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朴素唯物主义
- 2、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
- 3、朴素唯物主义什么意思?
- 4、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
- 5、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6、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论观点 – 手机爱问
- 7、怎样认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 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9、唯物主义分为哪四种
-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作用,是什么?(这里的“作用”,并不是指的能吃能喝能玩的、能看能闻等等的事物)
朴素唯物主义
问题一: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区别 朴素唯物主义:缺少抽象思维的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
庸俗唯物主义:把精神物质化,否定精神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能动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缺乏对事物的全面分析;无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问题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有哪些 为你解答,请你参考:
1、主要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详解: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
3、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问题三:马克思唯物主义比朴素唯物主义的优越性 马克思唯物主义 主要结合了辩证法 所以懂得创新 对事物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进一步了解
而朴素唯物主义就只能是经验告知多少 就只懂得多少
问题四:朴素唯物主义观,“朴素”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朴素有“简单”、“单纯”的含义。朴素唯物主义有二个特点:一是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二是把世界本原的物质理解为具体的、简单的物质形态,如水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五行构成了整个世界等观点就是如此。
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顾名思义就是简单粗糙。他诞生在古代,缺乏大量的科学知识,实验和验证,缺乏哲学上的复杂思考,只是人们自然而然的根据日常生活的常识认为,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物质及其运动,并且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用古人的话来说,天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水旱灾害在尧舜之世也很大,会治理而已。
但是这种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自然界,人们最多不会给自然界的运行强加唯心的解释,却不用来解释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
对人类自身,有一种朴素的唯心主义,就是认为人是一种有灵异的生物,他的造物主不同凡响,他的灵魂不死,可以上天入地。并且以他本身为蓝本,很自然的设想一种超人的神,这种神可以由人上天入地变化而成,可以从来就有,可以由自然生成,神的能力可以夸张到无所不能,甚至成为大自然方方面面的主宰,甚至让神界直接主宰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
当然,对应着灵魂不死的主题,也会出现鬼和灵的概念。
同时人自身的灵异也会得到自然的夸张,最常见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泛道德现象,表现在人类对自身的伦理道德产生高度依赖和崇拜,认为道德之广崇,直接决定上天如何挑选统治者,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朴素唯物主义什么意思?
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它使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在哲学史上,它一般指古代的唯物主义。例如,古代中国西周的史伯提出的“五行说”,认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空气;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德谟克里特则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是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缺乏系统考察和科学论证的结果。
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例如:水,火,气,土等。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等。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朴素唯物主义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欧洲出现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开始从物质结构上研究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一种极细微的流动的物质“气”构成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气一元论。如战国时期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荀子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贵命题。
朴素,也可以理解为素朴。两个意思都对。1.质朴无华。2.刚产生的;未发展的。
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早期形态,即此阶段的唯物主义思想是质朴的,没有科学性的,主要靠原生态的猜测。
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
简言之,朴素,也可以理解为素朴。两个意思都对。1.质朴无华。2.刚产生的;未发展的。
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早期形态。
即此阶段的唯物主义思想是质朴的,没有科学性的,主要靠原生态的猜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水、火、气、土等具有物质特性的“原初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承认世界由运动变化的物质组成,物质之间存在对立、斗争和相互转化。尽管它坚持从自然界自身去说明自然界,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仍有自发性、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
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或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学说举例
如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是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中国的五行说,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的名称代指气的五种运动形式(区别于五材):金、木、水、火、土,作为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印度古代的“四大”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
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是古代人对世界的认识,虽然已经是唯物主义,但是把物质归为具体的物质(花草树木之类的),形而上学是近代唯物主义,把物质归为原子,都是不完全的。朴素唯物主义又称“素朴唯物主义”,也称自发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的最初形态。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朴素唯物主义有以下基本特征。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或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什么是朴素唯物主义论观点 – 手机爱问
朴素唯物主义又称“素朴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世界的本原。印度古代的“四大”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的。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在总体上是正确的。而且,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时,还以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用“火”来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他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由于受到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猜测的成分,带有直观的、朴素的性质。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属于奴隶主民主派和新兴地主阶级或地主阶级进步阶层的世界观。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朴素唯物主义就不可避免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代替。
怎样认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1、辨证唯物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都可以说是唯物主义。它们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2、朴素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是一种狭隘的唯物主义,它虽然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面对世界的多样性,它把物质世界归结于向种组成东西,比如古代中国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种东西组成,或是由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西方也有认为万物是由水组成等等。朴素唯物主义对代世界的看法不全面,是一种有局限性的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唯物主义,比较全面,也比较客观。它要人们在承认世界是物质第一性的同时,也要人们以发展、全面、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第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反作用于物质,他承认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第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是变化的,是发展的。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但规律也是可以被认知被利用的。
第三:世界是物质的,但每个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世物的性质。
可以说,辩证唯物主义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高级发展形式,它更接近于真理。
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的不同形态,两者在哲学观点和方法论上有一定的区别:
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指的是一种比较简单和直观的唯物主义观点。它强调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和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来自于物质,意识和思想是物质的产物。朴素唯物主义对于现象世界的认识比较直接,往往倾向于用物质来解释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忽视了事物背后的辩证关系、相互作用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一个矛盾的、辩证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不仅关注物质的存在和作用,还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它重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注重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尤其关注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变革。
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于,朴素唯物主义更多地强调对物质世界的直接感知和认识,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更注重于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发展规律和矛盾运动的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在对待世界认识的方法和观点上更为全面和深入,强调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的矛盾性和多样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唯物主义之间虽然各有联系,但是有本质区别,具体区别如下。
一、基本学说不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金木水火土,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不是由超自然“神”或神秘力量创造,肯定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试图从物质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说明万物的产生,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而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辩证唯物论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批判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抽象的、僵死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观点和方法,以辩证的理论思维方式发展了唯物论。既承认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也承认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二、特征不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或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的物质基础。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特征。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具有批判性和辩证性以及进步性。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三、历史意义不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和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它还是带有感性的,直观性质,还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还是唯心主义的。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变革。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分为哪四种
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四种。
1、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又称“素朴唯物主义”,也称自发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的最初形态。
2、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4、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扩展资料:
与无神论
传统上人们一般认为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是一致的,唯心主义和有神论是一致的,但这种观点如今已经受到挑战,最新观点认为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唯物主义者也可以是有神论者,这种观点称为“唯物主义有神论”。
唯物主义有神论认为神、灵魂等是有物质和能量基础的一种客观存在,并非是超于物质世界的纯粹精神存在。
唯物主义有神论不像传统宗教把神看作是超自然的精神存在,只把神看作是一种生命形态,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中人们尚未认识的那部分,有某种物质和能量基础的生命体。
使唯物主义和有神论不再对立,科学与宗教能达成统一(这里所讲的统一,主要是指自然科学能对灵魂、神、神迹等宗教要素的存在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不涉及到具体宗教教义中主张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仪式设置等,因为这些是与科学并行的,不存在冲突或统一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四种。
1、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又称“素朴唯物主义”,也称自发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的最初形态。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朴素唯物主义有以下基本特征。
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或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老子、范缜等。
2、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主要代表人物:培根、洛克、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近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等。
3、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主要代表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等。
4、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主要代表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等。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要体现于:
1、物质和精神谁为第一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体,精神为属性;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本体,物质是属性。
2、存在和意识。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在先,意识为派生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在先,物质是派生的。
3、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形而上学特指孤立、静止等,所以片面;辩证法特指区别与联系、运动与静止等,被认为是全面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朴素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辩证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例如:水,火,气,土等。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等。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朴素唯物主义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欧洲出现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开始从物质结构上研究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一种极细微的流动的物质“气”构成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气一元论。如战国时期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荀子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贵命题。中国古代唯物主义集大成者要属于春秋的老子与道家诸子对于宇宙所提出关于道的思想了。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在说明神形关系时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的本原时,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
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一些猜测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观性的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他们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经院哲学;培根在总结当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概括了观察、实验和归纳等认识自然界的实验方法。霍布斯继承了培根的思想,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培根、霍布斯所生活的时代,尚处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手工工场阶段。近代自然科学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初期,机械力学
马克思
占首要的中心的地位,而其他自然科学部门还很不成熟。当时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的特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顶峰。它既有明显的机械性,又有一些辩证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法国唯物主义在理论上继承并发展了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笛卡尔《物理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日益成熟,在哲学上表现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解体和L.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产生。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与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地阐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推翻了唯心主义在德国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义观点。它企图用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把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资产阶级哲学范围内,19世纪中叶在欧洲还曾出现过庸俗唯物主义。它仅仅用生理学的观点去解释人的精神现象,把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抹杀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使唯物主义庸俗化、肤浅化。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
。它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新的阶段。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解答】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唯物主义。
唯物论与唯心论是两种极端对立的观点。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一切,否定意识的作用。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一切,否定物质的作用。
万事万物,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创造的,有的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所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不能唯物,也不能唯心。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命题是以偏概全。因为世界上只有人脑能够产生意识,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产生意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中国学者编制的虚假概念,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有神论和无神论这两大派别。神是指上帝、神仙、灵魂。心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把无神论说成是唯物主义,把有神论说成是唯心主义,是荒唐可笑的错误。
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四种。
1、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又称“素朴唯物主义”,也称自发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的最初形态。
2、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3、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4、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它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辩证唯物论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有神论不像传统宗教把神看作是超自然的精神存在,只把神看作是一种生命形态,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中人们尚未认识的那部分,有某种物质和能量基础的生命体,使唯物主义和有神论不再对立,科学与宗教能达成统一。
这里所讲的统一,主要是指自然科学能对灵魂、神、神迹等宗教要素的存在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不涉及到具体宗教教义中主张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仪式设置等,因为这些是与科学并行的,不存在冲突或统一的问题。
唯物主义有神论还处于假说阶段,人们还无法证实可以构成灵魂和神的物质和能量存在,但随着物理学界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和对其认识的进一步加深,这种假说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得到加强。这是因为,如果构成灵魂和神的物质存在,那么这种物质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它的密度应该是非常小的,因为人或动物的肉体死亡后并没有发现其重量有明显的减少,至今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可靠实验证据;
二、它应当是透明的,没有任何颜色,所以肉眼无法观察到其存在;
三、它是没有任何气味和味道的,不能引起人们的嗅觉和味觉的反应;
四、它在结构上是非常细微的,因而可以穿越任何其它普通的物质,并且与实体物质很少发生相互作用,因而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无法探测到它的存在;
五、它聚合在一起后仍然具有很高的弹性和柔韧性,形状容易改变,其形状可以是不固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作用,是什么?(这里的“作用”,并不是指的能吃能喝能玩的、能看能闻等等的事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指一种基于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最基本的实在,心灵、精神等都是物质的产物,没有物质就没有世界的存在。在哲学方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物质观念的形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实在,这种观点促进了物质观念的形成,为后来的自然科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促进实证主义的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强调经验和实践,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研究,这一思想也为实证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支持。
反对形而上学的倾向: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反对以超自然的方式解释自然现象的形而上学思想,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实在,这一思想对于消除形而上学的倾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唯物史观的形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物质力量的作用结果,这为后来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总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哲学方面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对自然科学、哲学方法论、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