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裕唯一忌惮的国军名将,唯一让开国第一大将粟裕吃过亏的国军将领是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7 18:52:24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唯一一个从我军包围圈杀出来的国军将领,粟裕也拿他没

这个人在国民党军中与黄埔老大哥胡宗南并称“二胡”,他就是胡链。比较有意思的是胡宗南号称“西北王”,胡链被称为“金门王”,但是在国民党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十个西北王,也顶不上一个金门王。可见此人的能力应该在胡宗南之上。
胡链。字伯玉。黄埔四期生,抗日战争中,也为国家民族做过贡献,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保卫战就是此人指挥的,在此役中,胡琏率领第十一师顽强的顶住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陪都重庆的安全,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也是为民族独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唯一一个从我军包围圈杀出来的国军将领,粟裕也拿他没辙!

哪位国军将领四次战粟裕 被吹为

原文在这里\r\n粟裕素有“战神”之美誉,在解放战争中,率领华野(三野)大军创下了无数辉煌: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对阵的国民党军名将也不计其数:杜聿明、王耀武、张灵甫、黄百韬、黄维...
被称为:杂牌军中的将星——黄百韬
在苏中战役第一次和粟裕交手,吃了点小亏
在孟良崮战役援救张灵甫的时候,第二次和粟裕交手,打到白马山,离孟良崮主战场只有5公里,被堵住
在南麻战役中,他的整25师突破7纵防御,击伤7纵司令,成均,成功援救整11师,但这次胜仗被记在胡琏头上
在豫东战役的时候,他的整25师和快3纵,交2总和编为一个机动兵团,去救区寿年
一度打得挺好,40旅和108旅还口出狂言:皖南把他们军长俘虏了(叶挺),现在要活捉他们司令(粟裕)
最后算是不分胜负
最后一次交手就是淮海战役,尤其是碾庄主阵地,屡攻不克,粟裕一度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被他称为一生中最艰苦的三战之一(宿北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第一阶段)
由此可见黄的确能力不凡

败在粟裕手下国军高级将领有多少

粟裕将军手下的国军败将大全
1、黄桥一战
1940年秋——7000粟军 PK 6万国军
活捉第二十四集团军代总司令兼89军军长韩德勤,并将他放回.
中将军长李守维逃跑时失足落水溺毙.
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顽固派军队1.1万余人,俘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余名、士兵3200余名
2、苏中七战七捷:
1946年6月.-----3万粟军 PK 12万国军.
粟将军PK(薛岳,张灵甫,李默庵,韩德勤...)大胜.七战七捷,共歼敌5.3万余人!
3、莱芜战役
27粟军万PK31万国军.
1947年1月,歼来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部、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俘敌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
4、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全歼国军王牌美械之74师(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2000人,全副美械装备).....,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共歼敌五万.----------"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5、豫东之战.
1948年6月——13万粟军PK25万国军(为了挽救刘邓遭国军全歼的命运).
与桂军主力,国军邱清泉兵团,胡琏兵团,孙元良兵团..在开封开战..
攻克开封.全歼敌人一个兵团部、两个整编师部、四个正规旅、两个保安旅、一个正规团和三个保安团,并歼灭其他援敌一部,共九万余人。
敌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李仲辛被击毙,参谋长游凌云被活捉.
在豫东歼灭蒋敌区寿年兵团、黄百韬兵团等部五万人的胜利.
活捉了敌兵团司令区寿年、师长沈澄年。
6、济南战役
1948年秋,共歼国民党军10.4 万余人(内起义2万人),俘国民党军高级将领23人,缴获各种炮800多门.
活捉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
7、淮海大战:
60万粟军PK80万国军.
大获全胜.
淮海战役粟将军手下国军败将将领列表
一、第2兵团 邱清泉 阵亡
第5军 熊笑三 逃脱
45师 郭吉谦 被俘 崔贤文 投降
46师 郭方平 投降
200师 周朗 被俘
第70军 高吉人 逃脱 邓军林 被俘
32师 龚时英 被俘
96师 邓军林 被俘 刘志道
139师 唐化南 逃脱
第74军 邱维达 被俘
51师 王梦庚 阵亡
57师 冯寄异 (该师后方重建中,未参战)
58师 王奎昌 逃脱
第12军 舒荣 逃脱
112师 于一凡 被俘
238师 徐有成 ?(该师驻灵壁,被全歼)
第72军 余锦源 投降
34师 陈渔浦 投降
233师 李芝 阵亡 徐华 投降
122师 熊顺义 逃脱(该师由孙元良兵团残部组成)
新44师 王屏南 被俘 耿文哲
骑1旅 张荣甲
181师 米文和 被俘(该师驻商丘,被全歼)
二、第7兵团 黄百韬 阵亡
第25军 陈士章 逃脱
40师 曾正我 逃脱
108师 李世镜 逃脱
148师 刘清昶(该师驻宿县,被全歼)
第63军 陈章 阵亡
152师 雷秀民 被俘
186师 张泽琛 被俘
第64军 刘镇湘 被俘
156师 陈庆斌 被俘
159师 刘绍武 钟世谦 投降
第100军 周志道 逃脱
44师 刘声鹤 阵亡
63师 盛超 被俘
第44军 王泽浚 被俘
150师 赵壁光 投降
162师 杨自立 被俘 何葆恒
三、第12兵团 黄维 被俘
第10军 覃道善 被俘
18师 尹俊 逃脱
75师 王靖之 重伤被俘后被遣返
114师 夏建勋 被俘
第14军 熊绶春 阵亡
10师 潘琦 被俘
85师 吴宗远 被俘
第18军 杨伯涛 被俘
11师 王元直 被俘
49师 何竹本 ?
118师 尹钟岳 被俘
第85军 吴绍周 被俘
23师 黄子华 投降
110师 廖运周 起义
216师 谷允怀(该师仅参战1个团,主力在后方整训)
四、第13兵团 李弥 逃脱
第8军 周开成 被俘
42师 石建中 逃脱 伍子敬
170师 杨绪钊 被俘
237师 孙进贤 逃脱
第9军 黄淑 被俘
3师 周藩 投降
166师 萧超伍 被俘
253师 王青云 被俘
第115军 司元恺 被俘
39师 韩肇琏
180师 陈芳芝 被俘(该师由收容残部组成)
五、第16兵团 孙元良 逃脱
第41军 胡临聪 被俘
122师 张宣武
124师 严翎 被俘
第47军 汪匣锋 被俘
125师 陈玲 被俘
127师 李家英 被俘 张光汉 被俘
六、第6兵团 李延年
第39军 王伯勋
103师 曾元三
147师 张家宝
第54军 阙汉骞
8师 周文韬 施有仁
198师 张纯
291师 廖定藩
第96军 于兆龙
141师 甫绍武
212师 肖续武 章毓金
第99军 胡长清
92师 艾瑗
99师 杨达
268师 李慎言
七、第8兵团 刘汝明
第55军 曹福林
29师 荣光兴
74师 李益智
181师 刘兴远(该师后方重建中)
第68军 刘汝珍
81师 葛开祥
119师 张勋亭 刘铁钧
143师 王保谦 李金玉
八、第1绥区 周品
第4军 王作华
59师 林方策
90师 唐连
第21军 王克俊
145师 李志熙
146师 戴传薪
第51军 王严
41师 刘国卫
113师 王匡
九、第3绥区 冯治安
第59军 刘振三 逃脱
38师 杨千三 起义
180师 崔振伦 起义
第77军 王长海 逃脱
37师 李宝善 被俘
132师 过家芳 起义
第107军 孙良诚 投降
260师 王清翰 投降
261师 孙玉田 被俘
十、预备队
第66军 罗贤达
13师 不详
185师 不详
第20军 杨干才
133师 景嘉模
134师 李介立
第28军 李勃 刘秉哲
52师 不详
80师 李西开
六、第6兵团 李延年
第39军 王伯勋
103师 曾元三
147师 张家宝
第54军 阙汉骞
8师 周文韬 施有仁
198师 张纯
291师 廖定藩
第96军 于兆龙
141师 甫绍武
212师 肖续武 章毓金
第99军 胡长清
92师 艾瑗
99师 杨达
268师 李慎言
七、第8兵团 刘汝明
第55军 曹福林
29师 荣光兴
74师 李益智
181师 刘兴远(该师后方重建中)
第68军 刘汝珍
81师 葛开祥
119师 张勋亭 刘铁钧
143师 王保谦 李金玉
八、第1绥区 周品
第4军 王作华
59师 林方策
90师 唐连
第21军 王克俊
145师 李志熙
146师 戴传薪
第51军 王严
41师 刘国卫
113师 王匡
九、第3绥区 冯治安
第59军 刘振三 逃脱
38师 杨千三 起义
180师 崔振伦 起义
第77军 王长海 逃脱
李宝善 被俘
132师 过家芳 起义
第107军 孙良诚 投降
260师 王清翰 投降
261师 孙玉田 被俘
十、预备队
第66军 罗贤达
13师 不详
185师 不详
第20军 杨干才
133师 景嘉模
134师 李介立
第28军 李勃 刘秉哲
52师 不详
80师 李西开

唯一让开国第一大将粟裕吃过亏的国军将领是谁?

国军整编25师的师长黄百韬

国军十大名将

解放战争中,国军有一批干将,部队战斗力强,作战凶悍,给我军造成很大威胁。
10、张灵甫
1903年生,陕西省长安县人,黄埔四期。1946年4月20日,担任74军军长。
他的名气源自74军,1945年8月,该军空运南京受降,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他升职恰在解放战争爆发前,由于蒋介石嘉奖御林军,名气如日中天。
淮阴之战:1946年9月18日,派出2个连从9纵与5旅的结合部成功突破,根据俘虏供述的口令,诈开淮阴南门。进城后,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建立阵地,主力随即从正面猛攻,占领淮阴。9月22日,又攻占淮安。
一战涟水:1946年10月19日,分三路北攻涟水。激战至11月1日,未能攻克,双方伤亡都很大。
二战涟水:1946年12月3日,以所部57旅等部队正面攻击。1946年12月14日,主力绕道到涟水的西面,这支奇兵一举奏效,我军回援不及,战斗失利。
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1日,被我军包围,激战5天全部歼灭。
9、廖耀湘
1906年生,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1944年5月,担任新编第6军军长。
沙岭村战斗,1946年2月19日,我军6个团攻击该军66团2个营和师机炮营、教导营2000余人,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两天三夜,未能取胜。新6军损失700余人,民主联军三纵、四纵伤亡了2100余人。1946年3月10日,从辽中南下,攻占我军辽阳、鞍山、海城、营口、本溪,全部得手。
1946年5月初,增援四平,廖耀湘迂回到四平以东,攻击民主联军左侧背。5月14日,第65团击败三纵主力,攻下了南城子、威远堡门。最终,我军被迫从四平撤退。
从1947年1月到10月,我军采用围点打援、远程奔袭、运动反击和伏击战等灵活多变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以“零打碎敲、蚂蚁吞象、快刀割肉”的方式作战,多次歼灭整团兵力,该军遍体鳞伤,大伤元气。
1948年10月28日,该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被歼灭。
8、邱清泉
1902年生,浙江永嘉蒲州人,黄埔二期,第5军军长。
1946年7月,苏中战役打响,邱清泉奉命率领第5军进攻淮南解放区。华东解放军为避敌锋茫,主动撤离淮南,该军轻松占领几座城池。
1946年8月下旬,定陶战役,国民党重兵围攻晋冀鲁豫解放军,该军奉命由东面围攻解放军 ,我军集中兵力对付西面之敌,该军趁机占领一些城镇 。1946年9月25日,该部由菏泽、 定陶出动向巨野进攻。中野两个旅在菏巨公路上进行阻击,经9天战斗,双方都损失很大。
1948年7月,豫东战役中,该部进占开封城,后来冒死救出黄百韬兵团 。
1949年1月6日,该军被我军包围几十日后,突围中被歼灭。
7、郑洞国
1903年生,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
1946年3月,就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职务,指挥几十万国军队,占领了鞍山、营口、辽阳、海城、大石桥、抚顺等外围重要城市。
1946年5月上旬,攻占了本溪。随后北上,占领长春、永吉等许多城镇,与我军沿松花江对峙。1948年8月,指挥13军、93军及71军各一部,经两个月激战,控制了热河省。
1947年初,指挥新6军和13军,解通化之围。6月中旬,先派出53军攻取本溪,后率新6军、93军、53军及52军一部北上,救援四平解围。
1948年3月,指挥驻永吉的60军向长春撤退。此后,半年时间困守孤城,10月21日凌晨,被迫放下了武器投诚。
6、黄伯韬
1900年生,原籍广东梅县,生于天津,25军军长。
起家部队25军,1944年才正式组建,来源有中央军、川军、东北军,起初战斗力低下。他刀阔斧的改革,严查军饷贪污问题,严肃军纪问题,赢得了25军全体士兵们的爱戴。他自创了一套训练模式,一切从零开始,让全体士兵和军官们一起按照训练纲程严格训练,严查懈怠者,战斗力迅速提升。
解放战争爆发后,该部先在高邮邵伯被粟裕挫败。此后,扫荡苏北,进入山东,在孟良崮、南麻战役、临朐战役中,都是拼死增援,逐渐赢得了声誉。
1947年下半年胶东作战,重创了胶东解放军,随后调往中原,与刘伯承部多次遭遇,均有不俗表现,战功显赫。1948年豫东战役,奇兵突至增援豫东,双方展开对攻,成功击退粟裕,取得内战以来鲜有的胜利。
1948年11月22日,兵败自杀。
5、胡琏
1907年生,陕西华县人,黄埔四期,18军军长。
1946年10月3日,中野3个纵队进攻章缝集,该军11旅血战4日,最终被歼灭,我军也伤亡巨大。
1947年7月守卫南麻城,花了20多天,修筑了一系列的巧妙的防御工事,其中有大量的子母堡。我军四个纵队攻击,未能歼灭,打成了败仗。1947年9月24日,该军在大义集、土山集一线被我军包围,马上停止前进,进驻两个村庄挖掘工事固守。华野激战数日,未有斩获,毫不恋战,断然放弃攻击,主动撤出战场。
1948年12月1日,他乘坐飞机空降第12兵团包围圈,12月7日,飞南京向蒋介石汇报,12月9日再次空降。12月15日,该兵团覆灭,仅胡琏乘战车冲出了重围。
1949年2月,重建第18军和第10军,由高魁元、刘廉一分别任军长,重组12兵团。1949年7月至9月,成功带领12兵团南撤。
4、钟松
1900年生,浙江松阳人,黄埔二期,36军军长。
1947年7月,西野包围榆林,8月7日,他率一个加强营,携带五天干粮为先头部队,日夜兼程的向榆林增援,途中顺利绕过我军新4旅的阻击防线,于8月12日进抵距榆林30里外的苏庄子、天鹅海子地区,榆林之围遂解。
8月15日,整36师从榆林南下,我军在沿途设伏。8月18日,整123旅刘子奇的前队与西野3纵在乌龙铺以北遭遇,后队国军也遭遇攻击。钟松判断形势不妙,命令刘子奇的前队迅速向师部靠拢,刘子奇未执行命令,部队仍僵持在原地。20日,他带领后队突围,这次战役只损失了2个团。
1947年10月,钟松率领4个旅冲破徐向前的狙击,解了运城之围,并一举烧了城下的4万块门板,导致晋南解放区几十万群众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1948年3月9日,陕北我军围攻洛川(宜瓦战役),连攻22天未能得手,整36师增援解围。4月23日,整36师又奉调驰援凤翔、宝鸡,沿公路尾追我军。5月初,整36师向东北沿公路追击,他一改前一阶段行动谨慎的做法,以日行百里的速度高速突进,连续数次冲散后撤我军的行军纵队,致使西北我军蒙受重大损失,彭德怀跺脚称其为“打不死的钟松!”
1948年7月30日,整36师进占冯原、刘家洼地区后,我军计划围歼该部。8月8日,钟松带着整123旅主力迅速突围,得以安全脱险,整165旅主力冒雨突围,该部大部脱险。
此后,受胡宗南排挤,他离开军队。
3、杜聿明
1904年生,陕西省米脂县人。
1945年10月18日,就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1945年11月14日,下令进攻山海关,占领兴城、锦西、葫芦岛三个要点。
1946年4月28日,在空军掩护下,先在本溪得手,迅速转而全力进攻四平街。5月14日,国民党在飞机炮火协同下,并始猛攻,经过激烈战斗,5月19日占领四平。5月23日,国民党军进占长春,至5月31日止,又占领了松花江以南永吉至农安之线。到东北仅仅半年,就先后侵占了辽西全部及沈阳外围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鞍山、海城、营口等重点城市,北沿松花江与东北民主联军相对峙。
1947年6月15日,东北我军开始总攻四平。杜与郑洞国等高级幕僚研究了全盘情况,先巩固沈阳门户,然后集结兵力去解四平之围。杜部各部队在飞机炮火协同下大举进攻,战斗甚为激烈,1947年6月30日,四平之围随之而解。此后因病辞去职务。
1948年11月2日, 他部署第三十九军、第五十二军、第五十四军由葫芦岛撤往上海的工作。
1948年11月10日,奉蒋令飞徐州,接替刘峙指挥。1948年12月3日,指挥各兵团按计划向永城方向撤退,忽然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令杜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他只得服从蒋指挥,失去了最后的撤退机会,30万军队被我军包围。1949年1月10日,被我军俘虏。
2、白崇禧
1893年生,广西临桂县人。
1946年1月4日,代理陆军总司令职。1946年5月17日飞沈阳督战,参与指挥,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等将领一举击溃林彪。1946年5月15日,被任命为国防部长。
1947年11月7日开始,坐镇九江,指挥豫皖赣湘鄂五省兵力,对刘邓大军采取防堵阻击。
1949年7月开始,指挥30万军队,与我军四野抗衡。经过青树坪战役、衡宝战役、广州战役等几次大战,所部在桂粤之交溃败,桂系实力尽失。
1、傅作义
1895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人。
他的部队吃苦耐劳,作战凶悍,他善于抓住战机,敢于突袭,深入我军腹地作战。因而在华北战场上屡屡得手,我军长期处于被动。
1945年10月至12月,他守卫绥远包头,凭靠杂牌军、地方民团、补训师等,挫败我军近10万优势兵力进攻。
1946年7月到9月,凭借仅有的5个师以及骑兵部队,共3万多人,绕开我军防线,采取围魏救赵方法,攻占集宁。我军两个军区10多万部队,指挥配合不力,连吃败仗,最后只好撤退。随后,他又与第11战区孙连仲部一起进攻我军根据地。我军判断失误,将主力置于平绥线东段,傅部以快速部队偷袭,绕开我军防线,10月11日,占取张家口。
此后,1947年4月右玉守卫战,1948年1月满城奔袭战,1948年4月冀中穿心战、1948年9月平北山区突围战,这几战有偷袭,有扫荡,有对攻,都取得了胜利,华北成为唯一国军占上风的战场。
1948年11月,70万东野部队增援,华北局势发生巨变。1949年1月22日,经过两个月困守后,他签订和平协议,将所部20余万国军移出城外,听候改编。1949年9月18日,在他影响下,绥远起义通电。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有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军军长杜聿明,新38师师长孙立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第74军军长王耀武,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日军侵华期间,他们不畏生死,杀敌雪耻、百般血战、锻造钢军、血洒疆场、扬我国威、勇敢参加重大正面战役,转战大江南北,以澎湃的卫国情操,灵便的战术运用,为祖国立下赫赫战果,让后人膜拜。
张自忠
  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但蒋介石通过各种渠道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十余万百姓啜泣流泪,蒋介石抚棺大恸。从此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就摆上了张将军的遗像,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孙立人
  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李宗仁
  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
  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薛岳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
  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王耀武
  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戴安澜
  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赵登禹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
  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粟裕后来有没有和杜聿明见过面?

没有见过,后来的政治形势决定了两人即使见面也无话可谈,故未见记载。
  没有相关记载,根据后来的政治形势,可以推测,两人没见过。
  杜聿明被俘?
  1949年1月6日,华野对杜部发起总攻。9日晚,杜聿明见部队陷于混乱,无法控制,遂决定各部队分头突围。他自己带着副官、卫士10余人单独行动,10日凌晨即被解放军所俘,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战俘生活。
1959年12月,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特赦。1961年3月,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1964年11月,当选为第4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同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终年77岁。全国政协在悼词中给予杜聿明以高度评价,称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

黄伯韬(黄百韬和张灵浦谁更厉害)做什么的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黄伯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百韬和张灵浦谁更厉害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国军名将黄伯韬是将门之后吗?国军一向以嫡系为主力、中坚。象五大主力的74军、18军、5军、新一军、新六军。很少有人知道被中央军瞧不起的杂牌军也冒出了王牌将星,他就是黄百韬。他率领整编第25师,是中原战场的主力,作用巨大。他参加的重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有:1、苏北系列攻坚战;2、孟良崮增援战;3、南麻临朐增援战;4、胶东扫荡战;5、大别山战斗;6、盐南战役;7、豫东战役。其战功及作用仅次于第5军和第18军。黄百韬可是标准的杂牌,他字焕然,原籍广东,生于天津,先在北洋军阀、江苏督军李纯的手下当传令兵。李失败后投降张宗昌,后又随张宗昌部下徐源泉投降蒋介石。升至师长后蒋送黄进陆大特别班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冯玉祥的第六战区、鹿钟麟的冀察战区做参谋长。由于一个偶然机会,黄百韬被派到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做参谋长。黄到任后惩治贪污腐败,励精图治,任劳任怨,小心守法,极力表现自己。但是因为黄是杂牌,始终不得顾的信任,后被顾外放充任第25军军长。黄自知不是黄埔嫡系,又没有靠山,地位不稳,日子艰难,只有靠战功站稳脚跟。所以在战争中,战则争先,退亦谨慎,拼死搏斗,逐渐以显赫战功取得顾祝同及蒋介石的信任。解放战争开始后,黄率整25师进入苏中,进攻邵伯。虽未成功,但也是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收获的最小一仗,国军伤亡两千余人,共军伤亡一千余人。随后在1946年4月至12月间,黄对苏北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先后攻占泰县,高邮,宝应,盐城,阜宁。他特别卖命,特别积极。1946年12月16日,整74师占领涟水。12月26日,整编25、83师攻占盐城。在此情况下,苏中解放军退进山东。1947年1月10日,黄率部攻占苏北沐阳,18日进攻新安镇地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期间,黄指挥整25师和整74师。当他发现74师孤军突出,迅速命令张灵甫回撤至垛庄桃圩之线,与整25、83师靠拢。张灵甫狂妄自大,自恃兵力强大,不听黄之指挥劝告,在孟良崮陷入重围。整74师陷入重围之后,只有整25师增援最为积极。黄倾整25师全部兵力不顾牺牲,不顾伤亡拼死增援,在遭到重大伤亡后,先后攻占三山店,交界墩,界牌等地,在进攻最后一道阵地天马岭,险些成功,华野1纵也无法阻挡,眼看就要突破,恰巧4纵一个营经过,帮助1纵守住了阵地,致功亏一篑,整74师全军覆没。没有这一个营的碰巧经过,整74师将被黄百韬救出。1947年6月,国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第三次全线进攻,在决定山东解放区生死存亡的二次战役中(即南麻临朐战役),黄率部增援,冒死血战先后解了南麻、临朐之围,在南麻牛心崮战斗中,7纵司令员成钧同志被整25师特等射手击中,受了重伤(成钧同志是华野12个纵队司令员中唯一临阵受伤的)。在这两次决定性的战役中,由于整25师拼死作战增援,才获得最后胜利,整25师功劳很大。但是整25师伤亡也大,团营长死伤半数以上,官兵伤亡上万。国军南麻临朐战役的巨大胜利,使共军彻底丧失沂蒙山根据地,沂蒙山区根据地的失守,使华野进入最困难、最黑暗的艰苦时期。在一对一攻坚战、遭遇战或防守战中,华野不是整25师的对手,这可从粟裕总结南麻、临朐战役报告中清楚看到这个问题。粟裕批评打援的7纵和地方武装、渤海军区3个团时说:“可是我们打援的部队不大得力,甚至在敌我相等的兵力下还堵不住他”。(《粟裕军事文集》322页)沂蒙山区彻底地占领后,整25师已成为主力军,被派往胶东半岛,扫荡胶东进攻烟台,彻底切断东北共军与山东共军的联系(解放战争初期,山东很大部分人员物资是通过烟台到东北的。所以国军确定三大战略目标(和两个重点)即为占领政治根据地延安,占领军事根据地沂蒙山,占领交通供应根据地胶东及烟台。解放战争开始后,烟台与苏军控制下的大连航运往来频繁,东北我军兵工厂制造的炮弹,炸药,枪支和药品,布匹等物资,源源不断海运烟台,再由陆路运到华野部队和冀鲁豫解放区,支持关内解放战争,华野从北朝鲜采购的军火弹药亦从大连转运胶东半岛,胶东已成为重要交通要冲是万万丢不得的,这最后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占领胶东和烟台,即由整25师为主力来完成)。8月8日,整25师抵潍县,10日到寒亭,11日到昌邑,8月底到高密;9月10日击破13纵39师及其他部队的坚强阻击,占领平度。黄部作战极为机警,战术有点像解放军,平度阻击战中,我军一个重机枪排火力猛烈,阻挡了整25师前进道路,整25师派出一个排伪装成前线撤下来的解放军,绕到了这个重机枪排的阵地上,一举打死打伤我军战士十几名,占领了阵地。随后再次击破13纵阻击,于18日占领胶东中心城市莱阳,(莱阳是胶东仅次于烟台大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共两军后来为莱阳进行了猛烈的争夺战),20日攻占栖霞,9月底攻占福山,10月2日攻占烟台,彻底切断东北解放军军与山东解放军海上通道,缴获战利品巨大,被授“光华宝鼎勋章”一枚。整25师在胶东最远扩张到威海,11月初整25师海运上海,随后黄部调往大别山战场。1948年1月6日,整25师108旅4个营在太湖县西李杜店与中野主力3纵9旅遭遇,战斗打响后,108旅主力从太湖赶来增援,在一对一情况下,9旅明显打不过108旅,歼敌500左右,自己伤亡579人。9旅26团团长赵玉亭,25团政委段超杰在战斗中牺牲,9旅赶快撤出战斗。因为我军作战宗旨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不打兵力相等的对攻战,阵地战,不硬拼。1948年3月9日,整25师调往淮南战场,该师40旅的三个团由浦口、明光进至盱眙,涧溪一带。108旅由浦口经六合进至竹镇,叉涧一线和整46、63师等部联合扫荡淮南,以梳蓖拉网方式对淮南路东进行四十三天的反复扫荡。4月6日,整25师两个团与苏北兵团12纵34旅101、102团、淮南支队在仇集平山头发生遭遇战,双方战斗了一天,34旅不支退走。随后整25师调到苏北战场,又取得了不太为外人所知的盐南大捷。1948年4月12日,黄率整25、4师组成南线兵团,与张雪中率领的整72、83师组成的北线兵团南北对进,企图全歼苏北兵团华野2纵、11纵、12纵于盐城,阜宁以东滨海地区。5月23日,韦国清本打算先集中优势兵力,以2纵、11纵消灭整25、4师。经过激烈战斗后,发觉碰上了硬钉子,一对一战斗完全占下风。2纵、11纵不敌整25师,且伤亡重大。同时,整25师也不断发起反攻,向前推进,随后南北二线敌军包夹苏北兵团。5月底国军南北兵团在合德会师,形成合围,形势万分危急,许多同志悲观失望,准备拼命,但在韦国清同志正确指挥下,经27、28、29日三天激战,虽损失惨重,仍于6月2日突出包围圈,韦为此急电军委请求支援。1948年6月,著名的豫东战役爆发,黄在这个战役中立下头功,战功卓著,战后蒋介石亲自为黄佩带青天白日勋章。有同道友人问,黄到底在豫东战役中有何战功,竟受到如此殊荣。是的,过去所有出版物由于描述不清,资料不齐,确实令大家不太清楚,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豫东战役共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开封战役,顺利成功。第二阶段睢杞战役,不太成功,只完成一半,原因何在?黄部奇军杀出。区兵团二个师,只消灭一个师,且自己伤亡重大。例如,以6纵4个团围歼整75师16旅47团二个营的杨拐战斗,也打成了败仗,伤亡超过2000余人。睢杞战役以消灭区寿年兵团为目标,区兵团以整72、75师、新21旅组成。一开始,解放军顺利达成了围歼整75师及新21旅于龙王店及周围村庄的任务,准备转兵进攻位于杞县铁佛寺整72师。国军为增援中原战场,以黄整25师为主,并入第3快速纵队,第2交警总队组成一个兵团,星夜来援,救援整72师,当时共军对黄的来援是没有准备的。共军对敌整5、11师为主要可能增援对象,作了充分准备,以华野3、8、10、两广纵队共四个纵队阻击整5、83师,以中野阻击胡琏、吴绍周兵团。黄兵团突然杀到是“刺斜里杀出了程咬金”,令共军措手不及,只得令王秉璋率领中野11纵由东小楼出发阻击黄兵团,中野11纵之32、31旅急驰逻岗、董店一线设防。谁知黄兵团行动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势,已越过这两地,32、31旅在急行军中分别于张连池,伯党集一线与整25师展开遭遇战,虽然略迟滞了整25师推进,但伤亡重大(自称伤亡1700余人。但战后将33旅,拆散并入32、31旅,伤亡应远远大于1700余人)只得败下阵来,使1纵1师陷入被黄兵团及整72师夹击的危险境地。黄兵团迅速靠近铁佛寺,华野不得不停攻铁佛寺的整72师,使得整72师得以完整脱险。日后成为邱清泉兵团主力。黄兵团威胁太大,华野转兵进攻黄兵团,抽调主力,以1、4、6及两广纵队围攻黄兵团于帝丘店,开始了豫东战役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则是以失败告终。可以说粟裕第三阶段作战决策是错误的。经开封、睢杞两阶段作战后,华野伤亡又大,又疲惫,已成强弩之末,应见好就收,但粟裕口张得太大,勉为其难,造成了虎头蛇尾。区寿年被俘后曾对与粟说:“你胃口太大,违反了兵家之道,接下来要失败。”粟不以为然。再说整25师见华野蜂拥而上,镇定地退入帝丘店为中心的村庄内防守,华野不顾伤亡,日以继夜猛攻,希望一鼓作气吃掉整25师。黄部连日血战,形势危急,黄一面奋战,一面苦思破敌之策。曾国藩名句给他很大启发,即“凡善亦者,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于是他亲率两营部队,在四辆坦克掩护下,反守为攻,发动逆袭,创造了国军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的唯一战例,他的参谋长死劝也未拦住他。面对绝对优势共军,他的部队伤亡重大,108旅团长李景春也重伤倒地,黄本人也受伤,仍大呼口号,死战不退,部队受司令激励、鼓舞,拼死猛冲猛打,一举夺回田花园,刘楼等村庄,遏制了华野进攻势头,稳定了阵线。这一仗打得昏天黑地,双方都付出沉重代价,与此同时邱清泉整5师采用大迂回战法,绕到包围黄兵团华野部队背后,出其不意地猛烈进攻,全线击溃了华野,并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黄河边上,俘虏了几千名伤员。据粟向中央军委报告,被俘虏伤员几百人,但据战果统计,被俘3598人(《全国解放战争史卷3》409页)。在谈到睢杞和帝丘店战役时,皮定钧同志说:“此次战役,我们杀伤敌军也很大,要谈起来,我们就是杀伤敌军一个整师,但是我们“三弟兄”(华野1、4、6纵)都残废了”。(《皮定钧日记》228页。1、4、6纵是阻击黄兵团和围攻黄兵团的主力)黄百韬率以基本日式装备为主的整25师(《全国解放战争史》卷2)屡屡重创以美式装备为主的华野,纯属不易。豫东战役,整25师重创中野11纵,救出整72师,面对绝对优势共军,坚守帝丘店,亲率部发动反攻,会同邱兵团,大破华野于帝丘店,所以把最高荣誉给他是很正确的。淮海战役爆发后,黄升任第7兵团司令官,率部7万人在碾庄被华野重兵集团包围。黄率部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坚守了十五天(48年11月8日至22日),给华野造成了巨大伤亡,使战后粟裕紧张地一下子昏了过去。这比起王耀武率10万大军守坚城济南只守一周,形成了鲜明对比。碾庄战役结束后,黄与25军付军长杨廷宴一起突围冲了出来,在途中,黄拔枪自杀身亡,结束了反共反毛的一生。自杀前,他拿出名片一张,在背后写上“黄百韬尽忠报国”,交给副军长杨廷宴,请其转交蒋介石,以表示其反毛立场和决心。淮海战役中黄伯韬是自杀的还是被击毙的?黄伯韬是被枪打死的1948年冬天,淮海平原上硝烟弥漫,我华东野战军四纵、六纵、八纵、九纵、十三纵如铜墙铁壁,把蒋介石的嫡系“王牌”部队——徐州战区东线作战兵团司令黄伯韬及其10万人马,紧紧包围在以碾庄为中心的狭小地带。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黄伯韬终于感到绝望了,在军长杨言君和副官李文杰的劝说下,他们迅速换上士兵服,悄悄溜出兵团部。这时,敌我双方在碾庄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巷战,枪炮声和“抓俘虏”的喊声四起,黄伯韬一生中都不曾想到,今日败得那么惨,那么令他寒心。当他们走到尤湖村南面的一片苇塘时,突然飞来一颗流弹,不偏不倚,正中黄伯韬。他当即倒在地上,挣扎了几下,两腿一伸,就断了气。黄百韬将军怎么死的~黄百韬(1900年9月9日—1948年11月22日),男,汉族,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籍广东梅县(今梅州梅江区),生于天津。948年11月11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于碾庄地区,22日全军覆灭,黄百韬自杀身亡。年49岁黄伯韬死在什么地方黄伯韬,国民党第七兵团中将司令,碾庄战役敌军最高指挥官,毙命于碾庄战役。但对于关注碾庄战役的学者、研究者、好事者对于黄伯韬之死,众说纷纭、引章据典,各持己见。一说,黄伯韬死于自杀,一说死于解放军的枪弹。如此这般,黄伯韬之死成了历史之谜。1948年11月5日上午,正当徐州剿总召开军事会议,在顾祝同、刘峙、杜_明主持下,黄伯韬、邱清泉一伙为共军主力首先攻击谁而争论不休时,华东野战军的30万人马,多路纵队齐头并进,由北向南,已快速推进到山东的郯城、邳县的宿羊山一线,离陇海铁路不到20公里路程。稍有军事常识的人,也能看出,矛头直指驻在新安镇的第七兵团黄伯韬。黄伯韬在中将李延年、南京派来的“总统战地视察官”少将李以_陪同下回到新安镇。11月6日上午,黄伯韬在新安镇召开军长、师长参加的军事会议,要求各部队迅速向徐州靠拢。黄伯韬自己却稳坐钓鱼台、按兵不动,傻等驻在海州的44军撤到新安镇,才动身西撤,整整延误了2天宝贵的时间,此时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苏北兵团、地方武装已完成围黄打援的战略。一部解放军切断徐州与黄伯韬的联系,占领了徐州东的曹八集、大庙火车站,担任阻击徐州之敌东援,切断黄伯韬西进后路。苏北兵团由铁路南向北、华东野战军一部由铁路北向南、一部由东向西沿铁路追击,一直把黄伯韬兵团12万人马挤压到碾庄东西10多公里的狭长包围圈内。11月10日,解放军发起攻击,经12天激烈战斗,至11月22日上午,黄伯韬兵团已大部被歼灭,兵团司令部所在地碾庄圩已被解放军攻下。黄伯韬只得与少数随从逃到64军、中将刘镇湘军长所在的大院村里。吃了午饭,黄伯韬对刘镇湘凄然道:自己年老了,(时年49岁)身体多病,做俘虏也走不动,而且很难为情,不如自己牺牲了,别人还知道有忠心耿耿的国民党人,也许使那些醉生梦死的人觉悟过来,这样国民党也许还有希望。你刘军长还年轻,再为党国做点事吧。...以此表示自己决不做俘虏。刘镇湘劝说:司令,咱们共同为党国尽忠,...刘镇湘还打开皮箱,穿上大礼服,挂上勋章,穿上皮靴,对黄伯韬、副军长韦德、参谋长黄觉说:咱们要准备成仁,为党国和总统尽忠。22日下午,黄伯韬、刘镇湘等又逃到64军156师指挥所驻地吴庄,第25军长陈士章、副军长杨廷宴也逃到吴庄。黄伯韬一听此庄叫吴庄,就长叹:此吴庄乃吾葬身之地也。因“吴庄”与“吾葬”谐音。黄伯韬也很迷信。22日下午4点左右,解放军对吴庄发动猛烈进攻,激战到黄昏,全歼吴庄守敌,生俘64军少将副军长韦德、参谋长黄觉。而黄伯韬、刘镇湘、陈士章、杨廷宴等人在哪?新华社记者黎明奉命“活要见人,死要见鬼”,一定要查清黄伯韬的下落,带着几名侦察员,花了很长时间,查遍黄伯韬最后待过的大院上、吴庄等村子及国民党俘虏,寻遍所有的工事和残存的房屋,仍未查到黄的踪迹。据杜_明被俘后说:碾庄战役后,他在徐州剿总司令部接见从吴庄逃回徐州的少将第25军副军长杨廷宴。问他知道黄伯韬司令的下落吗?他说:22号晚上,天漆黑漆黑,黄、刘、陈、见情势危急,就分别各带一部分人员突围,刘镇湘向外冲锋随后就死了,陈下落不明。黄司令和我突围后,走到一茅棚附近,见四面都有解放军,无法再走,黄司令随即举枪自杀,但并未断气,自己就又补了一枪,黄死后,自己正在哭,共军来盘问,就说自己是伙夫,,死了的是伙夫头,是自己的哥哥。因为自己和司令都穿士兵的服装,共军没有追究,自己将司令尸体掩埋好,做了记号后,就跑了出来。....见杨廷宴说得生动真切,对黄、刘为党国尽忠感到十分佩服。谁知七年后,杜_明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却见到了刘镇湘、陈士章,一问,原来,从吴庄突围后,刘当天晚上就被俘。陈士章化妆逃回南京。蒋介石又命他重新组建新25军,仍任军长,开到福建,又被解放军俘虏了。在杨廷宴指引下,花重金,雇当地农民,将黄伯韬尸体挖出,用牛车于49年1月17日偷运到南京。1月26日安葬于南京太平门外雷古山。黄伯韬是自杀?还是被解放军击毙?成了历史之谜。诉求国军25师中将师长黄伯韬具体资料黄伯韬(1900--1948)追赠上将。原名新,号寒玉,字焕然,祖籍广东梅县,1900年9月9日生于河北天津。金陵军官教育团第5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早年在北洋陆军任职,1924年投靠奉系军阀张宗昌,1928年随张宗昌部第6军军长投降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第6军团8师参谋长,1929年1月任第1集团军第48师142旅284团中校团附,3月任第48师142旅282团上校团长,1930年任第48师142旅副旅长,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5月任第41师123旅少将旅长,1932年4月任第48师144旅旅长,1935年6月任第41师师长,1936年冬任湘鄂赣边区剿匪总部参谋长,抗战爆发后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1938年11月任冀察战区总司令部参谋长,1940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1941年任第3战区参谋长,1943年4月任中将,10月调任第25军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25师师长,1947年兼任第1兵团第1纵队司令,率部进攻山东解放区,1948年8月任第7兵团司令官,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于碾庄地区兵败身亡,1949年1月被国民党追赠为上将

历史上哪些名将,是被猪一样的队友给坑死的呢?

黄百韬从解放战争爆发开始,几乎打满华东战场全场,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军25军,愣是打造成了和74军、18军比肩的王牌军。这样的功绩,国军将领中几乎没有第二个。
黄百韬是1944年开始担任25军军长的,25军中,既有东北军、川军也有中央军,算是一个典型的杂牌军。更让人郁闷的是,黄百韬是广东客家人。这事真不好办!这兵真不好带。黄百韬到任后,大力整治贪腐,关注基层官兵生活,加强军事训练,25军战斗力大大提高。
25军改编为整编25师时,黄百韬就参加了苏中战役。这一场李默庵和粟裕的巅峰对决中,粟裕以3万兵力对抗12万人,居然歼敌5.3万,号称七战七捷。事实上,第三次海安战斗和第五次邵伯战斗解放军消耗很大,很难称为胜仗。邵伯战斗,国军这边就是黄百韬。
25师不是主力,只能跟着74师打顺风仗,1946年后半年,苏中苏北根据地基本都被国军占领,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二为一了。接下来的孟良崮战役,黄百韬救援张灵甫最积极,却无力回天。
孟良崮之后,华野开始骄傲,居然分兵出击。南麻临朐两场消耗战下来,解放军损失数万人,元气大伤。此时的黄百韬25师和64师等齐头并进,重创了胶东解放军。黄百韬在胶东搞三光政策,实在是太恐怖。
胶东问题没解决,黄百韬就被带到中原战场了,这一次黄百韬成了兵团司令,除了25师还有快速纵队。粟裕在打下开封后,围歼区寿年兵团,打援黄百韬和邱清泉。打完区寿年,又来围歼黄百韬,结果黄百韬亲自开着坦克冲锋,一举击溃华野1纵,4纵和6纵三个主力纵队。华野这次真的被打垮了。
豫东战役第三阶段的帝丘店战役,是黄百韬军事生涯的巅峰,他不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青天白日勋章,还成了真正的兵团司令。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除了有25军还有粤军63军和64军,只可惜,在胶东和黄百韬关系很好的64军军长黄国梁辞职,64军军长成了傲慢的刘镇湘。
巅峰过后,就是陨落,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是如何被坑死的?听我一个一个给你说。
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一开始,就汇报要求撤入徐州抱团取暖,避免被围歼。国防部拖拖拉拉,终于同意。这拖拖拉拉的2天时间,让华野完成了围歼黄百韬的军事部署。当时国防部是顾祝同掌握,黄百韬曾做过他的参谋长。要不是顾祝同,黄百韬撤退的机会都没有!

国民党将领胡琏是怎样逃出淮海战役包围圈的

胡琏乘战车突出重围,逃到南京。
1948年4月至10月,任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1948年9月初,国民党军队取消整编军番号,恢复原来的军师番号。此月,国防部授予胡琏陆军中将衔。胡琏的整编第十八军番号撤销后,所属的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三师和整编第十师都并入新组建的第十二兵团建制。
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发表由黄维任兵团司令、胡琏任副司令。胡对此大为不满。但是,黄维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在十八军曾是胡琏的上级,声望比他还高,胡不得不表面恭顺,背后则满腹牢骚,不安于位。10月底,胡以父亲病重和医治牙病为由,请假离开部队跑到武汉去了。
11月初,淮海战役揭开序幕。蒋介石命令黄维第十二兵团迅速开赴徐海淮蚌地区作战。第十二兵团1948年11月8日由驻马店出发向安徽前进,18日到达蒙城的涡河、北淝河一带,即遭到中原野战军的进攻。25日,被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
第十二兵团被包围后,蒋介石发现胡琏不在前线,立即电召胡到南京面谈,问胡有什么办法能导致该兵团转为有利态势。胡认为这次战役是国共两党的大决战,即向蒋表示愿意飞赴双堆集;协助黄维鼓舞士气,调整态势。
蒋极为嘉许,并指示第十二兵团:“要固守下去,苦斗必生。”然后,蒋命令空军用小飞机把胡琏于12月1日送到双堆集前方。胡向黄维和军师长传达了蒋的指示后,马上到各军师阵地视察,并将兵力作了局部调整。
几天之后,中原野战军的攻势更加猛烈。第十二兵团粮弹匮乏,南京空降飞机有减无增,局势越来越严重。黄维决定派胡琏去南京,一则向蒋介石报告险情,催运补给,敦促救兵请示对策;二则要胡住在南京,以免和大家同归于尽。如果第十二兵团被歼,望胡能为大家处理善后。
7日,胡琏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双堆集情况。8日晚,蒋介石邀宋希濂、胡琏、封裔忠、蒋经国共进晚餐,并放映电影《文天祥》。蒋对宋、胡说:“这个片子很好。”暗示宋、胡为其政权“效忠”。9日,胡琏再次飞双堆集,向黄维等传达了蒋介石准许在危急时可以突围的指示。
12日,中原、华东野战军对第十二兵团发起总攻。15日,黄维突围的命令下达后,所部争先恐后乱成一团,结果除少数漏网者外,悉数被歼。胡琏因害怕当俘虏,在突围前向医务人员要了大量安眠药,准备在不能脱身时,服药自杀。胡后来乘战车冲出了重围,遇到第十八军未被包围的骑兵团。不久,他跑到了南京。
扩展资料
胡琏将军从小家境贫寒,很大才得以上学读书,后来做了国民军的文书,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北伐战争作战的时候他一向是勇敢无畏,非常的有胆识和智谋,因此得到上级的赏识。
胡琏将军也参加过淞沪会战,他所组织的敢死队战斗力极强,不管是近身搏斗还是远程射击都表现的极为出色。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抗日战争,胡琏将军简直就是救火的神器,有他在地方,战士们就不用担心失败。
胡琏将军在作战上确实可以说是勇猛善战,但是他也有着自身的缺点,在生活作风上胡琏属于大大咧咧的人,并且爱好广泛,也可以说是吃喝嫖赌俱全,而且胡琏特别看重金钱,这里所说看重并不代表着他吝啬,相反胡琏出手非常的大方,对于手下有能力智谋的人更是封赏不断。
胡琏最大的缺点或者可以说是错误就是他特别仇视中共,这种敌对状态来自于他认为国共是水火不相容的。他被毛泽东视为狡狐猛虎(解放战争时期,毛曾多次告诫刘伯承、粟裕小心提防此人);他是侵华日军的冤家,也是中共战神粟裕将军的对头。
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胡宗南大他十一岁,位高权重,是大胡,号称"西北王",他是二胡,号称"金门王",当年蒋军中有一流行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他与林彪同为黄埔第四期学员,属陈诚的土木系,是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更是粟裕眼中的“悍将谋才”,战力超强,又谨小慎微,在战场上嗅觉异常灵敏,多次死里逃生、化险为夷,人称“九尾狐”。
北伐时期因胆识过人、英勇善战,深得陈诚赏识,其后,多次跟随陈诚围剿中央苏区,战功赫赫,二十六岁即升任王牌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团长。
在淞沪会战中,奉命守卫上海北面的罗店地区,面对日军不断的轰炸冲击毫无惧色,多次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炸坦克,组织机枪火力网封锁日军前进通道,并主动出击与敌肉搏,打退日寇十几次进攻,成为国军守卫标兵。会战结束,胡琏随部挺进苏南开展游击战,重创敌寇,多次破坏日寇的沪宁铁路交通线。
1938年驻守九华山时,见日寇在江岸各地修碉堡,设重兵把守,不利国军海军特种部队在长江布雷,就指挥部队突然向敌人据点发动攻击,迫使敌人放松对沿江的巡逻,又乘黑夜突击日寇碉堡,让其不知虚实,不敢出击,国军趁机沿江布下水雷,这些水雷一年内在长江皖赣江面炸沉日军舰船六十余艘。
在枣宜会战中,驰援当阳,像当年张飞赵云一样勇猛异常,与日寇激战一周,重创敌军。1943年,胡琏率所部十一师奉命驻守石牌要塞(石牌是长江湖北西部的重要江防要塞,若丢失,则日寇可直接窥伺四川,威撼西南,甚至直逼陪都重庆)。
接受任务后,胡琏带领全师将士祭拜天地,誓与要塞共存亡,立志杀身成仁,随时准备以身殉国。在其后的战斗中,胡琏巧用地形,不断打击日寇,日军无力前进,只好丢下一千多具尸体仓皇撤退,最终不得不放弃沿江入蜀直逼重庆的战略企图。
在解放战争中,他率整编11师参加进攻苏北鲁南解放区,参加围攻中原解放军。在反复救难中,他一再遭遇粟裕。
在南麻战役中胡琏和粟裕曾经有过接触,这次战役是由陈毅和粟裕共同指导的,本来是打算以南麻为诱饵从而诱敌深入,另外还可以分散国民党军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胡琏带领士兵向南麻进攻。这次战争的结果果然是胡琏成功,而兵败之后的粟裕写了个检讨汇报,主要是说明自己在战略上太乐观所以导致了失败。
但是中央却并不认同这个说法,还写信给粟裕批评他军事上不够远见,没有想清楚后果。后来在金门战役中,粟裕再次碰到了胡琏,并且在胡琏的攻打下,粟裕的军舰全军覆没,这也是粟裕终身为之遗憾的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