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8 02:14:38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向汉武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李斯 B.董仲舒 C.主父偃 D.韩

B 试题分析:从题文看,要求选出向汉武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物。从选项看,李斯是秦国丞相,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可以排除,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的是削藩,董仲舒是汉朝的儒学大家,所以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案】:D
【答案】D。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意思是废除其他各家的思想,只尊重推崇儒 家的学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的治国思想,董仲舒字宽夫,出生于赵国广川县董家庄,西汉经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提出的建议。在汉武帝元光元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1、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2、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
3、独尊儒术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
董仲舒的介绍
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等。董仲舒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

董仲舒。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学术思想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提出的治国思想,后在汉武帝时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三大文教政策之一。禁止各家学派学说,只推崇儒家一家。目的是禁锢士人思想,最终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董仲舒介绍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
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谁提出的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提出的,其原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一生经历三个朝代,在汉武帝元光元年间创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并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谁提出的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主张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三朝。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创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出包括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主张。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其原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中的“儒术”并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其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和发展特性,它神化了专制王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影响
  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独尊儒术成为改善治民之术的需要,统一民众思想,同时也提到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但同时又将专制集权推向了顶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同年,武帝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卫绾没有直接指斥黄老之言,但是好黄老的窦太后(武帝祖母)仍然力加反对,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系狱.儒家势力虽然暂时受到打击,可是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在官府中反而更加齐备.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这种情况对于学术文化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

董仲舒。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一前104年,为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著名西汉哲学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该思想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结束了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