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铳,火铳的拼音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7 20:34:00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火铳怎么读

火铳怎么读介绍如下:
【火铳 huǒ chòng】:中国古代用火药发射石弹、铁弹或铅弹的管形火器。用青铜或铁铸成。是最古老的火炮。中国现存最早的火铳是14世纪元代时铸造的,口径为105毫米,长353毫米,重6相似词:炮铳 铳子 以火救火 火烧火燎 火急火燎 急火火 火火 禁火 。
1、他知道铁火铳威力比铜火铳大许多,所以才不惜代价地去琢磨此物!
2、此处风土高燥,若暗埋地雷、火铳,破敌必矣。
3、如今那杆火铳早已锈迹斑斑,不能用了,宋克成还是保存着,说看到它就想起了那个晚上,就想到自己的责任。
4、以此看来,只须五六火铳胸甲骑兵游弋无定河,混天王千数饥民偏师必不敢继续北来。
5、他的羊被火铳伤到肺;他的鸡被下毒;他的狗被捕兽夹活生生夹断一条腿。
6、除了“洞洞鞋”,还出土了矛、刀、剑、火铳、震天雷、铁头盔、手铐、脚镣等。
7、冲到有效射程内的火铳手们一通排射,虽也射杀了许多鞑子,但是后边的刀盾手根本来不及跟上冲锋,鞑子就乱箭齐发,重新封锁了谷口。
8、走东屯串西屯,联系了三十多个人,利用手中的六把火铳拉起了杆子,山头号叫“过江蛇”。
9、究其原因还是因火铳无法进行连续有效的射击,而李信的演示恰恰打破了他意识中火铳的传统使用方法。
10、好在那破火铳子是个自制的土破烂,没个啥威力,冬天里穿的厚实,铁砂子打过去也就没多少劲了。
11、董将军,闯王有令,命火炮再前进一百步,火铳手前进两百步,不得违误。
12、他们心毒手辣,为所欲为,经常成群结队,携带火铳屠刀或枪枝弹药,身着盔甲,招摇过市。

火铳是什么东西?

火铳是什么意思
一种用火药引燃发射铁弹丸的管形火器
古代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形火器。《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可即于 金齿 、 楚雄 、 品甸 及 澜沧江 中道,葺垒深池,以固营栅,多置火铳为守备。寇来勿轻与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遣人四出,各假弓矢火铳,又诣邑借巨炮二。”
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火铳
手电筒,光的速度比火铳快多了,直接把对方闪瞎,简单又粗暴,居家旅行必备
火铳打的是什么子弹
那个还没有打子弹那么高科技,一般的全是填火药打的是钢珠或者是铅弹!

望采纳,手工打字!!
三国群英传7道具里有个火铳概要是什么啊?就是打完比武后给的东西?
那是装备型道具,装备于武将三个格子的最后一个(前两个格子分别是武器、坐骑),装备该道具之后,无需学习可以直接获得该道具赋予的技能,但卸下道具后技能消失。
如火铳概要,装备等级17,装备后获得技能——火铳班阵、火铳排阵
燧发枪和火铳有什么区别
火铳是通过 “底火”引燃火药。
燧发枪是通过撞击 “燧石” 的火星引燃火药 。
火铳的底火是什么做的,,,,求求谁能告诉下
由煤,硝,硫磺组成的黑火药
火铳是中国的那一个人发明的
火铳 ——比欧洲发明早200多年,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 ———
鸦片战争时期,不忘“骑射乃满洲根本”的八旗兵在八国联军新式的“连环机枪”前被打得尸积如山,中国军队在洋枪洋炮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其实,早在康熙时期,著名的兵器发明家、火器专家戴梓在连发火器的研制方面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他发明的“连火铳”在当时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的火器,并且一度被后人称为清代“机关枪”。可是,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却没有被康熙采纳。而专家认为,当时的连发火器正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
戴梓发明的“连火铳”比欧洲人发明的机关枪早200多年,但并未被康熙采纳
戴梓从军后,充分利用自己在机械和兵器方面的杰出才能和精巧技艺,创造和仿制了一系列先进的机械工具和兵器,解决了不少实践中的难题。他曾将自己发明的“连珠铳”献给康亲王,“连珠铳”又称“连珠火铳”,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这种武器的设计十分巧妙,不仅解决了旧式火铳用火绳点火,容易遭受风雨潮溼影响的难题,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够连续射击的优点,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战斗力,比欧洲人发明使用机关枪早200多年,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可惜,这个发明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只能“器藏于家”,至乾隆朝后便逐渐失传,给中国人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火铳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火铳初创于中国元代,它是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是突火枪的发射原矗制成的。虽然长期以来对火铳创制的年代无据可依,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蒐集到的出土和传世的元代火铳日渐增多,从而为分析其创制的时期和有关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资料分析表明,火铳应是中国最早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
元代创制和使用的火铳,使中国管形射击火器出现了由原始的竹筒火枪向金属材质铸造的火枪的一次飞跃性过渡,同南宋创制的突火枪相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火铳对突火枪的继承性,也可以认为元火铳是突火枪发展的产物。相比宋代的突火枪,火铳的优点无疑是明显的,突火枪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铳是金属铸造,在使用寿命、使用安全性和射程上突火枪都是难以比拟的。突火枪是最早自发运用发射原理的管形射击火器,元火铳也是自发运用发射原理的较为先进的金属材质管形射击火器。

火铳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火铳是元代时期发明的。
以火药发射石弹、箭、铅弹和铁弹,是在南宋长期使用的各种火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代火铳问世后,发展很快,在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热兵器的发展进入-个新的阶段,也对后来的战争形式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开展了新的篇章。
结构性能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火铳是中国“元大德二年”的火铳。现存于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这个铳为铜质,铸造而成,铜色紫,表面略有绿锈。铳体坚固,重6210克,全长34.7厘米,保存完好。
铳身竖刻有两行八思巴字铭文,这一文字为元代官方文字。经专家初步认定,这件铳制造时间为“元大德二年”(1298年)。由编号“数整八十”可知当时火铳的制造和使用都有了一定规模。
火铳的发现者、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李春校。此件火铳是1987年7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达特淖日地区的一牧民院落内羊圈边偶然发现的。1998年10月,这件火铳入藏蒙元文化博物馆,并于2004年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历代战争和战略研究室、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有关学者共同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火铳是元朝的时候发明的。
中国元朝和明朝前期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火铳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是在南宋长期使用的各种火枪的基础上,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元明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
元朝时,管形火器得到发展。火枪,火炮的竹管改用金属制作,起初是用铜铸造,叫做“铜火铳”,后来又改用生铁铸造,称为“铁火铳”。这时金属管形火器不仅装填火药,而且还装有球形铁弹丸或石球,从而开创了在金属管形火器中装填弹丸的先例。
火铳的历史。
元朝制造的火铳最早始于何年,目前尚缺乏文献记载。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元代火铳,是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的制品。火铳采用青铜铸造管身,能耐较大膛压,可以填较多的火药和较重的弹丸,因而大为提高了火器的威力。火铳使用寿命长,能反复装填使用发射。因此,在发明以后不久就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

火铳的拼音

火铳 [ huǒ chòng ]
资料扩展
火铳 [huǒ chòng]
古代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形火器。
《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可即於 金齿 、 楚雄 、 品甸 及 澜沧江 中道,葺垒深池,以固营栅,多置火铳为守备。寇来勿轻与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遣人四出,各假弓矢火铳,又诣邑借巨炮二。”
铳(chòng)
铳(铳) chòng(ㄔㄨㄥˋ)
(一)、旧时指枪一类的火器:火铳。鸟铳。
(二)、同“冲,2声”。

火铳原理是什么

1、火铳初创于中国元代,它是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是突火枪的发射原理制成的。虽然长期以来对火铳创制的年代无据可依,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搜集到的出土和传世的元代火铳日渐增多,从而为分析其创制的时期和有关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资料分析表明,火铳应是中国最早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2、元代创制和使用的火铳,使中国管形射击火器出现了由原始的竹筒火枪向金属材质铸造的火枪的一次飞跃性过渡,同南宋创制的突火枪相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火铳对突火枪的继承性,也可以认为元火铳是突火枪发展的产物。相比宋代的突火枪,火铳的优点无疑是明显的,突火枪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铳是金属铸造,在使用寿命、使用安全性和射程上突火枪都是难以比拟的。突火枪是最早自发运用发射原理的管形射击火器,元火铳也是自发运用发射原理的较为先进的金属材质管形射击火器。

火铳是什么

火铳
中国元代和明代前期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火铳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是在南宋长期使用的各种火枪的基础上,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元明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火铳用铜或铁铸成,铜铸较多。由前膛、药室和尾銎构成。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等。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火器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明朝建立后,大量制造火铳 加强了边防、海防和城防设施,并于永乐年间组建了专用火器的神机营。嘉靖以后,逐渐被鸟铳和火炮所取代。
元代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