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洪秀全简介
- 2、关于洪秀全的故事
- 3、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简介
- 4、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个人简介
- 5、洪秀全的个人作品
- 6、洪秀全如何详细介绍洪秀全的成名之路?
- 7、洪秀全是怎样一个人
- 8、洪秀全是哪个朝代的
- 9、洪秀全为什么不北伐
- 10、洪秀全是英雄还是屠夫?太平天国杀了当时中国40%的人!
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别称:洪火秀、洪仁坤。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广东花县。出生时间:1814年1月1日。去世时间:1864年6月1日。主要作品:《吟剑》《金鸟诗》《吟剑诗》《定乾坤诗》《诫曾玉_》等。主要成就:建立太平天国;创立拜上帝教;攻获满清王朝半壁江山。关于洪秀全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一、洪秀全的诗词《吟剑》、《述志诗·手握乾坤杀伐权》、《金鸟诗》、《定乾坤诗》、《吟剑诗》、《诫曾玉_》、《毁冯云山书馆中偶像》、《述志诗》。二、主要成就政治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致使清王朝绿营制度被彻底抛弃,而汉族地主例如曾国藩李鸿章成为清王朝的中坚力量。同时清王朝被迫引进西方先进武器来剿灭所谓叛乱,因此洪秀全领导的活动也是促成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1859年(咸丰九年)洪秀全颁布了洪仁_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_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军事洪秀全依靠拜上帝会的煽动力以及清王朝后期尖锐的社会矛盾,打造了太平军这一支劲旅。1853年(咸丰三年)2月,太平军由武昌东下江南,帆幔蔽江,炮声遥震,沿江州邑,莫不望风披靡。3月20日,太平军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在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太平军继续西征、北讨和东进,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狂飙所及,庐舍为墟。经济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分土地的施政方案,显现出改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思想。与此同时,他尚致力确立天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力图建立起一个符合其阐释改造了的基督教神学精神的新型社会。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积极地实施对外贸易政策,并开展正常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等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对鸦片输入态度很强硬。1854年(咸丰四年),杨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谈到通商时写道:“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给侵略者当头一棒。1863年(同治二年),上海港出口茶叶为1200万磅,比1858年(咸丰八年)翻了一番。1862年(同治元年),在上海报关的轮船180艘,上海港进口关税收入为3370114两,两码头收入51960两,极其繁荣。文化在服饰方面,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在服饰上,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在意识形态方面,洪秀全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思想。民族洪秀全极度仇视满族统治者。从金田起义揭竿而起,洪秀全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清王朝,最终沉重打击了满族统治者。太平天国实施剪辫子政策,力求摆脱民族奴役的阴影,这对近代革命家而言是颇具鼓舞性的。外交洪秀全在位期间先后命杨秀清和洪仁_主持外交。与外国多有联络友善。三、年表1、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出身农家,读过村塾,屡试不第。2、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翌年到广西贵县(今贵港)赐谷村宣传拜上帝教真义。后回花县,著《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3、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4、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称太平王,后在东乡建立太平天国;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5、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6、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杨秀清居功自傲,逼封万岁。遂密诏韦昌辉、秦日纲,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2万多。7、1857年,石达开率20万精兵出走后,只得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以扭转局势。8、1859年,命洪仁_总理朝政。清廷联合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落,天京被围。9、1864年,天京陷落前病死。四、业绩综述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_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_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三、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_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_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_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四、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1859年颁布了洪仁_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_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失败原因太平天_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是与他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太平天_是在清政府当局联合外国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_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严刑酷法,倒行逆施。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_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完全变为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太平天_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_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_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三、洪秀全在内讧之后,更是任人唯亲。首先是他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分别封为安王、福王,让两个老哥掌权,压制、监视石达开。之后洪秀全迫于满朝反对,不得已取消两个昏庸兄长的王爵,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后来又再改封为信王、勇王,一直干预朝政。却最受洪秀全信任。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更是明确宣布,朝政由洪仁达执掌。前面说过的洪仁_,是洪秀全堂弟。因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两个老哥那样粗鄙,就立马三级飞升。洪仁_虽然只会纸上谈兵,而且战败犯罪,还是委以重任。堂兄洪仁政,也无功劳和战败犯罪,换个官做,后又封恤王。亲侄族侄十余人,一概封王。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萧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欢,洪临死前不久,封他为前台发命者。人物性格洪秀全自幼“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后更遍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渴望由士而仕,一举成名,完成由“田舍郎”到“登天子堂”的转变,其家人和族人都对洪秀全抱有极高的期望,洪秀全自己也希望通过科举,谋取功名,光宗耀祖。他曾先后四次(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据洪仁_回忆,洪秀全少年时“两兄助其父耕田,又种些瓜菜,全家食粮由此供给。”。家庭出身的寒微,使洪秀全青少年时代就饱受生活磨难,渐渐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其发动起义后,低微的出身又常为统治阶级所攻击,“所谓伪天王者,姓洪,深居不出,本广西乞丐。”于是,洪秀全就不断采取措施抬高自己及整个洪氏家族的地位,甚至依靠一个自创的宗教,把自己神化。洪秀全自比为太阳,他的妻子则为太阴月亮。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斥责、饿饭、杖责.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他力图通过严酷的刑罚维持其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洪秀全缺乏自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日益迷信自创的“上帝”而不能自拔。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中,他信天不信人。广大将士出生入死,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胜利,在他那里变成了“天灵”的结果。因而士气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越到后来,他越发迷信,甚至到了丧失理性的境地。天京被困,危在旦夕,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将寡,提出“让城别走”,他却说“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不自信的另一表现是滥封王爵。从1862年初,封陈坤书为护王始,到10月,封王30余人。1863年4月,封王达90多人。到太平天国失败时,封王达2700余人。洪秀全无远虑、难把全局,战略、战术上的目光短浅显而易见。起义之初,面对清军的围剿,洪秀全消极防御,不能有效的打破清军的包围和封锁。永安突围后,局面虽有所改观,但太平军仍然是流动作战,毫无定止。攻克武昌后,太平军不是乘胜打击尾随而来的清军江忠源部,终使之成为太平军的肘腋之患,长期摆脱不掉,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发展。
关于洪秀全的故事
洪秀全,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他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八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同治二年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之议,固守天京。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简介
出生日期:1814年1月1日去世日期:1864年6月1日职业:天王信仰:对上帝的崇拜。主要成就: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为清朝的灭亡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品:《原道救世歌》出生地:广东省嘉应县头衔:太平天国国王祖先:洪普、洪孝昌、洪灏和石红。儿子:洪天贵福起义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时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名字的含义“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参加科举考试,但连续三次考试失败。第三次科举失败后,他病倒在家中。卧床40天,久治不愈。为了早日康复,他改名为“洪秀全”。洪秀全这个名字,后来在他建立“拜上帝”的时候,既是一个联络代号,也是一个政治谵妄。其姓“洪”由“3821”组成,是“拜神”的代号,也是会议的名称。秀全的名字是由何、乃、任、王组成的。因为“他”的发音和“我”相似,所以读作“我是人之王”,也就是说,洪秀全是上帝派来的领袖。洪秀全的一生洪秀全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7岁起就在村书学堂上学,对四书五经等古籍了如指掌。村里的长辈都看好洪秀全能获得功名利禄,但三次广州高考都失败了。在广州第三次战败后,他已经25岁了。受此打击后,他病情严重,一度昏迷。一位老人对他说:“天意使然,命他来到人间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保持沉默,举止怪异。这时,洪秀全不甘心考试失败。6年后,1843年春,他再次参加广州书院考试,结果却以失败告终。清道光十六年,洪秀全在广州参加考试时收到的基督教梁发的书《劝世良言》。仔细阅读后,他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发了信仰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把书上的内容和我之前重病时的幻觉对比一下,我认为我是奉上帝之命去杀魔的。我一怒之下把孔孟之书扔到一边,不再做儒生而改信基督教教义,干脆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神的牌位。虽然没读过《圣经》,但洪秀全开始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神”。自称是神的第二个儿子,耶稣的弟弟。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洪秀全劝说好友冯云山毁掉孔子的牌位,皈依基督教,把他的教义传播给村民。后来,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布道词和诗歌,抨击社会上的各种邪恶现象,呼吁根据基督教的教义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和平”的新世界。洪秀全利用基督教教义来改造社会。1844年,洪秀全、冯云山转往广西传教。不久后,洪回到广东,冯留下来发展,那里的信众增多。1845-1846年间,洪秀全在家乡写下了《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广州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要求受洗,但牧师认为洪秀全对教义了解不够,拒绝了。后洪赴广西拜会冯云山,并在冯云山的帮助下,于道光二十七年在广西桂平成立了“拜神会”,吸收了杨、肖朝贵、魏长辉等2000名会员。并逐渐制定出祭神的规则和仪式。洪秀全崇拜上帝的矛盾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分兵西征北伐。咸的丰六年,因东王杨掌握实权军政,“以权逼己”,遂下密诏,北王魏长辉率军回京杀杨。魏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民怨,只好杀了魏,由翼王石达开掌管。太平天国初期,军政由军师掌管,洪秀全退居幕后,疏于治国。冯云山和萧朝贵都死了,权力落到了东汪洋修庆手中。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张禁绝四书五经。杨不同意,以“天父下凡”迫使洪秀全屈服。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修改后可以出版流通。但是,直到太平天国灭亡,它们才得以出版。
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个人简介
1、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名讳而改为洪秀全,广东花县(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官禄村人 。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
2、道光年间,撰写《原道救世歌》等作品。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天王。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并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年),洪秀全诛杨秀清、韦昌辉,史称“天京事变”,随后,他迅速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将领;并以洪仁玕为军师,推行新政。同治三年(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其逝世后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3、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洪秀全为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乃至孙中山也自诩“洪秀全第二”。
洪秀全的个人作品
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会的过程中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1、《原道救世歌》:是拜上帝会早期重要文献之一,后改称《原道救世诏》。旨在通过此诗歌发出战斗号召,动员人民去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2、《原道醒世训》:1852年刊布,编入《太平诏书》。作者揭露了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指出“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号召群众起来反对“陵夺斗杀”的旧世界,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而斗争。这篇文章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摆脱封建压迫和剥削的强烈愿望。
3、《原道觉世训》:作者把农民与封建统治者的对立概括为正与邪、神与妖的对立。谴责佛老之徒,指出所有牛鬼蛇神,皆阎罗妖之妖徒鬼卒。所谓阎罗妖,即指封建皇帝。
洪秀全如何详细介绍洪秀全的成名之路?
如何评价洪秀全对于洪秀全,要正确评价他,首先要正视他,理性看待他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我们不应该过分神化或妖魔化他,而应该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来看待,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洪秀全。洪秀全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指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14年攻下600多座城市,沉重打击了当时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其次,与以往的农民起义不同,太平天国有自己系统的革命纲领和具体的改革措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可见当时农民解决土地问题的愿望。整个节目的内容非常完美,思想非常深刻,达到了中国农民起义的顶峰。当然,洪秀全的错误也不容忽视。首先,洪秀全定都天京后,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昏昏沉沉,颓废不堪,从革命者变成了统治者,使得太平天国的性质从革命政权变成了新的封建政权。这种作风的转变也是导致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的主要根源。二是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任人唯亲,任意封王,导致太平天国后期混乱,诸侯过多。而且晚年的洪秀全不仅封建意识浓厚,而且还深陷迷信思想。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使他成为名人。洪秀全毕竟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农民利用它取得一些成绩后开始幸灾乐祸。他对权力有野心,所以他称自己为天堂之王。洪秀全的成名之路洪秀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出名是因为发生了一场大起义,搅了大半个中国,200年几乎把大清王朝的山河都掀翻了。现在想来,洪秀全是个小心眼的人,人就是平平淡淡。和普通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有点神经质,幻觉比较多。这种气质对养家糊口或致富都不好,但在当时的中国,如果你创立了一个教派,更容易赢得一些愚民男女的崇拜。真巧,这样的机会真的落到了洪秀全身上。本来,作为一个三里屯的学究,洪秀全是走上了正轨,一路考上了秀才和举人。但一来这种公共人才是普遍的,二来当时的珠三角作为客家人没有地位,各县留给他们的名额也相当少。所以洪秀全屡战屡败,最后低薪失意。要不是他神经极度紧张,洪秀全本可以像很多领头的学生一样,一边种地一边教几个学生打发时间,但他做不到。他得想办法出人头地,正道过不去,只好找个侧门。这时从广州的一次考试中获得的一本流行的基督教小册子成了介绍。梁发撰写的传教小册子《劝世良言》,许多研究太平天国的大陆历史学家直到1979年才看清其真实面目。无论怎么看这本小册子上的文字,都觉得和洪秀全的差不多。它们不仅名词多,味道也很像。因为《劝世良言》年,洪秀全投奔了基督教。当时在广州的美国传教士罗孝全门下,洪秀全绝对是一个优秀的信徒。但因为极度紧张,经常会发表一些出格的言论,让罗孝全觉得有点不靠谱。所以,洪秀全过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接受洗礼——看来组织还是想考验他。然而,洪秀全等不及了。他在这里没有父亲。他有自己父亲的位置,却没有父亲的位置。他可以成为自己的父亲。就这样,洪秀全利用他对基督教的了解,成立了一个拜神会。这个山寨版的基督教,除了崇拜上帝之外,其实是中国的民间宗教。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宗教,大多数都是创始人求财、求女、求个人崇拜的地方。那时候只要有人开了教,说了不一样的话,或者展示了一点功夫,做气功就好了,也会有人相信信徒会像往常一样拜教主晕。洪秀全在华县小范围内被供奉。可惜这个地方客家影响小,乡绅多。当地乡绅不能容忍这样的客家邪教,所以洪秀全和他的主要追随者不得不去贫穷和边缘的地方。就这样,他和冯云山来到了广西的紫荆山。在两广这个地方,本土占据平原,客家人占据荒山。主客体的走向已经这样很多年了。紫荆山的穷人,大多是客家人,都被自己人教过,很受欢迎。平时山上的客家人和山上的土著打不散。他们大打小闹,一直打。当他们来到宗教学校,有了自己的组织,战斗肯定会更加轰轰烈烈。在刺激下,原本占优势的本土人反弹会更强烈。政府官员多为本地人,于是一次次打压客家人,冲突激烈时冯云山被捕,洪秀全逃向拜上帝派的领导核心。当地信众趁机崛起,引入了超自然附身的巫术,不仅稳定了病情,还壮大了势力。后来官司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杨、肖朝贵等拜上帝教的地方势力却背弃了客户,成了一家之主。虽然领头的还是神经兮兮的洪秀全,但一点都不紧张的杨只要高兴,在地上打滚,就会成为真神。当然,土突厥冲突不可能真正平息,扩大化的客家崇拜社会也不是当地乡绅和政府官员所能容忍的。冲突不断扩大,连韦昌辉、石达开这样的富裕客家人也卷入其中。边走边玩,到最后,对神的崇拜就得反过来了。似乎贫富,阶级,都无法抗拒地域的划分。中国人最关心的是地理。
洪秀全是怎样一个人
对洪秀全的评价要和太平天国的评价联系起来,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对抗的政权。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还具有反帝的性质,从这方面来讲,洪秀全也是人雄了。
不过他在建立起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失败而终。从这方面来说,洪秀全也没有逃出权力欲望,缺乏足够的远见和意志力。总体而言,洪秀全仍不失为时势所造的英雄。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尽,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
洪秀全是哪个朝代的
清朝。洪秀全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族名仁坤,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洪秀全为什么不北伐
洪秀全之所以不北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洪秀全是从在南方开始起义的,在此地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想要北伐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清军的水军是非常强大的,而洪秀全的军队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想要北上并不现实。
另外,洪秀全在平定了南方后,也渐渐忘记了初心,开始享受起了自己的“战果”,太平天国内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已经无力北伐。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洪秀全是英雄还是屠夫?太平天国杀了当时中国40%的人!
1851年1月11日,37岁的广东人洪秀全在广西偏僻的金田村揭竿而起,自称“天王”。两年后在南京自尽,服毒自杀,直至1864年南京城破,席卷半个中国,历时近十四年。一百多年来,尤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洪秀全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神话。直到2000年6月,潘老师的《太平杂说》发表后,这个神话才开始破灭。其实太平天国战争真的是一场大悲剧。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大、影响之广,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单就人口损失而言,以及双方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即使使用了包括原子弹在内的现代装备,战场遍布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难以与之匹敌。太平军掀起的飓风席卷而来,鲁舍是一个遍地瓦砾的市场。经过多年的腾飞,依然满目疮痍,破败萧条,一片荒凉。地处风暴中心的人口密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太平军和清军反复争夺烧杀的地区,更是满目疮痍。孙中山老师生于1866年,距太平天国失败仅两年,余波未止。他的家乡离洪秀全的家乡不远。这并不奇怪,他年轻时听过洪秀全的故事,在年轻的心里种下了反清的种子。洪秀全死后十年,出生在湖南的黄兴也谈到了自己受太平天国的影响:“我革命的动机是年轻时读太平天国杂史。但看到金田起义以来的太平天国,起初他们兄弟颇有见识,互相帮助,所以能横扫湖广,开辟金陵。可惜后来因为他们兄弟有私心,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失败了。读历史的时候,我感到愤怒,也为之叹息。”民国开国者年轻时,太平天国覆灭后不久,洪秀全毅然举旗反清的故事,无疑给他们提供了现成的榜样。但洪秀全对他们的影响仅限于反清运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经过几十年的思考,潘老师终于穿过过去的光环和迷雾,回到了现场和真实的历史。让我们去发现这个曾经笼罩在神圣面纱下的世界上丑陋、放荡、无耻、野蛮、残忍、迷信的一幕幕。洪秀全尝试了很多次,在密谋*河蟹*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准备阶段。1844年5月,他和唯一的同伴冯云山到广西山区宣传他的“拜神”。由于进展缓慢,生活艰辛,他没有耐心,短短几个月就走了。三年后,当冯云山历经艰辛在紫荆山站稳脚跟后,大张旗鼓地去做,很快让拜神陷入了险境。这时,他躲了起来。首领何得知冯云山被捕的消息后,借口找两广总督救命,逃离广西。冯在1849年回到山之前,被其他信徒所救。这是1851年前的洪秀全。擅长相面术的冯云山如果当初刻意造神,早就变成人神了。作为*河蟹*的大旗,以后的一切或许都不会发生。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兵没几天,就迫不及待地自称“天王”,因为他连一个县城都没占。才进永安小城,封诸王,向全军发愿。从广西出发,一路杀出,凡是攻占一个地方,来不及逃跑的青壮年,都被胁迫参军,或者斩首。刑罚也极其严酷,除了砍头,还有五马分尸和肠子。最恐怖的是“点天灯”。所谓“点天灯”,就是将犯人脱光衣服,裹上麻布,浸泡在油桶里,晚上点燃。所以在进入南京之前,他的团队突然从几万变成了十几万。当他们进入六朝古都南京时,喜出望外。他们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为少数人建造舒适的小窝,另一方面又把南京变成了大军营。男女全分男女,情侣不能同居。不允许军民拥有私有财产,取消正常商业,实行供应制。意思是“天堂”,其实是“坟墓”。意思是“人间天堂”,其实只是人间地狱。洪秀全在公开《河蟹》之前,有十多个妻妾。永安突围时,增至36人。南京建都后,选美更是多如牛毛,金碧辉煌的天王府美女如云。根据他儿子的供词,他有88个妻子和1000多个女仆,专门供他享乐。所以他只能用数字,比如第三十个老婆,第八十一个老婆等等。从此,年仅四十岁的洪秀全再也没有离开过家。直到1864年他自杀之前,他只去过田几次。其荒淫无耻的程度,比历代皇帝更甚。潘老师说,透过今天的暴发户,我们可以窥见当年洪和杨的思想,这并不坏。小农征服世界,称霸世界的目的阿q表达的很清楚,无非是“哦妈”和春床,也就是女人,富贵荣华,富贵荣华。这是谁的“天国”还不明显吗?的诗集,其中有一本叫《金陵癸甲新乐府》,真实地描述了当时“非自愿”选美的悲惨场面:“今天,很不幸,是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女人。王凌川命人将王娘选中,母女相持不下。他们在李的前门巡逻,军事指挥官拿着钹搜查博物馆。大的逃出了博物馆外的阴森,小的则逃进了老奶奶的被窝。”所谓女人,是指女人;女,指处女,即民间所说的黄花闺女。好像有很多太平天国的王子都有强奸幼女处女的嗜好。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古代的皇帝是一丘之貉。除了洪秀全,杨拥有的女人最多。1854年,定都天京不到一年,阳就有36个处女,也就是王娘。两年后,在他去世之前,这个团队已经扩大到56人。据说杨的淫荡程度远在洪秀全之上。是杨的私人医生透露了这个秘密。杨的眼睛已经有病了。建都天京后,公务繁忙,病情恶化,于是聘请名医治疗眼睛。据医生后来回忆,杨因为性生活过多,出现了严重的肾虚症状,不得不靠桂圆等药物养阳补肾。除了天王和永安五王,还有一个人享受这种特权。这个人就是秦日刚。1853年洪秀全进入南京,大概仅次于1938年日军南京大屠杀。所有的满族官员,满族人,知识分子,和尚,尼姑,和尚,商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斩首。很多人受辱被杀,所以家人自杀。整个南京城都是血。古都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古都百家争鸣,书籍被禁被烧,比秦始皇还要彻底。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屠杀,也是对文化和文明的破坏。翻看清代的民间笔记,有一个阶段是“被俘”、“女子玷污”和“被杀”这两个词出现频率最高的,而且往往是寥寥数语。当他们遇到贼,或者不服从贼,甚至坐在家里,他们就会遭受天谴。音符很简单,没有悲伤,没有哭泣,没有哀号,却很清晰。太平天国:革命神话还是异端?“抛弃妻子和母亲躲在山里,绝食三天,母亲饿了,要饭吃。贼遇到他,逼他屈服,骂他。贼一怒之下,砍断他的腿,煮他的饭。只是一个小偷剖腹断肘而死的案例。清朝的笔记里,有很多关于背着我妈逃进深山,然后被抓杀的事件。至于民间作家,只会有更多他们没见过、没听过的。这里说的贼,就是太平天国。清人笔记里有几个案例真的很离谱。“怀孕几个月了,不能出行.被诅咒,然后被杀”,“怀孕了.见顾周被杀,又哭又骂。贼怒,断其孕而死。”一个小偷用鞭子烫他的脖子,然后割掉他的胸部和腹部,然后死去。“砍死一个孕妇有多疯狂?此外,太平天国所到之处,佛寺尽毁,为保护佛像而杀害僧人或士绅的案件也不少。在太平天国眼中,清朝的官员、满族人、僧尼、士绅商人、知识分子等。都被当成“恶魔”大肆掠夺屠杀。“凡俘虏,每看其手,如手掌红润,手指无重茧者,必杀之。”。由于滥杀的结果,杨患了眼疾,悬赏一万两银子请他治病。结果没人叫,因为医生都被打死了。“所有邪恶的歌曲和戏剧将被停止。若有聚众行事者,全线斩之。”太平天国的刑法可谓野蛮无知的于大成。其中一个说,“所有的兄弟都应该熟悉赞美教条。如果三个星期后他们不能与记者熟悉,他们将被斩首。”读不好就要被砍头,可见一斑。某年重阳节,太平天国诸王突发奇想,索性开了一个爬山裸奔的大会。据《选女孩》年记载:“重阳节,一伙盗贼在中山设宴,掳走妇女数百人,把她们的衣服裤子全部抢走,赶下山去。他们一丝不挂,无处可藏。小偷在山顶上看着,以为他们在笑。”裸奔大会大获成功,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书中还记载,咸丰二年,太平军攻占了大书法家何的故乡道州,从墓中挖出了他刚去世一年的母亲的尸体,在尸体口上撒尿。“穿衣后,取公马犬,鞭入其家,其体赤裸,其貌不扬。”即把公狗的生殖器割掉,插入女尸的下体,暴露出来。1856年的血腥大屠杀被称为“杨威内斗”,其实是“洪杨内斗”。这场对太平天国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的自相残杀的战争,是东晋王杨贪图“神器”,逼得洪秀全父子直呼“万岁”所致。洪密令北王魏长辉连夜从前线回京,血洗东宫,杀1863年12月,面临覆灭,洪秀全断然拒绝了李秀成“留城不走”的恳求。他宁死也不离开自己的“小天堂”和舒适区,痛斥和诅咒李秀成:“我是铁桶,但不会有人帮,有人会。若说无兵,天兵比水多。”南京被重重围困,城内粮食即将告罄。他号召军民以“甘露”为食。破城前,他绝望服毒自杀,不与太平天国同生共死。破城之后,二三十万人口的大都市只剩下一万人,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有一本书叫《盾鼻随闻录》,里面有一段关于太平天国初期的惊人而痛苦的话。书中说:“到了清末,改朝换代的周期已经结束,政府的统治机器完全生锈,社会被各种疾病所困扰。洪秀全,一个典型的“三村”地方学校教师,在考试中受挫,以“敬神会”的名义,聚集广西,成立了一个梦想中的“小天堂”。一批狂热的信徒被逼上梁山,把宗教信仰变成了政治势力,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死伤无数的大悲剧。”书中用“死了无数人”来形容这场巨大的悲剧,但没有说死了多少人。苏南二三十里没有居民,有的地方人口只有五分之一。浙江省,一片灰烬,道?面面相觑,大部分以前丰衣足食的家庭都变得饥肠辘辘。安徽省,皖南“野无农耕,村无炊烟,城人肉相食”;在皖北,“但有黄杆白骨,无居民镇,一个人也没有”。数百里之外的江西,“闻不到鸡犬之声,却见饥民将死于道中”。在这场大悲剧中有多少人死亡仍然是个谜。1883年,一位美国传教士说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中国损失5000万人。当时,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估计,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000万。这是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做出的估计,没有太多事实依据。中国当代人口史学者在确凿史料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从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1.6亿,按太平天国0755到79000户口数计算;第二种意见将战前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彤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对比,认为太平天国战争在苏、皖、浙、赣、鄂四省造成的过度死亡至少有5400万人。如果算上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其他战场的人口损失,中国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超额死亡为7000万。不管以上哪个估计是真的,太平天国战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灾难,也是全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仅造成5000万人超额死亡。古代欧洲和中国谁更专制?我们的历史经常被断章取义。比如教科书中引用马克思的话:“中国革命将火星扔进矿井,欧洲将步其后尘。”但课本上没有告诉我们,马克思得知太平天国真相后,说“他们除了改朝换代,没有设定任何任务。他们对人民来说比当权者更可怕。他们的使命在于怪诞的破坏。”太平天国政权在思想和制度上都相当落后,甚至落后于清朝政权。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政教合一的制度,这是古代中国相对于古代欧洲的优势。太平天国是典型的政教合一体制。一旦完成,岂不是把中国带回到黑暗的中世纪?理性的知识分子,比如曾国藩,怎么会支持这样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