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笛福是谁?
- 2、笛福是谁?
- 3、丹尼尔·笛福是谁?
- 4、笛福是谁?
- 5、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生平事迹简介
- 6、笛福简介
- 7、笛福的简介
- 8、笛福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 9、笛福的简介
笛福是谁?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
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介绍:
鲁滨孙在一次航行中,不幸遇上了海难,整个船上只有他一个人幸存了下来,而他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鲁滨逊在这个荒岛上种庄稼、盖房子,历尽了磨难,生存下来。
但想回人间的心切,使他着迷般地只想如何走出这个鬼地方,经过一次次的努力与失败,终于,他在1868年回到了阔别28年的祖国。
人物介绍:
1、鲁滨逊
鲁宾逊·克鲁索乘船离家出走后,先是被海盗袭击,又在巴西开了一个种植园。后来,他在委内瑞拉的奥利诺科河口遭遇船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他游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上,靠从附近的一些沉船上的残骸中捡工具和生活用品建造了一个舒适的家。后来食人者袭击了这个小岛。
在他们准备吃掉一个年轻野人的时候,克鲁索救下了他并给他起名叫星期五,这个野人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后来他们被救,克鲁索把星期五带回了英格兰。
2、星期五
他就是星期五(星期五是鲁滨逊用救起他的日期命以的名字),最后是他把鲁滨逊救回祖国,是他把鲁滨逊叫醒的。是鲁滨逊的仆人和好友,在电影中最后被奴隶贩子射杀。
但在原著中,他和鲁滨逊一起回到了英国。星期五是鲁滨逊在孤岛独自生活25年之后救下的一个野人,是鲁滨逊后来逃离孤岛希望的一个缩影。鲁滨逊教会他英语,与他聊天。
笛福通过塑造星期五这个人物,重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宗教色彩。鲁滨逊的生存环境,与自然为伴,与山水林木相守,孤独的生活形成某种宗教隐修的环境,迫使他和自我、和自然及神对话。
星期五的加入就像“救世主”为他走出荒岛融入社会有很好的基础。在《鲁滨孙漂流续记》中,星期五在和土著谈判时,被土著射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是谁?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
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他的小说以《鲁滨逊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
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1706年),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1722年),写1665年伦敦大瘟疫,把这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数字、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
当时法国马赛鼠疫流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笛福的作品满足了市民对鼠疫的好奇心。
扩展资料:
《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
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
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丹尼尔·笛福是谁?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不过,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子学校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此诗连印9版。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年),讽刺法律不公。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文章。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 》《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等。他的小说以《鲁滨逊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笛福继《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又写了一些优秀作品,其中有被列为英国文学经典的《摩尔·弗兰德斯》和《杰克上校》等。《鲁滨逊漂流记》的畅销促使他写了《鲁滨逊漂流记续集》,他让自己的英雄做了一次环球旅行,鲁滨逊的多半旅程是从北京出发,横穿西伯利亚到俄罗斯阿尔罕格尔斯克。他没来过中国,但在续集中谈到了当时欧洲人还不大知晓的黑龙江。步入古稀之年的笛福为避债不得不隐藏起来,他在伦敦老城中心的锡蒂租了间房。1731年的一天,《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笛福是谁?
分类: 艺术
解析: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生平
--------------------------------------------------------------------------------
笛福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笛福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笛福的父亲詹姆斯·福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自己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笛福曾经从商,但是遭到失败,甚至于1692年破产。随后他为了谋生,干过各种工作,如 *** 的情报人员等,同时从事写作。1696年他成为了一家伦敦砖瓦厂的经理。
笛福不信仰英国国教,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拥护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猛烈抨击托利党当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经过审判,笛福被判入狱六个月,并从1703年7月31日起带枷 *** 三天。笛福则在狱中针锋相对写了诗歌《枷刑颂》。这使得在他 *** 过程中,民众将其当英雄看待,向他投来的不是石块而是鲜花,并且为他的健康干杯。辉格党首领罗伯特·哈利非常欣赏笛福的才华,在他干涉下,笛福获得了释放。哈利希望笛福办杂志以争取民众对自己的苏格兰-英格兰联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于1704年创办了《法国时事评论》。1708年哈利失势,笛福继续支持其继任者戈多尔芬直到1713年杂志中断。
1719年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构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中文翻译为《鲁滨逊漂流记》。小说讲述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小说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人阅读。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说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尔顿船长》和1722年的《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还写了大量小册子与新闻报道,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纪事》,迎合了当时市民的关注,颇受欢迎。
主要作品
--------------------------------------------------------------------------------
《鲁滨逊漂流记》
《辛格尔顿船长》
《摩尔·弗兰德斯》
《大疫年日记》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生平事迹简介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生平事迹简介
丹尼尔笛福简介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在其作品中充满了积极的个人奋斗的精神,催人奋进。这种精神是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的一个鲜明写照,丹尼尔·笛福最著名的作品是举世闻名的《鲁宾逊漂流记》,鲁滨逊的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缩影,下面做一下丹尼尔·笛福简介。
丹尼尔·笛福画像
丹尼尔·笛福简介:1660年,丹尼尔·笛福出生于英国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经营屠宰业,他受过中等教育,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曾经学习当牧师,后来选择了经商,曾经经商很成功。
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
1688年,丹尼尔·笛福参加了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的军队。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为了生活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因为这些政论文章笛福数次入狱。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
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因此受到罚款和入狱六个月的惩罚。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此后11年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并且因为写文章再次入狱。
1719年,59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笛福简介,获得了巨大成功,使得其还清了一部分债务,此后,他写成了《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写鲁滨逊的小说。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穷困潦倒和孤独恐慌中去世。
丹尼尔笛福怎么死的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新闻记者和宣传小册编写人,一生经历坎坷,曾经多次因为自己的文字入狱,但是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最终凭借着自传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而扬名世界,之后写出了众多的小说作品,被后人称之为“英国小说之父”,但是这样一个人据说却死的很凄惨,下面就说一下丹尼尔·笛福怎么死的。
丹尼尔·笛福画像
丹尼尔·笛福的死让人们无比感慨,1731年的一天,《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租住的寓所里逝世。当时丹尼尔·笛福已经是71岁高龄,没有报道显示他是被人谋杀或者自杀,也没有显示之前他有什么疾病,他死亡之前身边没有任何的亲人,据推测应该是死于心肺衰竭这类的正常死亡。
丹尼尔·笛福为什么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死前身边没有任何的亲人呢?这就要从丹尼尔·笛福的商人经历说起。丹尼尔·笛福曾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是后来破产,欠下了大约15000英镑的债务,之后的丹尼尔·笛福不仅仅要负担六个孩子和妻子的生活,而且还要偿还这些债务。虽然后来丹尼尔·笛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小说家,还掉了一部分债务,但是直到其临死之前还有一些债务没有还清,于是年年已古稀的丹尼尔·笛福不得不躲避债主的催债,被迫一个人租住在外,与自己的亲属也不常往来,最终在身边没有任何亲人的情况下孤独的死去了。
丹尼尔笛福的作品
丹尼尔·笛福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一生之中创作的小说不是很多,但是对于任何作品来说都是贵精而不贵多,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鲁滨逊漂流记》足以奠定其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至今还是一本催人奋进,教育意义非常强的小说,甚至是被中国 *** 选择为青少年必读读物。在这部小说中丹尼尔·笛福塑造的鲁滨逊是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丹尼尔·笛福用第一人称的自述的方式写了鲁滨逊在一个荒岛之上独自奋斗,想办法生存下来,并且生存的很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探险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内涵,使得很多后世探险家以鲁滨逊自居。
丹尼尔·笛福除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外,还写作了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记事》、《杰克上校》、《罗克萨娜》等,另外还写作了大量的政论文,诗歌等。在丹尼尔·笛福的作品中充满着昂扬的战斗精神,是很好的励志作品。
丹尼尔笛福创作风格
丹尼尔·笛福的著作
丹尼尔·笛福创作风格一:丹尼尔·笛福是一位中小资产阶级的斗士,所以在丹尼尔·笛福的作品中充满了自己的阶级属性,丹尼尔·笛福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中小资产阶级这个阶层中的人物,无论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还是《辛格尔顿船长》的船长,到《罗克萨娜》中新教徒的女儿都是丹尼尔·笛福这个阶层的人物。所以说丹尼尔·笛福的作品一个重要的风格就是描写了自己熟悉的阶层的人物的命运。
丹尼尔·笛福创作风格二:丹尼尔·笛福是一位中小资产阶级的斗士,一生之中都在积极的奋斗着,曾经做过很多种工作,他将自己的心灵历程融汇到自己的作品中,写出的人物都是非常积极的,具有着战斗精神的笛福简介,这是丹尼尔·笛福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色,正是因此丹尼尔·笛福才被各个阶层的人所追捧,因为丹尼尔·笛福的作品是资产阶级励志教材。
丹尼尔·笛福创作风格三:丹尼尔·笛福在作品中都是采取第一人称的自述,写作的时候将场景写的活灵活现,让人感觉如同亲临其境,不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丹尼尔笛福被誉为什么
丹尼尔·笛福画像
丹尼尔·笛福被誉为什么?丹尼尔·笛福被后人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也被誉为“英国报刊文学之父”。丹尼尔·笛福的人生经历非常的丰富,曾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学习做一个牧师,但是后来他给自己的评价是不适合做一个牧师,于是转行做了一个商人,丹尼尔·笛福曾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最终他破产了,并且欠下了一大笔债务,这个时候的丹尼尔·笛福已经结婚,并且拥有了六个孩子,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可以说为了养家糊口丹尼尔·笛福成为了一个专门撰写政论文的新闻记者,写出了很多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的文章,于是多次被捕入狱,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英国报刊文学之父”的称号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吧。
丹尼尔·笛福虽然给报刊写了很多的文字,但是真正让其扬名世界的是他的小说。他的成名作,也是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开辟出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奠定了这种崭新的文学形式的基础,从此之后小说在18世纪开始繁荣起来,成为了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正是因为丹尼尔·笛福对英国文学做出的这些贡献,因此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生平事迹简介
笛福简介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作品语言朴素生动,文字明白易懂,虽然艺术上并不十分成熟,但它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国作家。1660年生于伦敦一小工商业者家庭,1731年4月26日卒于莫尔福德。幼时只受过普通中等教育。早年曾经商,办工厂,后办报刊出版政治读物并参与党派政治斗争,长年奔走于英格兰和苏格兰各地了解舆论情况,他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并向政府提出夺取和开发殖民地的办法。他先后两次破产,因言论关系被判枷示三次,还曾三次被捕,年近花甲其小说创作才进入盛期。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第一部小说《鲁宾孙飘流记》是代表作,也是英国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险、开发荒岛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生活、道德和理想,发表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读物。他还为这部小说写过两部续集,以及长篇小说《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雅克上校》、《富有的姘妇》(又名《罗克萨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缺乏《鲁宾孙飘流记》那样的独创性。除小说外,他还写有国内外旅行游记、人物传记及其他纪实性作品《聋哑仆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新环球游记》、《不列颠全岛纪游》、《瘟疫年纪事》等,以及有关经商贸易的著作。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中下层人物,这是英国小说创作中的新因素,后来到了19世纪,这些人物的命运就成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英国作家。1660年生于伦敦一小工商业者家庭,1731年4月26日卒于莫尔福德。幼时只受过普通中等教育。早年曾经商,办工厂,后办报刊出版政治读物并参与党派政治斗争,长年奔走于英格兰和苏格兰各地了解舆论情况,他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并向政府提出夺取和开发殖民地的办法。他先后两次破产,因言论关系被判枷示三次,还曾三次被捕,年近花甲其小说创作才进入盛期。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第一部小说《鲁宾孙飘流记》是代表作,也是英国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险、开发荒岛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生活、道德和理想,发表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读物。他还为这部小说写过两部续集,以及长篇小说《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雅克上校》、《富有的姘妇》(又名《罗克萨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缺乏《鲁宾孙飘流记》那样的独创性。除小说外,他还写有国内外旅行游记、人物传记及其他纪实性作品《聋哑仆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新环球游记》、《不列颠全岛纪游》、《瘟疫年纪事》等,以及有关经商贸易的著作。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中下层人物,这是英国小说创作中的新因素,后来到了19世纪,这些人物的命运就成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丹尼尔·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笛福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笛福的父亲詹姆斯·福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自己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笛福曾经从商,但是遭到失败,甚至于1692年破产。随后他为了谋生,干过各种工作,如政府的情报人员等,同时从事写作。1696年他成为了一家伦敦砖瓦厂的经理。
笛福不信仰英国国教,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拥护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猛烈抨击托利党当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经过审判,笛福被判入狱六个月,并从1703年7月31日起带枷游行三天。笛福则在狱中针锋相对写了诗歌《枷刑颂》。这使得在他游行过程中,民众将其当英雄看待,向他投来的不是石块而是鲜花,并且为他的健康干杯。辉格党首领罗伯特·哈利非常欣赏笛福的才华,在他干涉下,笛福获得了释放。哈利希望笛福办杂志以争取民众对自己的苏格兰-英格兰联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于1704年创办了《法国时事评论》。1708年哈利失势,笛福继续支持其继任者戈多尔芬直到1713年杂志中断。
1719年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构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中文翻译为《鲁滨逊漂流记》。小说讲述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小说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的人阅读。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说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尔顿船长》和1722年的《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还写了大量小册子与新闻报道,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纪事》,迎合了当时市民的关注,颇受欢迎。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生平
--------------------------------------------------------------------------------
笛福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笛福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笛福的父亲詹姆斯·福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自己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笛福曾经从商,但是遭到失败,甚至于1692年破产。随后他为了谋生,干过各种工作,如政府的情报人员等,同时从事写作。1696年他成为了一家伦敦砖瓦厂的经理。
笛福不信仰英国国教,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拥护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猛烈抨击托利党当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经过审判,笛福被判入狱六个月,并从1703年7月31日起带枷游行三天。笛福则在狱中针锋相对写了诗歌《枷刑颂》。这使得在他游行过程中,民众将其当英雄看待,向他投来的不是石块而是鲜花,并且为他的健康干杯。辉格党首领罗伯特·哈利非常欣赏笛福的才华,在他干涉下,笛福获得了释放。哈利希望笛福办杂志以争取民众对自己的苏格兰-英格兰联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于1704年创办了《法国时事评论》。1708年哈利失势,笛福继续支持其继任者戈多尔芬直到1713年杂志中断。
1719年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构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中文翻译为《鲁滨逊漂流记》。小说讲述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小说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人阅读。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说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尔顿船长》和1722年的《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还写了大量小册子与新闻报道,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纪事》,迎合了当时市民的关注,颇受欢迎。
主要作品
--------------------------------------------------------------------------------
《鲁滨逊漂流记》
《辛格尔顿船长》
《摩尔·弗兰德斯》
《大疫年日记》
笛福的简介
(Daniel·Defoe 1660—1731),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中文名:丹尼尔·笛福外文名:Daniel·Defoe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伦敦出生日期:1660逝世日期:1731职业:作家代表作品:《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的沉思集》; 人物简介 在18世纪四大著名小说家中,丹尼尔·笛福是第一个,他所 丹尼尔·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至今是雅俗共赏的名著。 丹尼尔·笛福生于1660年。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以暴力取得政权,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代表封建反动势力的斯图亚特王室又在英国复辟,笛福出生于一个小油烛商人的家庭,属于中下层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反对斯图亚特王室的封建统治。笛福28岁那年,即1688年,资产阶级又赶走了斯图亚特王室,重新掌了权,他一面经商,一面从事政治活动,写下不少小册子。因为有的书和演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曾先后三、四次被关进监狱。59岁时,写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是以一件真事为素材写成的。200多年前,有一个苏格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1704年9月的一天,塞尔柯克因为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古拉丁美洲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塞尔柯克心情很坏,但后来慢慢地习惯了。他捕山羊做食物,用木头和羊皮盖了两间小房子,拿钉子做针,把破袜子拆开来做线,用来缝东西。他在无人荒岛上生活两年四个月,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国航海家把他救离了海岛,塞尔柯克回到苏格兰后,经常在酒店里向人们讲述他不平凡的经历。后来,笛福就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此书。继《鲁滨逊漂流记》后,又写了许多小说,比较有名的有:《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罗克查娜》、《伦敦大疫记》、《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等。但他终生没有混入当时有名的文人圈子里。这些文人出身的社会地位比他高。他一生贫困潦倒,临死前为了避债不得不离家藏起来。 编辑本段概述 丹尼尔·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 丹尼尔·笛福基人,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 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 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 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逊漂流记》。250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小说仍然脍炙人口。 《鲁滨孙漂流记》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部分债务。此后,他还陆续写成了《莫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写鲁滨逊的小说,但债主总是跟着他追债。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笛福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债主不断上门,孩子们也对他撒手不管。1731年,丹尼尔·笛福去世,终年71岁。像生活在荒岛上长达28年之久的他的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一样,他孤独而又恐慌。 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国经商。 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此诗连印9版。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编辑本段经历 丹尼尔·笛福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 丹尼尔·笛福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文章。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均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1720)、《彼得大帝纪》(1723);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1724)、《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1726)、《不列颠全岛纪游》(1724~1727,3卷,导游性质)。他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如《经商全书》(1726)、《英国商业方略》(1728)和《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1728)。他的《英国绅士全书》则在他死后于1890年刊印。他的小说以《鲁宾孙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1706)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1722)写1665年伦敦大瘟疫,把这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数字、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当时法国马赛鼠疫流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笛福的作品满足了市民对鼠疫的好奇心。 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5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戒,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此外还有续集。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则是一部道德说教的作品。 《辛格尔顿船长》写主人公幼年被绑架,当了海盗,在非洲和东方冒险致富的故事。《摩尔?弗兰德斯》有人认为是笛福最好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女贼的女儿,出生在监狱,被一个好心肠的市长收养。她靠勾引男子、多次结婚和偷窃为生,被判刑发配到美洲弗吉尼亚,与一前夫经营种植园终其一生。《杰克上校》写得最差,主人公幼年就沦为小偷,当过兵,被贩卖到弗吉尼亚,最后成为种植园主,回到英国。《罗克萨娜》的主人公是法国新教徒的女儿,流落在英国,嫁给了伦敦一个酒商,被遗弃,在英、法、荷等地沦为妓女,又嫁给一个荷兰商人,商人负债入狱,她也在悔恨中死去。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编辑本段成名作 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 丹尼尔·笛福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出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 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山羊,海龟,海鸟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虽然这样,鲁滨孙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8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 丹尼尔·笛福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逊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6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逊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逊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发现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绑架了船长,把船长、船副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些水手留在岛上,船长带着鲁滨逊“星期五”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逊已离家35年。他在英国靠在巴西的种植园发财,并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孙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与《鲁宾逊漂流记》 笛福(约1660—1731)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生于商人家庭,早年经商,1692年破产后,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71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同年又写了续篇。1712年,英国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的《环球巡航记》披露一件奇闻:一个水手被抛在距智利海岸五百海里的荒岛上,孑然一身,竟能生活了四年多。这件奇闻就成为笛福写作《鲁滨孙漂流记》的题材来源。 2.《鲁宾逊漂流记》赏析 笛福塑造的鲁滨逊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鲁滨逊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丹尼尔·笛福 故事中关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逊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逊一到荒岛,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逊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鲁滨逊是个劳动者同时又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 丹尼尔·笛福他几次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鲁滨逊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地。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鲁滨逊就踌躇满志地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传给他的子孙。当岛上有了“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西班牙人后,他为自己“像个国王”、“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而满心高兴。即使回到英国后,他又去“视察”他的“领地”,把岛上的土地分租给新去的居民。鲁滨逊身上的两重性,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辛格尔顿船长》 《摩尔·弗兰德斯》 《大疫年记事》 《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枷刑颂》 《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法国时事评论》 编辑本段名言 丹尼尔·笛福 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 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早年交易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 虽然在某些年月时,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丹尼尔·笛福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开山人,也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也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同时,他参与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并因为言论关系几次被捕. 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宾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丹尼尔·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笛福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笛福的父亲詹姆斯·福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自己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笛福曾经从商,但是遭到失败,甚至于1692年破产。随后他为了谋生,干过各种工作,如政府的情报人员等,同时从事写作。1696年他成为了一家伦敦砖瓦厂的经理。
笛福不信仰英国国教,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拥护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猛烈抨击托利党当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经过审判,笛福被判入狱六个月,并从1703年7月31日起带枷游行三天。笛福则在狱中针锋相对写了诗歌《枷刑颂》。这使得在他游行过程中,民众将其当英雄看待,向他投来的不是石块而是鲜花,并且为他的健康干杯。辉格党首领罗伯特·哈利非常欣赏笛福的才华,在他干涉下,笛福获得了释放。哈利希望笛福办杂志以争取民众对自己的苏格兰-英格兰联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于1704年创办了《法国时事评论》。1708年哈利失势,笛福继续支持其继任者戈多尔芬直到1713年杂志中断。
1719年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构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中文翻译为《鲁滨逊漂流记》。小说讲述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小说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的人阅读。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说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尔顿船长》和1722年的《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还写了大量小册子与新闻报道,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纪事》,迎合了当时市民的关注,颇受欢迎。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是一个现代主义作者。丹尼尔·笛福出生于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 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1660~1731)
Defoe,Daniel
英国作家。1660年生于伦敦一小工商业者家庭,1731年4月26 日卒于莫尔福德。幼时只受过普通中等教育。早年曾经商,办工厂,后办报刊出版政治读物并参与党派政治斗争,长年奔走于英格兰和苏格兰各地了解舆论情况,因文字两次获罪,年近花甲其小说创作才进入盛期,第一部小说《鲁宾孙飘流记》是代表作,也是英国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险、开发荒岛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生活、道德和理想,发表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读物。他还为这部小说写过两部续集,以及长篇小说《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雅克上校》、《富有的姘妇》(又名《罗克萨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缺乏《鲁宾孙飘流记》那样的独创性。除小说外,他还写有国内外旅行游记、人物传记及其他纪实性作品《聋哑仆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新环球游记》、《不列颠全岛纪游》、《瘟疫年纪事》等,以及有关经商贸易的著作。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扩展资料:
笛福的主要作品:
1、《鲁滨逊漂流记》
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2、《一部辛格顿船长》
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险、开发荒岛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生活、道德和理想,发表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读物。
3、《罗克萨娜》
是由丹尼尔·笛福撰写的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罗克萨娜的主人公是法国新教徒的女儿,流落在英国,嫁给了伦敦一个酒商,被遗弃,在其他地方沦为妓女,又嫁给一个荷兰商人,商人负债入狱,她也在悔恨中死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笛福
笛福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笛福(1660~1731年),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人,现实中的他就像鲁滨逊一样有着非凡的传奇经历。他出身于清教徒家庭,20多岁开始从商,经营过多种行业,到过欧洲大陆许多国家。同时,参与政治活动。他四处冒险,并因此获得声誉和地位,但也因讽刺时弊而三度饱尝牢狱之苦,几次经历逃亡艰辛。在年届60之际他开始创作《鲁滨逊漂流记》,因此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
笛福还有《摩尔·弗兰德斯》、《辛格尔顿船长》等作品。他的小说多采用以流浪汉为主人公的形式,通过普通人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18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纷繁的现实。
笛福的简介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生平
--------------------------------------------------------------------------------
笛福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笛福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笛福的父亲詹姆斯·福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自己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笛福曾经从商,但是遭到失败,甚至于1692年破产。随后他为了谋生,干过各种工作,如政府的情报人员等,同时从事写作。1696年他成为了一家伦敦砖瓦厂的经理。
笛福不信仰英国国教,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拥护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猛烈抨击托利党当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经过审判,笛福被判入狱六个月,并从1703年7月31日起带枷游行三天。笛福则在狱中针锋相对写了诗歌《枷刑颂》。这使得在他游行过程中,民众将其当英雄看待,向他投来的不是石块而是鲜花,并且为他的健康干杯。辉格党首领罗伯特·哈利非常欣赏笛福的才华,在他干涉下,笛福获得了释放。哈利希望笛福办杂志以争取民众对自己的苏格兰-英格兰联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于1704年创办了《法国时事评论》。1708年哈利失势,笛福继续支持其继任者戈多尔芬直到1713年杂志中断。
1719年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构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中文翻译为《鲁滨逊漂流记》。小说讲述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小说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人阅读。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说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尔顿船长》和1722年的《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还写了大量小册子与新闻报道,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纪事》,迎合了当时市民的关注,颇受欢迎。
主要作品
--------------------------------------------------------------------------------
《鲁滨逊漂流记》
《辛格尔顿船长》
《摩尔·弗兰德斯》
《大疫年日记》
同名迪福很多,不知道你所说的迪福是哪一位?
现给你介绍足球名将迪福:
姓名:迪福 性别:男
英文名:Jermaine Defoe 出生年月:1982.10.7
身高:169cm 体重:65kg
国籍:英国 籍贯:
项目:国际足球 位置:前锋
俱乐部:热刺 俱乐部号码:18
国家队号码:
迪福简介
迪福于2004年1月从西汉姆加盟,速度和技术兼具,是名擅于把握门前机会的射手。
在4-3战胜朴次茅斯一役,迪福首次出场就取得进球,及后他更晋身大国脚,先在2004年3月对瑞典的一场友谊赛出场,继而在同年9月对波兰的世界杯预选赛担任先发。
笛福
笛福(1659、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
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
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
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作品语言朴素生动,文字明白易懂,虽然艺术上并不十分成熟,但它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生平
--------------------------------------------------------------------------------
笛福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笛福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笛福的父亲詹姆斯·福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自己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笛福曾经从商,但是遭到失败,甚至于1692年破产。随后他为了谋生,干过各种工作,如政府的情报人员等,同时从事写作。1696年他成为了一家伦敦砖瓦厂的经理。
笛福不信仰英国国教,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拥护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猛烈抨击托利党当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经过审判,笛福被判入狱六个月,并从1703年7月31日起带枷游行三天。笛福则在狱中针锋相对写了诗歌《枷刑颂》。这使得在他游行过程中,民众将其当英雄看待,向他投来的不是石块而是鲜花,并且为他的健康干杯。辉格党首领罗伯特·哈利非常欣赏笛福的才华,在他干涉下,笛福获得了释放。哈利希望笛福办杂志以争取民众对自己的苏格兰-英格兰联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于1704年创办了《法国时事评论》。1708年哈利失势,笛福继续支持其继任者戈多尔芬直到1713年杂志中断。
1719年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构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中文翻译为《鲁滨逊漂流记》。小说讲述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小说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人阅读。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说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尔顿船长》和1722年的《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还写了大量小册子与新闻报道,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纪事》,迎合了当时市民的关注,颇受欢迎。
主要作品
--------------------------------------------------------------------------------
《鲁滨逊漂流记》
《辛格尔顿船长》
《摩尔·弗兰德斯》
《大疫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