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成语《举案齐眉》主角,东汉隐士梁鸿,您知道多少?
- 2、举岸齐眉的主人公是哪个?
- 3、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谁 举案齐眉的主人公介绍
- 4、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谁
- 5、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谁?梁鸿举案齐眉的故事
- 6、举案齐眉说的是谁的故事
- 7、举案齐眉主人公是谁呢
- 8、”举案齐眉,脱颖而出“的主人公各是谁?
- 9、举案齐眉的典故主人公是谁 揭举案齐眉什么意思
成语《举案齐眉》主角,东汉隐士梁鸿,您知道多少?
大家都知道《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吧,此成语故事中的主角是东汉隐士梁鸿。那么,梁鸿是何许人也?他又怎样成为成语中的主角的?现介绍如下:
一.东汉隐士梁鸿简介
梁鸿,字伯鸾(luán,同音字"孪"),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约从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
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注重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
梁鸿从小酷爱读书,后来成为东汉初期有名的经学家、文学家,但一生没有做官,因作《五噫歌》讽刺统治者的奢侈,使汉章帝甚为不满,遂改名换姓,隐居南方(今江苏常熟、武进一带)。据《东汉观记·梁鸿传》载,梁鸿少孤家贫却很有主见,有骨气:"(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此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大意是说,有骨气的梁鸿不沾别人的便宜,即便是做饭,也不趁别人的热锅省柴,而要自己重新燃火做饭。
二.夫妻相亲相爱、举案齐眉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jiù,同音字"旧"),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搭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
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jì,同音字"纪"),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 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yào,同音字"要"),取了个名叫孟光。后来夫妻俩到吴地(今江苏无锡境内),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chōng,同音字"冲")米。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这就是成语"举案齐眉"的来历)
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不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要了一块地将他葬在吴要离墓旁。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三.后人纪念高士隐迹
在无锡鸿山南麓铁山岭下,有座"鸿隐堂",又名铁山寺,鸿山寺。相传,曾为东汉高士梁鸿与孟光隐居的故宅,又称梁鸿宅。1983 年,鸿隐堂列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旧时,无锡民间还流传一曲民歌:"梁鸿孟光到梅里,隐居江南浚梁溪;鸿山脚下传耕织,举案齐眉好夫妻"。无锡的别名称"梁溪",无锡有名的"梁溪河",无锡"鸿声"等地名,这都是为纪念东汉高士梁鸿而题名。
据无锡梅村养老院百岁老先生邹鹏回忆说:八十年代,他接待日本民间考察团参观鸿隐堂时,日本代表赞美说:"日本的家庭夫妻,民间恩爱礼节是向梁鸿孟光学习传过去的"。日本民间人士对梁鸿孟光历史的研究,其深入程度使我们感到惊讶!
1989 年,历时两年大修,现殿堂两进,山门一座,两座侧厢,在山门外西侧立碑亭记之。大殿上由泥塑大师柳家奎重塑了梁鸿与孟光夫妻双像,恢复了明文徵明题写的"鸿隐堂"匾额,欧阳修撰写的抱柱联。为了颂扬高士隐迹,把铁山寺复原改为鸿隐堂。2003 年,鸿隐堂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以上的描述,您应该了解梁鸿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吧?也应该知道他为什么会是成语《举案齐眉》的主角了吧。
通过今天的介绍,我认为应该学习梁鸿的"硬骨头精神", 以此励志来鼓励自己的子女和年轻人,要有志气,不依靠他人,而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艰苦创业。
举岸齐眉的主人公是哪个?
应该是孟光吧
两个都是,梁鸿是男主人公,孟光是女主人公
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出自《后汉书 · 逸民列传》的“梁鸿传” 。梁鸿(字伯鸾)少小家贫,只得去为人做活,但他为人处事的“诚”却受到人们称赞。在一些人知道了梁鸿“高节”之后,都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可梁鸿却不愿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梁鸿知道后便迎娶了孟光。孟光细细打扮一番,嫁了过去。不料梁鸿竟七天不对新婚妻子说一句话。逼得没法,“妻乃跪床下”问其原因。梁鸿说,你穿得这么好,如何与我过苦日子?孟光赶紧穿上粗布旧衣,重新按劳动时的衣着打扮一番。这时,梁鸿方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后来梁鸿因作诗,得罪了皇帝,便改名换姓与妻子逃往齐鲁一带。生活没有着落,梁鸿便去给人家干活。在外干活为下人,但是,“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是夫妻恩爱、相亲相敬的代名词
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谁 举案齐眉的主人公介绍
1、举案齐眉典故的主人公说的是梁鸿和孟光夫妻二人,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相敬如宾的美好。
2、孟光嫁给梁鸿之后,小心侍奉夫君,每次给丈夫准备饭菜,都会把食物举到自己的眉毛处,以十分恭敬而又谦卑的姿态侍奉丈夫。
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谁
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梁鸿和孟光。举案齐眉出自《后汉书·梁鸿传》,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举案齐眉的故事讲述了书生梁鸿和富家女孟光之间的爱情故事。夫妇婚后第七天,孟光就脱去绮罗之服,操持家务。梁鸿也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与妻子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举案齐眉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叫梁鸿。他的品性良好,有很多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不娶。
同县姓孟的有个女儿,长得又胖又丑还黑,力气大到能举起石臼,由于挑剔配偶一直没嫁。父母问她原因,她说:“我想嫁象梁伯鸾那样贤德的人。”梁鸿听到这件事情后就向她下娉礼求婚。
她要求父母准备好布衣,草鞋,纺织用的筐缉绩这些用具。到了出嫁的时候,开始她精心打扮之后进门,可七天过去了梁鸿却并没有搭理她。
梁鸿妻于是端跪在床边,说道:“私下曾听说过夫君高尚的品德,寥寥几句便打发数位女子。我也曾回绝刁难过几位男子,如今却不知道为什么被你责怪,特地过来向你请教我的过失。”
梁鸿说道:“我想求娶的是那种朴实的,能勤俭持家的伴侣,是能够和我一起归隐到深山里生活的人。可现在的你衣着华丽,脸上涂满粉黛,怎么会是我梁鸿所希望找的那个人!”
梁鸿妻说道:“我这么做就是要考察你的节操而已。我也是有那能隐居深山的服饰。”于是将发髻梳成椎髻,穿上布衣,提着器具来到梁鸿面前。
梁鸿非常开心地说:“这才是我梁鸿妻子真正的样子,定然能够侍奉好我呀。”梁鸿为妻子定表字德曜,取名孟光。
于是来到吴地。投靠到大家皋伯通门下,住在廊庑之内,受雇帮人舂米作为营生。
每天回家,妻子为他准备饭菜吃食,在梁鸿跟前从不仰视,总是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恭敬的侍奉梁鸿。
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谁?梁鸿举案齐眉的故事
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谁?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梁鸿。举案齐眉的意思是什么?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关于成语举案齐眉的故事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陜西咸阳西北)。他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习。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猪。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着火,延及周围的人家。梁鸿就一家家的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一段时间的工来补偿。”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绝无怨言。邻家的一些老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悉数归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回乡去了。
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他们的好意,就是不娶。与他同县的一位孟氏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次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娉礼,准备娶她。
孟女高高兴兴的准备着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孟家女就来到梁鸿面前跪下,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甚么,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不知妾犯了甚么过失?” 梁鸿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着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有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去,对妻子说:“你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后来他们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以耕织为业,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开了齐鲁,到了吴地(今江苏境内)。梁鸿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请梁鸿进食。皋伯通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梁鸿因此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举案齐眉说的是谁的故事
举案齐眉是形容夫妻关系和谐的成语,最早说的是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和他的妻子孟光。 梁鸿字伯鸾,扶风人,也就是今陕西宝鸡扶风县,他年幼丧父,但学习刻苦,曾进入太学学习,经史子集无一不通,毕业后分配到上林苑牧猪。有一次,梁鸿不小心遗漏火种,烧了一户人家一点财物,便以猪作价赔偿,但那户人家刻薄,还嫌不够,让梁鸿做护院来补偿,梁鸿也不抱怨,恪尽职守,倒是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一起为他打抱不平,责备户主。户主良心发现,准备将猪还给他,但梁鸿觉得自己有错在先,坚决不受。后来他也不再当猪倌,回老家去了。有一次,梁鸿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洛阳,作了一首《五噫歌》,指责王公贵族,替百姓鸣不平,结果被汉章帝知道了,按说汉章帝也是个明君,也许梁鸿的歌词写得刻薄了些,竟把皇帝给惹急了,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一路东逃到渤海之滨。后来追捕令又发到了山东,梁鸿只好携妻儿南逃至吴地。他们在此隐姓埋名,在一大户人家皋伯门下做雇工,就住在人家的廊庑之下,以帮人舂米为生。举案齐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举案齐眉的另一位主人公就是梁鸿的妻子孟光,这位女性也不是一般人,她跟梁鸿是老乡,据说长得又胖又丑还黑,力气大到能举起石臼,也许是挑花眼,也许是没人要,到了三十岁还待字闺中。
举案齐眉主人公是谁呢
举案齐眉是一个成语,是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间互相敬重。
出自:《后汉书·梁鸿传》
原文: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译文:每天回家,妻子为他准备饭菜吃食,在梁鸿跟前从不仰视,总是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恭敬的侍奉梁鸿。
主人公是梁鸿和孟光夫妻,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相敬如宾的美好。
主人公是梁鸿和他妻子,说的是他每次回来,妻子为了他准备好食物,不敢看他,把端菜的案板放在眉毛一齐的地方。
”举案齐眉,脱颖而出“的主人公各是谁?
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孟光的女人和他的丈夫,据说每次丈夫回家吃饭时都把装饭的托盘举得和眉毛一样齐.
至于脱颖而出嘛,主角大概是小麦谷子之类的,颖在古汉语里是小麦一类作物的壳,大概原意是小麦谷子脱了壳就出来了的意思吧.(嘻嘻)
举案齐眉----汉代的梁鸿
脱颖而出----毛遂
举案齐眉,汉代梁鸿
脱颖而出,虞卿
举案齐眉,汉代梁鸿、孟光的故事,梁鸿青年时贫贱,但有大志,其妻孟光对他非常尊重,每次吃饭时都把托盘举得高高的,献给梁鸿。后来,梁鸿成为汉代大儒。
脱颖而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是指的毛遂.
举案齐眉的典故主人公是谁 揭举案齐眉什么意思
举案齐眉的典故主人公是谁?这个典故讲的是夫妻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故事。夫妻两个人能够在一起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还能在一起携手并进,相互陪伴,这样的感情才能长久。如今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现实,成为夫妻都成了再三对比考虑的事,能够真正举案齐眉的也越来越少了。下面我为你讲述举案齐眉的故事和举案齐眉什么意思。
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他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习。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猪。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著火,延及周围的人家。梁鸿就一家家的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一段时间的工来补偿。;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绝无怨言。邻家的一些老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悉数归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回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