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蛴螬的成虫是什么?
- 2、蛴螬是什么虫子的幼虫?
- 3、蛴螬长大后是什么虫
- 4、蛴螬简介
- 5、这是一个什么虫子?
- 6、地下害虫蛴螬的最佳防治时间
- 7、什么虫子的幼体是蛴螬?
- 8、金龟子的幼虫蛴螬
- 9、如何杀死土里的蛴螬虫
- 10、地下害虫蛴螬特效药
蛴螬的成虫是什么?
蛴螬的成虫是金龟子。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
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发生规律:
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
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一年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1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
扩展资料
1、危害具体表现:
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危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蛴螬咬食幼苗嫩茎,薯芋类块根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
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2、防治办法
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大面积春、秋耕,并跟犁拾虫等。
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同时,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
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
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大豆、花生、薯类、玉米或与之套作的菜田,蛴螬发生较重,适当调整茬口可明显减轻为害。合理施肥,施用的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以免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并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耐害力,同时蛴螬喜食腐熟的农家肥,可减轻其对蔬菜的为害。
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磷酸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驱避作用。适时秋耕,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
人工捕杀:施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定植后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
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辛硫磷、水、种子的比例为1:50:600,具体操作是将药液均匀喷洒于放在塑料薄膜上的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3~4小时,其间翻动1~2次,种子干后即可播种,持效期为20余天。
或每667平方米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150克,对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15~20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在播种沟(穴)内,覆一层细土后播种。在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蛴螬
蛴螬是什么虫子的幼虫?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其成虫通称金龟子。蛴螬在中国分布很广,各地均有发生,但以中国北方发生较普遍。据资料记载,中国蛴螬的种类有1000多种,为害花生的有40多种。其中,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为优势虫种。
扩展资料: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
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因此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春、秋季在表土层活动,夏季时多在清晨和夜间到表土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龟甲
蛴螬长大后是什么虫
金龟子。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俗称鸡_虫等。成虫通称为金龟子或金龟甲。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对作物危害很大。此外某些种类的蛴螬可入药,对人类有益。外形特征:蛴螬体肥大,较一般虫类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生活习性: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喜欢生活在甘蔗、木薯、番薯等肥根类植物种植地。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蛴螬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蛴螬 2.1 拼音名 2.2 蛴螬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蛴螬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蛴螬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蛴螬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化学成份 3.10 蛴螬的药理作用 3.11 炮制 3.12 性味 3.13 归经 3.14 功能主治 3.15 蛴螬的用法用量 3.16 注意 3.17 附方 3.18 各家论述 3.19 蛴螬的临床应用 3.2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蛴螬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蛴螬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蛴螬 1 拼音 qí cá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蛴螬
2.1 拼音名 Qí Cáo
2.2 蛴螬的别名 粪虫、地蚕
2.3 来源 金龟甲科昆虫朝鲜金龟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或铜绿金龟甲Anomala carpulenta Motsch.以幼虫体入药。一般于5~8月间在树根、草根近处1~2寸的土中生长,翻土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2.4 性味 咸,微温。有毒。
2.5 功能主治 破瘀血,消肿止痛,明目。用于丹毒,痈肿,痔漏,目翳。
2.6 蛴螬的用法用量 3~5分;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取汁点眼。
2.7 备注 (1)东北地区尚有一种蛴螬,其原昆虫为金龟甲Mimela lucidula Hope。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蛴螬
3.1 出处 1.《神农本草经》:蛴螬,生河内平泽及人家积粪草中;取无时;反行者良。
2.《本草图经》:蛴螬,今处处有之。《尔雅》所谓FEI,蛴螬。郭璞云,在粪土中者是也。而诸朽木中蠹虫,形亦相似,但洁白于粪土中者,即《尔雅》所云:蝤蛴,蝎;又云:蝎;又云:蝎,桑虫。郭云在木中虽通名蝎,所在异者是此也。苏恭以为入药当用木中者,乃与《本经》云生积粪草中相戾矣。有名未用中自有桑虫条,桑虫即也,与此主疗殊别。今
3.2 拼音名 Qí Cáo
3.3 英文名 Northeast Giant Black Chafer
3.4 蛴螬的别名 蟦、蟦蛴、应条、地蚕、蜰齐、乳齐、土蚕、老母虫、核桃虫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鳃金龟科动物东北大黑鳃金电及其近缘动物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
采收和储藏:58月间翻士捕捉,洗净,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3.6 原形态 东北大黑鳃金龟,体长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体长16.221mm。头部密布刻点。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前胸背面有细刻点。鞘翅有纵隆线各34条,前足外侧有尖齿3个,内侧有一端棘,跗节末端节最长,爪1 对,呈叉状。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成虫栖于土中昼伏夜出,幼虫栖于36cm深的土内,成虫和幼虫均为植物性。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3.8 性状 性状鉴别,虫体呈长圆柱形,多弯曲成半环状,长34cm,宽0.61.2cm。黄褐色、棕黄色或类白色。全体有轮节,头部较小,棕褐色,胸部有足3对,短而细。体轻,体壳薄,硬而脆,易破碎,体内呈空泡状。气微臭,味微咸。以完整、条大、色黄者为佳。
3.9 化学成份 蛋白质、脂肪和多种微量元素。
3.10 药理作用 蛴螬水浸液1∶1000以上能兴奋离体兔子宫;1∶100能抑制离体兔肠管。1∶10000浓度对兔冠状血管、离体兔耳血管、蟾蜍肺血管皆有收缩作用;更高浓度(1∶1000以上)还能收缩蟾蜍内服血管。大剂量有利尿作用,但对血压无影响(急性兔试验)。1∶1000浓度能兴奋离体心脏,浓度更高则导致舒张期停止。
3.11 炮制 筛去泥土,洗净晒干。《雷公炮炙论》:阴干后与糯米同炒,待米焦黑为度。去口畔并身上肉毛,作三、四截,碾成粉用之。
3.12 性味 味咸;性微温;有毒
3.13 归经 肝经
3.14 功能主治 破瘀;散结;止痛;解毒。主血瘀经闭,症瘕;折伤瘀痛;痛风;破伤风;喉痹;痈肿;丹毒
3.15 蛴螬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2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用汁涂。
3.16 注意 体弱者及孕妇禁服。
3.17 附方 ①治白虎风疼痛,昼静夜发: 蛴螬七枚(研烂),甘草(炙,末,炒)五钱,没药(研)、乳香(研)各炒一钱。上四味同研烂,分二服,每服煎酒一盏,二、三沸,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蛴螬散)②治破伤风: 蛴螬虫一个,将脊背捏注,俟它口中吐水,就擦抹在疮口上,觉麻,身上汗出。 (《婴童百问》)③治喉痹: 蛴螬汁,点喉中。(《续传信方》)③ 治痈疽痔漏恶疮及小儿丹: 末蛴螬敷上。(《子母秘录》)⑤治沈唇: 干蛴螬烧末,和猪脂,临卧敷之。(《千金方》)
3.18 各家论述 1.《纲目》:蛴螬,《本事方》治筋急,养血地黄丸中用之,取其治血瘀痹也。陈氏《经验方》云:盛冲母失明,取蛴螬蒸熟食,目即开。与《本经》治目中青翳白膜,《药性论》汁滴目中去翳障之说相合。《婴童百问》治破伤风,又符疗骨折、敷恶疮、金疮内塞、主血、止痛之说也。盖此药能行血分,散结滞,故能治以上诸病。
2.《长沙药解》:蛴螬,能化瘀血,最消块。《金匮》大黄ZHE虫丸用之,治虚劳腹满,内有干血,以其破瘀而化积也。
3.《本经》: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4.《别录》:疗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折血结,金疮内塞,产后中寒,下乳汁。
5.《药性论》:汁滴目中,去翳障,主血,止痛。
6.《本草拾遗》:主赤白游疹,疹擦破,碎蛴螬取计涂之。
7.《日华子本草》:可敷恶疮。
3.19 蛴螬的临床应用 治疗破伤风。将蛴螬倒置(头向下), 让其自然吐出黄水(如急用,可剪去蛴螬尾,黄水随即流出)。取黄水搽在伤口上(可使伤口麻木,身上出汗);重症者可将黄水滴入酒中,炖热内服,以使出汗;牙关紧闭者,可用蛴螬水涂擦牙龈。亦可将蛴螬捣烂如泥,外敷伤口,干后即换;或以蛴螬10个,焙干为末,分2次用黄酒送服(小儿酌减)。上述方法每多合并使用。经治14例,结果痊愈11例,死亡3例。有效病例均在1530分钟张口自如,喉痉挛消失或减轻,口腔分泌物显著减少,能吞咽食物和药物。服药后抽搐虽能减轻,但尚不能制止,仍需配合其他方法治疗。3例死亡者均因年老体弱,并有心肺功能不良。
3.20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蛴螬的方剂 蛴螬点眼方 odiǎnyǎnfāng《圣惠》卷三十三:方名:蛴螬点眼方组成:蛴螬5枚(捣绞为汁),曾青1钱,朱砂...
蛴螬散 音:qícáosǎn《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方名:蛴螬散组成:干蛴螬。主治:丹火。丹走行皮中浸广者。用...
神验犀角丸 去头足翅,以糯米拌炒,令米黄为度,去米)。主治:蛴螬瘘。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粥饮送下。其病根...
蛴螬酒 拼音:qícáojiǔ《医学入门》卷十:方名:蛴螬酒组成:粪堆内蛴螬虫12个。主治:破伤风;虎咬。...
黄芩牡丹汤 各6克芍药枳实射干海藻大黄各9克虻虫3克水蛭3克蛴螬10枚制法:上十三味,哎咀。功能主治:治女人从小...
更多用到中药蛴螬的方剂 用到中药蛴螬的中成药 大黄?虫丸 、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
更多用到中药蛴螬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蛴螬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一中品]蛴螬 蛴螬味咸,微温、微寒,有毒。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
《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蛴螬 经》中品)【释名】蛴(音坟。《应条(《吴时珍曰∶蛴螬,方言作螬,象其蠹物,言【集解】《别录》曰∶蛴螬...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六产后诸疾门]产后乳无汁下乳 方)治证同前。漏芦(半两)石钟乳栝蒌根(各一两)蛴螬(三合)上治下筛。先食糖水。服方寸匕。三日。一方...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三妇人诸疾门]月水不通 吴茱萸大黄柴胡(各一两六株)桃仁鳖甲(各二两)虫蛴螬(各四十枚)水蛭虻虫(各七十枚)大麻子(四合)乱...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虫鱼部中品]裸虫
这是一个什么虫子?
上图的虫子叫蛴螬,是天牛的幼虫。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除危害荔浦芋外,还危害多种蔬菜。 蛴螬咬食幼苗嫩茎,薯芋类块根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发生。芋基部被钻成孔眼后,伤口愈合留下的凹穴,极大的影响了芋的质量。
一、蛴螬的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6—21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或黑色,具光泽。鞘翅长椭圆形,亦有光泽,每侧鞘翅各有4条明显的纵肋。
2、老熟幼虫长35—41毫米,身体多皱折,静止时弯成C型。头部黄褐色,胴部乳白色。头部前顶每侧有3根刚毛。肛门孔呈三射裂纹状。
3、卵椭圆形,长约3.5毫米,乳白色,表面光滑,略具光泽。
4、蛹大约长20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成橙黄色,头部细小,向下稍弯,腹部末端有叉状突起一对。
二、蛴螬的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 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有假死和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春、秋季在表土层活动,夏季时多在清晨和夜间到表土层。
三、蛴螬的防治方法
1、选用前作为豆类、花生、甘薯和玉米的地块为最好。
2、要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减轻蛴螬为害。
3、金龟子趋光性较强,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地下害虫蛴螬的最佳防治时间
蛴螬的最佳防治时间是在每年的7月份前后。因为7-8月份正好是蛴螬成虫盛发的时候。这种虫子的分布范围广、食性广,有可能会危害多种农作物,它的危害从6月份就开始了,可以使用辛硫磷乳油和清水拌土,或者是毒死蜱杀死它们。蛴螬是什么蛴螬是鞘翅目昆虫金龟子的幼虫,每年发生一到两代,主要以老熟幼虫或者成虫在土壤中越冬,以河南河北地区为例。一般,每年4月中下旬越冬虫开始活动,五六月份为幼虫危害高峰期,此时种植的春花生等受危害严重。进入七八月份,幼虫继续危害,也是成虫金龟子高发期,对于夏季种植的花生以及红薯等危害严重。地下害虫蛴螬的最佳防治时间第一个时间点:我认为防治蛴螬第一个重要时间点就是种植前一周左右,通过土壤处理或者拌种,提前预防。拌种适用于大田区种植花生等作物,我认为目前效果最好的花生拌种防治蛴螬药剂为噻虫胺、毒死蜱、噻虫嗪。每亩地使用20%噻虫胺50ml或者30%的毒死蜱微囊悬浮剂200ml(注意毒死蜱要选择微囊悬浮剂安全性最高)。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土壤处理,土壤处理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撒施各种药剂的颗粒剂,包括噻虫嗪、毒死蜱、辛硫磷等,不建议使用辛硫磷颗粒。第二个时间点:蛴螬成虫金龟子高发期(七月中下旬),建议此时期喷药防治。很多种植户会忽略金龟子,这导致金龟子在土壤中产卵,提高后期蛴螬发生的几率。如果能够大量的杀灭金龟子,在以后的种植过程中,田间的蛴螬数量会大大下降。关于金龟子的防治,种植户需要了解金龟子的发生时间,像河南河北地区,往往在七八月份金龟子开始大量发生。此时建议种植户喷施1-2次杀灭成虫的药剂,可以选择70%啶虫脒1000倍、30%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1500倍、10%顺式氯氰菊酯750倍等。第三个时间点:用药最好选择在傍晚用药,蛴螬的成虫和幼虫都有明显的负趋光性,喜欢在夜间活动,尤其是成虫,有些种植户在白天打药,肯定不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什么虫子的幼体是蛴螬?
蛴螬是蜻蜓的幼虫形态。蜻蜓的幼虫被称为蛴螬,它们是水生昆虫,生活在水中。蛴螬具有长长的身体和六条腿,身体背部有许多茧状的外壳。它们通过捕食小型水生昆虫、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来获取营养。蛴螬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后,会蜕变为成虫,从水中爬出并展开翅膀,变成美丽的蜻蜓。
是金龟子的一种,学名叫黄褐丽金龟,幼虫叫蛴螬。
黄褐丽金龟 属 鞘翅 目、 丽金 龟科 、 异丽 金龟 属 , 为国内脐蜻主要种类之一 。成虫体长15—18毫米,宽7—9毫米,体黄褐色,有光泽,前胸背板色深于鞘翅。前胸背板隆起,两侧呈弧形,后缘在小盾片前密生黄色细毛。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各地由于气候、土壤不同,在不同的草地和草坪类型上,发生危害的种类有一定差异,一般同一地区往往多种混合发生。除新疆、西藏无报道外,分布遍及各省区。
金龟子的幼虫蛴螬
金龟子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们的幼虫叫做蛴螬。蛴螬体长约2-3厘米,身体呈白色或浅黄色,背部有一条黑色的纵线。蛴螬的头部很小,身体呈圆柱形,末端略呈尖锐。
蛴螬是一种地下生活的昆虫,它们的生活方式与成虫有很大的差别。蛴螬会钻入土壤中,寻找根部附近的营养物质,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的根系和根茎。蛴螬一般在春季孵化,经过约三个月的生长,变成成虫。
蛴螬的生长过程十分神奇,它们会经历三个发育阶段。第一阶段是孵化期,蛴螬从卵中孵化出来,体型很小,只有几毫米长。第二阶段是幼虫期,蛴螬开始不断地吃食物,身体逐渐变得肥大。第三阶段是蛹期,蛴螬在土壤中挖一个小洞,变成蛹。在蛹的状态下,蛴螬会进行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最终成为金龟子成虫。
蛴螬的生长过程虽然隐蔽,但是它们对土壤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蛴螬可以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的吸收,同时也可以分解植物残渣,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蛴螬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之,金龟子的幼虫蛴螬是一种神奇的昆虫,它们的生长过程十分有趣,同时也对土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杀死土里的蛴螬虫
蛴螬是一种地下害虫,可采取地上诱杀的办法。也就是,已经有虫害发生,而地里已经长满了庄稼,这个时候,就用毒饵诱杀。将炒熟的豆饼、米糠、棉籽饼等,用少量千分之一的氯氰菊酯或千分之一的功夫菊酯混合后,傍晚撒在地表,这种方法除了可以诱杀蛴螬外,还可以诱杀蝼蛄、地老虎等。如果第二天清晨找不到害虫尸体,那么,就用同样的毒饵,穴施地下。注意事项:蛴螬一般在晚上八九点钟开始进行危害,主要取食草坪草的根部,造成草坪草生长出现失绿、萎蔫现象,严重时可出现草坪草连片大面积死亡。蛴螬的发生量还与土壤湿度和地势有关,一般背风向阳地的虫量高于迎风背阴地,坡地的虫量高于平地。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0%-25%土壤含水量过大、过小对蛴螬的生长发育均不利。蛴螬的发生较为隐蔽,初期不易发觉,当草坪上出现枯黄斑时危害已严重,所以对蛴螬等地下害虫的防治可根据其生活史掌握它发生危害的时间,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杜绝啃食危害。使用肥地龙168,防治病虫害对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地蛆等地下害虫有持久性的杀灭作用,对土传病害如立枯病、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地下害虫蛴螬特效药
地下害虫蛴螬特效药有50%辛硫磷乳油、50%对硫磷+50%辛硫磷+和水、农业防治 等。
1、50%辛硫磷乳油:杀蛴螬的时候可用50%辛硫磷乳油,具体是添加10倍的清水喷洒在土壤上,用此药剂来拌土,之后将毒土施加在垄沟内,这样可将蛴螬给毒死。或者是用3%吠哺丹颗粒剂,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也行。
2、50%对硫磷+50%辛硫磷+和水:除了用药物拌土外还可用来拌种,具体选用的药物是50%对硫磷,50%辛硫磷,和水,种子的比例按照1:30:400,这样种下之后可避免被损害,还可兼治一些其他的害虫。
3、农业防治:除了用药物防治之外,还可用农业防治法。在管理作物期间不施加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及时镇压土壤。此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时将越冬的幼虫翻到表面风干,将其冻死或被天敌捕杀。此外,还可用物理防治法,可设置黑光灯诱杀,减少发生数量。
蛴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蛴螬体肥大,较一般虫类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喜欢生活在甘蔗、木薯、番薯等肥根类植物种植地。
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