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阿弥陀佛像挂哪个方位
- 2、释迦牟尼阿弥陀佛佛像区别
- 3、释迦牟尼佛像和阿弥陀佛像的区别
- 4、大日如来佛像和阿弥陀佛像有什么区别?
- 5、释迦牟尼佛像和阿弥陀佛像的区别
- 6、释迦牟尼阿弥陀佛佛像区别
- 7、阿弥陀佛佛像摆放位置
- 8、释迦牟尼佛像与阿弥陀佛像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 9、弥陀殿供奉的阿弥陀佛像有什么特征
- 10、阿弥陀佛像图片怎么画
阿弥陀佛像挂哪个方位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这些画像呀什么的其实方位不重要,主要的是如果是男女合睡的话,房间里就最好不要放相。那相对佛是很不敬的。但如果你一定要执着方位的话,你可以把他挂在西面墙上。因为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
挂在哪个方位都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面对厕所、鞋柜等不干净的地方;
不要放在卧室,人睡在床上,换衣服等不恭敬
阿弥陀佛像应该挂在佛堂或者佛塔内,以表示对佛的尊敬和信仰。在方位上,阿弥陀佛像应该与佛堂或者佛塔的方向保持一致,即面向东方或者南方。此外,阿弥陀佛像还应该与佛堂或者佛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示对佛的尊敬和信仰。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佛像区别
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佛像区别:
1、从法器上区分: 释迦摩尼佛的一般是持有钵体。阿弥陀佛佛像手持莲花。
2、从手势上区分释迦牟尼佛手势主要为说法印(一向前、一向下),阿弥陀佛主要为手托莲花。
3、从他们旁边站的菩萨区分: 阿弥陀佛旁边观音、势至菩萨;释迦牟尼佛旁边文殊、观音菩萨。
4、从造型上区分: 阿弥陀佛几乎全部是站的或者是立起来的。释迦牟尼佛他的造型有很多。
还可以从庙宇来区分佛像: 1、一般来说,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而在释迦摩尼佛的左右会有侍者,一般是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
2、供奉阿弥陀佛的大殿,多半是供奉西方三圣,中间供奉的是阿弥陀佛,旁边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释迦牟尼佛像和阿弥陀佛像的区别
一、手掌拿的东西是不一样:
阿弥陀佛几乎全部是站的或者是立起来的。一般来说,他们的手上一手拿的莲花台,一手下垂,这是很多阿弥陀佛的普遍造型,就是释迦牟尼来说,释迦牟尼佛的上面有时候手上是一个钵盂,有时候一只手是指天指地。
同时大家还要知道的是,释迦摩尼佛他的造型有很多。造型不一样的是,所有的造型都在手掌上有一定的区别。
二、从庙宇来区分佛像:
一般来说,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而在释迦摩尼佛的左右会有侍者,一般是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这两种佛了。大家区分大雄宝殿的时候一般基本是坐北朝南开门,中间供奉的是释迦摩尼,释迦牟尼左手供奉阿弥陀佛,右手供奉药师佛,也就是说他们从等级上也有一定的区分。
一般来说,供奉阿弥陀佛的大殿,多半是供奉西方三圣,中间供奉的是阿弥陀佛,旁边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三、从法器上区分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
从法器上去区分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一般来说释迦摩尼佛的首相当中一般是持有钵体,这个钵体非常常见,就像西游记里面唐三藏手里拿的那个,或者是如来佛手里拿的那个,所以大家非常的熟悉可一下就区分出来,而阿弥陀佛佛像手持莲花。
扩展资料: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公元前五百余年释迦牟尼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国,是国主净饭王的太子。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贤哲”。
释迦牟尼佛,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创始者。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佛,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了知、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参考资料:释迦牟尼佛像-百度百科阿弥陀佛-百度百科
区别如下:
1、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而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2、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为大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3、释迦牟尼佛一般造像为结跏趺坐,手托钵,阿弥陀佛坐像手托莲花,站像一般为左手托莲花,右手下垂,坐接引众生状。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释迦牟尼 (佛陀)
百度百科-阿弥陀佛 (佛教术语)
1、首先说明一点,释迦摩尼和阿弥陀佛不是同一个人,在佛教里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2、一般看到释迦摩尼佛像都是在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像设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二是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三是正中佛坛背后的三大士或海岛观音像。各地佛寺因地因事制宜,并不完全相同。
主尊佛像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种造型姿势:
第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些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成道相。
第二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势。
另外有一种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手下垂名为“与愿印”,表示能满众生愿;上伸名为“施无畏印”,表示能除众生苦。后来仿照此形像制作的也叫作“栴檀佛像”。
第三种是卧像。释迦牟尼向右侧平卧,这是他进入涅盘的姿势。释迦牟尼临终前嘱咐在身边的弟子勤修我法,因此卧像四周大多塑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像。
有的大雄宝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
三世佛旁边各有二位菩萨立像和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各是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见《华严经》、《药师本愿经》、《观无量寿佛经》)。
竖三世佛,是以人生的前世今生后世来命名的。正中是现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燃灯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不过,大殿常见的是“横三世佛”,“竖三世佛”罕有设置。
最后,强调一点,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之主,几乎都是或站或立,一手拿莲花台,一手下垂做接引状,这是最普遍的造型,表示接引众生。
释迦牟尼佛像多是各种手印造型,有时也会有托一个钵盂。有时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等等。
区别在于释迦牟尼佛像以手托钵,或作说法印。阿弥陀佛像,手捧莲台,接引众生。
1、来源不同
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而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2、法器上不同从法器上去区分还没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一般来说释迦摩尼佛的首相当中一般是持有钵体,这个钵体非常常见,就像西游记里面唐三藏手里拿的那个,或者是如来佛手里拿的那个,所以大家非常的熟悉可一下就区分出来,而阿弥陀佛佛像手持莲花,莲花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植物。
3、坐姿不同
释迦牟尼佛一般造像为结跏趺坐,手托钵,阿弥陀佛坐像手托莲花,站像一般为左手托莲花,右手下垂,坐接引众生状。
扩展资料:
释迦牟尼佛像
北魏太和(477-499年) 铜镀金 高33厘米,此像跏趺端坐,头部高昂,饰涡旋状发型,顶有高肉髻,面颊丰腴,大眼细长,神态威严。身着袒右肩袈裟,右肩披偏衫,胸前衣领上饰折带纹,衣纹厚重写实。
右手举于身侧结施无畏印,左手置左膝。四足座床浑朴稳重,正前方和两个侧面刻有飞鸟、蔓叶、胡人装束供养人、卷云等纹饰,座后刻有“大代”等铭文。
整体风格具有印度犍陀罗艺术遗风,但其圆大结实的脸庞、高挺健硕的胸脯、宽厚结实的肩膀和剽悍坚毅的神态表情,则更多地体现了当时北方鲜卑民族的人体特征和精神风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释迦牟尼佛像
百度百科—阿弥陀佛像
大日如来佛像和阿弥陀佛像有什么区别?
一、若是单尊佛像:
阿弥陀佛双掌做法界定印持莲花,有时也做接引手势;而是释迦牟尼佛则持钵或说法印。
二、若是群像:
阿弥陀佛的左右协士分别是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左手下垂,在佛教里也不是同一个概念,为了众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就是释迦牟尼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这些唯有大地能够证明,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结跏趺坐,结跏趺坐,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
另外有一种立佛,上伸名为施无畏印。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双手叠置足上,有时也会有托一个钵盂;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一手拿莲花台、左手持钵,几乎都是或站或立,左手横置。
扩展资料: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像和阿弥陀佛像的区别
区别如下:
1、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而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2、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为大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3、释迦牟尼佛一般造像为结跏趺坐,手托钵,阿弥陀佛坐像手托莲花,站像一般为左手托莲花,右手下垂,坐接引众生状。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释迦牟尼 (佛陀)
百度百科-阿弥陀佛 (佛教术语)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佛像区别
法器上区分:释迦摩尼佛的是持有钵体;阿弥陀佛佛像手持莲花。手势上区分:释迦牟尼佛手势为法印(一向前、一向下),阿弥陀佛为手托莲花。旁边站的菩萨区分:阿弥陀佛旁边观音、势至菩萨;释迦牟尼佛旁边文殊、观音菩萨。造型上区分:阿弥陀
阿弥陀佛佛像摆放位置
我相信你一定见过寺院、道场供奉的西方三圣像,或者阿弥陀佛佛像。你就用这种方法供就可以了。阿弥陀佛像一定供在当中,观世音菩萨像供在阿弥陀佛左手边,如果没有大势至菩萨,右边空着没有关系。一定是阿弥陀佛在当中,不可以两边平摆。
或者你就供奉阿弥陀佛的话,那么这个摆放位置你就摆放在中间,而且是摆放在吉位或者是吉位即可。其它地方结合你的条件和供奉摆放仪轨摆放为佳。
此外,正确摆放好佛像后,你的供奉方式也要讲究,供奉是切勿使用化学香或者劣质香供奉;一般是使用天然香才是正确的。这建议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好点的天然香供奉为好。还有,想要更得佛加持,可以同时佩戴佛吉祥物在身的。这个同时在无相铜炉定无相吉祥佛吊坠即可。
释迦牟尼佛像与阿弥陀佛像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释迦牟尼佛佛像手中持钵。
阿弥陀佛佛像手持莲花。
法器不同。
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阿弥陀佛手持莲台。释迦牟尼佛不持法器,市面上也有持宝珠的佛像。
名字不同而已
一、若是单尊佛像:阿弥陀佛双掌做法界定印持莲花,有时也做接引手势;而是释迦牟尼佛则持钵或说法印。
二、若是群像:阿弥陀佛的左右协士分别是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这时,右侧是观世音菩萨是持宝瓶,左侧大势至菩萨则持莲花,而阿弥陀佛则作接引手势,俗称西方三圣像(通常为立像)。
另外比较大规模的佛寺,其大雄宝殿中间佛龛上会供“三宝佛”(通常为群坐像):这时,中央为释迦牟尼佛,通常是持钵或只作法界定印;右侧为药师佛,通常是持药钵或宝塔;左侧为阿弥陀佛,则仍持莲花。
此外,若不以人间形象论断的话,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则是应身佛。
弥陀殿供奉的阿弥陀佛像有什么特征
双手合在一起,托摩尼宝。
佛的 相
一般是接引像。右手手掌下垂“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三十二相】
三藏法数云:
一、足安平相 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
二、千辐轮相 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三、手指纤长相 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月*庸]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人也。
四、手足柔软相 谓手足极妙柔软,胜余身份也。
五、手足缦网相 谓手指中间,缦网交合,文同绮画,犹如鹅王之足也。
六、足跟满足相 跟,足踵也,谓足之踵,圆满是足也。
七、足趺高好相 谓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种种庄饰,妙好圆满也。
八、腨如鹿王相 腨,股肉也,腨如鹿王相者,谓足腨渐次纤圆,如彼鹿王之腨,纤好第一也。
九、手过膝相 谓双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过膝也。
十、马阴藏相 谓阴相藏密,犹如马阴,不可见也。
十一、身纵广相 谓身仪端正,竖纵横广,无不相称也。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 谓身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乱,右旋上向,青色柔软也。
十三、身毛上靡相 谓身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十四、身金色相 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也。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 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十六、皮肤细滑相 谓皮肤细腻滑泽,不受尘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处平满相 谓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皆平满端正也。
十八、两腋满相 谓左右两腋平满而不窊也。
十九、身如师子相 谓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师子王也。
二十、身端直相 谓身形端正平直不伛曲也。
二十一、肩圆满相 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
二十二、四十齿相 谓常人但有三十六齿,唯佛具足四十齿也。
二十三、齿白齐密相 谓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也。
二十四、四牙白净相 谓四齿最白而大,莹洁鲜净也。
二十五、颊车如师子相 谓两车隆满,如师子王也。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谓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
二十七、广长舌相 谓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于发际也。
二十八、梵音深远相 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
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 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精色也。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 睫目旁毛也,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 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
三十二、顶肉髻相 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
阿弥陀佛像图片怎么画
关于阿弥陀佛像图片怎么画如下:
分发牛皮纸、黑色记号笔。定出人物头部位置。添画出人物脖子、肩膀。运用蜗牛线细致刻画佛祖头发。添画佛祖服饰及胸前卍字标志。运用线条进行佛光的装饰绘画。分发12色马克笔进行涂色。调整画面,完成作品。分发白色卡纸进行装裱。
拓展知识
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渡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造像设定
在显宗或汉传佛教中,阿弥陀佛的造像为右手下垂,掌心向前作与愿印,左手持莲华。手作与愿印,表示众生的往生之愿和阿弥陀佛的接引之愿相互摄引,阿弥陀佛能与愿众生;手持莲华,因为极乐世界的众生不是胎生,而是莲华化生。
由于自己的愿力和佛菩萨的悲愿,不须父母为缘而化生莲华中。莲华为出于淤泥而清净,离一切烦恼得身心清净成为圣者。修念佛生净土即化生莲华。阿弥陀佛以莲华接引众生来住此国佛刹。在密教中,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的妙观察智,名甘露王。
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称受用智慧身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身黄金色,结入定印,三昧耶形为莲花;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无量寿如来,居中台八叶院之西方,身白黄色或真金色,跏趺坐于宝莲上,结入定印,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初开的莲花。后期的密教,有关于阿弥陀佛手印印相的流传,因为并非见于经藏,所以说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