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乌鸫鸟认主人吗
- 2、乌鸫认识家吗,乌鸫鸟认主人吗
- 3、乌鸫为什么要养三年
- 4、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有哪些?
- 5、请问这是什么鸟有图,
- 6、乌鸫怎么养
- 7、乌鸫怕人可以用饥饿法吗
- 8、乌鸫能不能饲养呢?
- 9、我这几只是什么鸟?是乌鸫吗?养了十多天了,长大了会亲近人吗?
乌鸫鸟认主人吗
乌鸫鸟认主人。乌鸫养好了是可以认主人的。虽然鸫科的鸟类十分的怕生,饲主想要获得它的信任需要一定时间。但是也不能说它养不熟不认主人。乌鸫鸟作为南方深受喜爱的歌鸟,不仅鸣叫动听,而且十分聪明。所以只要饲主注意方法,投入一定时间,就能将它养熟。虽然想要获得它的信任,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将乌鸫鸟养熟的成就感会非常高。这种鸟的长度在20-30厘米之间,除了眼圈和喙是黄色外,其它的全是黑色,通常生活在森林中,食性比较杂,可以吃昆虫、种子和浆果。它喜欢在地上奔走,自己的胆子很小,而且对外界的反应十分灵敏,受到惊吓后会立刻飞走,远离原栖地。
乌鸫认识家吗,乌鸫鸟认主人吗
1.乌鸫不认识家,想要放养的话必须从小养起,而且还要进行一定的训练。
2.如果养的是幼鸟,需要在初期投喂豆制品,同时还要加一点肉沫。
3.成鸟的话需要喂鸡蛋大米或鸡蛋小米,每次保证在两小时内吃完。
4.平时要带它除去遛一遛,让它多听听别的鸟儿叫,这样也能训练它发声。
乌鸫为什么要养三年
乌鸫要养三年是为了让它熟悉主人,叫声变得好听。
乌鸫鸟比较晚熟,一般没有两三年时间是完全熟悉不了主人的,并且要想乌鸫鸟叫声好听,两三年是必须要的。乌鸫鸟性格胆小,首先需要每天亲自喂食,并且需要有耐心,开始饲养的时候最好是选择出生10天左右的幼鸟,不易生病,并且很好培养感情,获取信任感。
野生乌鸫成鸟野性大,难驯熟,常因过度撞笼而死亡,故多掏取幼鸟人工喂养。老野鸟想要驯服很难,最难训的要3年,好训的也得一年多。乌鸫鸟会吃东西以后,还是需要坚持给它喂食,并且在撞笼期间将它放出来,不要经常关着它。3个月大之后就可以开始给它听鸟叫声,潜移默化的就会开始叫了。
乌鸫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
乌鸫主要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尤其喜欢栖息在林区外围、林缘疏林、农田旁树林、果园和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间。
2、生活习性
乌鸫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夜间受到惊吓时会飞离原栖地。
乌鸫主要以昆虫为食,所吃食物有鳞翅目幼虫、尺蠖蛾科幼虫、蝽科幼虫、蝗虫、金龟子、甲虫、步行虫等双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虫和幼虫。 也吃樟籽(食后将籽核吐出)、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有哪些?
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有:八哥、虎皮鹦鹉、画眉鸟、百灵鸟、绣眼鸟、相思鸟、鹩哥、金丝雀、乌鸫、鸬鹚。
1、八哥
八哥在中国南方的种群数量较普遍,既是重要的农林益鸟,也是颇受欢迎的笼养鸟。它能模仿其他鸟的鸣叫,也能模仿简单的人语,在国内广被人们笼养,而且被引种到菲律宾和加拿大等地。如果一只能说会道的八哥鸟能出笼玩耍,赏玩起来情趣无穷。
2、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又名娇凤,属小型攀禽品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
性情活泼且易于驯养,在中国是大众最喜欢的宠物鸟之一。虎皮鹦鹉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鸟,品种繁多,顽皮可爱,受到大众广泛地喜爱,全世界的总数量超过5百万只。
3、画眉鸟
雄鸟在繁殖期常单独藏匿在杂草及树枝间极善鸣啭,声音十分洪亮,歌声悠扬婉转,非常动听,是有名的笼鸟。它长时间的连续鸣叫,令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因此,有人称它为“林中歌手”或“鸟类歌唱家”。
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有:八哥、虎皮鹦鹉、画眉鸟、百灵鸟、绣眼鸟、相思鸟、鹩哥、金丝雀、乌鸫、鸬鹚。
1、相思鸟
相思鸟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鸟这种鸟的外形漂亮声音悦耳赢得很多人的喜欢。但是相思鸟的叫声比较单调,喜欢它的人都觉得它很漂亮。
2、绣眼鸟
绣眼鸟是一种体型很小的鸟比较活泼,主要以昆虫和果实为食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笼养鸟,声音比较动听最特别的是眼部周围有白色的毛非常漂亮。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笼养鸟之一。
3、金丝雀
金丝雀是一种比较漂亮的观赏鸟,这种鸟需要那种老鸟带领才能学会鸣叫,是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之一。身体有黄绿色配上暗色纵纹,经过人工培育出现了绿色和橘红色以及白色等多个羽毛颜色的鸟。
4、乌鸫
乌鸫是是瑞典国鸟。一种比较受欢迎的笼养鸟,这种鸟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鸟的野性大,难驯熟。一般都是人工喂养主要吃昆虫和浆果以及蚯蚓等为食。
5、鸬鹚
鸬鹚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宠物鸟,种类特别丰富经常被人类训养用来捕鱼,下喉有小囊善于游泳潜水是一种比较可爱的鸟,栖息于河流和湖泊以及岛屿等地方。
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有:八哥、虎皮鹦鹉、画眉鸟、百灵鸟、绣眼鸟、相思鸟、鹩哥、金丝雀、乌鸫、鸬鹚。
1、百灵鸟
头上有好看的羽冠,嘴巴细小呈圆锥形,百灵雄鸟具粗显的黑色胸带,脸具黑和白色(或黄色)图纹,顶冠前端黑色条纹后延成特征性小"角"。上体为纯暗褐色,下体余部白色,两胁有些褐色。百灵鸟的声音十分好听,是天生的歌唱家。
2、相思鸟
有红嘴相思鸟和银耳相思鸟两种,银耳相思鸟的叫声更加婉转动人,而红嘴相思鸟的羽毛颜色更加艳丽,动作活泼、姿态优美,鸣声动听,它们喜欢吃浆果和昆虫。绣眼鸟性情活泼、是群居动物,
3、绣眼鸟
眼圈被一些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所环绕,形成鲜明的白眼圈,绣眼鸟有一张小小的嘴巴,嘴峰向下弯,鼻孔被薄膜所掩盖,翅膀圆而长,尾巴较短,喜欢吃昆虫、花蜜和甜软的果实。
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有:八哥、虎皮鹦鹉、画眉鸟、百灵鸟、绣眼鸟、相思鸟、鹩哥、金丝雀、乌鸫、鸬鹚。
绣眼鸟:绣眼鸟小巧玲珑、羽色漂亮、动作灵活、鸣啭声音圆润、音韵多变、婉转动听,而且喜欢灯下歌唱,姿态优美,因此许多人喜欢笼养,一般选择雄鸟或雌雄成对饲养,雌雄鸟容易辨别,雌鸟肋部的栗红色小而淡,略呈黄褐色。
金丝雀:这是一种自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引进到中国的观赏鸟,原产非洲西北海岸的加纳利、马狄拿、爱苏利兹等岛屿,是羽色和鸣叫兼优的笼养观赏鸟。在中国的,金丝雀的叫法很多,从芙蓉鸟、玉鸟、白燕……这种鸟在引进后就十分讨人喜爱。
乌鸫:在魔都,作为和白头鹎(bei)一样常见的鸟种,乌鸫确实常常被人们当乌鸦看待。与雄鸟相比,乌鸫的雌鸟身体没有那么黑,有些羽毛有点偏褐色。而在嘴巴上,乌鸫的雄鸟喙呈现黄色,而雌鸟则是暗黄绿色。总体来说,还是雄性更亮眼一些。
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有:八哥、虎皮鹦鹉、画眉鸟、百灵鸟、绣眼鸟、相思鸟、鹩哥、金丝雀、乌鸫、鸬鹚。
1、八哥
八哥是一种比较粘人的宠物鸟,能够模仿其它的鸟的叫声,还能够学习人说话。八哥鸟拥有聪明度极高的大脑,一只经过严格训练的八哥可以对主人的口令或手势快速做出反应。主人走到哪,它就会跟到哪,会对不同的动作做出不同的反应。
2、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是一种色彩艳丽生命力比较顽强的宠物鸟,这种鸟很少生病也不会怕人,鹦鹉也可以学习人说话,是一种非常喜欢和人互动的鸟类。
3、百灵鸟
百灵鸟是一种声音动听的鸟,被称为草原上的歌手,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好听。这种鸟的颜色很丰富,常见的有红色和蓝色的,主要以昆虫为食。
4、鹩哥
鹩哥是一种比较大的宠物鸟,声音清脆悦耳,还可以模仿声音发出多种旋律的音调,栖息于阔叶林和竹林里面。这种鸟长得漂亮也不会怕人,特别喜欢吃野果和昆虫,如果有一天,突然听到他开口说话,想必谁都会喜笑颜开的。
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有八哥、虎皮鹦鹉、画眉鸟、百灵鸟、鹩哥、相思鸟、绣眼鸟、金丝雀、乌鸫、鸬鹚。
1、鸬鹚
鸬鹚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宠物鸟,种类特别丰富经常被人类驯养用来捕鱼,下喉有小囊善于游泳潜水是一种比较可爱的鸟,栖息于河流和湖泊以及岛屿等地方。
2、乌鸫
乌鸫是是瑞典国鸟。一种比较受欢迎的笼养鸟,这种鸟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鸟的野性大,难驯熟。一般都是人工喂养主要吃昆虫和浆果以及蚯蚓等为食。
3、金丝雀
金丝雀是一种比较漂亮的观赏鸟,这种鸟需要那种老鸟带领才能学会鸣叫,是排名前10最粘人的鸟之一。身体有黄绿色配上暗色纵纹,经过人工培育出现了绿色和橘红色以及白色等多个羽毛颜色的鸟。
4、绣眼鸟
绣眼鸟是一种体型很小的鸟比较活泼,主要以昆虫和果实为食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笼养鸟,声音比较动听最特别的是眼部周围有白色的毛非常漂亮。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笼养鸟之一。
5、相思鸟
相思鸟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鸟这种鸟的外形漂亮声音悦耳赢得很多人的喜欢。但是相思鸟的叫声比较单调,喜欢它的人都觉得它很漂亮。
请问这是什么鸟有图,
好像是黄鹂鸟
是鹌鹑,小时候经常见了
这是乌鸫的雏鸟。
乌鸫,又名百舌鸟。
随着小鸟的长大,花毛会逐渐褪去,换成乌黑发亮的黑羽。
乌鸫鸟很好养活。自小鸟会吃食,喂小鸡饲料也行。但最好还是买八哥或是画眉的鸟粮喂养。
为了更好的训练小鸟,最好在其自己会吃食的时候,也有主任喂给,这样会使小鸟更加对主人的依恋,随着长大,也不会畏惧主人,形成很好的默契。
在平时还是在笼子里饲养得好,主人在的时候,可以放出来玩耍,养成在笼里吃食物饮水的习惯。主人可以用面包虫(其他活食也可以)让其小鸟飞落在手上再喂给,逐渐的就会随主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小鸟也有机灵聪明和反应慢的不同性格,所以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要区别对待,千万不可心急,一旦伤害到小鸟,他会不听主人的“话”,反而更畏惧主人,难以驯服。
在喂养乌鸫鸟的时候,要选择雄性的来饲养。公鸟会有很好听的叫声,很善于模仿,固有百舌之称。
雄鸟的羽毛黑亮,富有光泽,黄眼圈,黄嘴,雌鸟羽色灰暗,少光泽,灰黄色眼圈,嘴也没有雄鸟黄艳。这点百度好像也有介绍。
有的雄鸟,在饲养一年半载后,腿也会变成黄色,黄眼圈、黄嘴、黄腿,一身黑亮的羽毛,蛮可爱的。
几年前,我训养的小雏鸟,就是这样。但由于叫声洪亮,特别是夏天的清晨,常吵到左邻右舍,没办法送给鸟友了。
关于乌鸫鸟的其他信息,请百度查看。下图作参考
雄性成鸟
雄性雏鸟
细节见百度,如有其他咨询,可私信探讨。
乌鸫怎么养
乌鸫是一种其貌不扬的黑鸟,但鸣声婉转动听,尤其善学百鸟之音,因此有“百舌”之称,深受古今中外人们所喜爱。从春秋早期至清代中叶,乌鸫一直被我国古人当成八哥一样的宠物鸟饲养,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章。乌鸫也是西方人心目中“高雅的乐者”,瑞典直接将其选为国鸟。
乌鸫虽然善于鸣唱,但生性胆小神经质,经常撞笼、反生,因此在宠物鸟界又有“养不熟的白眼狼”之称。当然,这种说法其实是对乌鸫的误解,鸫龟先生在《被误解的乌鸫:百舌鸟并非养不熟的白眼狼,乌鸫撞笼反生另有原因》一文中已经作了专门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链接查阅。
虽然说“白眼狼”是一种误解,但乌鸫爱撞笼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尾巴和翅膀经常受伤,秃着尾巴几乎成笼养乌鸫标志。所以,能够养出一只全翅全尾的乌鸫,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还能浑身羽毛乌黑油亮,那就更令人羡慕了。事实真的如此吗?乌鸫真的难以全翅全尾,羽毛黑亮?其实并不是这样,要想使乌鸫保持一身完整而油量的羽毛,还是不难办到的,关键是饲养得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才能养出一只全翅全尾、羽毛黑亮有光泽的乌鸫,供感兴趣的鸫友们参考。文中所说的乌鸫是指公乌鸫。
一、如何养出一只全翅全尾的乌鸫?
乌鸫之所以羽毛容易残破,其原因在于经常撞笼。而撞笼的原因,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乌鸫爱反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其实并非如此,撞笼主要是因为其胆小、机警、神经质的性格所致。这种性格是它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从大自然中带来的。实际上在野外生存中,保持足够的机警非常有必要,毕竟乌鸫不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鸟,各种猛禽等天敌还是很多的;在城市中生活的乌鸫,还要应对流浪猫等动物的危害。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乌鸫就惊飞上高枝,是一种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笼养以后,这种机警而神经质的性格并没有改变,但生活环境已经变了,于是撞笼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当你换了一身衣服时,当你拿了一件它以前从没见过的东西时……,总之,只要是它以前陌生的人或物,胆小而神经质的性格,使它的第一反应不是定睛分辨到底是谁、是什么,而是因为极度害怕想尽快飞走。没错,在自然界中它们就是这样做的,受到惊吓就会一飞而走,这只是一种本能反应。但它忘记了这是在鸟笼里,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嘭嘭”撞笼现象,越撞它越害怕,越慌不择路,于是就持续“嘭嘭”撞下去。可想而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它的羽毛又怎能完好?
乌鸫就如胆小神经质的孩子,适应陌生环境需要更长时间,其实耐心等它过去这个“疯”劲就好了。撞笼不是因为它不认主人,只是太胆小,对陌生的东西害怕所致。鸫龟先生的乌鸫小黑,虽然养的很熟,但偶尔也有撞笼的时候。比如前几天给鸟笼安装监控,摄像头就把它吓得够呛,在笼里乱撞。不过遇到这种情况,通常在和它说过几句话后,就会平复下来。也就是说,乌鸫是能分辨出主人声音的,只是在害怕时丧失了理智。
要想让乌鸫的羽毛能保持完整,最根本的就是要减少它撞笼的发生几率。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撞笼呢?既然撞笼是因为胆小,那么解决之道就是练胆,要让它多见世面,见得多了就好了。以小黑为例,由于在前两三个月是半笼养、半散养,所以一直养的比较熟。但这也仅限于自家人,如果见了外人还是会受惊,在笼里的表现就是撞笼;如果是散养状态,会惊飞到高处,然后偷偷看着陌生人。一般两三天左右,熟悉了这个人以后,就不再害怕了。也就是说,乌鸫只是对陌生的人或物害怕,只要熟悉了就不会撞笼。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有针对性的来解决问题了。简言之,就是想办法把陌生的东西,让乌鸫熟悉起来。
鸫友所养因撞笼而秃尾的乌鸫
有条件的话,建议经常将乌鸫挂出去,特别是挂在街边、路边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见的人多了,慢慢也就不会撞笼了。千万不要一看到它撞笼,就去采取惩罚措施,这样只会使情况更糟。因为乌鸫聪明、记性好,受到惩罚会记仇。这样的情形多了,哪怕是见了自己的主人,也会“见人如见鬼”。胆小神经质的孩子,只适合用耐心和爱心去收服。
如果是因对家中的某些东西害怕而撞笼,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是不再让这些东西出现在它面前;二是让这些东西一直呆在乌鸫面前。第一种办法显然是以乌鸫为中心,它怕什么我们就不拿什么、不干什么。这样乌鸫是安生了,但我们会很累,很可能养宠会成为负担,甚至成为家庭不和谐的导火索。建议大家选择第二种方法,即乌鸫怕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到它面前。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开始会撞笼,但等它平复以后,会自行观察这个陌生的东西,慢慢就会发现其实对它没有危险,这样下次再见就不会撞了。这样做,其实也是一种练胆的过程,是让乌鸫逐渐去适应更多的陌生事物;否则如果因为害怕它撞笼,什么东西都不让它见,情况只会越来越“闹心”。
此外,乌鸫属于中等体型鸟,羽毛缺损也和笼子的大小有关。一般建议笼子的直径(圆笼)或最短边长(方笼)不小于35cm。太小的话,乌鸫在笼里转不开身,自然容易损伤羽毛,特别是尾羽,也就难以全翅全尾。
综上所述,乌鸫撞笼并不是因为反生、不认人,是其太胆小、敏感的性格使然。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笼子,并经常给乌鸫练胆,可以显著减少撞笼行为,养出一只全翅全尾的乌鸫也就不算难了。那么,如何在全翅全尾的基础上,再养出羽毛黑亮有光泽的乌鸫呢?
二、怎样才能使乌鸫羽毛黑亮有光泽?
作为一只黑鸟,乌黑发亮的羽毛就是乌鸫最漂亮的着装。同时,羽毛色泽黑亮有光泽,也是乌鸫健康体魄的标志。因此,和拥有全翅全尾一样,养出一只羽毛乌黑锃亮的乌鸫,也是各位鸫友非常期待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使乌鸫羽毛黑亮有光泽呢?根据鸫龟先生的饲养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保证营养均衡
羽毛是乌鸫体表覆盖物,毛色好坏能够反映健康状况。一般营养缺乏的乌鸫,毛色暗淡无光;而营养均衡,毛色一般都不会错。以小黑为例,到今年五月底正好两年。其中第一年饲养,照顾比较精心,除了主食饲料外,还经常外出捕捉活食(小鱼虾)给它吃,毛色就非常黑亮。第二年养时,就没那么尽心了,只是给点成品鸟食,很少出去捉活食给它吃了,导致有段时间毛色很差,对比还是非常明显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营养均衡呢?说来也不困难,主食饲料建议选择八哥料、鹩哥料或画眉料等,同时再经常喂食些蔬菜水果等辅食,以及黄粉虫、蚯蚓和淡水小鱼虾等活食就可以了。只要营养不缺乏,基本都能保持毛色黑亮。
2、经常晒太阳
鸟类的羽毛颜色多样,色彩丰富。有的比较简单,非黑即白;有的羽毛则比较复杂,色彩斑斓。形成羽毛颜色差异的原因,在于其体内沉积的色素或羽毛物理结构不同。因色素原因形成的颜色称为色素成色(也称化学色),色素主要靠鸟类自身合成或从食物中获取。因羽毛物理结构原因形成的颜色称为结构成色(也称物理色),是通过羽毛的微结构反射、散射自然光形成的。例如我们熟悉的蜂鸟,羽毛闪耀着彩虹色或金属光泽,并且从不同角度看颜色还会发生变化,其原因就在于蜂鸟羽毛特殊的微结构对自然光的散射。
而乌鸫羽毛呈现黑色,是因为黑色素的原因。黑色素是由鸟类黑色素细胞里的黑素小体生成的,之后随羽毛的生长,进入羽片表皮层,并在此沉积,显示出黑色。
从根源上看,黑色素的生成其实是生物应对紫外线辐射的一种应激保护性反应,黑色素通过吸收或反射紫外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换句话说,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黑色素的形成,紫外辐射越强烈,黑色素形成越多。在这方面,我们人类深有体会。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强烈时,我们的皮肤动辄变黑色,就是这个道理。实际就是皮肤应对紫外辐射过多时的一种保护机制,代价就是我们的皮肤变黑了。
因此,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乌鸫体内黑色素的形成,进而使羽毛更黑。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经常晒太阳,也有助于清理乌鸫羽毛表面的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没有了它们的干扰,同样可以使羽毛更为健康。
3、经常洗澡
乌鸫是非常喜欢戏水、洗澡的鸟。根据对小黑的观察,无论冬夏,只要是放出笼,几乎每天都洗。如果哪次超过两天没有放出笼,那么再次出笼时,基本会连续洗三四次,由此可见乌鸫对洗澡的喜爱程度。
洗澡对乌鸫的好处有很多。一是可以清洁身体和羽毛,就如我们人一样,皮肤表面会有代谢的废弃物皮屑(即俗称的“灰”),乌鸫羽毛表面也有类似的东西,称为羽屑,这是造成人过敏性哮喘及咳嗽的过敏原之一。因此养鸟及时清除羽屑十分重要。经常给乌鸫洗澡,就可以有效去除羽屑,螨虫和羽虱等体外寄生虫也可以通过洗澡去除。
洗澡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保持羽毛黑亮有光泽。乌鸫的羽毛之所以油亮有黑金属光泽,其原因就在于尾部有一处可以分泌油脂的尾脂腺。每次洗澡之后,乌鸫都会用嘴蘸取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每天都洗澡,就相当于每天都向羽毛涂抹一次油脂,想不油光锃亮都困难。
洗澡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检验羽毛好坏。健康的羽毛具有荷叶避水效果,水粘在羽毛上一抖即落。如果发现羽毛沾水就粘结在一起,成了落汤鸫,那就说明羽毛不健康,需要增加营养了。
有条件的话,建议每隔两三天就给乌鸫洗一次澡。勤洗澡不仅有助于清洁身体,同时对促进羽毛黑亮光泽也大有裨益。关于洗澡的方法,因乌鸫是否养熟而不同。已经很熟的乌鸫,可以每天定时放出笼,让乌鸫自己洗澡。如果一直笼养,没有养熟,可以采用浸笼法给乌鸫洗澡,即将鸟笼底部浸入水中约3-5厘米,乌鸫看到水以后,就会跳下去洗澡。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建议强迫给乌鸫洗澡,这种鸟胆小神经质,容易受到惊吓,一旦被吓住,可能很久也不愿意洗澡。而且强制洗澡也容易受凉感冒,得不偿失。
三、结语
很多鸫友都说乌鸫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容易反生撞笼。其实这只是其胆小、神经质的性格所致。过于胆小、机警,带来的结果是经常撞笼,由此导致笼养乌鸫保持全翅全尾有一定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给乌鸫练练胆,经常带它去人流量多的地方“见见世面”。同时如果家中也有乌鸫比较害怕的东西,也要经常让它见一见。熟悉了环境和物品以后,就可以减少撞笼几率,养出一只全翅全尾的乌鸫也就不再难。
很多鸫友同样也认为,养出一只羽毛乌黑锃亮的乌鸫不容易。其实这也不算难,只要保证营养均衡、充足,勤洗澡、经常晒太阳,就可以做到。羽毛是鸟类表皮细胞衍生的角质化产物,它的好坏能够反映鸟的健康状况。羽毛暗淡无光,通常表明鸟健康状况不佳,营养缺乏。因此,保证营养充足是羽毛黑亮光泽的基础。乌鸫羽毛为黑色的原因是因为黑色素,紫外线有促进黑色素细胞增长的作用,因此经常晒太阳,有助于乌鸫羽毛更黑。而羽毛的油光锃亮则和尾部的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有关,每次洗澡后,乌鸫都会在此处蘸取油脂涂抹在羽毛上。因此,想要乌鸫羽毛黑亮有光泽,就要经常给乌鸫洗澡。
只要掌握了以上方法,养出一只令人羡慕的全翅全尾、羽毛黑亮有金属光泽的乌鸫,并不是难事。
乌鸫怕人可以用饥饿法吗
鸟类基本上都胆小怕人。怕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带它遛弯,让它接触更多的人,快速熟悉周围的环境。在平常尽量避免吓到它,频繁惊吓会使它时刻保持警惕。喂食的时候,每次尽量亲手给鸟喂食,这样能够让它更快的对主人产生感情。
在喂食的时候,可以先让乌鸫多饿一会,在它感觉比较饿的时候,将粮食倒在手上,慢慢伸进笼中喂它吃,慢慢的它就不怕人了
乌鸫能不能饲养呢?
乌鸫
乌鸫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在西南方,比较讨厌的是它们喜欢在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家庭饲养的话建议不要捕捉外面的成鸟,因为野生的成鸟野性较大,难驯养,故多掏取幼鸟人工喂养。乌鸫的最佳繁殖时间在每年的3-7月份。 幼年时期的雌雄乌鸫较难分辨,一般认为雄性幼鸟初级飞羽有明显金属光泽雌性幼鸟无此光泽或不明显。 大约10月份,幼乌鸫已换成鸟羽衣,是学口的好时期,应开始遛鸟。每天清晨提鸟笼到公园或郊外让它聆听鸟叫,或使其跟“教师鸟”学口。 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先是努力显示自己,尽量显示自己的特殊本领。它围绕着雌鸟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或打转转,取得雌鸟的垂青,然后就进行交配。 乌鸫喜欢在小溪、池塘、绿荫的道路附近筑巢。巢以枝条、须根、枯草、松针等混泥而造成深杯状,营置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枝丫间。巢深4——6厘米。一年产卵两窝,每窝四至五枚卵。卵呈浅绿色而缀以淡灰色斑纹。孵卵期为十二至十五天,饲养雏鸟十三至十四天,即出窝。它是我国长江流域、华南、西南各地常见的留鸟。 有些乌鸫是迁居的,象白喉矶鸫,繁殖于东北以至河北北部,秋季迁徒于华南沿海一带越冬;象白眉白腹鸫,繁殖在西伯利亚,迁徒遍于我国中部和东部;象赤颈鸫,繁殖于西伯利亚,迁徒于我国长江以南越冬。
乌鸫能饲养:
1、鸟的选择
乌鸫为我国南方喜欢饲养的歌鸟。野生成鸟野性大,难驯熟,故多掏取幼鸟人工喂养。雌性成鸟与雄鸟稍不同,上体包括两翅和尾羽均黑褐色,背部色稍淡;颏和喉浅栗褐色,缀以暗纹;下体余部亦黑褐,但稍沾栗。幼鸟雌雄较难区分,一般认为雄性幼鸟初级飞羽有明显金属光泽雌性幼鸟无此光泽或不明显。
2、选笼特点
饲养乌鸫用八哥笼为宜,也可用画眉笼,或自制类似大小、亮底、条间距2厘米的竹笼。
3、饲料和喂法
掏到乌鸫雏鸟,一般喂豆制品(如白豆腐干或白豆腐皮),切成适口小块用竹签挑着喂;最好再加新鲜肉沫拌粉料(如点额粉、雏鸡料搓的20%的熟鸡蛋黄等)调成稠粥状,用竹蓖挑着喂。成年乌鸫以鸡蛋大米或鸡蛋小米为常备饲料,每天喂一食抹(食缸)软料(肉沫+熟鸡蛋+水果沫+菜沫+昆虫),两小时内吃完为度。
4、管理和调教
大约10月份,幼乌鸫已换成鸟羽衣,是学口的好时期,应开始遛鸟。每天清晨提鸟笼到公园或郊外让它聆听鸟叫,或使其跟“教师鸟”学口。
日常管理的重点是食水的卫生,笼子和用具的清洁。夏季每天水浴一次,冬季设法提高室温,保证每周水浴一次。换羽期饲料中一定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否则常会因脱不下羽毛而难以过冬。
可以饲养,要选择小雄鸟从小开始驯养。
乌鸫是著名的笼养叫鸟,又名百舌,鸣啭非常丰富婉转。乌鸫是效鸣高手,它从画眉、燕子、黄鹂、柳莺到喜鹊乃至小鸡的叫声,无不学得惟妙惟肖。
乌鸫是一种极易驯养的鸟,从幼鸟驯养的乌鸫,会与主人非常亲近。
笼养的乌鸫鸟,可喂食雏鸡饲料或是八哥鸟粮。
可以的。
乌鸫体重55-126克,体长210-296毫米;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鸟喙橙黄色或黄色,脚黑色。
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乌鸫是瑞典国鸟。
乌鸫的生活习性
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夜间受到惊吓时会飞离原栖地。主要以昆虫为食。
所吃食物有鳞翅目幼虫、尺蠖蛾科幼虫、蝽科幼虫、蝗虫、金龟子、甲虫、步行虫等双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虫和幼虫。 也吃樟籽(食后将籽核吐出)、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乌鸫
我这几只是什么鸟?是乌鸫吗?养了十多天了,长大了会亲近人吗?
会的,以前我们家邻居就是养了一只小鸟,从小养到大的,它主人走到哪小鸟就跟着走到哪有时还会飞主人肩膀上,很逗的。即使它长大了有了自己的配偶,它也会经常飞回来看他们。看样子可能是乌鸫 也有可能是发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