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汶口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5 08:19:51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哪个省?

山东省。根据百度地图查询得知,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801省道。大汶口遗址包括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距今4500-6400年,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遗存丰富,包括墓葬、房址、陶窑等,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显示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私有制已经出现。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山东省。
大汶口遗址,是山东省泰安市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
大汶口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汶口遗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
大汶口遗址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并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历史
1959年6月,大汶口遗址在汶河南岸的磁窑镇堡头村西被首次发掘,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33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
1974年和1978年在汶河北岸先后两次发掘,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发现墓葬56座、房址14座、灰坑120余个,主要遗存的年代属大汶口文化早、中期。
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对大汶口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位于遗址中部、大汶河北岸,面积800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居住区,并清理了房址7座,这些房址均为方形地面建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
大汶口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汶口遗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
大汶口遗址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并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2]??。大汶口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
大汶口遗址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山西街村南,大汶河东西贯穿,将遗址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在卫驾庄东,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该遗址面积达8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一般2~4米,清理出墓葬189座,出土房址14座、灰坑120多个,绘有彩色花纹的陶器2000件,还有精致的石器、骨器和象牙器物等。
大汶口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500—前2240年。分布于山东、江苏北部、河南东部、安徽东北部。有泥质、夹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大汶口遗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而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的发现,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
大汶口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北部和南部边缘因河流历年冲刷破坏比较严重,而遗址的南部则被堡头村所占压,现存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约6400至45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氏族公共墓地。
遗址文化层堆积2至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文化面貌几乎涵盖由早到晚整个大汶口文化时期,并发现有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
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陶。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
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
大汶口文化的遗存,最早是在1952年发掘滕县岗上村遗址,以及1952和1953年发掘江苏新沂花厅墓地发现的,但对其文化性质曾长期认作为龙山文化。直至1962、1963年发掘曲阜西夏侯遗址发现了其早于龙山文化的层位关系之后,才于1964年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其后,于1974、1977、1978年,又先后进行多次发掘。
大汶口文化以一群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以夹砂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也有灰陶、黑陶,并有少量硬质白陶。泥质陶器上常饰镂孔、划纹,有彩陶和简单的朱绘陶。沙质陶器上少数饰附加有堆纹和篮纹。
在王因、大墩子墓中的骨骸上,还发现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某些个体臼齿外侧严重磨损甚至内缩,有数例在变形处置有小石球或陶球,变形当是由于长期口含小球所致。这是大汶口文化所独有的奇特习俗。此外,死者随葬獐牙、獐牙勾形器以及龟甲等,也为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所少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省?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距今已有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有早中晚期的区分。

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可以明显的看出人类进步的脚步。特别是在陶瓷方面。

本期的大汶口文化带你去了解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省?

问: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省?

答:在我国山东省。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遗址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在卫驾庄东,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

汶口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着名的商埠重镇。大汶口属自古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资源丰富,104国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大汶口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文化遗址;有县级以上文物景点3处(明石桥、清山西会馆、文姜城遗址);有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汶河古渡口、文亭山等多处。

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四海皆知的中华文明发祥地,是新石器时期的典型文化遗存,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称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

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氏族公共墓地,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泰安市。

大汶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遗址意义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大汶口位于泰山南驿磁窑镇和大汶口镇的汶河两岸,遗址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至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被考古界命名为“大汶口遗址”。后来,又在山东境内及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河北南部、辽东半岛相继发现了与此同类型的遗址,被学术界命名为“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历经近2000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级社会的萌芽业已出现。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汶河北岸、京沪铁路旁树立标志碑。

大汶口遗址在今哪里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大汶口遗址
地理位置:新石器时代氏族公共墓地,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泰安市大汶口镇的汶河边上。 大汶口遗址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著名遗址。
年 代: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
发掘年代: 1959年。

简 介: 大汶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意 义: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A.湖南

B.广西

C.山东

D.河南

正确答案:C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
汶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大汶口遗址),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考古学界将大汶口遗址及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历史沿革:
1959年6月,大汶口遗址在汶河南岸的磁窑镇堡头村西被首次发掘,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33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
1974年和1978年在汶河北岸先后两次发掘,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发现墓葬56座、房址14座、灰坑120余个,主要遗存的年代属大汶口文化早、中期。
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对大汶口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位于遗址中部、大汶河北岸,面积800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居住区,并清理了房址7座,这些房址均为方形地面建筑。
大汶口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大汶口遗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大汶口遗址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并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大汶口遗址进行的两次发掘发现了成片的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居住区,并清理了房址7座,这些房址均为方形地面建筑,对研究大汶口遗址的聚落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批房址形状、尺寸及建造方式基本一致,在平面分布上错落有致,基本没有相邻房址互相遮挡的情况。可知当时的房屋建造者掌握了较精确的测量技术和严密的规划手段,以使每一组居住者享用较均等的资源。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为主。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山东省泰安市。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处。
大汶口名胜古迹众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文化遗址;县级以上文物景点3处明石桥、清山西会馆和文姜城遗址;自然景观有汶河古渡口、文亭山等多处。
大汶口是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大汶口属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资源丰富,104国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
旅游景区
古石桥
古石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石桥又名“双龙古石桥”,石桥北起大汶口西南门,南至宁阳县茶棚村,是明朝隆庆年间修建的一座横贯大汶河唯一的古石桥,清代雍正八年石桥被大水冲毁,粥店著名石匠姜桂松捐资进行了修复,为纪念姜石匠,当地人立碑以记其事,并称此桥为“姜公桥”。
上泉古泉群
上泉古泉群位于大汶口镇上泉村,上泉古泉群现主要有五大主泉组成,大致呈五角星状分布,当地群众根据传说分别称它们为“驴带泉”、“龙泉”、“灵应泉”、“郑家泉”、“荆枣泉”,其中数驴带泉涌水量最大,其他小泉星罗棋布,随处可见。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省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我国山东省。
拓展资料:
1. 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的中南部,泰山南麓的汶泗流域。这里是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代表了远古时期东夷集团的文化遗存。据考古学家研究,大汶口文化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300年到前2500年,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2. 文化特性和发现
大汶口文化的特性表现在其独特的陶器风格、葬仪、以及生产工具上。陶器风格朴实无华,主要以灰陶为主,并有少量的红陶、黑陶和白陶。在葬仪方面,大汶口人实行的是一次性土葬,并常有丰富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如陶器、石器、玉器等,体现了大汶口人的工艺水平和社会习俗。此外,大汶口文化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兼有骨器、角器和蚌器,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3. 重要性
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状况,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大汶口文化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有广泛的交流,如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我国山东省,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