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调张籍》蚍蜉撼树成语典故
- 2、典故:蚍蜉撼大树
- 3、蜉蝣撼大树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 4、蚍蜉撼大树拼音
- 5、?蚍蜉撼大树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 6、蚍蜉撼木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7、蚍蜉撼大树的意思及故事
- 8、疯狂猜成语有一只蚂蚁拿一个树枝的图片答案
- 9、蚍蜉撼树的意思是什么?
《调张籍》蚍蜉撼树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蚍蜉撼树
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去世才几十年,就有一些妄自尊大的所谓文人墨客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加以诋毁评论。这让文学家韩愈对此非常不满,他给他的一位好朋友张籍写了一首诗,张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对杜甫也是非常的崇拜。
韩愈在诗里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在诗里用“蚍蜉撼大树”来比喻那些狂妄自大的人,讽刺那些企图毁坏李杜名声的人是如此的愚不可及。
蚍蜉撼树,汉语成语,拼音pí fú hàn shù,意思是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典故:蚍蜉撼大树
又作:蚍蜉撼树。
蚍蜉,意为大蚂蚁。撼,摇动,动摇。整个典故的意思是:再大的蚂蚁,想要摇动大树,也是痴心妄想。比喻做人不自量力。
典故出自唐朝韩愈的《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元代无名氏在《射柳捶丸》第一折中也写道:某想虏寇乃是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近代毛泽东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中也写道: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
做人当有自知之明,正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若没有自知之明,盲目夜郎自大,最终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落得蚍蜉撼树的笑话。
蜉蝣撼大树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蜉蝣撼大树的意思解释及典故如下:
典故出处:最早载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恃才傲物》,用来比喻借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释义:比喻借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蜉蝣撼大树
“蜉蝣撼大树”最早载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恃才傲物》,用来比喻借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而唐·韩愈《昌黎先生集》中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之句。由于两句相似,“蜉蝣撼大树”常误解为“不自量力”的韩愈句意。
引证解释
比喻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明刘昌《县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汤胤勣)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本文通篇强调当时有人喜欢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作者在引用韩愈的“蚍蜉撼大树”时,应该也注意到其用法与此处的区别,因而可能有意对词句加以改变,在此表达“比喻借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的意思。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吃醉了酒骂人,这在我本来是一种恶德。但是你被骂的先生也应该内省一下……假使你内省不疚,那小孩子的醉态就像蜉蝣撼大树,何损于你的泰山北斗呢?”
此处,郭沫若先生似乎想表达这样的意思:对大人来说,一个喝醉酒的孩子对他的不敬或评论是不会有重要影响或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所以这里似乎应该用“蚍蜉撼大树”而不是“蜉蝣撼大树”,作者可能是用错或误用了这两个容易混淆的句子。
近义词有:
蚍蜉撼树,蚍蜉撼大树是贬义成语,可作宾语、定语;指不自量力。
蚍蜉撼大树的典故
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蚍蜉撼大树拼音
蚍蜉撼大树拼音pí fú hàn dà shù
扩展资料:
“蚍蜉撼大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微不足道、力量微弱的人或事物想要挑战强大的存在,无异于自取灭亡。形容力量悬殊,胜负已定。该成语常用于警示人们不要自不量力、不自量力地企图挑战能力和实力强大的人或事物。
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中,一只蚍蜉想要撼动一棵大树,结果无论如何也无法得逞,反而被大树震晕而死。这个寓言告诫人们,在选择目标和行动时要量力而为,不要盲目挑战强大的事物或人物,否则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或者妄想而去挑战社会的规则和权威,最终却往往以失败告终。
因此,在行动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自己的能力和实力,量力而行,从而避免“蚍蜉撼大树”般的悲剧发生。
此外,这个成语还可以引申为对于权威和大势的尊重。在现代社会中,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局面,如果我们盲目挑战、反抗或者藐视这些权威,势必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和代价。
因此,不仅仅是在个人行动中,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也需要具备谦虚有所适度、以稳健的姿态去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和损失,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优势,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这也正是“蚍蜉撼大树”这个成语所启示的深刻道理。
关于“蚍蜉撼大树”的故事和寓意:
相传古代有个蚂蚁看到一棵高大的大树,非常自大地觉得自己可以借助它的力量把这棵大树推倒。于是,它拼命地攀爬上去,开始用尽全力撞击大树。然而,多次撞击后,它伤害地很重,但大树还是屹立不倒。最终,蚂蚁因为劳累和受伤而死去。
故事中蚂蚁借助了所身边最接近的“大树”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其无知和自负却在面对强大的外部力量时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因此,这个成语也暗示我们不要在自负和轻视他人的情况下盲目挑战更大的权威、更强大的力量,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同时,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处境要进行清晰和客观的评估,更加务实和稳健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蚍蜉撼大树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典故出处】:唐· 韩愈 《 昌黎先生集 · 调张籍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成语 意思】: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注音】:ㄆㄧˊ ㄈㄨˊ ㄏㄢˋ ㄉㄚˋ ㄕㄨˋ 【通用拼音】:pi fu han da shu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五字成语 【感 *** 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蚍蜉撼大树,作宾语、定语;指不自量力。 【成语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英语翻译 】:an ant trying to shake a big tree (ridiculously overrating one's own strength) 【 俄语翻译 】:Муравей раскaчивает большое дерево. 【近义词】:蚍蜉撼树 【成语例句】: 鲁迅 《 且介亭杂文末编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而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 成语故事 】: 唐朝时期, 李白 、 杜甫 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 诗人 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 张籍 》一诗:「李杜 文章 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蚍蜉撼木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5072 成语 蚍蜉撼木 注音 ㄆㄧˊ ㄈㄨˊ ㄏㄢˋ ㄇㄨˋ 汉语拼音 pí fú hàn mù 释义 义参「蚍蜉撼树」。 见「蚍蜉撼树」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蚍蜉撼树」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韩愈〈调张籍〉诗(据《全唐诗.卷三四○.韩愈》引)1>李杜2>文章在,光燄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3>撼大树,可笑不自量4>。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注解〕(1)典故或见于唐.拾得〈诗〉。 (2)李杜:指李白、杜甫。 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家居四川绵州,唐代诗人。 个性率真豪放,嗜酒好游,其诗高妙清逸,世称「诗仙」。 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 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称。 其诗博大雄浑,千态万状,不仅慨叹自己遭时不遇,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乱形态,故有「诗史」之名。 (3)蚍蜉:音ㄆ|ˊㄈㄨˊ,一种大蚁。 (4)不自量:指不知衡量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唐.拾得〈诗〉(据《全唐诗.卷八○七.拾得》引)我见顽钝人,灯心柱须弥。 蚁子齧大树,焉知气力微。 学咬两茎菜,言与祖师齐。 火急求忏悔,从今辄莫迷。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蚍蜉撼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韩愈,唐河阳人。 通六经百家之学,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为古文大家,后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 在中唐时期,李白和杜甫的诗并不被重视,还有人诋毁他们的作品,韩愈并不苟同,于是写了这首〈调张籍〉诗给好友张籍,诗中充分表现出对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倾慕之情。 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等句,更是直接给予李白、杜甫最高的评价。 认为李杜作品成就优异,那些企图诋毁李杜的人,就像是蚂蚁妄想以一己之力摇动大树,这是多么可笑,多么不自量力。 后来「蚍蜉撼树」这句成语,就从诗中「蚍蜉撼大树」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书证 01.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又黄次伋者,不知何人,赋评孟十九篇,极诋孟子,且及子思,……蚍蜉撼大木,可笑不自量也。」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蚍蜉撼树
蚍蜉撼大树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蚍蜉撼大树
【拼音】:
[pí fú hàn shù]
【解释】:
该成语比喻其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举例造句】:
蚂蚁缘槐夸大国,~谈何易。
【成语典故】:
蚂蚁属膜翅目,蚁科,是多种蚁类的总称。世界上记载的.有4600种以上。几乎全部是真社会性生活。为全变态陆生昆虫。
汉语成语词典中说蚍蜉是大蚂蚁,究竟指哪种蚂蚁恐怕无从考证。有些蚂蚁确实凶猛,虽不能撼动大树,但由于善吃肉食,不仅可捕食其他昆虫和小形动物,甚至还可侵袭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工蚁喜阴天或夜间群体活动,编队而行,遇有小动物就群起进攻致敌于死命,形如大兵团作战,因此中文名叫“军团蚁”。
有一种蚂蚁,它们虽不能掐动大树,但可以将树干蛀空,使大树折倒。不过这种蚁不是黑蚂蚁,而是属于等翅目的白蚁。
疯狂猜成语有一只蚂蚁拿一个树枝的图片答案
疯狂猜成语有一只蚂蚁拿一个树枝的图片答案:
蚍蜉撼树
拓展资料释义:
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出自: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撼树
pí fú hàn shù
[释义] 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语出]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正音] 撼;不能读作“ɡǎn”;蚍;不能读作“bǐ”。
[辨形] 蜉;不能写作“浮”。
[近义] 自不量力 螳臂当车
[反义] 量力而行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恶而小的势力妄图动摇坚如磐石的政治力量、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国家政权、团体或个人的荣誉地位等。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蚍蜉撼树解题过程:一只蚂蚁拿着树枝的图片,它以为自己拿着的那张图片就是一棵树,以为自己能够撼树,那成语自然就是蚍蜉撼树。扩展资料:成语拼音:pífúhànshù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典故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成语解释: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成语举例: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蚍蜉撼树的意思是什么?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意思是:蠕小动物,居然妄想称王称霸,蚂蚁要摇动大树,谈何容易,真是不自量力。
前一句引用唐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的典故,讽刺当时世界上那些蠕蠕小动物,居然妄想称王称霸,妄图主宰世界,其实只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
后一句是说苏修们妄图动摇马列主义,阻挡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反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真是可笑不自量,就犹如蚂蚁要摇动大树一样,谈何容易。
出自: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962年末,中国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的困境,中苏关系又趋于紧张,苏联再在其报刊上连续刊登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我国的一些媒体自1962年12月15日起,针对苏修领导集团的疯狂攻击,作了公开的答辩,字字击中了要害。
同年年底,郭沫若填《满江红》一词,借此表达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也歌颂了毛泽东以及以毛泽东思想为武装的坚强的中国人民。
毛泽东读后当即作此和词,本来郭词写的理直气壮,富有激情,但无意间似乎把反动派的声势过分看中了些,未免言过其实。毛泽东的和词,就是针对这一点而发的。
毛泽东的这首词揭露了苏修的阴谋,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引导广大人民冲锋陷阵,奋勇前行。诗人高昂着时代巨人的头颅,定要那“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时代的到来。
词的上阕,作者以蔑视一切敌人的雄伟气魄,辛辣尖锐的讽刺手法,勾画了一幅群丑图,指出反动派们不过是几只苍蝇,蚂蚁,他们的寿命长不了。下阕则正面发表议论,向广大人民群众发出伟大的战斗号令,用只争朝夕的精神扫除一切害人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