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杵磨针的意思,铁杵磨针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8 11:52:16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铁杵磨针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基本信息 成语简拼: TCMZ 成语注音: ㄊ一ㄝˇ ㄔㄨˇ ㄇㄛˊ ㄓㄣ 成语繁体: 铁杵磨针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英文: 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 成语解释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 & 用法 成语出处: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示例: 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磨针的。

铁杵磨针的意思

铁杵磨针的意思:
磨针溪,在象耳山的下边,世人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打算放弃离开,路过这条小溪时,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问老婆婆在干什么,老婆婆说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被她的一直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成语典故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铁杵磨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拼音:tiě chǔ mó zhēn。
出自: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
译文: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用法: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铁杵磨针的近义词
锲而不舍
拼音:qiè ér bù shě。
释义: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用法: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铁杵磨针的意思

铁杵磨针的意思:比喻人有恒心和耐力,则做事一定能成功。
【拼音】[ tiě chǔ mó zhēn ]
【近义词】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愚公移山、滴水石穿
【反义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
铁杵磨针的近义词
1、滴水穿石
【拼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释】见“水滴石穿”。
【近义词】水滴石穿、锲而不舍、绳锯木断、孜孜不倦、持之以恒、铁杵磨针
【反义词】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2、愚公移山
【拼音】[ yú gōng yí shān ]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近义词】持之以恒、铁杵磨针、精卫填海、铁杵成针、锲而不舍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铁杵磨针的意思 铁杵磨针的含义

1、铁杵磨针,汉语成语,拼音是tiě chǔ mó zhēn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2、成语用法: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3、成语出处:出自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文言文铁杵磨针的意思

1. 文言文铁杵磨针的意思 “铁杵磨针”亦即“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该成语出自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即:
原文内容: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原文大意: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觉得学习太辛苦,就跑到外面玩去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 文言文铁杵磨针翻译 我的翻译是:
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权威的翻译是: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3. 文言文《铁杵磨针》的大意 1、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
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你觉得哪一个好些?)。
4. 文言文中 铁杵磨针中成的 意思 原文出自于《方舆胜览》中,“铁杵磨针”的故事。
故事中的“成”是动词,“完成”的意思。附:“铁杵磨针”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内容: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原文大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读书在这座山中读书时,还没有完成(学业),就跑到外面玩去了。
当他路过山下一条小溪时,遇见一位老妇,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岩,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5. 【文言文《铁杵磨针》中的成是什么意思 是完成的意思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铁杵磨针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典故出处】: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成语意思】: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通用拼音】:tiě chǔ mo zhēn 【拼音简写】:TCMZ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铁杵磨针,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英语翻译】: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 【近义词】:铁杵磨成针、铁杵成针 【成语例句】: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磨针的。 【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著。「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成针是什么意思啊?

卒:完成【汉语文字】铁杵磨针
  【汉语拼音】tiě
chǔ

zhēn
  【词语解释】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
铁杵磨成针、铁杵成针
[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妇人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媪:年老的妇女。
  铁杵:铁棍.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杵:棒
木追
  去:离开。
  逢: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卒业:完成学业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通用13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   【成语】: 铁杵磨成针

  【拼音】: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释】: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通过读书让我深深的懂得了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无声地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一本好书又像一片知识的海洋,任我们遨游,一本好书还像一盏路灯,指明成功的道路,每本书里都有一个主要的思想,教会我们怎样去做人或是做事。
  我读了许多书,有《科学实验王》、《幽默格言故事》、《故事大王》、《木偶奇遇记》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难忘的是《故事大王》这本书,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候很顽皮,不用心读书,有一天,李白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位老婆婆在一块石头上磨一个大铁棒,李白问:“老婆婆,您在磨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给我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的的铁棒要磨成绣花针,这可能吗”?老婆婆严肃地说:“孩子,你别看这铁棒很粗,只要天天磨,就会越磨越细,功夫到了就能磨成针了”。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思了很久,觉得老婆婆说的话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他为自己不好好读书而惭愧,决心今后要向老婆婆学习,发愤努力地读书,再不贪玩了,通过李白自己的努力,最后成为著名的大诗人。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恒心,下苦功夫,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做出成绩。从现在起,我也要向李白学习,发愤、刻苦、努力的读书,争取考一个我理想中的清华大学。作者:二年一班陈梦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3   李嘉诚是推销员出身,曾经有记者询问过李嘉诚的推销诀窍。李嘉诚不予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哇!”
  原一平接过话头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所以脚茧特别厚。”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时彻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自谦地对记者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底,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当年,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马不停蹄地走街穿巷,从西营盘到上环到中环,然后坐轮渡到九龙半岛的尖沙咀、油麻地。
  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最初别无他法,只能将勤补拙。”
  李嘉诚早先在茶楼当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后来当推销员,依然是背着大包一天走10多个小时的路。
  天上从来不掉馅饼,有人说,如果掉的话那饼肯定有毒。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者,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辛酸。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4   今天读了《铁杵磨成针》一文使我很受感动,讲的是一位年轻的人,把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为了把铁棒磨成针,他不辞劳苦,白天磨呀,晚间磨。不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磨呀磨!而且在炎炎似火夏天还是在磨呀磨!亲戚朋友劝,他只要摇头。路过的人劝,他还是摇摇头。妈妈心疼儿子,劝他不要磨了,他笑了笑说,做事哪能半途而废呀!又继续磨呀磨!最终大功告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这个故事对我教育很深。我以前铅笔字写得不好,看懂我的字的人不多。老师让我练字,开始还好,愿意写,一会就不愿意写了,枯燥无味,即使写也是处于应付,字没有进步。老师发现后,让我《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使我很受启发。又拿来字帖让我临摹,一段时间我的字明显进步,妈妈看我的字非常“惊呀”,同学看我的字好似羡慕呀。
  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中心校的写字比赛,获一等奖。由于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还获得大连写字二等奖。我还要努力,将来我还要参加全国比赛呢!我相信《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5   成语名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成语拼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槌。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语来源: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成语造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只字开头的成语
  只要功夫 只许州官
   包含有只字的成语
  不怕官, 天下无难 万事俱备 只许州官 只要功夫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6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为后世敬仰。他小时候很聪明,可他与众多男孩一样地贪玩,做事情没有耐心和恒心。
  一位不知名的老婆婆在李白的成长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天天气很好。老婆婆在阳光下打磨一根铁柞。偶尔抬眼,她看到了一个悠闲溜达的少年。少年李白亨受着阳光的照耀,他觉得只要不让他那么辛苦读书,一切都好。
  他稍稍转身,就看到了老婆婆手中的铁柞。铁柞铮亮,有些刺目。
  他很奇怪,便走上前道:“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呀?”老婆婆抬起头,眯缝眼睛打量了一会儿,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他笑了,少年的笑总是很灿烂。笑罢,说:“这么粗的铁柞能磨成针吗?”老婆婆缓缓地磨着铁柞,没有抬头。半晌,道:“我现在决定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阳光下的少年李白,沉默不语。
  望着老婆婆的背影,他心里反复念叨着:“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
  这是老婆婆送给他的话。
  后来李白认真读书,日积月累,终于成了很有学问的人。他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光耀千古的名篇。
  出处:宋代祝穆《方典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澳,逢老棍方磨铁抖,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7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岩石的缝隙里掉进一些松树种子,后来成活了八株小松树。土地贫瘠,山风暴虐,八株小松树艰难地生长着。
  三年后,一个农夫上山,看到了小松树,想把它们移回去,栽在房前屋后。他只刨了五棵,因为另外三棵太瘦小,怕移回去活不过来,就没有要。
  十年后,一个园艺师来到高山上,看到这三棵松树是优质品种,想把它们移到公园里去供人观赏。他移走了两棵,还有一棵因为长在山岩边,人上不去,就放弃了。
  剩下的一棵松树看到同伴们都被运走,直怪自己长在偏僻处,不然就不用在这山里承受寂寞和苦难了。又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那棵松树不再哀叹命运的不公,而是抓紧足下的土地,承受着狂风严霜,鼓足劲头生长。
  两百年后,一条山路从山下修了上来。上山观光的人络绎不绝,都惊叹那棵松树的高大奇绝——它背山临谷,云遮雾绕,苍虬挺拔,亭亭如盖……
  不久,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为它竖了一块牌子,上书“天下第一松”。
  那棵松树错过了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成了“天下第一松”。可见,比机会更加重要的是坚守足下的土地。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说,“我们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完蛋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要变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废墟里。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8   铁杵磨针的故事视频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但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铁杵磨成针
  【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成语故事
  注解:仵,捣臼或捶衣服用的棒褪。
  释义: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9   《铁杵磨成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成语故事。
  它讲的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很调皮,不爱学习。有一次,他从学堂里逃课出去玩。他来到一条小河边,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棒。李白满脸狐疑,就上前询问,当得知老婆婆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时,他震惊了,老婆婆看穿了他的心思说:“水一遍遍滴,就可以把坚硬的石头滴穿了,我一天天磨,只要我不放弃,总有一天可以磨成针的。”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这番话,茅塞顿开,连忙回学堂上课去了,经过不懈努力,最后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每次下定决心要做好一件事的时候,一开始都是好好坚持的,到后面就半途而废,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到持之以恒,看上去简单,做起来真的特别难。我很佩服这种精神,更佩服拥有这种精神的人。
  还记得那一次学自行车,刚刚开始时,我跃跃欲试地坐上了车,双脚在地面上一点一点地移动,从而使自行车动起来。但长时间这样让我心生厌烦,几次想不学习了。但看到伙伴们骑车的样子,我又默默地坚持了下来。
  终于,在我的一次次努力下,我学会了!刚开始是踩了一两下便滑倒了,后来变成了七八下,最后骑了一条街、两条街……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了这篇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0    导读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未成,弃去。过小溪,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笑其出。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李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他渡过了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啦,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
   出自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1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2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磨成针的原文
  李白少读书①,未成②,弃去③。道逢老妪磨杵④。白问其故⑤。曰:欲作针⑥。自感其言⑦,遂卒业⑧。
  《潜确类书》
   铁杵磨成针的注释
  ①少(shào)少年时候。
  ②未成没有完成。
  ③弃抛弃。
  ④老妪(yù)年老的女人。杵(chǔ)棒。这里指铁棒。
  ⑤故原因,缘故。
  ⑥欲想要。
  ⑦感其言被她的话所感动。
  ⑧遂(suì)于是,就。卒完毕,结束。业学业。
  铁杵磨成针的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3   李白的铁杵磨成针
  励志人物配图
  李白中国的著名诗人,不过,其实李白年幼时是非常贪玩的。不仅读书不用功,而且还会逃学,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名白发苍苍的奶奶,手中拿着一根铁杵,正在一块大石头上来回地磨。李白觉得非常奇怪,就上前去询问:“奶奶,你为什么要磨这个啊?”老奶奶回答说:“我想要将它磨成一根针啊!”李白又问:“这么大的铁杵,得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磨成针呢?”老奶奶说:“只要坚持不断地磨,就会越来越细。只要下了功夫,那么铁棒也可以磨成针啊!”
  李白听后恍然大悟,觉得老奶奶的话非常有道理。学习不正是这样吗?只要天天认真学习,就会不断地进步。自那以后,他再也不逃课了。不管老师留多少功课,他总是很认真地按时完成它。
  最终,李白成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针的意思

铁杵磨针,汉语成语,拼音是tiě chǔ mó zhēn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出自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
成语形式 :ABCD式的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铁杵磨针近义词:铁杵磨成针、铁杵成针
铁杵磨针反义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
铁杵磨针出处: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相关造句
1、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铁杵磨针的毅力,切忌邯郸学步,否则只能一无所成。
2、刘晓飞知道学功夫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是日积月累,铁杵磨针的事情。
3、李老师常以铁杵磨针来勉励同学们应努力求学,以图日后有所成就。
4、你还记得我给你讲过铁杵磨针的故事吗?
5、闻一知十的天资固然可贵,但铁杵磨针的毅力却更值得称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铁杵磨针 (汉语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