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厉兵秣马”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 2、厉兵秣马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3、厉兵秣马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 4、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 5、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 6、厉兵秣马什么意思
- 7、厉兵秣马的意思解释 厉兵秣马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 8、成语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厉兵秣马的故事
“厉兵秣马”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的意思是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字词释义: 厉:同“砺”,磨; 兵:兵器;秣:喂牲口。
近义词:摩拳擦掌、严阵以待、盛食厉兵、披坚执锐、枕戈待旦、练兵秣马
例句
1.今辽兵厉兵秣马久矣,兵强将勇。
2.大学联考失利后,他厉兵秣马,苦读了一年,终于能够榜上有名。
3.各生产单位正厉兵秣马,为春运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4.冬天,村民厉兵秣马,修渠、整地、积肥,准备开春大战一场。
5.中华棒球代表队厉兵秣马,准备在这次的亚洲杯一展身手。
6.我军厉兵秣马,已完成备战工作。
7.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厉兵秣马,准备迎敌。
8.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最后的冲刺。
厉兵秣马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506 成语 厉兵秣马 注音 ㄌㄧˋ ㄅㄧㄥ ㄇㄛˋ ㄇㄚˇ 汉语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释义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 指完成作战准备。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后亦用「厉兵秣马」比喻完成事前准备工作。 「严阵以待」 典源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1>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2>敝邑,为从者之淹3>,居则具一日之积4>,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5>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6>,则束载7>、厉兵8>、秣马9>矣。 〔注解〕(1)步师:行军。 (2)腆:音ㄊ|ㄢˇ,丰厚。 (3)淹:滞留、停留。 (4)积:蓄存、储藏粮食。 (5)遽:急忙、赶紧。 (6)郑穆公使视客馆:此句据阮元《校勘记》补。 郑穆公,西元前649~前606,春秋时郑国国君。 客馆,招待宾客休息、居住的房舍。 (7)束载:捆物装车。 为作战之准备。 (8)厉兵:磨利兵器。 为作战之准备。 (9)秣马:喂马。 为作战之准备。 典故说明 厉兵,磨利兵器。 秣马,喂马。 「厉兵秣马」指完成作战的准备。 《左传》记载:鲁僖公三十二年,驻防郑国都的秦将杞子,派人报告秦王他们已掌管郑国都的北门,是攻打郑国的好机会。 三十三年春天,秦王决定派兵攻打郑国。 郑国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经商途中遇到秦军,知道秦军意图后,他一方面用四张兽皮和十二头牛慰劳赏赐秦军,一方面则是派人赶紧回报郑穆公这件事。 郑穆公获报后,派人去招待秦国驻军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结果见到他们已经捆物装车、磨利兵器、喂好马匹,完成作战的准备。 于是郑穆公将计就计派皇武子去送行,让秦军知道郑国已有防备,免去一场战争。 后来「厉兵秣马」被用来指完成作战准备。 亦用来比喻完成事前准备工作。 另外在《左传.成公十六年》中,可见「秣马利兵」一词,也作比喻完成作战准备的意思。 书证 01.《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源)02.《晋书.卷一一六.姚苌载记》:「愿布德行仁,招贤纳士,厉兵秣马,以候天机。」 03.《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列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仇,乃贼尘未扬,辄先去以为民望。」 04.《清史稿.卷二二三.布占泰列传》:「我利速战,但虑彼不出耳。 今既出,平原广野,可一鼓擒也!舍此不战,厉兵秣马,何为乎来?」 用法说明 一、【语义说明】指完成作战准备。 【使用类别】用在「准备作战」的表述上。 【例 句】<01>我军厉兵秣马,已完成备战工作。 <02>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厉兵秣马,准备迎敌。 二、【语义说明】比喻完成事前准备工作。 【使用类别】用在「准备作战」的表述上。 【例 句】<01>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最后的冲刺。 <02>中华棒球代表队厉兵秣马,准备在这次的亚洲杯一展身手。 <03>大学联考失利后,他厉兵秣马,苦读了一年,终于能够榜上有名。 <04>随着春节假期接近,旅游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05>在这设备完善的体育场,本校足球队员正厉兵秣马,准备挑战明年的全国杯。 近义词: 盛食厉兵,选兵秣马,严阵以待 反义词: 偃旗息鼓,解甲归田,解甲释兵 辨识 请参考『辨识1506』 参考语词 秣马利兵,秣马厉兵,励兵秣马,砺戈秣马,厉兵粟马,谷马砺兵,砺兵秣马,兵厉马秣
厉兵秣马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解释】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磨快兵器,喂好战马。
厉兵秣马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严阵以待
【解释】: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自】:《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示例】: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披坚执锐:
【解释】: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
【示例】:~,虽未经于戎行;制胜伐谋,亦常习于事业。 ◎唐·刘禹锡《请赴行营表》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译文:郑穆公派人查看客馆里的情况,就看到杞子的人马已经正在捆扎东西、磨砺兵器、喂饱战马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严阵以待
拼音:yán zhèn yǐ dài。
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厉兵秣马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厉兵秣马的意思解释 厉兵秣马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厉兵秣马的意思: [lìbīngmòmǎ] 见〖秣马厉兵〗。
厉兵秣马百科解释: 【注音】lìbīngmòmǎ【解释】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注音】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的详细解释: 厉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 ◎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厉兵秣马的近义词: 励兵秣马,严阵以待,秣马厉兵,盛食厉兵,披坚执锐,训兵秣马,练兵秣马,厉兵粟马,砺戈秣马 厉兵秣马的反义词: 高枕而卧,高枕无忧,解甲归田 厉兵秣马的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造句: 1、各生产单位正厉兵秣马,为春运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2、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最后的冲刺。
3、我军厉兵秣马,已完成备战工作。
4、曹操在北方站稳脚跟以后,积极厉兵秣马,准备南下。
5、我们早已厉兵秣马,准备在这次运动会上夺取团体赛冠军了。
6、冬天,村民厉兵秣马,修渠、整地、积肥,准备开春大战一场。
7、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厉兵秣马,准备迎敌。
8、随著春节假期接近,旅游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9、严阵以待的近义词是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成语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厉兵秣马的故事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厉兵秣马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指准备战斗。形容紧张的战备,也泛指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成语厉兵秣马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晋文公重耳与秦穆公任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被郑国的烛之武说服,不再攻打郑国,而是与郑国结盟,并留下将领杞子等三人驻守郑国。
两年后,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如今真是天赐良机啊!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现在由我们掌管,如果你现在派兵来袭,一定可以一举攻下郑国的都城。”秦穆公收到消息后,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极力反对,他劝秦穆公千万不要做这种背信弃义的事,而且如果秦军出兵,必会遭到晋国军队的截击,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但秦穆公认为机不可失,根本听不进去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将帅领兵出征,讨伐郑国,蹇叔的儿子也在远征的队伍之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说:“你们此去凶多吉少,晋军一定会在崤这个地方截击你们,看来我得准备去崤替你收尸了。”
长途跋涉之后,秦军到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正巧郑国的商人弦高途经滑国,得知秦军准备偷袭自己的国家后,他假称自己是郑穆公的派来接待秦军的使者。他对秦军说:“我们国君知道你们要来,特地要我送一批牲口来犒劳你们。”另一边,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火速报告了郑穆公。
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等人的住地察看,见他们已经打包好了行李,磨好了兵器,喂饱了战马,准备做秦军的内应,便派皇武子跟杞子说:“很抱歉,没有能够好好地款待你们,现在贵国的军队来了,你们可以回去自己的国家了。”杞子等人见事已败露,便匆匆逃走了。
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已经无法偷袭了,怏怏地说:“如今内应已经没有了,讨伐郑国也没有什么希望了,我看还是回去吧。”于是,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崤地时,果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秦穆公得知讨伐郑国无果,而且还被晋国全歼,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骞叔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