旗),潜艇则没有。
简单说,“深海”潜水器,主要用于科研,作战的时候,谁也不会再海底很深的地方,潜水艇都是在离海面不太深的水域作战,基本几百米就够了。
在海底几千米发射导弹之类的受多大阻力啊,行程那么远早被人发现了。
简单说,一个仅仅是潜下去做个研究,另一个是在水底下作战的。用途差别太大。
深潜器:http://baike.baidu.com/view/1075509.htm
潜艇:http://baike.baidu.com/view/24922.htm
两者的区别大了去了。
那就是潜艇么 就是科技稍微低级一点 属于最原始的潜艇,还是靠重物下潜呢
回答者: 钛式战机
开玩笑,现在世界上的作战潜艇也就500米,潜水器都上6000米了,这说谁的科技含量高
载人潜水器和潜水艇都能够下潜到水下进行探测、勘探、作业等工作,但它们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1. 功用不同: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海洋观测与探险以及特定领域的勘探,如油气勘探;而潜水艇一般用于军事侦查、武器研制以及军事作战等领域。
2. 外形和设计不同:载人潜水器相对潜水艇而言,外形更加灵活,尺寸一般较小。而潜水艇外形较大、尺寸较重,更多的是以圆柱体形为主,其外形重量、航行速度和潜行深度等指标远高于载人潜水器。
3. 海底工作时间不同:一般情况下,潜水艇更能适应长时间的海下作业环境,在水下停留长达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而载人潜水器的海底工作时间相对较短,更多的是在数小时或数天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作业任务。
4. 气密性和水密性不同:由于载人潜水器和潜水艇的使用场景不同,对于船体和设备的气密性和水密性的要求也不同。潜水艇需要更强的气密性和水密性,可以在高压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航行;而载人潜水器则不需要过高的气密性和水密性,主要用于近海勘探和拍摄。
总之,载人潜水器和潜水艇是在不同领域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水下设备,它们的使用场景、外形和设计指标等都存在着差异。
潜艇与潜水艇的区别是什么?
三、两者的设计不同:
1、诺第留斯号的设计:诺第留斯号船壳是用钢板制造的,钢的密度与海水密度的比例是十比七至八。第一层船壳至少有五厘米厚,重量是三百九十四点九六吨。
第二层内壳,就是龙骨,有五十厘米高,二十五厘米宽,只重六十二吨。机器,镇船机,各种附属船具和装置品,内部的各样墙板和木材等等的重量和上面的三百九十四点九六吨加在一起,就是总重量一千四百九十二点一三吨。
2、潜艇的设计:研发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特别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更是核三位一体的关键一极。潜艇也是较早期就有的匿踪载具。潜艇的噪音降至90分贝左右就可以“淹没”在浩瀚的海洋背景噪音中,就不是当代声纳所能侦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艇(潜水战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鹦鹉螺号(凡尔纳小说中的潜艇)
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
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
最先进的核潜艇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设备,更是一种国家实力的象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是拥有最先进核潜艇的国家,那么哪款核潜艇更为强大呢?
一、美国
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核潜艇技术的国家之一。在美国海军中,核潜艇被认为是最高机密的军事装备。目前,美国海军拥有最多的核潜艇,包括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奥古斯塔级核潜艇和俄亥俄级核潜艇等。
其中,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核潜艇之一,拥有非常先进的水下作战技术。该型艇的声纳系统非常灵敏,能够在极其恶劣的水下环境中实现高清晰度的目标探测,同时还配备了独特的隐身设计,可以在水下长时间悄悄地执行任务。该艇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搭载了最先进的导弹和鱼雷,包括“狙击手”巡航导弹、“海狼”反潜导弹和“海蜴”水雷等。这些先进武器的运用,可以使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在水下作战中占据绝对优势。
二、俄罗斯
在核潜艇技术领域,俄罗斯一直是世界上的领先者之一。俄罗斯海军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先进的核潜艇之一——“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该级艇是目前俄罗斯海军中主力部队的核心装备之一。该级艇的优点在于其先进的核动力系统和优良的机动性。它拥有巨大的前进力,可以在极其远离海岸的水域内自由巡航。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搭载了一系列最新一代武器,包括反潜导弹、巡航导弹、鱼雷和水雷等。其中,其搭载的“鲨鱼”导弹,是一种能够打击海上目标的武器,这种导弹的特点在于其高速度和精度,甚至能够穿透水下目标的特殊外壳。
三、中国
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核潜艇技术方面,中国也在不断努力。目前,中国海军的核潜艇装备有“091”、“093”、“094”等几款不同型号的核潜艇。其中,“094”型核潜艇是中国海军最先进的核潜艇之一。该型艇的机动性能非常优良,可以潜行到更远的海域和敌方海军后方维护国家的安全。
除此之外,该型艇的潜水速度也非常快,“094”型核潜艇的武器装备也很先进,其中包括了能够打击陆地目标的“东风”-21导弹,并且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针对反舰、反潜和防空等多种多种的导弹。此外,“094”型核潜艇通过中远程鱼雷和反舰导弹的搭载,也可以达成非常远的打击距离和打击精度,在海战中也有着非常优越的地位。
总的来说,美国、俄罗斯、中国这三个国家的最先进核潜艇,都采用了最新的科技、设计、材料和武器,不仅仅体现出其国家实力的强大,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武器。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核潜艇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军事实力,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潜水艇工作原理是基于“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
潜艇在水中时,这两种力也都会作用在潜艇上。如上所述,潜艇本身的重量叫做重力,潜艇入水部分所排开海水的重量叫做浮力,要使潜艇下潜只要使它的重量大于它的浮力就行了,那么怎样增加潜艇的重量呢?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
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
另外,也可以采用操舵的方法将航行中的潜艇调整到距水面30米的安全深度(安全深度是为了防止与水面船只碰撞的限制深度),继续上浮到10—30米深度时是危险深度,上浮到10米左右时属于潜望深度,到达潜望深度后就可以排水上浮了。
以上来自网络!
潜水艇工作原理是基于“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
外壳厚而有空隙,通过吸放水来调节自身重量,从而控制沉浮。
潜水艇如果完全下潜,所受的浮力不变,因为它排开的液体体积就是它的体积,是一定的。而潜水艇会吸水进艇内,也能够把水排除艇外,所以潜水艇的重量是变化的,也就是潜水艇所受重力在变化。当潜艇重力大于所受浮力时,下潜;反之,上浮;当二者相等时,悬浮。
潜水艇工作原理是基于“浮性定律”(或阿基米德定律)。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液体中,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正好相反。
潜艇在水中时,这两种力也都会作用在潜艇上。如上所述,潜艇本身的重量叫做重力,潜艇入水部分所排开海水的重量叫做浮力,要使潜艇下潜只要使它的重量大于它的浮力就行了,那么怎样增加潜艇的重量呢?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
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
另外,也可以采用操舵的方法将航行中的潜艇调整到距水面30米的安全深度(安全深度是为了防止与水面船只碰撞的限制深度),继续上浮到10—30米深度时是危险深度,上浮到10米左右时属于潜望深度,到达潜望深度后就可以排水上浮了。
潜水艇的下沉和上浮原理
潜水艇能自由沉浮原理是阿基米德定律,即浮性定律。改变潜水艇自身密度(重力),当压力舱中无水,潜水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潜水艇重力小于浮力)潜水艇上浮直至漂浮;当压力舱中排入水,潜水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潜水艇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下沉。进入静止气体或液体的物体受到浮力,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反之,潜艇就会浮出水面。
中国下潜10000米潜艇叫什么
中国下潜10000米潜艇叫奋斗者号。
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6月19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正式命名为奋斗者号。
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2020年11月13日8时04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再次成功下潜突破10000米。11月17日7时44分,奋斗者号再次下潜突破万米。11月19日,奋斗者号再次突破万米海深复核科考作业能力。
潜艇艇型结构
双壳潜艇艇体分内壳和外壳,内壳是钢制的耐压艇体,保证潜艇在水下活动时,能承受与深度相对应的静水压力;外壳是钢制的非耐压艇体,不承受海水压力。内壳与外壳之间是主压载水舱和燃油舱等。单壳潜艇只有耐压艇体,主压载水舱布置在耐压艇体内。
一个半壳潜艇,在耐压艇体两侧设有部分不耐压的外壳作为潜艇的主压载水舱。潜艇艇体多呈流线型(先进的潜艇一般设计成水滴形或者雪茄形),以减少水下运动时的阻力,保证潜艇有良好的操纵性。
耐压艇体内通常分为艏、舯、艉三大段,分隔成3~8个密封舱室,舱室内设置有操纵指挥部位及武器、设备、装置、各种系统和艇员生活设施等,以保证艇员正常工作、生活和实施战斗。
现代潜艇在艏段安装有大型球形声纳基阵和鱼雷舱,在鱼雷舱内一般安装有4-8具533-650mm鱼雷发射管。舯段有耐压的指挥室和非耐压的水上指挥舰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奋斗者号
明级常规潜艇
明级常规潜艇该艇第一次采用了尖尾线型,合理布置了上层建筑的管路和阀件,缩小了甲板的空间,改进了流水孔,设计了高效率螺旋桨等。采用了航向自动操舵仪和深度自动操舵仪,在所有航速范围内潜艇保证有正常的操纵性。
武器性能——
中文名:明级常规潜艇
尺度: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
排水量:水上1584吨;水下2110吨
航速:水面15节;水下18节
背景介绍——
中国在完成了33型潜艇仿制国产化后,一直很重视改进提高,把成熟的预研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艇。十多年里对33型潜艇先后进行过十多次重要的改装。
例如,加装飞航式反舰导弹、多种型号声纳设备的改装、螺旋桨降噪、水声对抗设备改装、通信天线系列改装以及流水孔改装和其它减振降噪改装等等。所有这些以33型为母体的改装均属于现代化改装,不仅提高了潜艇的作战使用性能,而且提高了研究设计、生产建造和使用水平。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产品(035型)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实际上是针对母型艇水下航速低而瞄准了国外高速潜艇,以大幅度提高水下航速和续航力为重点的型号研制。
到70年代末,中国已逐步形成了从科研设计到生产,从总体到材料设备,从试验到使用维修的完整体系和全国范围的配套协作网,基本完成了第一代潜艇的自行研制任务。1983年该型艇通过了国家鉴定,达到了预期目标。
第一代常规潜艇(035)的总体综合作战性能并不高,但对中国自行研制潜艇是一个重要的开端。80年代中期,根据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及装备体制的调整及时地将33型现代化改装调整到对035型的现代化改装上来,凡是已研制成功并试验可靠的项目,也可研究应用于035潜艇。经过以提高作战能力为中心的现代化改装的035潜艇已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型主力潜艇。
参数一览——
尺度: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
排水量:水上1584吨;水下2110吨。
航速:水面15节;水下18节。
主机:GE390-ZC-1型中速柴油机,5200马力。
续航力:330/4节。
武备:8具鱼雷发射管,16枚鱼雷或32枚水雷。
潜深:300米。
编制:57人(军官10人)。
研制历程——
1967年由中央军委批准,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研制的中心任务是尽最大努力提高水下航速。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降低阻力、提高推进效率和增大推进功率三个主要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试验。035型潜艇首制艇于1969年10月开工,1974年4月交付海军使用。
1979一1989年与1992一1994年间曾两度停建,进行现代化改装型艇铤的设计,要求在保持原035型潜艇总体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统、水声设备、通信设备、导航设备、水声对抗、噪声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改进,使艇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机动性、隐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改进艇于1988年8月开工,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军使用。共建造了14艘,第14艘的舷号为363。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
潜艇的下潜深度是多少?
潜艇下潜的极限深度,亦称最大下潜深度,是潜艇耐压艇体耐压强度所能允许的下潜深度的最大值,潜艇在此深度只能作有限次数的短时间逗留。
此外,设计潜艇时计算艇体强度的深度,称为设计深度。通常为极限深度的1.3~1.5倍,以保证水中武器在潜艇附近爆炸或潜艇超越极限深度时,仍具有一定生存力。潜艇最大下潜深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为60~70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增至200米;战后,一般为300~400米,个别达到900米以上。普通的常规动力潜艇一般就是250-350米的潜深。有部分双壳体核潜艇可以潜到500的深度。增大潜艇下潜深度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高强度钢和钛合金等,新焊接技术和适合深潜的耐压结构形式等,其实再深了也没什么意义。每再加深1米可能要加几吨重的钢材,得不偿失。因为在这个深度下的海底噪声已经让正在服役的绝大多数声呐侦测不到潜艇的踪迹。
当然潜深最大的是科考潜艇,“蛟龙”号目前是中国第一个深海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62米。2016年8月12日,中科院自主研制的“海斗1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10767米。
中国目前的深海探测器都才能下潜5000米,并向7000米研究。
世界上核潜艇一般在300米左右,俄罗斯的最厉害其S级公开的可以下潜700米左右,美国的在300至400米,中国的估计就在300米左右,因为300米正好可以躲过水上观测范围,也有传094级可以下潜600米至700米以上。
核潜艇,是核动力潜艇的简称,是以核反应炉为动力来源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57年1月17日开始试航,它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核潜艇的出现和核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核潜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核潜艇的工作原理大体上可以分为“潜艇的工作原理”和“核动力的工作原理”两个部份,简单点讲:
潜艇的工作原理:
往蓄水池内加水,使潜艇重量增大,潜艇下潜。
将蓄水池水排出,使潜艇重量减轻,潜艇上浮。
核动力的工作原理:
核裂变发热--加热水--产生蒸汽--带动蒸汽轮机工作--带动电机发电--蓄电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产生推进力,同时也为潜艇提供电力。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潜艇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54年1月24日首次开始试航,它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印度的歼敌者号核潜艇在建)。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核潜艇的出现和核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装有核战略导弹的核潜艇是一支水下威慑的核力量。
潜对地导弹分弹道式和巡航式两类。美国从1947年开始研制“天狮星-I”型潜对地巡航导弹,1951年在潜艇上发射成功,1955年正式装备潜艇部队,第一批战略导弹潜艇由此诞生。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一枚由陆基战术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1960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北极星”A1潜地弹道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潜艇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1)特点;
1 、私密性:前往世界任何海岸附近,并且不被发现或被制。
2 、安全性:海盗和劫匪无法抢劫水下船只;无常潮汐和强烈风雨无法影响海面下25-30英尺(5-6 paces);冰和霜冻也无法危及潜艇乘员,即便在南北极海域。
3,能利用水层掩护进行隐蔽活动和对敌方实施突然袭击;有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作战半径,可远离基地,在较长时间和较大海洋区域以至深入敌方海区独立作战,有较强的突击威力;
4,能在水下发射导弹、鱼雷和布设水雷,攻击海上和陆上目标
(2)用途;
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其主要攻击对象首选为敌方的运输船或商船,而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由于大多拥有护航舰艇和飞机保护,攻击风险较大。
潜艇也被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为海下移动豪宅。
扩展资料:
潜艇的弊端;
潜艇配套设备多样,技术要求高,全世界能够自行研制并生产潜艇的国家不多。潜艇自卫能力差,缺少有效的对空观测手段和对空防御武器;
水下通信联络较困难,不易实现双向、及时、远距离的通信;探测设备作用距离较近,观察范围受限,容易受环境影响,掌握敌方情况比较困难;常规动力潜艇水下航速较低,水下高速航行时续航力极为有限,充电时须处于通气管航行状态,易于暴露。
常规潜艇的自持力一般在45天左右,核潜艇最高纪录可以达到90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