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顾恺之怎么读
- 2、晋书顾恺之传原文及翻译
- 3、顾恺之作品
- 4、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
- 5、顾恺之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 6、论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 7、顾恺之是什么时代的艺术家
- 8、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
- 9、顾恺之的代表作
- 10、顾恺之的代表作
顾恺之怎么读
顾恺之怎么读:[gùkǎizhī]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因为他在文学和绘画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
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曾为桓温及殷仲堪的参军,义熙(405年~418年)年间,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南燕慕容超,恺之为作《祭牙(旗)文》。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尽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毛,而益觉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晋书顾恺之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顾恺之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
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彷佛云兴霞蔚。”
顾恺之每每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独特,他说:“急转直下。”
顾恺之特别长于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已经绘出裴楷肖像,在面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感想模样形态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确定能获得。桓玄已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本身的,拿来遮蔽本人,别人就看不见你。”
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瞥见本人,非常珍视那片叶子。因而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写作背景:
李世民统治时代所修的前代史书,在晋书之外,还有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西晋是个统一的王朝,它结束了三国时期几十年的分裂局面。然而它的统一又是短暂的,不久就发生了中原地区的大混战,此后便形成了东晋和十六国、南朝和北朝的长期对立。
李世民作为统一的唐朝的创业之君,很想对于晋朝的治乱兴亡进行一番探索,作为借鉴。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把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和完成统一事业的司马炎当做主要研究对象。
宣帝、武帝二纪的史论,虽然比较笼统,没有触及晋朝治乱兴衰的实质,但它指出司马炎“居治而忘危”,“不知处广以思狭”,“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这些评论总算是看到了一些现象。
《晋书》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组织一批史家和学者,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著作,“采正典与杂说数十部”,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从贞观二十年开始撰写,至贞观二十二年写成。
顾恺之作品
顾恺之作品主要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_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等。
顾恺之博学多才,。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尽管其作品很多,但是作品真迹都没有保存下来。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主要成就:
1、顾恺之擅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2、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3、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以形写神。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顾恺之
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
《女史箴图》的作者是顾恺之。
《女史箴图》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虽然作品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女史箴图》的后世影响
《女史箴图》是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由此而言,《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女史箴图》在结构与空间处理上,都已经非常成熟。画面每一段都相对独立,且又前后照应。
《女史箴图》在空间处理基本上是按主要人物、尊贵人物大而次要人物、卑微人物小的原则,显得稚拙而饶有画意,体现了早期人物画的风貌。主题人物的塑造,也都能根据不同的内容,赋予各种不同的动作,人物的动态神情呼之欲出。通过动作和表情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无疑将两汉以来的人物画创作水平向前推进一大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女史箴图
顾恺之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顾恺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绘画大家之一,被誉为“东晋四大书法家”之一。
顾恺之作品独具匠心,其画风独特,使得他的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描绘了各种场景,从风景,人物到动物,都有精美的作品,表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画家和书法家,顾恺之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同时也打下了我国古代绘画和书法发展的重要基石,被视为当时艺术界的一面旗帜。在今天的艺术史上,顾恺之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仍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追捧。
论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顾恺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画坛上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顾恺之在人物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精通人物的线条描绘,能够通过精细入微的笔触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他的代表作《洛神赋图》中,通过细腻的线描表现了洛神的美丽与哀愁,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深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其次,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重要建树。他提出的“传神写照”理论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原则之一。他认为,画家在描绘人物时,不仅要表现形象的美丑,更要传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一理论对后世的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最后,顾恺之在绘画技法上也有创新。他运用了“骨法用笔”的技法,通过粗细、轻重、缓急不同的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这种技法在当时具有革命性,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的来说,顾恺之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理论家,他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物画作品形象生动,传神写照;他的绘画理论具有深刻的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原则;他的绘画技法创新独特,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因此,顾恺之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顾恺之是什么时代的艺术家
顾恺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书法家。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顾恺之带着他的才华和创意,为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风格独特,兼具南北朝艺术的特点,成为中国画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
顾恺之的创作主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他擅长运用墨色的渐变和卷曲的线条来表现山水的气势和悠远,而人物画则更加注重形态的表现和个性的刻画。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更是社会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体现。
顾恺之的书法艺术也是其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书法风格清秀俊雅,以奇健的笔势、古拙的格调、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总而言之,顾恺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造诣极高,对于中国的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龙康,小名小虎子,金陵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见多识广。擅长作诗、写赋、书法,尤以绘画见长,主要精通绘画和山水画。因为他在文学和绘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人们称他为画家、作家和白痴。顾恺之雕像画家顾恺之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士绅家庭。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的祖上很多都是孙吴西晋时期的官员。顾恺之的为官之路并不是特别顺利。当初,他当兵。傅死后,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刺史士兵。直到晚年,他才作为一名散兵游勇进入宫廷,但没多久就去世了。虽然顾恺之的官职一直不是很高,但由于他在绘画和文学方面的成就,在当时很受欢迎。当时人们都说顾恺之有三绝,分别是痴情、绘画、才情。其中痴情指的是顾恺之的率真,幽默,同时有点痴呆。画是指他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从而肯定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文肯定地说,他知识渊博,擅长写诗和赋,还很精通书法。顾恺之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的不多。能体现他文学成就的主要有《观涛赋》和《筝赋》。他有许多画,但其中许多已经遗失了。顾恺之的绘画题材广泛,不仅有人物画、世俗故事,还有鸟兽、山水画。顾恺之有哪些作品?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之一,是南宋的临摹本。孙光禄博士《列女仁智图》是《列女传》的来源。全书主要讲的是女性的道德行为对国家的影响和后果,有好的和坏的两个相反的道德方面来描述。此图是从中提取“仁卷”进行绘画创作。列人之图《列女仁智图》年《仁智卷》共有15篇短篇小说,但《列女传》年只有7篇完整保存,另外3篇只保存了一半,其余5篇已全部失传。在完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有汉代所描绘的男女着装制度,比如:男子头上要戴贤者冠,身上要穿大弯袖袍,腰间要系丝带,腰间要佩剑;女人头上要扎马尾辫,身上要穿深色衣服,眉毛要朱红色。这些都是仿新妆,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穿衣风俗习惯。比如你乘坐的马车叫“礼车”,这也是汉朝特有的规格。这些细节描写得很好,没有错误,可以对应出土的石像和壁画中看到的场景。根据《列女仁智图》上的记载,《汉书》呈献给汉献帝的时候,又呈上了一个《列女传》,这个被画成了屏风。在汉成帝嫔妃的诗中,也提到在宫中见过《列女颂图》。并且用要求告诉自己。顾恺之的三大奇迹是什么?顾恺之是东晋时期非常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被誉为中国书画的鼻祖。顾恺之学识渊博,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其画注重传神,主张以形传神。山水画在他的纸上是自然的,人物画在他的笔下是生动的。据史料记载,当时人们称他为三绝,即画绝、写绝、狂绝。顾恺之肖像文言文主要写了顾恺之三绝的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了他作为三绝开会的由来。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大致内容。顾恺之是东晋无锡人。顾恺之既有知识又有才华。当人们问他会稽山山水的形状和面貌时,顾恺之说:“千山之美,万水争鸣。草木朦胧,似云霞彩霞。”顾恺之很吃甘蔗,所以要从根开始。人们很好奇,他说情况会好转的。顾恺之尤其擅长绘画,画得出神入化。其中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每次画的人形在当时都很有名。我曾经画过裴凯的肖像,脸颊上有三根头发,让人觉得很有神韵。顾恺之也相信小法术,认为有求必应。有人曾送给他一片柳叶欺骗他:“这是蝉用来遮盖身体的。如果你用它来掩护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了。”顾恺之高兴极了,就用它来遮盖自己的身体,以为别人看不见他,所以非常珍惜这片柳叶。所以全世界的人都称他为才子无双,画子无双,痴情无双。
顾恺之的代表作
顾恺之的代表作是: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1、《洛神赋图》: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2、《女史箴图》: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
顾恺之作品的特点
顾恺之擅长运用细腻的线条和轻盈的笔法来描绘细小的细节和纹理,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逼真。他注重用笔的精细与细致,通过勾勒出每一个细节,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顾恺之能够通过精准的线条和细腻的表现来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服饰纹理,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顾恺之善于通过画面的布局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意境。他的作品常常以寂静、深沉的色彩为主调,通过构图和运用光影效果来营造出一种悲壮、凄凉的氛围。他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细致的表现来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顾恺之的代表作
1、顾恺之的代表作是《洛神赋》。另有《列女仁智图》等著名作品。2、顾恺之,东晋画家。江苏人。顾恺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3、他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他的画论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4、他的画作极多,有隋朝官本《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恒玄像》、《列仙图》,著录于《梁太清目》;《宣和画谱》著录有《夏禹治水图》、《春龙出蛰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