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罄竹难书的反义词,罄竹难书的成语辨析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7 13:17:00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罄竹难书反义词

罄竹难书反义词为寥寥可数、丰功伟绩、不胜枚举。
1、寥寥可数:
意思是形容很少,数得出来。出自唐朝刘长卿《过郑山人所居》,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2、丰功伟绩:
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出自宋朝包拯《天章阁对策》,《天章阁对策》:睿谋神断;丰功伟绩;历选明辟;未之前闻。
3、不胜枚举:
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也作“不可枚举”。
出自清朝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罄竹难书例句:
1、在一次投标中,各类人物粉墨登场,其中有些人的罪恶罄竹难书,但他们依旧冒险一试,简直是饮鸩止渴。
2、这个犯人的罪恶罄竹难书,群众对此义愤填膺,十分厌恶。
3、谢亚龙那里问题不断,已经被媒体炒到罄竹难书的程度了,没想到他的前任,阎世铎也被牵扯进来了。
4、一审判决书曾指出,不知“爱惜羽毛”,贪图私欲,还说他败法乱纪,罄竹难书。
5、长期在乡里作威作福,使得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罪行罄竹难书。
6、这一类的社会史料,在清人的笔记内真多不可数。清季士大夫阶级荒淫的罪恶,真罄竹难书。但是这个罪恶的渊薮便是兰芳出身的社会背景。由此也可知道他的职业的性质。
7、尽管如此,不论有啥不可告人的阴谋,她都不应该把主叫当成谋杀的对象,大主教济世爱民,丰功伟绩、罄竹难书。
9、他长期在乡里间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百姓们有苦没地说,他的罪行已经罄竹难书了。
10、身为记者多年,我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罪行罄竹难书的犯人。

罄竹难书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竹简都写不完他的罪。
以下是百度的结果,参考吧~
【字词解释】
1.罄竹:用尽所有竹简。竹:指竹简。
2.书:写。后续中的成语出处的内容难以缩略为该成语,与其它成语的形成过程不相同。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
【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不可胜数
【成语解释】: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汉语文字】罄竹难书
【汉语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词语解释】罄:《说文》器中空也。古文磬字。《诗·小雅》罄无不宜。《传》罄,尽也。《左传·僖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释文》罄,亦作磬,尽也。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写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成语解释】: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
【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不可胜数

()竹难书成语

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吕氏春秋·明理》。
“罄竹难书”原义是用尽南山的竹子做竹简,都写不完他的罪行(罄:用尽,用完。竹:竹子;古人用竹子制成竹简来写字);后比喻事实极多,难以写完(多指罪恶);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 句
他长期在乡里间作威作福,罪行~。
近义词
十恶不赦 罪大恶极 擢发可数 擢发难数 罪行累累 擢发莫数 作恶多端
反义词
寥寥可数 宅心仁厚 丰功伟绩 不胜枚举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衍生典故:《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寓意
隋炀帝荒淫无度,穷兵黩武。恶贯满盈必遭天谴,农民起义遍地起,隋炀帝最终落了个身死国亡的下场,可悲可怜。有些人的罪恶确实罄竹难书,这些人会遗臭万年,难以逃脱历史的评判;但是还有一种人,一辈子行善积德,这些人名垂青史,永远会被世人牢记。
俗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小错听之任之,终有一天小错会酿我无法弥补的大错。而行大善的人也是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开始做起的。如果日行一善,就能够积累起一个善良的人生,众人喝彩的人生。
成语辨析
罄竹难书—擢发难数
“罄竹难书”与“擢发难数”意思相近。“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罄竹难书”强调罪恶写不完;“擢发难数”强调罪恶数不尽。

罄竹难书 反义词

罄竹难书反义词:
丰功伟绩,宅心仁厚
罄竹难书
【读音】:[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反义词】:丰功伟绩
罄竹难书造句
1.这个歹徒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2.例句: &这本杂志接二连三刊登色情暴露的照片,它的投诉记录真是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的成语辨析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近义词】磬竹难书、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不可胜数【成语解释】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罄竹难书是什么意思啊

基本信息
〝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罄,用尽;竹,竹简。意为罪恶很多,用尽竹简也难以写完。
中文名称
罄竹难书
读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
罪恶很多,用尽竹简也难以写完。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出处
《吕氏春秋·季夏纪》
成语辨析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作恶多端
【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
【成语解释】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成语人物
宇文化及、李密、翟让、隋炀帝
成语出处
"罄竹难书"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季夏纪》:"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吕氏春秋
很多人只知道《新唐书·李密传》:"隋时李密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曰:'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解为"事端繁多,数不胜数"。
李密本是隋炀帝杨广的侍卫,他生性聪明灵活。在一次值班的时候,因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认为他不老实,于是就免了李密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从此发奋读书。一次,李密在大街上骑着牛,把《项羽传》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恰巧被宰相杨素看见,杨素跟李密亲切地交谈了一阵,觉得他是个很有抱负的人。杨素回到家跟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的学识渊博,才能也很强,将来有什么重要事情你可以跟他商量。"从此杨玄感和李密好朋友。
后来杨玄感起兵要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就把李密请去当他的谋士,可是杨玄感因被别人迷惑,几次关键时刻不用李密的计谋,最终导致兵败被杀。李密脱离危险后,继续反抗隋朝,他投奔了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在李密的帮助下,这支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胜利。翟让就主动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李密建立政权后,在进攻洛阳时,李密发出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宣布隋炀帝有十大罪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炀帝,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把南山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决开东海的堤坝,滔滔海水流完了,隋炀帝的恶行还没有流完。成语"罄竹难书",比喻罪恶滔天。
《新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示例
错误用法:
1、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啊。邹韬奋《抗战以来》
2、热播电视剧《卫子夫》中,段宏称赞淮南王刘安"护民之功,罄竹难书"。
原因:此词语用来修饰罪恶很多,属贬义词,不能用来修饰光辉事迹及美好的事情。
成语辨析
注意字型区分:"罄"不能写作"馨"
"罄"古同"磬",可作"磬竹难书"
成语典故
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合约,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此时,李密在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写不完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自从这一篇檄文一出,海内轰动,人人传阅,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却以为洛阳尚未拿下,还不必急在一时。
因为李密的声势浩大,所以李渊想要来拉拢他,遣使通书。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好来坐收渔利。"
于是,李渊就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知命为五十岁),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
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成语争议
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乱用成语 "罄竹难书"闹笑话
陈水扁乱用成语,竟然说义工的义行"罄竹难书",成为台湾政坛一大笑话。
据报道,2006年5月20日陈水扁到海滩捡垃圾。在卖力捡了满袋垃圾后,陈水扁赞扬台湾志工精神时说:"有很多我们的志工团体,不管是政府代表或者是民间企业帮忙等等,这些都是罄竹难书,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报道称,太阳太大了,陈水扁被晒昏了吧。
不料,22日台湾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杜正胜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还要拍马屁"护主"。杜正胜说,"罄是用尽,竹就是竹片,是在纸张发明前的书写工具,难是难以,书就是书写,翻成今天现在的话,就是用尽所有的纸也写不完,也就是要做的事实在太多。"
国民党立委李庆安质问:"所以部长你觉得这个形容没有错?"杜正胜说:"单单就这四个字,没有错。"李庆安嘲讽说,不要因为陈水扁说错你就硬拗。你对教育的贡献真是"罄竹难书"!一句话让杜正胜哑口无言。
根据台湾教育部国语辞典的解释,"罄竹难书"的意思是: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也难以写尽。《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后世于是就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
陈水扁用错成语露怯 台官员奉迎胡解成语出丑
2006年5月22日上午,台政府教育部门负责人杜正胜在台立法院教育委员会"说文解字",为成语"罄竹难书"下了新的批注,意思是"用尽所有的纸张都写不完"。杜正胜胡解成语,遭到立委嘲讽和岛内中文教师的反弹。
据台媒报道,陈水扁20日在白沙湾当环保志愿者净滩时表示,台湾义工的贡献是"罄竹难书"。杜正胜22日上午在台立法院回应相关质询时表示,"罄是用尽,竹是竹片","罄竹难书"用现代白话文来说就是"事情多到连纸张都写不完"。
针对杜正胜对成语做出新的"注解",中国国民党籍立委李庆安则批评,这是替陈水扁说错话在"硬拗",她质疑,如果学生作文中出现"老师对我的恩惠真是罄竹难书",这样算对还是不对?杜正胜则回答说,"我不能当阅卷老师",李庆安最后语带嘲讽地"赞许"杜正胜对教育的贡献"罄竹难书"。
杜正胜歪解成语也引起了岛内教师的反弹,台媒引述台湾中山女中语文教师李素真的话指出,"罄竹难书"一词源自于《吕氏春秋》,是指一个人的罪恶太多,就算用尽所有的竹子,也写不完罪状。罄竹难书是"负面"形容词,不应随便解释。
历史用法
负面语意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意指南山的竹子写不尽我要说的话。
此处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亦为负面用法,指罪行极多。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意思是说,用光南山的竹子当竹简,也写不光隋炀帝的罪行。
正面语意
《皮日休文集》第九卷〈移元征君书〉:"果行是道,磬南山之竹,不足以书足下之功,穷百谷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意思是说,用光南山的竹子当竹简,也写不完你的功劳。
中性语意
罄竹难书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形容"乱象极多,难以胜数"。后来多指"罪恶极多"。
《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描述乱世的各种异象,如马有生角、雄鸡五足、鸡卵多毈、有豕生狗等。又说: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意谓这些怪象都是政治败坏所产生的乱亡之兆,而且多到用尽荆、越两地的竹子来写都写不完。
《孙膑兵法》:"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现代用法
罄竹难书一语,最初形容"乱象极多",后多指"罪恶极多"。虽然亦有正面用法,指"善行"或"功绩极多",但一般引用此语时,多只用以"形容罪状之多"。在未说明的状况下使用正面用法,可能会造成误会。也可作"磬竹难书"。
辞典解释
《汉语大词典》:"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后偶亦形容好人好事。"《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多用来指罪恶,间或指功绩。"《辞源》:"喻项目之多,不尽期录。"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多用来指罪恶,间或指功绩。"
《辞源》:"喻项目之多,不尽期录。"

罄竹难书 是什么意思 高手点解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90.htm?fr=ala0
【成语】:罄竹难书
【读音】:qìng zhú nán shū
【词性】:贬义词
【释义】: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出处】: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近义词】:磬竹难书、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
【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不可胜数

罄竹难书罄竹难书的故事罄竹难书的寓意罄竹难书的意思

【成语】罄竹难书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简拼】qzns
【近义词】罪大恶极、数不胜数
【反义词】微乎其微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例子】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邹韬奋《抗战以来》
【英文翻译】to mumerous to be listed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无道,大兴土木,造成民不聊生,迫使农民揭竿而起,越国公杨玄的手下李密参加瓦岗起义军,取得了领导权,他在讨伐杨广的檄文中称:“即使用尽南山所有竹子制成的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
【成语正音】难,不能读作“nàn”。
【成语辩形】罄,不能写作“磐”。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什么什么什么书成语

罄竹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 处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例 句
日本侵华战犯的罪恶,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
【汉语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词语解释】罄:装竹简的筒,是现在的笔筒的前身;罄中的竹简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字词解释】 罄竹:罄中之竹简,如同肉夹馍,即肉夹于馍.用剩余的竹简敲击罄通知仆从补充竹简,是一种优雅的行为.竹:指竹简.书:写.后续中的成语出处的内容难以缩略为该成语,与其它成语的形成过程不相同.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 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
【反义词】 宅心仁厚、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