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琼州海峡海底隧道,2022年琼州海峡隧道何时开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8 01:29:32 浏览24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连接海南与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是连接海南与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最长的海底公路隧道。该通道全长29.6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25.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隧道之一。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于促进海南与广东的经济交流,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两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背景
海南是中国的热带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然而,由于海峡的存在,海南与广东之间的交通一直是一个瓶颈。以往,人们只能通过渡船或飞机来往于两地之间,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受天气等因素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决定修建一条跨海通道,以便更方便快捷地连接海南与广东。
建设过程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可谓艰辛。首先,工程人员在海底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确定了最佳的隧道线路。然后,他们开始挖掘隧道,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由于海底土壤的特殊性,挖掘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隧道挖掘完成后,工程人员开始进行隧道的加固工作。他们使用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以增加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此外,他们还安装了灯光、通风和排水系统,以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行。
通行规定
为了保障通行的安全和顺畅,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制定了一系列的通行规定。首先,通行车辆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其次,通行车辆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审查,确保其安全可靠。最后,通行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保持适当的车速,保持车距,以确保交通的顺畅。
使用方法
使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非常简单。首先,驾驶员需要提前预约通行时间,并准备好相关的证件和手续。然后,驾驶员需要按照指定的路线行驶,遵守交通规则,以确保安全。最后,驾驶员需要缴纳通行费用,并按照指示进入隧道。在隧道内,驾驶员需要保持车速稳定,保持安全距离,以确保顺利通行。
结尾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为海南与广东之间的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它不仅缩短了行车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而且也方便了游客的出行。相信随着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使用,海南与广东之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两地之间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

琼州海峡,有人建议在这修海底隧道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琼州海峡是中国海南岛和琼山半岛之间的海域,是连接中国大陆和海南岛的重要水道。修建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可能会面临以下一些困难:
海底地质条件:琼州海峡海底地质复杂,包括沉积物、岩石、断层等,可能存在地震活跃区域。在海底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如软弱的海底沉积物、坚硬的岩石等,这可能会增加隧道的施工难度和风险。
水文环境:琼州海峡是一个潮汐、海流较为复杂的海域,水文环境复杂多变,包括潮汐、洋流、风浪等因素,可能对隧道的修建和运营产生影响。例如,潮汐和洋流可能会对施工船只和设备的稳定性、施工进度和隧道的通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施工技术:修建海底隧道需要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包括隧道掘进、地质勘察、隧道设计、防水防渗、隧道通风和照明等技术。由于海底环境的特殊性,海底隧道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环境保护:修建海底隧道可能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海底生物栖息地、渔业资源等。需要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小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资金投入:修建海底隧道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包括隧道设计、施工、设备、运营和维护等多个环节的资金投入。海底隧道的修建可能面临融资、资金筹措和投资回报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可能存在的一些困难,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实施方案来评估和解决。海底隧道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充分考虑技
海底地质条件不稳定:琼州海峡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海底地质条件不稳定,地震、海啸、海底滑坡等自然灾害风险较高,修建海底隧道需要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
施工技术难度大:海底隧道施工技术难度大,需要应对水压、水流、海水侵蚀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投资成本高: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巨额投资,包括设计、施工、监管等方面的费用,同时还需要考虑运营和维护的成本,这将是一个庞大的财政负担。
对海峡通行造成影响:如果修建海底隧道,将会对海峡通行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考虑如何调整海峡交通的组织方式,同时还需要解决与航线交叉、交通安全等相关问题。
因此,虽然在琼州海峡修建海底隧道可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需要面对许多的技术和环境上的挑战,需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
琼州海峡两岸之间距离较远,同时水深较深,所以修建海底隧道可能会面临以下几个困难:
1.地质条件:琼州海峡海底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可能会有断层、地震带等地质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评估,同时需要采取合适的隧道建设技术和方法。
2.海洋环境:海底隧道需要面对潮汐、海浪、海底地形等海洋环境因素,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和建设措施,以确保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3.经济投入: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巨额的经济投入,包括设计、勘探、施工、监测和维护等多个环节,这对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压力较大。
总之,海底隧道的建设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经济投入较高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困难和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在修建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时,可能会面临以下困难:
1. 地质条件: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存在地震活动、地下水、软土层等问题,会给隧道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2. 水深和水压:琼州海峡的水深较大,水压也较高,对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考虑水下抗压能力和防水措施。
3. 海底生物和生态环境:海底隧道的建设可能会对琼州海峡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保护措施。
4. 施工难度和风险:海底隧道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使用复杂的隧道掘进技术和设备。施工期间可能会面临深水施工、海上作业、恶劣气候等风险和困难。
5. 经济投入和运营成本:修建海底隧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期运营成本。需要进行经济评估,确保项目可行性和有效运营。
这些困难需要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采取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海底隧道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琼州海峡隧道可能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地质构造和环境条件复杂:琼州海峡的水道环境并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这为隧道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例如,需要对海底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而这方面的工作不仅困难,而且成本高昂。
技术难题:隧道建设的最大技术难题之一是通风问题。如果公路和铁路都通过同一隧道,为了保证良好的通风,可能需要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通风井,这将增加投资和安全隐患。相比之下,如果只建铁路隧道并使用电力机车牵引,可以长距离不设通风井,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和运营费用。
建设难度高、风险大:与港珠澳大桥相比,琼州海峡隧道的建设难度更高。例如,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前期地质勘探就花了30年时间,打了90多个钻孔。
经济和投资考虑:虽然隧道能够大大缓解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交通压力,但其建设和运营成本可能会非常高。此外,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案来解决资金问题。
其他因素:琼州海峡轮渡每年因各种灾害天气影响有近100天不能正常航行,这对隧道建设的可行性也构成一定的威胁。
在琼州海峡修建海底隧道可能遇到以下困难:
海洋环境复杂:琼州海峡是一个开放的海洋环境,受到海浪、海流、潮汐、海啸等多种自然力的影响,同时在海底修建隧道需要面对海床的地质条件、海底生物的生存等问题,这使得海底隧道的修建面临很大的技术挑战和环境风险。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琼州海峡海底地势起伏,地质构造复杂,包括断裂带、滑坡、溶洞等多种不良地质条件,这些都会对海底隧道的修建造成影响。
工程规模巨大:海底隧道的修建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难题和工程问题,如设计、挖掘、衬砌、防水、通风、照明等等,同时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石方工程和隧道内部结构的施工,工程规模巨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建设成本高:由于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工程规模巨大,涉及的技术难题多,加上恶劣的海洋环境和复杂的地址条件,使得海底隧道的修建成本非常高,投资风险也很大。
社会影响和政治因素:海底隧道的修建将涉及到大量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因素,如环保、生态、就业、交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处理,否则可能会引起社会不满和政治压力。
综上所述,在琼州海峡修建海底隧道需要面对多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琼州海峡隧道有多难?

一直以来琼州海峡过海通道就非常的受大家的关注,但是琼州海峡过海通道很早之前就传出过消息,要进行修建,但是到现在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到底什么时候开工,这个通道还修建吗?成为了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首先看有没有需求,从货运和客运两个方面
1.货运
海南主要出产水果等农产品,可以通过轮渡加铁路的方式运输,对进岛的货物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也可以用货轮,紧急的东西自然是空运。即使是自贸区,大宗货物必然是走铁路和海运。而当前货运的两种方式的运量其实并没有达到饱和。
2.客运
海南主要经济来源是旅游业,游客可选入岛方式为航空、公路和铁路。
飞海南的特价机票经常有,即使没有打折票,偶尔旅游买一下机票价格也不用太较真。
中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铁路的话基本上都要从广州经过,目前从广州到雷州半岛最南端徐闻大概550公里,粤西铁路不太行,目前没有高铁,最快的车也要7小时36分钟,即使四五年后有了高铁,这一段路也要2个小时以上,再加上出发城市到广州的距离,坐火车的总时间太长,票价又贵,对比之下航空明显是更优选择,铁路只是对广东西部或者不能坐飞机的人更有意义,对大部分人不是主流方式。
公路有点类似,有钱有闲的自驾游过去,已经花了这么长时间开过去,即使再花几个小时轮渡,也无关大局,并没有实质影响。
结论:过海大桥或者隧道自然比轮渡节省时间,然而现在并没有迫切到一定要用大桥或隧道取代轮渡。
广东和海南的博弈
海南和广东本是一家,分家了很多事情做起来就很难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江苏省内长江中下游的过江大桥,南京因为有江南江北两部分,加上城市地位高,过江隧道和大桥就比较多,而往下游走,基本上都是两个城市隔江而望,过江大桥相对就比较少。
对广东来说,海南对其经济贡献不是那么明显,修建过海通道除了花钱为海南做嫁衣,对自己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影响。
对海南来说,过海通道其实是锦上添花,同时海南的经济情况也不允许一下子拿出一大笔钱投到过海通道上。更何况现在疫情仍未离去,支柱产业旅游业受的影响还不知道持续到什么时候。另一方面,海南岛与大陆远离使得岛上人少,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如果与大陆连成一块,人员流动必然加剧,海南岛能否保持这样的特色很难说。岛内一大企业海航也是利益相关者。
技术难度
琼州海峡最短处18公里,最长处也不过38公里。然而事情总是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1.海水深度
以港珠澳大桥为对比,最深处20多米,琼州海峡是100多米,这样的深度建大桥几乎不可能,隧道方案也很难,日本青函海底隧道就花了24年才建成,中间还有两次大的渗漏事故。
2.地质和气象条件
琼州海峡经常遭遇台风和暴雨袭击,大雾天气多,修建大桥的风险太大。同时海峡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对修建隧道提出了很大挑战。
3.影响海运
海峡确实给往来的人们造成了困扰,然而它同时也是一个黄金水道,如果修建大桥就必然要考虑对来往的轮船的影响以及大桥对船只碰撞等风险的应对措施。
4.生态环境
熟悉工程项目的朋友都知道项目开工前肯定要进行环保评估,为的就是不要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就像青藏铁路为了不影响藏羚羊的生活和迁徙,专门在铁路下面修建了通道。琼州海峡过海通道项目自然也要考虑生态影响。

为什么琼州海峡不修建海底隧道?

三方面的原因:
1、首先从地理角度去看下,琼州海峡中间线是一条海沟,其最深处达到120米,如果在此修建跨海大桥,关是桥墩都需要100多米高,而且对于海底环境也是要求极为严格。
琼州海峡海底情况复杂多变,海峡附近,也是刚好处于在东南沿海地震带上。除此之外,琼州海峡每年经常会遭到台风的光顾,其风力最弱都达到八级以上,甚至有时候达到15级以上。
2、其次,崇州海峡是广西与越南通往外界的重要航道,每天都有许多大型的货轮来来往往,而修建跨海大桥,必然会影响到北部湾地区的航运。
可能会说既然修跨海大桥有难度,那我们就挖隧道,这样子就不用担心什么台风以及影响航运功能了。殊不知,如果是挖隧道,崇州海峡平均深度在44米,最大深度达到120米,海峡主要以盆地为主,从而形成了南北地形较高,中间则呈现出u形地貌,而中间平均水深在80到100米之间,其施工难度是非常巨大的。
要知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大深度为48米,这已经是隧道深管极限了,其建设难度也是非常巨大了,如此超高难度工程也创下了八个世界之最。
3、而琼州海峡,不管是隧道或者是架设桥墩,面对这120米的海底深度是极难逾越的,要知道世界上的英吉利海峡最大深度也仅仅是75米,而我国最深的海底隧道,青岛地铁一号,其海底部分最深处也仅是达到了88米。由此可见,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需要克服的困难超乎想象,也才使得直到如今还没有建成一座跨海大桥或者是海底隧道。
一方面是距离比较远,然后,修海底隧道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还有看这个地方的地基怎么样?有相关的优势条件,才能够去修这个隧道,这个我觉得是基建里面属于难度比较高的一个工程了,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然后投入的成本也特别大,来不得半点马虎。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在建设中。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Qiongzhou Strait Crossing),连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西连北部湾、东接南海北部,是一条公路和铁路两用的跨海通道。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平均宽度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约18公里,通道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由海南省跨海办负责。
从1994年开始,广东、海南两省就联合开展了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前期研究工作。2009年10月16日正式开展琼工程可行性研究和15项专题研究工作,计划2010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争取2012年动工建设。
价值意义: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属热带岛屿,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以热带滨海风光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
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海南省情,做出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大决策。将旅游业作为海南的主导产业,实施海南“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的深度开发,形成独特的岛屿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带来强大的客源聚集,产生强大的运输需求。建设海南西环铁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工程,它与在建的海南东环铁路形成环岛快速铁路,并与大陆铁路网相连通,满足岛内及进出岛旅客不同层次的运输需求,对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海岛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琼州海峡跨海通道
这个是可以修建的,但是成本太高了。平时的维护费用也是一笔高昂的。这些费用都需要价带来往的车辆上面。比如说每辆车收取多少钱
这样我们又觉得比较贵。所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一、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但只是研究建设项目,就是叫你先研究,具体什么时候开工建设,要等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拍板;
二、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该工程项目进展滞缓,目前,隧道与大桥两种方案仍处于实质性对比阶段;铁道部倾向于建隧道,交通部倾向于建大桥,但我认为技术不是问题。
三、主要是没有钱,国家不可能给钱,广东省不可能给钱,海南省想建而自己却没有钱,海南有可能被边缘化;
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迟早都是要修的,要相信国家,再等等吧,我认为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要等到下一届政府。
第一:琼州海峡的水流相当湍急,流速最快时能达到每小时十节以上,而且几乎没有平流期。其二:琼州海峡的水位特别深,最深处起码在五百米以上,平均都在百米以上,你要搭什么岛,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其三:琼州海峡的风浪也是比较大的,北风天是东北浪,南风天是西南浪,根本不适合搭建浮桥!
SosoImg
现在此工程可以说八字还没一撇呢,目前根本就没有可能动工,照现在的情况看,即使今年能够获批,2020年能正式动工已属不易了,加上此工程工期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少于五年,也就是说,在2025年之前,肯定是没可能建成通车的!这之前,还得依靠那些渡轮了!
鉴于琼州海峡隧道的长度,采取铁路隧道将是必然方案。原因在于海底隧道一旦超过20公里,内部的通风、抽水、防火、防交通事故都是大问题,特别是通风困难。
若大量汽车自行进入隧道,汽车内燃机吸收燃烧氧气,排出大量废气,将造成隧道内部供氧不足,会造成车辆缺氧熄火、甚至人员呼吸困难。而且天天大量汽车通过,一旦其中少量汽车出现故障抛锚,或者交通事故,那么整条隧道就会被瞬间堵塞。
更可怕是隧道内部出现火灾,若有大量汽车和人员聚集在几十公里长的隧道内,一旦有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琼州海峡的铁路通道
粤海铁路通道,1998年开工建没,总投资45亿元。2003年1月7日粤海铁路通道轮渡开通。通道由湛海线、琼州海峡铁路轮渡、海南西环线“两线一渡”组成,全长345公里,是中国第一条横跨海峡的铁路。
湛海线由广东湛江至海安,全长139公里,设计年货运量1100万吨,通过客车8对,于2002年1月正式通车;琼州海峡铁路轮渡包括跨海火车渡船、粤海铁路北港与南港、海口站、海口南站及部分站线工程。其中火车轮渡的海上航距为22.5公里(跨琼州海峡),可同时载运货车40节(或客车18节)、汽车50辆、旅客1360人,水上航行时间50分钟。
海南西环线铁路全长182.5公里,北连粤海铁路南港,西至昌江叉河车站,与既有叉河至三亚线路接轨。设计年货运量1000万吨,客车9对。

海南隧道何时动工

2023年。海南岛琼州海峡隧道是指连接珠江三角洲和南海诸岛的一条隧道,其目的是缓解交通堵塞,改善海南岛地区的交通状况。该隧道有助于缩短海南岛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之间的距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022年琼州海峡隧道何时开工

2023年开工。琼州海峡隧道工程已正式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初步方案预计项目总投资约1421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开始建设,2030年建设完成。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连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西连北部湾、东接南海北部,是一条公路和铁路两用的跨海通道。

琼洲海峡有没有修海底隧道

琼州海峡位于海南岛和中国大陆之间,东西长80公里,南北平均宽29.5公里,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平均水深44米。由于技术及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目前在琼州海峡没有建设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
目前,我国对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以及提上了日程,究竟是建设跨海大桥还是海底隧道,正在论证中,还没有最后定论。从长远来看,建设跨海隧道更经济、安全,但先期投入巨大。跨海大桥也有自己的优势,先期投入要比隧道要小一些,施工难度小,技术更成熟。
没有,通过琼州海峡是轮渡

琼州海峡海底隧道什么时候开建?什么时候建成?

2019年7月8日上午
湛江徐闻码头通往海囗
举行跨海隧道正式开工典礼
目前没有具体的竣工预估时间
你尽在胡扯,八字还没一撇,你就说建好了
琼州海峡海底隧道开建时间在2012年;截止2021年7月,琼州海峡海底隧道已经建成;
连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西连北部湾、东接南海北部,是一条公路和铁路两用的跨海通道。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平均宽度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约18公里,通道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
1974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组织研究修建琼州海峡海底铁路隧道的问题。“这是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第一次明确提出在琼州海峡修建跨海通道、跨海铁路。”
项目介绍
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中国的三大海峡之一,其东西长约八十公里,南北平均宽度为二十九点五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约为十八公里。琼州海峡阻碍了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陆路交通,直接影响了海南经济的发展,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迫在眉睫。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交通部、铁道部、广东省分别对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进行了项目研究。二零零八年,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和协调下,由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广东省、海南省共同筹划该项目。曾参与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等跨海工程设计的中国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负责该项目前期研究。

广州到海南海底隧道什么时间建

2020年7月建设。广州到海南海底隧道叫琼州海峡跨海隧道,全长28公里,2020年7月开始建设,专家正在测试250时速测试,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

海南第一隧道正式贯通,将对海南有何深远影响?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发展,不仅极大的促进人们出行的便利,而且还会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带动作用。随着海南的这条重要隧道正式贯通,将对经济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对于加快海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这条隧道的贯通,将促进海南完善的路网建设,有利于提升交通发展水平。现在高速公里已经成为物流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这几年各地的高速路网都在快速发展,无论是工业、商业的发展,还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便捷发达的路网建设。高速路网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效率提升,节约时间成本的重要意义。这条隧道的建设,也必将会促进海南更完善的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这条隧道的建设,将更加方便人们出行,促进区域经济,给经济的发展增添更多活力。现在由于各地工业、商业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更便捷的出行通道,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便捷的交通能节省很多时间成本、运输成本,这对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好处。因此这条隧道的贯通,对于增添经济活力具有重要的带动意义,也会更加方便人们的出行。
三、隧道的贯通,有助于当地人们生活过得更美好,更幸福。这条隧道不仅对于交通和经济带来很多好处,也会促进人们更美好的生活水平。随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我们也应该感谢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是他们在修建隧道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结构,攻克了很多技术困难,取得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对于这条隧道的贯通,你有哪些认识呢?
我觉得这会方便周边群众的一个出行方式,缓解当地的一个交通压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地助推发展的作用;然后就是能够更好地联系周边,加强方便管理~
交通将更加便捷。隧道的作用就是缩短通行距离,避免绕路导致的时间上的浪费。
以后海南的经济将会更加发达,路更加畅通,也缓解了一部分道路压力,自然人也会增多。
自从海南自贸区建设的推进,物流运输能力就跟不上了,因为琼州海峡的原因,目前在大陆与海南岛之间只有航空和海运这两种运输方式,但是90%的货运都集中在海运,如果在大风大雾等气象条件想,发展海运的轮渡就只能暂停运营,因此大量的货车就只得滞留在码头上。每年春节的省外交通非常繁忙,而且进出的客流与货流都会出现拥堵,有时会长达时间。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海南修建第一隧道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一个造价1500亿元的超级工程。在这个工程竣工以后,将广东与海南两地连通,共同助推大湾区的发展。
海南的琼州海峡是我国三大海峡之一,海峡东西长约80公里,最宽处为39.5公里,最窄处为19.4公里,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关于在琼州海峡上修建一条通道的规划,我国交通部门就已经开始进行了筹划。2009年初跨海相关工程的评审工作结束。工程评审有两个方向,建造跨海大桥与建造海底隧道,两者投入基本相近,但是修建超过20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这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设上,从来没有先例,如果发生地质灾害将不堪设想。但是借鉴之前港珠澳大桥的成功范例,修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条件却又太复杂,因为港珠澳大桥所建处的海湾最深只有20米左右,而在琼州海峡的最深处却有上百米,海床上遍布海沟、暗礁等恶劣的地理条件,由此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速与涌流等风险。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围绕着气象、水文情况进行了长期的监测与风险评估,这其中包括了海流、波浪、海水成分、盐度、风速等。为了降低大桥在建设时的质量风险,当时在沿途的几个小岛上建立了好几个风塔,一测就是五年,就是为了测准这个风速。由此可见,琼州跨海大桥一旦动工面对的困难将会是港珠澳大桥的数倍之多。跨海大桥如果跨度太大,一般都存在着抵御自然灾害难度大,通航适航性差等先天不足的问题,因此修建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方案就成了最终的选择。
琼州海峡海底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公路铁路双线合修的超级工程,全长约为28公里。由直径达到16米的巨型盾构机从广东与海南两端同时相向掘进,在1.5Mpa的高压下穿过海床上的3个断裂带,并且一次掘进14公里实现两端的合龙。这些全部都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先例可供借鉴,尤其在这条28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中还不具备设置传统通风井的条件,要解决这个重大技术已经非常困难了,而我国科技人员成功的完成了这个超级工程。
琼州海底隧道正式贯通后,就能与正在建设中的包海高铁连接在一起,这条北起内蒙包头,南至海南海口,全长2300公里,号称全世界最长的高铁将会诞生。届时这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将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带动沿途大量的客流与物流变成财富之流,不但能使海南实现经济的真正腾飞,还将为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国家的全面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