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三世,威廉三世的事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5 21:19:49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人物事迹及评价

威廉三世,英国国王,他的统治时期对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事迹包括成功领导了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及推动英国的海军发展和海外扩张。对威廉三世的评价通常是积极的,认为他是一个明智而开明的君主。
威廉三世的事迹体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威廉三世作为主要的领导者,成功地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专制统治,为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英国的君主权力受到了议会的限制,为英国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此外,威廉三世还重视海军的发展,积极推动英国的海外扩张,使得英国在欧洲和全球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对威廉三世的评价,多数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和才能的君主。他的领导力和政治智慧使得英国成功地从专制主义过渡到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推动海军发展和海外扩张,使得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然而,也有一些批评声音认为他在处理一些政治问题时过于独断,以及对苏格兰的政策过于强硬。
总的来说,威廉三世的事迹体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对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他的评价通常是积极的,认为他是一个明智而开明的君主。他的贡献和影响使得他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

威廉三世简介_英国威廉三世_荷兰威廉三世_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中文名称:威廉三世
外文名称:William III
国籍:英国
出生地:荷兰
出生日期:1650

逝世日期:1702

职业:政治,英国国王
信仰:基督教
威廉三世——英国国王   威廉三世(William III,1650年-1702年),即苏格兰的威廉二世、奥兰治的威廉亲王,奥兰治亲王、荷兰执政、英国国王。他是荷兰执政威廉二世之子,母亲玛丽公主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之女,被废黜的詹姆斯二世则是威廉三世的岳父。
  1672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与英国联手攻入荷兰。7月,威廉三世就任荷兰执政,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将法国人击退。
  1677年11月,为与英国结盟,与表妹、英国公主玛丽结婚。
  1688年11月,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自由议会邀请威廉三世登陆英国。
  1689年1月,英国议会宣布国王詹姆斯二世逊位,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及女婿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为国王,并通过"权利宣言"。4月,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共同加冕为英国国王。10月,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逐渐树立立宪君主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
  1694年,威廉三世的妻子、共治者玛丽二世驾崩。
  1701年,议会通过"嗣位法",规定了英国王位的传承顺序。
  1689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缔结"维也纳条约",并对法国宣战。
  1697年,与法国签定"莱斯威克条约",与法国停战。
  1701年,加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2年,威廉三世驾崩。

威廉三世的介绍

威廉三世(William III,全名威廉·亚历山大·保罗·弗雷德里克·路德维克,Willem Alexander Paul Frederik Lodewijk;,1817年2月17日-1890年11月23日),尼德兰国王和卢森堡大公(1849年至1890年)。

为什么英格兰的威廉三世被誉为“橙色威廉”呢?

威廉三世出生于荷兰光荣的奥兰耶家族,为国父奥兰耶亲王的曾孙。威廉三世亲率万余大军在英国登陆,英国人纷纷倒戈,使他轻而易举地攻下了伦敦,威廉三世与其妻玛丽一起被接受为英国国王。
喜爱橙色。这个国王对颜色有特殊癖好,比如只穿橙色衣服。
英格兰的威廉三世的姓就是橙子,威廉三世还是英格兰最有影响的帝王,威廉三世为他的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英格兰的威廉三世被誉为“橙色威廉”。
因为橙色和威廉信奉的宗教有关,所以威廉三世才会被人们称为“橙色威廉”,由此也可以反映出英国近代与宗教势力的不解渊源。
1702年3月8日,威廉三世去世。
十七世纪的欧洲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威廉三世无疑是最为要的主角之一; 有人说那个时候的欧洲舞台上只有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能够与之争辉;在他治下的荷兰正值黄金时代,他也经历了人类政治史上最为重要的节点之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威廉童年时就受到国家的软禁,教育和信仰生活由荷兰的议会政府安排。他的母亲对他的照顾并不多,而且在他十岁时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有人说威廉沉默寡言的性格正是由于他童年时家庭关爱的缺失。
后来他在和妻子玛丽二世的相处中也很少说话,导致有人怀疑他是同性恋。不过威廉去世时,人们才发现他一直随身带着妻子的头发和戒指。威廉不轻易表露喜怒哀乐,这种性格在他年轻时就有所显露。
威廉被软禁时,荷兰的两任大议长曾经亲自负责他的教育。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从小就能近距离观察议会政府的成员如何处理国家事务。沉稳的性格和良好的教育,都使得威廉早早备了成为优秀政治家的潜质。
1672年英法联合进攻荷兰时,荷兰大片国土沦陷敌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以为胜负已定,还准备到刚建好的凡尔赛官大肆庆祝一番。正是在这种危急关头,已经长大成人、练就一身本领的威廉三世被任命为荷兰的陆海军统帅。面对劝降,他坚定地说道:“我的国家是很危险,但是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失败,因为我会战死在联合省的最后一条壕沟里 !”
在荷兰面临亡国的危险时,为了坚定民众对荷兰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信心,威廉打开了金库向民众展示了他们数十年前投资的黄金和白银,并向他们保证全部票据依然有效。
荷兰人自发聚集在威廉的麾下,许多人甚至捐出了毕生的积蓄。后来威廉将敌军完全赶出了国士并担任了执政。正是因为威廉三世力挽狂澜,荷兰才得以维持欧洲殖民强国的地位,他也成为荷兰的护国英雄。
1688年威廉三世入主英国。他给英国带去了荷兰海量的资本和先进的金融体制。在他的主导下英国成立了英格兰银行,引入了国家公债体系,也正是因为威廉接受了约翰·洛克的建议,牛顿才得以担任皇家铸币厂厂长,统一回收旧币,铸造新币,才使得英国的货币与金融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威廉还让英国学习欧洲军队的训练和战斗方式,引进欧洲的军事装备。这些改革都为英国日后成为称霸全球的“不落帝国”打好了基础。而面对英国的激烈竞争,威廉的母国荷兰逐渐败下阵来。1780年, 第四次英荷战争爆发。英国彻底把荷兰打垮,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可谓成也威廉三世,败也威廉三世。
1688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被驱逐,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率领大军入主英国。虽然威廉是英格兰议会邀请过来的,但威廉在英国表现出了特别强硬的立场。
在得知议会准备让他当摄政而不是国王时,他威胁说自己还不如回到荷兰。威廉即位后在镇压各地的反抗活动时,往往采取非常严厉的政策,出手相当果决。苏格兰有一个部落因为没有宣誓效忠新的君主,结果被威廉的军队全部屠杀(即格伦科大屠杀)。
所以有很多英国人认为这是又一个“征服者威廉"。也有人怀疑威廉三世想借英国资源支付耗资巨大的对抗法国路易十四的战争。总之,英国并不相信这个外来者。
议会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提出了《权利法案》。这个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法院独立、臣民的权利和自由不被侵犯等几大基本原则。
议会告诉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如果他们不签署这个法案就不能即位。威廉只好同意。后来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得以基本确立。
威廉三世成为了立宪君主,相对于之前的英格兰国王而言,威廉三世的权力被大大缩小了 ,议会成了英国的最高权力中心。
威廉三世后来的确利用英国的力量和法国作战,保障了荷兰的安全。但是在他去世后,英国逐渐壮大,成为新的霸主。可见历史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要更多地依靠本身的力量。

威廉三世的简介

威廉三世,尼德兰国王和卢森堡大公,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父亲。国王威廉二世的长子。1839年与国王符腾堡的威廉一世之女玛蒂尔达·佐菲结婚,生有3子。1849年继承王位。他反对1848年宪法对王权的诸多限制,以致他在统治上煞费苦心,但却仍任用宪法制定者约翰·托尔贝克领导代议制新政府。

威廉三世接受英国议会约束的原因的法律文件

1689年威廉三世接受英国议会约束的法律文件是《权利法案》,是威廉三世和英国议会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明确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利,为以后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提供政治支持和外部环境。

腓特烈·威廉三世的介绍

腓特烈·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Ⅲ,1770年8月3日—1840年6月7日),普鲁士国王(1797年11月16日—1840年6月7日在位),统治期间曾领导普鲁士王国参加欧洲反法同盟,并在反抗拿破仑一世的战争中,于1813年3月10日,创立了未来德国荣誉的象征铁十字勋章这一传统。

威廉三世的事迹

在历史上,身为国王,却能够对宪政有所贡献的确实不多,但威廉三世就是其中一个。他出生于荷兰光荣的奥兰耶家族,为国父奥兰耶亲王的曾孙。但他的成长并不顺利。在他出生前八天时其父威廉二世就被一场急病夺取了生命,自小在母亲和祖母的吵闹声中长大,性格沉默寡言,而且患有肺结核和气喘病。他幼年时还面临失去祖传的作为荷兰执政资格的危险。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自从1648年荷兰与西班牙签订“蒙斯特条约”,在历经80年战火考验之后,荷兰的独立终于获得公认。但战争时团结一致的荷兰人,在独立后却出现了分裂,形成以奥兰耶家族及其支持者为首的、主张维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的中央集权派和以各地方议会的商业寡头为代表的地方自治派。他的父亲威廉二世曾因此强行派兵逮捕了六名反对派议员。1650年,年仅24岁的荷兰执政威廉二世突染恐怖的小儿天花病而死,他唯一的儿子——威廉三世八天之后才来到了人间,他一死,地方自治派兴高采烈,马上召开议会大会,宣布共和国不再设置统一的军队,各省的防务自己负责,同时有五个省宣布取消执政一职。这样,荷兰进入了“第一次无执政时期”(1650--1672年)。但是在他22岁那年,即1672年,英法合谋共攻荷兰。英国在海上行动,法王路易十四则派遣12万大军压境而来。国难当头,荷兰人民又想起奥兰耶家族前辈的英勇,于是,年轻的威廉三世被任命为陆海军统帅,他以出色的战绩证明了他不愧为奥兰耶家族的后代,当然,这场战争打得十分艰苦,其中为保住阿姆斯特丹,威廉三世被迫使用决水淹城外的办法,1673年底,法国军队全部被赶出国土,年轻的威廉三世威信达到极点,获得了“护国英雄”的称号,用自己的能力获得各省公认,在欢呼声中就任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娶了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为妻,这场婚姻看来并不幸福,两人没有留下任何后代,而且玛丽在世时威廉一直对之十分冷淡,死后才记念起她的好处,悲痛万分。但这场婚姻却给威廉送来了一个比荷兰更大、更强的国家。1688年,英国正面临一场危机,当时,国王詹姆士二世置国内大多数人为新教徒的国情于不顾,企图重新将天主教定为国教,而且强行镇压反对派,解散议会,已经处于众叛亲离的边缘。威廉三世看准时机,亲率万余大军在英国登陆,英国人纷纷倒戈,使他轻而易举地攻下了伦敦,将岳父大人赶到了法国。威廉三世与其妻玛丽一起被接受为英国国王,但条件是必须接受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对英国而言意味着自1640年革命以来,由革命引起的阵痛的结束,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君主立宪制,这就是史家所啧啧称道的“光荣革命”。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兼荷兰执政”,这是英荷两国在历史上唯一一次被划到了同一个人的名下。1701年,威廉又接受了英国议会通过的《嗣位法》,除了规定他的妻妹安妮为继承人外,还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继承英国王位,任何英国国王不得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三世一生主要精力都在同当时欧洲权势最大的人物——“太阳王”法王路易十四做斗争,除了上述1672年的那次外,1689—1697年的“八年战争”规模也很大,他使他名下的英荷两国成为反法同盟的主力,1701年,他临终前,为防止法国和西班牙合并,成为西班牙王位战争(1701—1713年)的主要发动者之一。但他与当时英军的统帅马尔伯勒伯爵曾一度发生矛盾,以致引起英国政局动荡,后来终于达成和解,马尔伯勒伯爵后来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成为路易十四的克星。威廉三世的王位是与其妻玛丽二世分享的,玛丽一直甘居幕后,威廉是实际上唯一的国王,只有在威廉出征时,玛丽才出来主政。威廉三世是一个宗教宽容者,实际上对天主教和新教没什么偏见,这种类型的国王在他的时代是比较吃香的。威廉三世在与其父威廉二世一样的年龄时,也得了与其父一样的恐怖疾病--小儿天花病,但这一次老天怜悯了奥兰耶家族,威廉三世奇迹般地战胜了此病,才有了后来他一系列的辉煌战绩。到1702年,威廉三世病死,没有后嗣,英国的王位由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承,而荷兰则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无执政时期(1702--1747年)。

女婿威廉三世,为何要赶老丈人詹姆斯一世下台?

因为威廉三世要想掌控英国,就不能让詹姆斯一世在幕后指手画脚,所以要让他下台。
这是一场宗教战争,因为詹姆斯信奉的是天主教,但是威廉三世却希望让全国人民信奉新教,所以才会把自己的老丈人赶下台,这就是英国著名的历史事件“光荣革命”。这场宗教之间的内讧实际上很久以前就从爷爷辈的詹姆斯一世开始了,当他掌权时,天主教和新教基本上是互不相容的。他自己是比较偏爱天主教的,他主张“君权神授”,与新教议会的代表已经发生过几次冲突。在他死后,同样信仰天主教的儿子查理一世和新教议会之间的矛盾开始达到最大化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起初,查理一世的军队在各地与议会自卫队作战。后来,一个名叫克伦威尔的凶猛新新教徒出现了。他开始带领议会的军队去连战,最后在广场上杀掉了查理一世。
在短暂的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后,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重新成为国王。查理二世一生都不快乐,不敢让外人知道他的信仰。在弥留之年,查理二世终于鼓起勇气皈依天主教。由于他没有儿子,他便想把王位传给他的兄弟詹姆斯二世。可是,国会却反对此举。
虽然詹姆斯二世知道自己不被人看好,但他却没有因此而畏手畏脚。他公开宣扬天主教,坚信这才是唯一的真理。在他一番雷厉风行之后,议会才会暂时屈服在他的权力之下。然而,碰巧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当英国将要有一个天主教的血脉时,议会决定必须得除掉这个孩子才可以。
除掉他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找到詹姆斯二世和他的第一个新教皇后所生的女儿—玛丽二世,让她和她的荷兰丈夫威廉三世一起统治国家。因此,议会一致欢迎国王的女婿威廉三世来到英国。然后他赶走了他的老丈人,这个国家才得以重新信仰了新教。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腓特烈·威廉三世 改革:
改革背景:
1806年,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遭到毁灭性失败,1807年的《提尔西特和约》使普鲁士丧失近一半领土,并承担大量赔款,残存的领土上也驻有法军。亡国的危机、财政的崩溃,迫使普鲁士封建王朝实行改革。改革始于1807年,先后由开明贵族、爱国改革家H.F.K.von施泰因男爵及K.A.von 哈登堡侯爵主持。
政治改革:
1806年普鲁士在耶拿和奥厄施塔特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男爵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另外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设立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并发布了《普遍兵役制》。
教育改革:
威廉·冯·洪堡对普鲁士的教育进行了改革,他重新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建立了柏林洪堡大学。此后,布累斯劳大学、波恩大学陆续建立。
腓特烈·威廉三世曾说过“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
教育改革为普鲁士迟到的工业化飞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科学技术人才基础,成为普鲁士重新崛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