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简介:日军挑衅引发第一次淞沪抗战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7 12:39:59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1.28事变?

一·二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的事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国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由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19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日本工厂工人举行抗日同盟罢工,各界人民组织反日救国会,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运输队、救护队等,积极支援前线。淞沪抗战在上海军民的英勇斗争下,坚持了一个多月,使日本侵略者受到沉重打击,死伤1万余人,四度更换司令。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淞沪抗战,19路军被迫撤离上海。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日军1932年的侵略上海的事件
1.28上海事变
勿忘国耻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武装进犯中国上海的事件。遭到了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上对其占领中国东北、拼凑伪满洲国的注意,及蓄谋占领上海,于1932年1月18日制造了日本僧人无故寻衅被殴的日本和尚事件。21日,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抗议”及4项无理要求,即道歉、惩凶、赔偿损失和取缔民众排日运动等。28日夜11时许,在上海市政府答复接受其所提要求后,又提出撤除闸北中国驻军及防御设施问题。12时,不等答复,即向闸北中国驻军发起攻击,战争爆发。当夜,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人领导下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于次日晚表示接受英美等国调停,暂行停战。2月3日,战事复起,日军被击退。7日后,日本先后增调混成旅团、师团各一到沪参战,并两次改任司令官,加强指挥。20日起日军向吴淞、江湾、闸北发动全面进攻。23日,十九路军在庙行与日军展开决战 ,击毙日军3000余人,自身也阵亡将士2000余人。2月24日后日本再次改派司令官,增援两个师团到沪参战。十九路军除得到第五军前来助战外,未获南京政府的任何援助。3月1日,日军发动以江湾为中心的总攻击,十九路军不得不下令撤退。2日,日军占领大场、浏河。3日,在英美等国调停下,日中双方宣布停战。5月5日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而日军则可留驻上海。日本通过一二八事变,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3月1日宣布成立)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一.二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从所占的上海日本租界向闸北、江湾、吴淞等区域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直企图把上海作为进攻中国内陆的基地。
驻守上海的国民党19路军奋起抵抗,中共地下组织积极组织上海各界民众支援19路军。淞沪抗战历时1个多月,日军死伤万余人。由于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19路军腹背受敌,被迫撤离上海。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等。
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在向中国军队射击
19路军在闸北与日军巷战
蔡廷锴马上照
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由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由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奋起抵抗,开始了松沪抗战。敌军司令盐泽狂妄叫嚣:“一旦发生战,4小时即可了事。”然而战事第一周,敌人向闸北防地的数次进攻都被击退,还被截获铁甲车3辆。进攻江湾的敌军一个联队(团)也被包围歼灭。盐泽做了败军之将,被免了职。
在激烈的战斗中,蔡廷锴亲赴吴淞要塞督战。路上两发炮弹在距他座车10米处爆炸,还有一发落在两米处,幸未爆炸。他毫无惧色,弃车步行到吴淞守军阵地。蔡廷锴拿出两瓶白兰地酒,对守卫吴淞要塞的将士们说:“此酒是人民慰劳你们抗敌英勇的表示,你们不要辜负人民,应尽责任,死守阵地。”官兵们激动地回答:“人在阵地在,誓与吴淞要塞共存亡!”吴淞炮台已被炸毁,步兵仍坚守阵地,浴血狙击,毙伤敌人1000多。使敌军在吴淞登陆的计划变成泡影,从几面包抄吴淞守军的企图也未得逞。2月20日,敌军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又发起了总攻。敌人先以飞机、大炮向十九路军全线猛烈轰炸、炮击达3小时之久。当敌军靠近我江湾、庙行守军防地时,手榴弹如雨点般在敌人头上开花;勇敢的战士们似出山猛虎,纷纷跃出战壕,与敌寇白刃相接,阵地上血肉横飞,死伤枕藉。
一连几天,日军的进攻均被击退。在激烈的战斗日日夜夜,上海人民纷纷组织义勇军、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讯队、运输队等,配合前线作战。宋庆龄、何香凝等各界名人士,代表上海人民到前线慰问;在他们的支持和组织下,还筹设了几十所伤兵医院。人民赶制了全新棉衣棉裤3万多套,送往前线,给全军将士御寒。人民的热情支援,使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受到巨大的鼓舞。然而,国民党政府却乞求由帝国主义操纵的“国际联盟”进行“调仃”,并于5月5日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抗战的人民和十九路军被出卖了。

一二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二战爆发的导火索。
一二八事变的发生
1932年1月28日,中国国民政府在上海设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以监督各地方政府的行政和财政工作。然而,日本政府却将此举视为对其在上海租界的利益侵犯,于是派遣军队进入上海,要求中国军队撤离。中国政府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双方陷入了僵局。
日本的进一步挑衅
随后,日本政府开始对中国进行进一步的挑衅。1932年2月,日本海军在上海附近的黄埔江口进行了军事演习,中国政府派遣了海军舰队前往观察。然而,日本海军却向中国舰队开火,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海战。
中国的反击
中国政府对于日本的进一步挑衅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决定采取行动。1932年3月1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发动了反攻,对日军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双方在上海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激战,最终中国军队取得了胜利。
一二八事变的影响
一二八事变的发生,使得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日本政府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同时,一二八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日本在国际上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结尾
一二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导火索,也是中日关系恶化的重要事件之一。中国政府在一二八事变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坚定的民族精神,为抵抗日本侵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推动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

一二八事变简介:日军挑衅引发第一次淞沪抗战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中国方面,1932年1月29日蒋介石复出任国民 *** 军委会委员(任委员长在3月6日),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这是国民 ***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应对总方针。1月30日,国民 *** 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2月1日,蒋介石命令中国空军参战。2月4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4个防卫区,同时令川、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2月8日,蒋介石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2月14日,蒋介石命令将第88、87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2000名以补充十九路军,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两师)、第1师、第9师、第47师及陈诚第18军(当时下辖第11师、第14师、第52师共三个师)、独立第36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但因交通和赣州战役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大都未能在停战前抵达上海附近的指定地点参战)。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但3月1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3月3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战争期间,国民 *** 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判。国民 *** 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一、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5月5日,南京 *** 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留驻停战线、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但中国保留行政权和警察权);日本军队撤退到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即恢复1932年1月28日事变之前的状态。
停战谈判期间(1932年4月29日),朝鲜人反日志士尹奉吉在暗杀大王王亚樵的指使下混入庆祝日本天皇生日的天长节暨日军胜利阅兵庆典,向主宾席投掷炸弹,结果日本陆军大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白川义则被炸死。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 *** 行政院长汪精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等人以事变期间红军发动赣州战役等为借口,正式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一二八事变发生在?

一二八事变一支由250多人组成的什么队伍

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又称"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起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
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于19日深夜焚烧三友实业社,砍死砍伤三名中国警员。
20日,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
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国民党政府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对日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军政部长何应钦急电第19路军忍辱求全,令上海市长吴铁城于28日13时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
暂时下野的蒋介石委托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便于当晚突袭闸北。
第19路军奋起抗战事变之初,驻上海日军有海军陆战队1800余人及武装日侨4000余人、飞机40余架、装甲车数十辆,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杨树浦,另有海军舰只23艘,游弋在长江口外和黄浦江上,由海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1月28日午夜,陆战队分三路突袭闸北,攻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
上海军民义愤填膺,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3个师共3万余人,第60、第61师分驻苏州、南京一带,第78师2个旅驻守上海,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防守市区的第156旅,在前来接防的宪兵第16团主动配合下,打退由横浜路、虬江路、宝山路进攻的日军,29日夺回天通庵车站和上海北站。
日军败退租界,通过英、美等国领事出面"调停",达成停火协议,缓兵待援。上海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纷纷组织救护队和义勇军,积极支援第19路军抗战。29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威胁中国政府,诬指上海事件是中国排日运动引起的。南京政府于30日仓促迁往洛阳。
至2月2日,日军从国内增调航空母舰2艘、各型军舰12艘、陆战队7000人援沪。蒋光鼐急调第60、第61师参战。3日,日军破坏停火协议再向闸北进攻,被守军击退。日本内阁遂增派第3舰队和陆军久留米混成旅援沪,由第3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接替盐泽指挥。7日,野村改变攻击点,以久留米旅进攻吴淞,陆战队进攻江湾,企图从守军右翼突破。
第19路军依托吴淞要塞及蕴藻浜水网地带与日军激战,第61师将进攻纪家桥、曹家桥及偷渡蕴藻浜的日军各个消灭,其余日军又龟缩租界,由英、美等国领事再次出面"调停",以待援兵。
第5军驰援上海作战上海战况于日军不利,日本内阁于2月14日又调陆军第9师参战,改由第9师师长植田谦吉统一指挥。同日,中国政府派请缨抗日的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率所部第87、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归第19路军统一指挥,接替从江湾北端经庙行至吴淞西端的防线,为左翼军。
第19路军为右翼军,担负江湾、大场以南及上海市区的防御。18日,植田发出最后通牒,要挟中国守军于20日17时前撤退20公里,被蔡廷锴严词拒绝。20日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以第9师主突江湾、庙行结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
守军第19路军与第5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结合部之敌。经过6昼夜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
日军增兵袭击浏河攻陷上海淞沪抗战激励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战,蒋介石拒绝再向上海增兵。而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派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任司令官统一指挥。2月27日起,上海日军又得到陆军第11、第14师的增援,总兵力增至9万人、军舰80艘、飞机300架,战斗力骤增。
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浏河地区江防薄弱。白川汲取前三任指挥官正面进攻失利的教训,决定从翼侧浏河登陆,两面夹击淞沪守军。3月1日,指挥第9师等部正面进攻淞、沪,以第3舰队护送第11师驶入长江口,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陆,疾速包抄守军后路。
淞沪守军腹背受敌,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2日日军攻占上海,3日战事结束。是役,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政府当局妥协退让,不继派援兵,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
后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经谈判,5月5日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不久,国民党政府将英勇抗战的第19路军调往福建"剿共"。

中国历史战争:一二八事变


中国历史战争:一二八事变
击退日军挑衅
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盐泽少将统率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北四川路西侧突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十九路军156旅第6团当即予敌猛烈还击。此时,日军以二十余辆铁甲车为前导,分兵五路,从闸北各路口发动进攻。第19路军总部在接到关于日军发动进攻的报告后,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星夜步行赶至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依照原定部署,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
29日天亮以后,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猛攻,日机也由航空母舰“能登吕”号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守军第156旅所部,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在炮火掩护下适时向敌实施反击,打退日军的连续进攻。29日17时,第156旅主力加入战斗,进行反击,夺回北站及天通庵车站,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日军首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结束。
国军军事部署
日军进攻受挫后,29日下午英、美国领事出面调停,中日两军达成了在29日夜20时停止战斗的协定。十九路军明知其为缓兵待援之计,只因本军也需调整部署,同意停战。同时十九路军也加强部署,急令驻镇江以东之第60师进驻南翔、真如一线,并将第61师调沪,驻沪之第78师全部投入前线,加强防御,严阵以待。
中日战斗持续
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2月6日,蒋介石由洛阳来到南京浦口,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前往迎接,表示愿率中央部队增援上海。2月8日,日军在吴淞遭受重创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根据日本天皇批准的敕令,日军参谋总长载仁急令陆军第九师团火速增援上海。2月13日午后,第九师团主力到达上海港,16日,该师团全体官兵于吴淞登陆完毕。
20日晨,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此战双方伤亡均重,战斗延至23日黎明,日军试图从江湾车站包抄江湾镇,中国守军英勇抗击,多次冲锋,生俘日军空闲升少佐及士兵数百人,日军不支始溃退。庙行方面,在师长张治中亲自指挥下,庙行阵地屡屡化险为夷。日军第九师团及久留米混成旅团之精锐伤亡惨重,此即为“庙行大捷”。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至25日,植田的总攻计划也宣告破产。
经过多次增兵,白川统率下的上海日军兵力已达7万余人,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太仓浏河地区江防薄弱。3月1日,日军强行登陆侵占浏河。浏河的失陷,使中国军队侧、后方均受严重威胁,于是,不得已于3月1日晚全军退守第二道防线。2日日军攻占上海。
协议与撤军
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5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至7月17日,日军最后撤离丁区,由中国方面派保安队予以接收。至此,日军全部撤出公共租界和虹口越界筑路以外之地区,全面恢复“一二八事变”前之原状。

一二八事变是什么时候?

八二八事变是什么时候?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20世纪初,日本人移民上海,大多居住在虹口。虹口成了名存实亡的日本租界。不仅普通日本人搬到了上海,日本军队也驻扎在上海。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为了掩盖建立满洲国的阴谋,下令在上海蓄意制造事端。128事件的照片1932年1月中旬,田中隆吉伙同他人在日本僧侣和中国工人之间挑起冲突。结果,一名日本僧侣死亡,另外两人受伤。日本基督教青年会暴徒以此为借口,在中国放火烧工厂,在中国砍警察。22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从日本向上海调兵。当时上海驻军是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参加北伐,九一八事变前后自告奋勇参战,结果被调往上海。从1932年1月4日起,十九路军奉命保护上海。十九路军全体官兵都主张抗日。但为了镇压共产党,国民政府仍然没有抵抗。上海市长28日被勒令接受日本的无理要求。蒋介石还劝说十九路军不要与日军发生冲突。十九路军的上海军事防御任务改为退守真如。上海市民对政府的行为非常不满,他们集会游行向政府施压。我对日本市长的答复很满意,但还是要求中国驻军撤退。在中方接到日军回复半小时后,日军向中国驻军发起了攻击。八一二事变发生时,中共中央有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他的错误行为。当十九路军英勇抗日时,CCP发动了赣州战役,其中包括一些国民党援军。128事件信息介绍以下是一二八事变的数据。日本发动128事变,是为了掩盖在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的丑剧。整个事件持续了一个多月。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十九路军英勇抵抗。128事件的照片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的教训,与日军谈判,进行抵抗。国民政府对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上海是南京的门户,国民政府认为日本此举是为进攻南京做准备。当时中国军阀割据,不可能对日发动大规模战争。因此,国民政府想不惜代价停战。南京政府和日本当局签署了停战协定。根据协议,双方自签订之日起停止敌对行动,不允许中国从上海向昆山驻军,但中国保留行政权。中国必须禁止一切反日活动。中国代表在宣传这些规定时作了两次发言。首先,中国军队的行动没有永久的限制。第二,中国政府将建立一支特别警察部队来维护上海的公共秩序。停战协定签订后,日军也撤出了上海,恢复到12月28日之前的状态。八二八事变发生的时候,中共中央是在左倾错误思想的领导之下。中共中央公开声明,国民党和各路军阀都是日本的走狗。各阶级对十九路军的支持被说成是愚弄人民。中共中央国民党军队在上海浴血奋战时,号召军民夺取政权。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国民党军队。这种行为也为128事变后国民政府推行“以国为先”的政策提供了借口。一份简报1月30日,国民政府表示绝不让步。2月1日,中国空军加入战斗。中央军委将全国划分为四个防区,命令各省派兵。2月8日,一个炮兵营增援十九路军。2月14日,蒋介石集结第五军,任命其为司令参加战斗。蒋介石不仅给十九路军增加了伤亡,还特批了大批武器。蒋介石调集了两个军三个师外加一个独立旅支援十九路军。因为交通等一些原因,几支部队没有在事件结束前到达上海。十九路军和五军并肩作战,给了日本一个打击。但3月1日,日军援军在六合登陆。这个地区的国军防守薄弱,以至于局势最终被扭转。两天后,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斡旋下宣布停战。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与日本谈判。政府认为中国军阀林立,财政困难,不能和日本开战。它希望在不损害国家政权的前提下,用一些利益换取日本的停战。5月5日,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停战协定。“八二八”事变后,王和蒋介石正式确定了“以和为先”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