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豆蔻年华是几岁?
- 2、豆蔻是多少岁
- 3、豆蔻年华指的是几岁
- 4、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 5、豆蔻年华是几岁
- 6、豆蔻是多少岁 豆蔻年华是几岁到几岁
- 7、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 8、豆蔻年华指的是几岁
- 9、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16岁
豆蔻年华是几岁?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十三岁为豆蔻二十岁是弱冠,那五十岁又被称为什么年?
五十岁是知命之年。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13岁-豆蔻之年,16-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 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 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耄耋之 年,100岁-期颐之年。
为什么古代诗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
豆蔻,是一种植物,其种类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三种。一般用来专称白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种子像石榴子,黄色,有辛辣香气,可入药。此外,豆蔻又作为白豆蔻种子的俗称,可作为调味品、芳香剂、芳香兴奋剂、驱风剂等。
豆蔻子有辛辣香气,可入药。
豆蔻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得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豆蔻年华”,出自唐人杜牧《赠别》诗。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来离开扬州赵长安,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其中一首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豆蔻,草木植物,春末开花,色淡红,极鲜艳。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梢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自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
豆蔻是多少岁
豆蔻是13-14岁的女孩子。
豆蔻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豆蔻含苞之时非常丰满,又有着“含胎花”的别称,用“豆蔻”代指少女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时赠送给年龄只有13岁名叫张好好的女子,杜牧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不满周岁——襁褓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
60岁——花甲
70岁——古稀
80~90岁——耄耋之年
豆蔻年华指的是几岁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其中的豆蔻是年龄称谓,专指女子,是十三四岁。这个词语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豆蔻是一种植物,在初夏时开花,秋季结果,二月份是它的含苞期,花未开却已显得饱满,所以人们称之为“含胎花”。用豆蔻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合适不过,二月的豆蔻含苞待放,如同少女的羞涩一般。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01 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其中的豆蔻是年龄称谓,专指女子,是十三四岁。这个词语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古时期人们通常会用一些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例如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指男子20岁。而豆蔻出自杜牧的《赠别》的诗句中,形容十三岁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头上的豆蔻花。豆蔻是一种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种子像石榴子,黄色,有辛辣香气,可入药,豆蔻一般科一长到一丈高,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7、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豆蔻年华是几岁
豆蔻年华是指13岁,它是一个形容年岁的词语,没有具体的岁数,通常是用来形容青春少女,比喻花一样的年龄阶段,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代表姿态美好的女子。
豆蔻年华是13岁
豆蔻年华是13岁,它属于一个形容年岁的词语,没有具体的岁数,通常用来形容青春少女,比喻花一样的年龄阶段,这也是人们最珍惜以及难舍的时光。
豆蔻年华专门指女子的年龄,指十三四岁,词成语出自于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古代女子年龄的称谓,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的她正好是十三年华。
古代女子形容年龄的时候通常不会用具体的数字,而是用于年龄相关的成语,除了豆蔻年华之外,还有及笄之年,指十五岁,将自己的头发梳拢起来,挽一个髻,插上一个叫做笄的首饰,因此被称作笄礼。
豆蔻是多少岁 豆蔻年华是几岁到几岁
1、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十四岁。
2、志学:十五岁。
3、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4、弱冠:二十岁。
5、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6、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7、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8、不惑:四十岁。
9、知非之年:五十岁。
10、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11、古稀:七十岁。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1、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古时期人们通常会用一些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例如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指男子20岁。
2、豆蔻出自杜牧的《赠别》的诗句中,形容十三岁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头上的豆蔻花。
3、古人喜欢用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只男子20岁,而立之年指的是30岁,不惑之年所指40岁,知名之年指50岁,花甲之年指60岁,古稀之年为70岁。
豆蔻年华指的是几岁
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十三岁。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豆蔻年华: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已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的年岁。
形容年龄的词汇都有: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垂髫 幼年(又叫总角)
豆蔻 女子13岁
及笄 女子15岁
加冠 男子20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30岁
不惑之年 40岁
知命之年 50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耄耋之年 80,90 岁
期颐之年 100岁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16岁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豆蔻年华”,出自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之句。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自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
年岁称呼:
1、襁褓:初生。
2、孩提:两至三岁。
3、总角:幼年泛称。
4、金钗之年:女子12岁。
5、豆蔻之年:女子13岁。
6、及笄之年:女子15岁。
7、碧玉年华:女子16岁。
8、桃李年华:女子20岁。
9、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0、弱冠之年:男子20岁。
11、而立之年:男子30岁。
12、不惑之年:男子40岁。
13、知命之年:男子50岁。
14、花甲之年:男子60岁。
15、古稀之年:男子70岁。
16、喜寿:男子77岁。
17、耄耋之年:80岁。
18、米寿:男子88岁。
19、鲐背之年:90岁。
20、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21、期颐之年:男子100岁。
22、茶寿:男子108岁。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