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全诗
- 2、求落花人独立,微雨雁双飞。全诗
- 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什么诗
- 4、落花人独立全诗
- 5、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全诗是什么?
- 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原文_翻译及赏析
- 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什么意思
- 8、落花人独立的下一句是什么
- 9、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什么意思
- 1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什么意思?谢谢!
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全诗
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全诗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本词为怀念歌女小苹所作。上段写别后的孤独和刻骨相思,写今日。下段追忆初见小苹时的印象及小苹归去时的情景,是过去,写去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风情旖旎。据作者《小山词》自跋所述,作者好友沈廉叔、陈君友家有莲、鸿、苹、云四个歌女,词人及其好友的新词经常由她们在席间歌唱。
作者和词中小苹亦曾有过一段恋情,后沈殁陈病,小频等人也就风飘云散,不知去向。上片伤春,活画出词人落寞孤凄的情状。下片怀人,在词人的记忆中呈现出最令人动情的一幕,“记得”这三句又是一顿,点出初见时已两心相许的这段终身难忘的情境。词的结句与起拍“梦后”“酒醒”二句呼应,感慨万千,既蕴藏着小苹流落民间之后,作者见月思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简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全诗如下: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 [1] —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求落花人独立,微雨雁双飞。全诗
出自南宋诗人晏几道的《临江仙》。全诗如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白话译文:
梦醒只见高高楼台阁门紧锁,酒意消退但见帷帘重重低垂。去年冬天惹起的恨恚来恼我,恰是落花纷坠斯人孤独伫立,细雨霏霏之中燕儿翩翩双飞。
依然清晰记得初次见到小苹,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拨弹琵琶舞弦诉说相思滋味,当时月光是那样的皎洁如玉,她像一朵美丽的彩云翩然归去。
创作背景
据晏几道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女。”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之句,写的就是歌女。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本词为怀念歌女小苹所作。上段写别后的孤独和刻骨相思,写今日。下段追忆初见小苹时的印象及小苹归去时的情景,是过去,写去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风情旖旎。据作者《小山词》自跋所述,作者好友沈廉叔、陈君友家有莲、鸿、苹、云四个歌女,词人及其好友的新词经常由她们在席间歌唱。作者和词中小苹亦曾有过一段恋情,后沈殁陈病,小频等人也就风飘云散,不知去向。上片伤春,活画出词人落寞孤凄的情状。下片怀人,在词人的记忆中呈现出最令人动情的一幕,“记得”这三句又是一顿,点出初见时已两心相许的这段终身难忘的情境。词的结句与起拍“梦后”“酒醒”二句呼应,感慨万千,既蕴藏着小苹流落民间之后,作者见月思人的一片深情;同时把“初见”以后的花朝月夕种种缠绵情意也都包容无遗了。本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风情旖旎。风格曲折深婉,意境朦胧含蓄,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作品简介: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写作者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对歌女小苹的挚爱之情。上片描写人去楼空的寂寞景象,以及年年伤春伤别的凄凉怀抱。“落花”二句套用前人成句而更见出色。下片追忆初见小苹温馨动人的一幕,末二句化用李白诗句,另造新境,表现作者对往日情事的回忆及明月依旧、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全词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作者简介:
晏几道,宋代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监颍昌府许田镇。一生仕途不利,晚年家道中落。然个性耿介,不肯依附权贵,文章亦自立规模。工令词,多追怀往昔欢娱之作,情调感伤,风格婉丽。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有《小山词》传世。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什么诗
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这首诗叫做《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作者:晏几道(宋)
全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赏析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在作者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中更有其独到之处。全词共四层:“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为第一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意很浓的修词格调。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
落花人独立全诗
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的全诗内容为: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出自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梦后、酒醒、人独立、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下阕写词人的回忆。词人想到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照彩云归的地方,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小苹的形象不仅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结构严谨,情景交融,不失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
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全诗是什么?
“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全诗是: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酒意消退但见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身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琵琶轻弹委委诉说相思滋味。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出处: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诗歌赏析
开头两句,写醒来时,醉梦中的欢情消失了,仍旧是人去楼空的凄凉景象。”写出梦回酒醒,很是孤凄,不由自主地怀念起久别的小苹来,而揣想到当日胜游欢宴之地,如今一定是“楼台高锁”“帘幕低垂”了。
“两重心字罗衣”一句描写的是一种式样很美或香气很浓因而使人难于忘怀的衣服就可以了。通过对歌女的形态描写来追思歌女小苹。因景生情,见物怀人,由近及远,层层翻进,语淡而情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原文_翻译及赏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代·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苹 通:苹)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婉约 , 怀念歌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英译 Riverside Daffodils
Awake from dreams I find the locked tower high; Sober from wine I see the curtain hanging low. As last year spring grief seems to grow. Amid the falling blooms alone stand I; In the fine rain a pair of swallows fly.
赏析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在作者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中更有其独到之处。全词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为第一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所以并不使人感到罗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著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至于“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这两句的后面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么弦写意》:“么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非常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三句为第二层。“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冯延已《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篇盖袭用成语,但翁宏诗作不出名,小晏词句却十分煊赫。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乐府向例可引用诗句,所谓”以诗入乐“,如用得浑然天成,恰当好处,评家且认为是一种优点。(二)诗词体性亦不尽同,有用在诗中并不甚好,而在词中却很好的,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一联。(三)优劣当以全篇论,不可单凭摘句。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为第三层。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创作背景 晏跟一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之句,写的就是歌女。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句古诗中的诗句,意思是落花和一个人相互独立,微雨中两只燕子飞舞。它表达了忧郁的情感和无奈的心情。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出自宋·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原句的意思是: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此词写作者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对歌女小蘋的挚爱之情。全词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落花人独立的下一句是什么
落花人独立下一句是:微雨燕双飞。
出自于明·翁宏的《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哪堪向愁夕,萧飒暮蟾辉。
作品鉴赏 :
春天就要过去了,树上飘下纷飞的落花,一个人孤独地站在那儿;天空洒下微微的细雨,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两句诗借燕子的比翼双飞,来对照花落人散的寂凉落寞,是千古不朽的名句。原诗的意境柔美,尤其独具一种孤绝高冷的韵味,深深打动人的心弦。
人物简介:
翁宏,字大举,生卒年不详,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人,唐末五代诗人。而《全唐诗》的编者在小记中错把他当作桂州(今桂林)人。
唐末五代时期,南分北裂,战乱频频,民不聊生。神州大地遍野哀鸿,满目疮痍。而翁宏恰恰就生活在这个年代。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他无心仕进,离群索居。据《贺县志》记载,翁宏“寓居昭、贺间”。
昭即昭州,为今之平乐,在贺州西面预支相邻;贺即贺州,为今之贺州市,桂岭县是当时的贺州下辖的一个县,所以翁宏经常“寓居昭、贺间”,是因为这两地是他故乡和比邻的州府。
翁宏经常往返于昭州、贺州一带,故得以常与桂州诗人王元唱和,与富川诗人林楚才相互应答,在隐居衡山的诗人廖融南游时,他还拿着诗作向廖融请教。
翁宏一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寄情于山花水月之中,吟诗作赋,聊以自娱。《贺县志》记载,翁宏“性恬淡,不乐仕进,寄志吟咏”,说明他无心仕进,只安于恬淡、闲适的生活。同样,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远离主流社会不出仕的诗人。
而翁宏所多交往的,正是廖融、任鹄、王正己、杨徽之、张观、王元、陆蟾等这些无心仕进而隐居山林的诗人。他们远离主流社会,徜徉在幽谷山林之中,相互切磋,共同学习。
他们的诗作,虽然不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他们的诗作却非常讲究语言和声律对仗,力图反映一种清新的意境。这种对艺术的刻意追求,对我国诗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什么意思
晏几道(小山)《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点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初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天下着小雨,雨中燕子双双飞,雨滴打落花瓣,人在雨中孤独地站立。形容人在雨天看见燕子双飞、落花不禁心理忧愁起来。“落花”感叹青春之易逝,佳期难再,“微雨”状出思绪的阴郁和苦恼。以“落花”之动,衬托着人伫立之静,以独立之久,衬托着想念的专一不二,又以“燕双飞”来配“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情感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意思是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诗句出自唐末五代诗人翁宏的五言律诗《春残》。诗文如下:
春残
唐·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译文:
又到了春天将尽时,这让人怎么走出翠绿的帷帐?
独自一人站在落花前,细雨纷纷,燕子成双飞去。
看到这一幕幕只觉得魂魄都将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
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愁苦的傍晚,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
《春残》是唐末五代诗人翁宏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写女子春末怀人,反复抒写其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之情。诗中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诗反复抒写其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之情。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写法出新。写出了女子忧思难解的思念之情。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什么意思?谢谢!
晏几道(小山)《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点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初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天下着小雨,雨中燕子双双飞,雨滴打落花瓣,人在雨中孤独地站立。形容人在雨天看见燕子双飞、落花不禁心理忧愁起来。“落花”感叹青春之易逝,佳期难再,“微雨”状出思绪的阴郁和苦恼。以“落花”之动,衬托着人伫立之静,以独立之久,衬托着想念的专一不二,又以“燕双飞”来配“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情感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 ,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简单地说下哈,落花和微雨好理解就不解释了。剩下人独立和燕双飞就好理解了。燕子成双飞过,人却孤零零的一个……如此鲜明的对比啊!楼主明白了么?
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出自唐.翁宏《春残》,原文如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译文:
又到了春天快要结束之时,这让人怎么走出翠绿的帷帐?
人独自站在落花面前,小雨中燕子成双飞去。
观看此景魂魄像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
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愁苦的夜晚,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末或五代时。作者与当时逸士廖融等为诗友,经常共同作诗。该诗即作于某个暮春。翁宏存诗仅三首,这首《春残》有绝妙佳句,流传于世。
赏析: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少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强了语气,加强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对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一词,体现出不堪的情绪。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此时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她不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刻骨铭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佳句。已是春残,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极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此刻,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欢娱难再,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暮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了。偏偏此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含蓄委婉,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颔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之后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与颔联相比,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