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什么意思
-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哪一年正式生效
-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不包括
- 4、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达成什么公约
- 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出了哪些主要原则
- 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缔约国在减排任务上的规定是?
- 7、简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意义。
- 8、圆桌会议公约有哪些
- 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0、cosp是什么意思?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什么意思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1992年5月9日订于纽约,1992年4月30日~5月9日在纽约召开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2 年6月4~14日在里约热内卢开放签字 ,以后在纽约开放签字。至1993年6月19日 ,共有 166 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截至1993年12月31日,共有缔约方52个。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公约》,并于1993年1月5日交存了批准书。《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 。《公约》共26条,2个附件。《 公约 》的最终目标是根据《公约》的各项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缔约各方均应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应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缔约各方在采取行动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缔约各方均应承诺根据各自责任、各自具体的国家和区域发展优先顺序、目标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减少或防止《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并对已排放的温室气体加以清除,以减缓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公约》规定设缔约方会议、秘书处 、附属科学和技术咨询机构和附属履行机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哪一年正式生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指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5月9日通过的一项公约 。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地球峰会上由150多个国家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签署。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终极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在该水平上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不会发生。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该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机制。截至2016年6月,加入该公约的缔约国共有197个。当地时间2018年4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框架下的新一轮气候谈判在德国波恩开幕。 西班牙首相府2019年10月31日发表新闻公报说,在智利政府30日宣布放弃主办原定2019年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西班牙愿意全力配合举办该会议,包括在马德里提供会场,以确保大会仍能如期召开法律依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 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不包括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包括了所有重要的原则,不存在不包括原则的情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普遍涵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灵活性、差异化和共同特殊责任等方面,比较全面和完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包括以下原则:
1、共同但区别原则:认识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平等的,并且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的责任和能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2、前瞻性原则:认识到预防气候变化对抗气候变化的损害比治疗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破坏更有效。
3、可持续性原则: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应促进经济发展和健康,而不应对社会或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与环境和发展相关联的原则: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应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5、共同但特别的责任:认识到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共同但不同的责任,发达国家应该带头降低温室气体和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意义
1、目标明确,可以促进全球减排共识的形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原则,为全球各国制定减排计划和实施方案提供了指引和框架,有利于全球减排共识的形成。
2、措施规范,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各国制定和执行计划,监测和报告排放过程和结果,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程。
3、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动员力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国际合作、技术转移、信息共享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全球民众的防范意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4、树立全球环境治理的里程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已经开始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逐步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挑战,该公约促进了全球环境治理的进一步加强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达成什么公约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的,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正式开放签署。《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目前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此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也是《公约》的一个缔约方。
发展过程:
自1995年以来,《公约》缔约方大会每年召开一次。第2至第6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京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1997年12月,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开始生效。根据这份议定书,从2008年到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出了哪些主要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出了以下主要原则:
1.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2. 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的原则:应当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尤其是特别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那些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也应当充分考虑到那些按该《公约》必须承担不成比例或不正常负担的缔约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
3. 预防原则:各缔约方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预测、防止或尽量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并缓解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当存在造成严重或不可逆转的损害的威胁时,不应当以科学上没有完全的确定性为理由推迟采取这类措施,同时考虑到应付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应当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
4. 可持续发展框架原则:各缔约方有权并且应当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缔约国在减排任务上的规定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缔约国在减排任务上的规定是: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将缔约方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类。并对两类国家提出了不同的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领导责任;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减排活动。
1、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领导责任
发达国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限制或者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支持。发达国家还应当定期提交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减排行动报告,并自觉接受专家组的审查。
2、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减排活动
发展中国家应当根据其国情和能力,积极采取措施缓解或适应气候变化,并在发达国家提供必要支持的前提下,加强其减排行动。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定期提交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减排行动报告,并接受专家组的分析和建议。
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措施:
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能源效率管理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2、加强国际合作
政府、企业和民众之间的国际合作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各国应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共同推进减排,共同应对气候问题。3、推广可持续发展
推广以可持续方式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活动,如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低碳建筑等,都是减少排放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4、加强环保意识
加强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意识,让大众进一步了解和支持行动计划,提高大众对全球气候危机的重视力度,这也有助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简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意义。
【答案】: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体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原则。 style='font-size:12px'>
圆桌会议公约有哪些
圆桌会议公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UNFCCC):这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文件,由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它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和原则,包括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等。
2.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附件一,是一个国际法律文件,规定了工业化国家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上的具体承诺和行动。议定书规定了在第二承诺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方式和目标,并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行动。
3. 《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这是由全世界178个国家共同达成的全球气候协议,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文件。协定规定了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原则、方向和具体行动,包括到21世纪下半叶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它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规定,并明确要求所有国家根据自身的能力“为努力增强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做出贡献。
此外,还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相关的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多边圆桌会议公约。
以上这些公约对于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简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
校解析答案: 1992年5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有160多个缔约国。公约规定了五项保护气候的原则:
(1)缔约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未来的利益保护气象系统。发达国家应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2)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要求和特殊情况。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多责任,发展中国家应根据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承担较小的责任。
(3)采取预防措施。各缔约国应采取预防措施,预测、防止或尽力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并缓解其不利影响。
(4)促进可持续发展。各缔约国有权并应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气候系统应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当中,不受人为的政策的影响,措施应适合缔约国的具体情况。
(5)开放国际经济体系。各缔约国有权并合作促进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所有国家的经济的持续发展以便有能力应付气候的变化。
我也来报个喜,三科全过,《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72分,《政治经济学(财经类)》76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73分。另外10月份的论文答辩及工商企业管理实践考核也通过了。现只剩下最后一门《计算机实践考核》了,要等到明年3月份报考了,今天很高兴。感谢自己这两年的付出。
好多年没有看过英语,英语四级过期,被迫要考《英语(二)》,居然考了78分,感谢於迎春老师,讲得真的不错。
cosp是什么意思?
COSP是“ConferenceofthePartiesServingastheMeetingoftheParties”(作为各方会议的缔约方会议)的缩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最高决策机构。它旨在加强全球各国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COSP每年都会召开一次,是公约各方进行协商和达成共识的重要平台。
COSP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治理平台,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它承担着指导和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为各国形成规范性文件和实施方案提供支持和引导。COSP的会议也为各国政府、科学家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最新科技、政策和实践经验的平台,推动各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COSP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COSP面临着来自全球各方的挑战和压力,包括难以协商达成共识、气候变化风险缺乏认知、贫困等问题。未来,COSP需要进一步增加各方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尤其需要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共同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同时,COSP也需要加强对新兴技术和新模式的探索和引导,为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