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代表人物,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8 02:13:16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道家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主张?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老子:《道德经》一书五千言,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
  老子的哲学是从宇宙到人生再到政治。“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由人生论、社会论和政治论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概括。
  老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其思想的传播,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曾对孔子和孙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继承道家传统的庄子思想对后来的佛教禅宗和中国文艺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和孟子同时,比孟子略晚一点。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周显王十四年),卒于公元前进275年(周赧王四十年)。庄子家境贫穷,曾居住陋巷,以织屦为生。
  庄子信奉老子的学说,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现存《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其《外篇》十五篇及《杂篇》十一篇,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后世道家学者所依托。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和孟子同时,比孟子略晚一点。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周显王十四年),卒于公元前进275年(周赧王四十年)。庄子家境贫穷,曾居住陋巷,以织屦为生。
  庄子信奉老子的学说,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现存《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其《外篇》十五篇及《杂篇》十一篇,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后世道家学者所依托。
  庄子通过“象罔得到玄珠”的寓言,用老子“有”“无”“虚”“实”的思想对《辞系传》“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作了修正,强调只有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形象(“象罔”)才能表现宇宙的真理(“道”)。庄子的这个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
  老子和庄子皆是代表小国贵族的思想家。他们反对侵略,鄙视富贵,主张均平,反对压迫。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们主张小国寡民,公社复归,并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不尚贤,反对儒家提倡的礼制。从主流上说,老子、庄子都是反封建压迫的哲人。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庄子都认为天下万物出于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他们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庄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完整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学者。
一、代表人物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列子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3、庄子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二、代表著作
1、《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列子》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3、《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三、主要主张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兼采百家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有哪些?

《清心决》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尘垢不沾,俗相不染
虚空宁宓,混然无物
无有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浑涅
天地无涯,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灵台清悠
心无挂碍,意无所执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
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清心如水,清水即心
微风无起,波澜不惊
幽篁独坐,长啸鸣琴
禅寂入定,毒龙遁形
我心无窍,天道酬勤
我义凛然,鬼魅皆惊
我情豪溢,天地归心
我志扬迈,水起风生!
天高地阔,流水行云
清新治本,直道谋身
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扩展资料:
道家基本概念
若是说儒家的中枢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中枢便是自然。
依道家来看,儒的倡导虽好,却只能靠严以律已刻意做到,一有不慎,则内以伤身,外以乱人。宋朝时,儒生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便可看出。而道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
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木音希声般的仁,故对于儒的“温检恭良让”的人德,道家更注重如何做到自然,故有“虚无、齐物、守一、柔弱、纯粹素朴”五德。完成五德之后,自然而然做到儒提倡的“仁”和“义”。
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
参考资料:
道家-百度百科
如下所示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和列子。1.老子:姓李明儿,字旦,字伯阳,或谥伯阳。 春秋末年,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道教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核心是简单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无言教。 老子在功力和技术上,讲究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2.庄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 姓庄,姓周,是宋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代国君宋代公。 他创立了中国重要的哲学流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道家的代表人物。 他和老子一起被称为老庄。 庄子最先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三声”思想与《易经》中的“三才”一致。3、列子:姓列,名于口,郑国莆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古籍亦写烈峪口、烈峪口或子列子,与郑木公同时出生于东周未烈王时期。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道家代表人物。 毕生修道,师从关胤子、虎丘子、老上士、知伯高子等。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都是代表小国贵族的思想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他们反对侵略,反对富贵,主张和平,反对压迫。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C

道家的代表人物

  1、道家代表人物:黄帝、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

  2、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不仅是道家哲学的最高概念,也是其终极信仰对象。由于道具有无的特点,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信仰道就不是信仰一个固定的、统一的、外在的他者,而是把不确定和变化本身接纳于其中。

  3、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将有限的东西当成信仰对象往往带来灾难和冲突。另外,信仰道也不是信仰任何高高在上者,而是道法自然,道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并辅助各种差异的充分展开。所以道没有统一的形态,趋近道也没有统一的方式,道把权力下放给人类,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对道的这种信仰,有助于人群凝聚、成长为一个有序、自由且有神圣感的社会。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道家的两大代表人物分别为庄子与老子。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文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经》,庄子著有《庄子》;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看法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
道家介绍: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西汉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中称道家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才称之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道家的创立者是著名思想家老子,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彭蒙、田骈等。
道家学说以“道”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他们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学派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
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2]。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
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2、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学者,周朝郑国圃田(今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扩展资料:
道家无为思想的产生背景:
周朝之前,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自平王东迁,东周开启,实施了分封制,国家最高统治者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并准许其建立诸侯国。
诸侯有权将封地再分封给卿大夫,将任务层层摊派,最后把土地分给百姓耕种。这虽能提高下级加强生产的积极性,但弊端也大。
比如诸侯等下级,通过瞒报产量和偷税漏税等,就可减少上缴比例。因此,诸侯国越来越富、周王室却越来越穷。
随着周室日渐式微,诸侯日益坐大,大国之间互相争权夺利、吞并小国、争当霸主。此时的周天子仅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无实际控制天下的能力。
因此周朝进入了大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你争我夺、连年征战,导致战火纷飞、人头翻滚,百姓苦不堪言,天下混乱至极。
老子亲眼目睹诸侯争霸、战乱纷起、百姓民不聊生、国家渐趋衰落等乱象。他遵从“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的理念,意欲隐去。他认真思考天下大乱问题。
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诸侯)的利欲熏心、胡乱作为,并以妄为常、乐此不疲,此即“有为”;基于此,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即:知常不妄,循行天道,顺势而为,而不胡乱作为。期望能以此来缓解社会尖锐的矛盾,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这就是无为思想产生的缘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道家代表人物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杨朱、文子等。
1、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公认的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司马迁语),代表作是《道德经》。其身世没有确定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种观点:一说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
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因见周德日衰,退隐西游,不知所终;二说老子是老莱子;三说太史儋即老子。后人对这几种说法有不同的观点,引起了长期的争论。
2、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文哲大家,宋国蒙人,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重要开创者,与老子并称“老庄”。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
3、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老,主张“秉要执本,清虚无为”(汉朝学者刘向语)、“贵虚”、“贵正”。现存《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
4、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是老子之后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贵生”、“重己”、“为我”,其名言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5、文子:老子的弟子,与卜商子夏同时,而少于孔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列子现存作品《文子》十二篇,曾被认为是汉以后的伪书,但1973年河北定县40多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所以确证是先秦著作无疑。

道家代表人物

道家代表人物是黄帝、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
老子,“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切由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首先,“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其次,“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再次,“道”是无。
简介:
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老子、列子、庄子。

  1、老子: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2、列子: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3、庄子: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