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籍怎么读,阮籍怎么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6 16:30:08 浏览4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阮籍怎么读 阮籍怎样读

1、阮籍读音为:ruǎn jí。
2、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3、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去世,享年五十三岁。作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读音

ruǎn jí
● 籍
jí ㄐㄧˊ
◎ 书,书册:古~。书~。经~。典~。
◎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
◎ 登记:~没(mò)。~吏民。
◎ 征收:~田。
◎ 〔~~〕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 阮
ruǎn ㄖㄨㄢˇ
◎ 〔~咸〕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简称“阮”。
◎ 〔大小~〕中国晋代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并有盛名,同为“竹林七贤”,世称“大小阮”。后“小阮”用作侄的代称,如“贤阮”。
◎ 姓。
ruǎn jí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
ruǎn jí
以前课文里又学到一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里的“猖狂”说的是阮籍性格的放诞不拘。
ruǎn jí
 阮籍 3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而成才。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这一方面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情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也是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阮籍并非纯宗道家,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的必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阮籍的论说文,都是阐述其哲学观念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乐论》等。这些论说文,都是采用"答客问"的辩难式写法,主人公则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读者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为自己塑造的玄学家形象。文章注重结构上的逻辑层次,一般都首尾照应,论证逐层深入,善于作抽象的、本质的分析,体现了魏晋时期思辩方式的进步。它们的语言风格比较朴素凝重,不尚华饰,稍有骈化的痕迹。
政治经历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太过刁难,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阮籍 怎么读

ruan 第3声,
ji 第2声
ruan三声; ji二声。
阮籍 ruǎn jí
http://baike.baidu.com/view/3975.html?wtp=tt
● 籍
jí ㄐㄧˊ
◎ 书,书册:古~。书~。经~。典~。
◎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
◎ 登记:~没(mò)。~吏民。
◎ 征收:~田。
◎ 〔~~〕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 阮
ruǎn ㄖㄨㄢˇ
◎ 〔~咸〕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简称“阮”。
◎ 〔大小~〕中国晋代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并有盛名,同为“竹林七贤”,世称“大小阮”。后“小阮”用作侄的代称,如“贤阮”。
◎ 姓。

竹林七贤的名字怎么读?

嵇康:jī kāng;阮籍:ruǎn jí;
2、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博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3、文学创作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3]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竹林七贤的七个人的名字怎么读?谢谢!!!嵇康jí kāng,阮籍 ruǎn jí,山涛shān tāo,向秀xiàng xiòu,刘伶liú líng,王戎wáng róng,阮咸ruǎn xián
竹林七贤之 嵇康 的嵇怎么读嵇,汉语汉字,拼音:jī,可作为姓氏。
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他信奉道教,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被袁宏称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名字怎样读?

嵇康
拼音:jī kāng
阮籍
拼音】ruǎn jí
嵇康(ji kang,音如:“机康”)
阮籍(ruan ji,音如:“软吉”)
嵇康 jī kāng
阮籍 ruǎn jí
嵇康 jī kāng
阮籍 ruǎn jí
应该是ji kang和 ruan ji
1、嵇康,jī kāng,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
2、阮籍,ruǎn jí,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扩展资料:
正始之后,阮籍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诸人,共为“竹林之游”,史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当今学术界通常把竹林七贤的学术思想活动时间称为“竹林时期”。
景元四年(263)十月,司马昭被晋封位晋公,位相国,加九锡,这是司马昭正式实施其篡权的重要一步。
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奂下诏加封晋爵,司马氏谦让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劝进",当时阮籍担任步兵校尉之职,也被受命执笔,但阮籍依旧喝酒,等到使者来催稿时,阮籍只好带酒拟稿塞责。
阮籍死于景元四年(263)冬,也就是在他写了《劝进表》之后的一二个月,享年五十四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阮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嵇康

阮籍怎么读?

问题一: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名字怎样读? 嵇康
拼音:jī kāng
阮籍
拼音】ruǎn jí

问题二:嵇康怎么读?? jíkāng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县(今安徽淮北临涣镇),改姓嵇。(嵇,盖以纪念祖籍会稽)。“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问题三:“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中的阮怎么读 读作:软
阮籍是人名

问题四:阮籍和阮咸有什么关系? 阮咸乃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问题五:阮籍的典故是什么 阮籍,字嗣宗,魏晋思想家、文学家,因曾做过步兵校尉,后世又称他为阮步兵。
阮籍与嵇康齐名,同为“竹林七贤”中著名人物。
历史记载,阮籍有一项稀奇的本事,就是能为“青白眼”。遇到不喜欢的人,阮籍就只瞪出白眼球;遇上他尊敬赞赏的人,他才露出黑眼珠。
阮籍的母亲去世,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就翻着白眼,致使嵇喜不快离去。嵇康知道后,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格,就干脆拿着酒坛和琴去看他。阮籍果然高兴,其豪放不羁、不拘俗礼的个性可见一斑。
才华横溢的阮籍,深处政治黑暗的年代,抱负难以实现,内心异常苦闷。在司马氏和曹魏之间,阮籍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他一方面巧妙地和司马氏周旋,不敢明显地顶撞,另一方面又用嘻笑怒骂、利落锋利的笔调讽刺司马氏的阴险与虚伪。
被压抑的个性反映到阮籍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他隐晦曲折的文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是阮籍文学成就的代表。其中,有对人生困境的思考,有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有玄远旷达的情怀,也有人与自然水 *** 融的终极目标。[3]

问题六:阮籍长啸是怎么回事? 往岁读王摩诘的绝句《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以为啸可能是幽人逸士兴致勃发之际的狂呼大叫。及读岳武穆《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又以为啸无非是抒发英雄豪气的长叹之声。近年稍窥中古之学,于啸之问题方略有解会,始知畴昔所想乃谬误之极。所谓啸,乃是古人的一种特殊的声乐艺术,而在中古士林尤为风行。它与彼时之文人生活契合无间,犹如丹葩之耀于芳林,白云之衬于青天,别有风致。 当我们追溯啸的历史的时候,活跃在魏晋之际的文学家、思想家阮籍(210~263年)无疑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啸由汉末、三国时代推移到两晋士林,其桥梁性人物正是阮籍。众所周知,魏晋时代是“人的自觉”时代,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冲破了虚伪礼教的束缚和名纲利索的羁绊,掀起了率意而行、酣放恣肆的任达之风,而啸正是以富于艺术美的音乐形式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时代风气。 阮籍之啸的艺术渊源 阮籍的啸术是渊源有自的。在这方面,他有两位“导师”。其一是“苏门真人”,《世说新语?栖逸》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曰: 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游苏门山,有隐者,莫知姓名,有竹实数斛,杵臼而已。

问题七:评价“阮籍” 在本书以上各章,实际上我们对阮籍已经随文有所评论或评价。在本书将要结束之时,我们认为有必要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畅一代庄学之风
在玄学思想发展史上,如果说何晏,特别是王弼在易、老方面开创了一代新的学术思想风气,那么,阮籍在倡导和推动庄学方面则有着独特的贡献,并由此形成易、老、庄三玄鼎立的学术思想格局。
两汉时期,儒学独尊,道家之学浸微,庄学地位之可怜,不仅远不能与儒学相比,甚至也不能与老学相比,它几乎衰落到近于绝学的边缘。《汉书?艺文志》著录道家之书三十六家,九百九十三篇,而先秦颇为兴盛的《庄子》五十二篇仅是其中的一家。汉时,关于《庄子》的学术著作仅有刘安的《庄子略要》和《庄子后解》两种,①而且,很可能这二书为一书之异名。对于《庄子》一书,当时注意的似乎甚为寥寥,见于前后两《汉书》的可以举出以下几家:其一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蜀有严君平,??依老子、严(庄)
周之指蓄书十余万言。然现在知道严君平只有老子之书,而不见庄子之书,此处所载或许是泛说,并非真有庄子的著作。其二为《汉书?叙传》:(班)
嗣虽修儒学,然贵老、严(庄)之术。其三为《后汉书?马融传》:今以曲尺之羞,无灭资之驱,殆非老庄所谓也。后两条虽提及庄子,但未必真有人对之有兴趣。
到三国曹魏正始时期,玄学大盛,但当时士人所爱好的仅是老子。虽然史籍屡有老庄并称的记载,事实上庄子仍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足够注意,不能与老子相比。《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辂别传》云:冀州裴使君(徽)才理清明,能释玄虚,每论《易》及老、庄之道。然而史载不见有其庄子之书的著录,大概裴徽也只是好谈老、庄,未必有书,或者此处也是概说,未必所谈论的内容真有庄子。又同书载:(管)辂论(何)晏云:'论老、庄则巧而多华'。同处注引《何晏传》说:晏之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作《道德论》。何晏爱好《老子》确是事实,然而说他爱好《庄子》似无史料佐证。这种重老轻庄的情况,到王弼那里才略有改变。《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王弼别传》说,王弼少而察惠,十余岁便好老庄,通辩能言。检王弼注《易》、《老》两书,其中屡屡称引《庄子》,史书说他好老庄,不能说没有根据。但是,王弼特别爱好的是《老子》,在此书上下功夫极深,于《庄子》也没有专门著作。以上情况表明在正始时期,庄学尚处于萌动阶段,其影响与地位根本无法与老学相抗衡。
《庄子》真正受到士人的重视,并且在思想界发生强烈影响而终成大国的,是从竹林时期开始的。这个时期,在玄学史上才开始出现《庄子》注一类的著作和关于《庄子》的专论。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庄学学者是向秀和阮籍二人。《世说新语?文学》说: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之外为解义,妙析奇趣,大畅玄风。这条记载有两点需要讨论:其一,在向秀之前注《庄子》者竟有数十家之多,这是否为史家夸张之说,我们可存而不论。检索现存史料,当时注《庄子》而所可知的仅有司马彪、崔撰、孟氏等三家。这三家在陆德明《经典释文》中都提到过。然而其书早已不存。司马彪为司马懿弟高阳王睦之长子,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他注① 《庄子略要》,王应麟《玉海》作《要略》,《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谢灵 运《入华子岗诗》注、陶渊明《归去来......>>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读音

你是问这几个名字的读音么。。。汗|||
ruanji上声、阳平;jikang阳平、阴平; shantao 阴平、阴平;liuling阳平、阳平; wangrong 阳平、阳平;xiangxiu去声、去声; ruanxian上声、阳平

阮字怎么读

阮字读音是ruǎn。
阮,既为姓氏,又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还可解为闽南话和湖南常德话中的“我”,“我们”。
拼音:ruǎn。
基本释义:
1、〔阮咸〕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简称“阮”。
2、〔大小阮〕中国晋代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并有盛名,同为“竹林七贤”,世称“大小阮”。后“小阮”用作侄的代称,如“贤阮”。
3、姓。
阮字相关组词
1、马阮【mǎ ruǎn】
指马士英和阮大铖二人。
2、阮妇【ruǎn fù】
指丽质之女。
3、阮生集【ruǎn shēng jí】
三国魏阮籍与侄阮咸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4、摘阮【zhāi ruǎn】
弹奏琵琶。
5、王阮【wáng ruǎn】
南朝齐王俭与南朝梁阮孝绪的并称。
6、阮籍途【ruǎn jí tú】
意思是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7、嵇阮【jī ruǎn】
三国魏嵇康与阮籍的并称。
8、阮家集【ruǎn jiā jí】
喻指叔侄与友人聚会。

阮_怎么读

读音:ruǎn。
声母:r。
韵母:uan。
部首:阝。
释义:也叫阮咸,拨弦乐器,相传因西晋阮咸善弹这种乐器而得名。琴身木制、圆形,颈较长,四根弦。用拨子或假指甲弹奏。现经改革,分小阮、中阮、大阮、低阮四种。常用于伴奏及合奏。
相关组词1、马阮[mǎ ruǎn] 指马士英和阮大铖二人。于明亡后,拥立福王,共领朝政,相互勾结,专权误国。
2、南阮北阮[nán ruǎn běi ruǎn]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3、贤阮[xián ruǎn] 指魏晋间“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咸叔侄二人。
4、阮氏酒[ruǎn shì jiǔ] 与家人共集畅饮之典。
5、应阮[yìng ruǎn] 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
6、阮囊羞涩[ruǎn náng xiū sè] 阮,阮孚,晋代人名;囊,口袋;羞涩,害羞,难为情;用来指手头无钱,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