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维瓦尔第是什么时期的
- 2、维瓦尔第是什么国家的作曲家
- 3、维瓦尔第和维尔第是一个人吗?
- 4、四季》是维瓦尔第的()作品
- 5、历史上的这一天:3月4日-安东尼奥·维瓦尔迪
- 6、《四季》是维瓦尔第的()作品
- 7、维瓦尔第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
- 8、维瓦尔第的音乐地位是什么?
- 9、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谁的作品他被誉为协奏曲之父
- 10、维瓦尔第创作的音乐作品包括哪几类?
维瓦尔第是什么时期的
维瓦尔第是巴罗克时期一位意大利神父,也是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
维瓦尔第留传后世的大协奏曲也有一定的数量,这种在乐器组与乐队之间形成竞奏所构成的音乐,为作曲家的配器试验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不仅有由四把小提琴与一把大提琴所构成的乐器组,还有由抒情维奥尔琴、双簧管、大管、木管号,或者竖笛、双簧管、大管、小提琴所构成的乐器组;在一首为乐器组与弦乐和通奏低音的《降B大调协奏曲》(RV579)中,维瓦尔第竟然使用了小提琴、双簧管、沙吕莫管、三把维奥尔琴的大型组合。这些乐器组中,例如沙吕莫管,就是现代单簧管的祖先。
维瓦尔第是什么国家的作曲家
一站到底:被称为最早用音乐书写四季,是最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男,是一位意大利神父,也是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维瓦尔第和维尔第是一个人吗?
维瓦尔第和维尔第不是同一个人。
维瓦尔第和维尔第都是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但他们并非同一人。两者在意大利音乐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他们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时期有所不同。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以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和红发神父的称号闻名于世。他的音乐作品富有活力和创新性,对巴洛克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塞佩·维尔第(Giuseppe Verdi)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作曲家,以他的歌剧作品而著称。他的歌剧作品充满激情和情感,对欧洲歌剧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维瓦尔第和维尔第都是意大利音乐史上的大师级人物,但他们并非同一个人,而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作曲家。
四季》是维瓦尔第的()作品
《四季》是维瓦尔第的大协奏曲作品。
用音乐最早抒写四季的,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莽莽穹苍的万生万物,都有可现的情态。唯有时光——那昼夜平分的岁月,四时更迭的季节,却无形地运行着,犹若流云逝水,去不复归。
但是,时光的无形妙手却在大自然这块有形的巨大画幅上,绘出了自己的四季轮回、春夏秋冬的壮美英姿。四季不仅是大地人间的动人杰作,也是艺术家笔下诱人的题材。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
作者简介
维瓦尔迪(Antonio Vivaldi,1678~1741),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杰出的小提琴家,对巴罗克音乐走向古典主义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数量很多,以歌剧、神剧、奏鸣曲和协奏曲闻名。
仅协奏曲就有500多首,奏鸣曲也有70首之多。大协奏曲《四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小提琴为中心,显示出主调音乐的风格。对18世纪器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上的这一天:3月4日-安东尼奥·维瓦尔迪
在历史上的今天:1678年3月4日,
是欧洲古典音乐中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物之一,安东尼奥·维瓦尔迪于1678年3月4日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音乐是他的血液-他的父亲乔瓦尼是一个有成就的小提琴家和安东尼奥的第一个音乐老师。由于父亲的关系,这个小男孩能够与意大利一些最好的音乐家和作曲家见面和演奏。
然而,尽管他有天赋和音乐上的关系,维瓦尔迪被培养成为一名牧师,他在1703年被任命为牧师。一年后,由于哮喘,他被免除了牧师的职责,并被分配到威尼斯的一家全女孩孤儿院教小提琴。事实上,他为女孩们创作了许多最早的作品,并于170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集。1716年,
成为孤儿院的音乐总监,在他的指导下,孤儿院获得了国际赞誉。除了他在奥斯佩代尔-德拉-皮埃塔的定期演出外,
,维瓦尔迪偶尔也会从欧洲各地富有的赞助人手中接过工作,比如他的波希米亚赞助人瓦克拉夫·莫尔辛伯爵,他把自己的伟大杰作《四季》献给了他。在伯爵旁边,维瓦尔迪专门为国王路易十五的婚礼写了一首小曲(格洛丽亚·伊梅尼奥)。皇帝查理六世也是他的粉丝,甚至封了维瓦尔第为爵士。
不幸的是,维瓦尔第早年的非凡成功并没有使他在黄金时代保持良好的地位。在年轻音乐家和不断变化的品味的阴影下,维瓦尔迪前往维也纳,希望能成为一名宫廷音乐家。不幸的是,查理六世到达后不久就去世了,使得维瓦尔第失去了资助和收入。
维瓦尔第本人不久后于1741年7月26日去世。他在没有音乐伴奏的葬礼后被埋葬在一个贫民的坟墓里。他的作品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39年,作曲家兼钢琴家阿尔弗雷多·卡塞拉(Alfredo Casella)安排了维瓦尔第周的复兴活动。从那时起,维瓦尔迪的作品再次获得了公众的极大赞赏和成功。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可能也会喜欢我们新的流行播客,脑力食品秀(iTunes,Spotify,Google Play Music,Feed),以及:
什么杀死了莫扎特?莫扎特对家庭不太友好的作品是贝多芬写所有音乐时真的聋了吗?为什么歌曲会卡在你的脑子里?扩展以供参考Vivaldi Antonio Vivaldi Vivaldi晚年
《四季》是维瓦尔第的()作品
《四季》是意大利巴洛克音乐作曲家维瓦尔第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约1675-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自幼学习小提琴与作曲,1714年起任威尼斯贫女音乐学校教师及乐长。
除作有大量由一把小提琴及乐队来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外,尚作有不少用两至四把小提琴或木管乐器来演奏的协奏曲和实为管弦乐重奏曲的大曲,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三重奏鸣曲、奏鸣曲等。
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罗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维瓦尔第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
维瓦尔第:音色明亮华丽,曲调优美动听,节奏生动活泼,显露于勃勃生机,健康向上,热烈活泼的音乐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更以浓郁的民间色彩和新颖的创作手法而著称,并被认为是标题性交响音乐早期的典范!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1675-1741), 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十八世纪初的一本威尼斯旅游手册中记载:“……最佳小提琴手巴蒂斯特.维瓦尔第和他的儿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词句。
维瓦尔第十五岁受戒,1703年领受神职,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维瓦尔第才力下心当神职人员。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在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孤儿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听他演奏小提琴。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的器乐作品。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维瓦尔第在1704年开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705年,是一组12首三重奏奏鸣曲。1713年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奥托尼在维拉》(Ottone in Villa)。从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剧作家,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歌剧,其中存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而他创作最多的还是协奏曲,人们公认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了数百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的是 Op.8,其中前四首即众所周知的《四季》,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海上风暴》、第六首《愉悦》及第十首《狩猎》也都非常有意境,充满了巴洛克的一贯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积淀的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使维瓦尔第的作品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如同亚平宁半岛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快乐。由于有一支听命于他的乐队,维瓦尔第大胆地进行试验和创新,他的协奏曲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主流乐器的组合。他的天才创作大大丰富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其小提琴高把位的运用也为日后的炫技技术的发展作了铺垫。巴赫对他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就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清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
维瓦尔第1741年7月28日逝世于维也纳,这时候他的声名已去,默默无闻。此后的一百多年,他的名字也一直没有被引起更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随着人们对巴洛克音乐的重新认识,他那些卓越的曲作才再一次受到关注,他本人也被评价为与巴赫、亨德尔同样重要的巴洛克早期作曲家。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由于意大利从文艺复兴以来积淀了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因此维瓦尔第的作品里并没有太多的神迹,而是经常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就像亚平宁半岛的阳光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快乐。远在德国的巴赫对他也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巴赫就曾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青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即使是在巴赫后来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里,也有维瓦尔第的影子。十八世纪中叶,欧洲音乐正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巴洛克时代复杂费解的复调音乐正逐渐被单纯自然的主调音乐所取代,巴洛克晚期的三位大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亨德尔顺应了这种变化,依然还是音乐生活的中心人物;而维瓦尔第(也包括巴赫)没能适应这种变化,听众对他的音乐失去了兴趣。1740年,维瓦尔第前往维也纳,投奔早年赏识他的查理六世皇帝。可几个月皇帝死去,失去依靠的维瓦尔第穷困潦倒,一病不起,1741年终于客死在维也纳。他死去的当天就被草草埋葬在圣查尔斯教堂贫民公墓,与他同时埋葬的人中还有被处决的罪犯。几十年后公墓废弃,后人再也无法找到他的遗骨。就这样,维瓦尔第清风一样的走了,留下的只有清风一般的音乐。
二十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洛克音乐。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尔第对他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1978年在他诞辰300周年之际,一块纪念铭牌在公墓旧址--维也纳理工大学揭幕,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发光的未必是金子,而真金即使蒙尘多年,也依然是闪闪发光的 .
维瓦尔第的音乐地位是什么?
维瓦尔第(1678—1741)为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1703年成为神父,人们皆不拘礼节地称之为“红发神父”。其留传的作品有各种协奏曲(是最早采用单簧管的作曲家)、室内乐、世俗康塔塔教堂音乐、一部清唱剧和几部歌剧。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谁的作品他被誉为协奏曲之父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作品,他也被誉为协奏曲之父。
维瓦尔迪(AntonioVivaldi,1678~1741),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杰出的小提琴家,对巴罗克音乐走向古典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数量很多,以歌剧、神剧、奏鸣曲和协奏曲闻名,仅协奏曲就有500多首,奏鸣曲也有70首之多。大协奏曲《四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小提琴为中心,显示出主调音乐的风格。
维瓦尔迪艺术风格
维瓦尔第近500部协奏曲中有超过241部是为小提琴独奏而写的。他其次最喜欢巴松管,写有39部协奏曲。其他则是为不同的木管乐器,少部分为大提琴而写的。其中还有为抒情维奥尔琴或曼陀林而写的作品。与传统相符的是,他协奏曲很多要求一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约70部协奏曲是为两把或多把小提琴独奏而写的,组合多样,甚至在协奏曲RV555中独奏组扩展至16人。
维瓦尔第将独奏协奏曲变成了巴洛克音乐的最佳表现形式,他还将三乐章作品带往成熟。在快速的开始或终末乐章他还独创的引入了重复乐段,乐队不停重复一个音乐桥段,每次转换成不同乐器,乐曲显得多角度。而维瓦尔第作品的慢乐章则以悠扬如歌的旋律著称。
其他还有55部的伴奏协奏曲(“无独奏协奏曲”)和近21部室内协奏曲(“无乐队协奏曲”),可看出作曲家对协奏曲这种形式的多番尝试。后人也有称他为[协奏曲之王]。
维瓦尔第的影响力不但在北意大利,在德国也可见。约翰·乔治·匹森德在宫廷中就应用了维瓦尔第的技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风格在维瓦尔第的影响下向更深层次发展。还有,巴赫还改变了维瓦尔第不少作品用于羽管键琴和管风琴演奏。
维瓦尔第创作的音乐作品包括哪几类?
维瓦尔第(1678—1741)为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1703年成为神父,人们皆不拘礼节地称之为“红发神父”。其留传的作品有各种协奏曲(是最早采用单簧管的作曲家)、室内乐、世俗康塔塔教堂音乐、一部清唱剧和几部歌剧。作品产量虽多却不落俗套,不少器乐曲显示出活泼而富有生气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