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稀之年是多大岁数,古稀之年是多少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9 18:23:22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岁。人们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之人称为“期颐”。七十岁称为“古稀”,其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能够到七十岁,这是一件很稀少的事情,应该值得珍惜剩下的时光。
“古稀之年”也被称为“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是极为科学和合理的。除了七十岁的“古稀之年”,离得最近的就是六十的“耳顺之年”。其意思是人到六十岁的时候,听别人言语就可以正确的判断是非、真假。
扩展资料
随着时代的推移,古稀之年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源于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人们对生命的越来越重视。以前的社会非常不稳定,人们的生命安全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古稀之年的人才会少。
现代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已经大大提升,治安越来越好,很大程度上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再加上整个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所以才会有当今人类普遍寿命能过古稀之年的现状。

古稀之年是多少岁

古稀是70岁。下面有一个排表,可以看看。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七十古来稀
七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为耄耋之年。
以下是在网上查到的: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人活七十古来稀,故七十又称古稀。其他一些称为可见《论语》, 吾十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0岁。七十古来稀嘛。
古代的说法是70岁
70岁。
唐·杜甫写的《杜工部诗·曲江二首》中就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赊账买酒的人(壮志难酬的人)太平常太普遍了、到处都有,又何必为无钱买酒(壮志难酬)而苦恼呢,能活到70岁的人自古也不多见,人生短短几十年,自当及时行乐、开怀畅饮。
扩展资料:
岁数别称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古代有一副对联:花甲重逢,又添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岁数

形容老人长寿词语古稀之年指多大岁数

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至七十九
古稀之年 [gǔ xī zhī nián]
[解释] 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出自] 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01 七十岁
古稀,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人七十岁。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近~。
古稀之年指人到七十岁,古,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指古代的道理;古朴;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古(五言古诗)。七古(七言古诗)。稀,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稀落,稀客,依稀。浓度小,含水分多的,与“稠”相对:稀薄,稀料,稀释。少:稀少,稀罕,稀奇,古稀之年。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面,表明程度深:稀烂,稀碎,稀松。

打金枝中的古稀是指多少岁老者应该是多少岁?

七十岁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稀”在打金枝中指的是**七十岁**。七十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古稀之年”,这个称呼来源于宋代诗人苏轼的《东坡志林》中,他写道:“人寿至七旬者,凤几先有书,牙牌不足贺,且以锦索加璧。”意思是人活到七十岁,是非常稀少的事情,值得庆贺。因此,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是指的多少岁

古稀:七十岁。
拓展资料一、简介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 杜甫 《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 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后来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时,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
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二、造句
1.与日月同辉的诗人王之涣来到了景色秀美的黄山,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已是白发苍苍,但依旧精神矍铄,他徒步登顶黄山。
2.在接近古稀之年,她同一个与她同年的密友漫游欧洲。
3.作为演员的他,年逾古稀之年,戴着耳环,成为一名出色的水手,至今仍志存高远。
4.2年前,这位早逾古稀之年的老船匠彻底不造船了,但还是放不下相伴半个多世纪的手艺。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李贽 《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
《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拓展资料:
人各个年龄段的称号: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古稀之年是指70岁。
拓展资料: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10岁以下称黄口。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百度百科
七十古来稀
七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为耄耋之年。
以下是在网上查到的: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70
古稀之年,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 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七十岁。
读音gǔ xī zhī nián
成语结构:偏正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古稀之年:汉语成语
释义:指人到70岁的时候
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
拓展资料造句
1.与日月同辉的诗人王之涣来到了景色秀美的黄山,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已是白发苍苍,但依旧精神矍铄,他徒步登顶黄山。
2.在接近古稀之年,她同一个与她同年的密友漫游欧洲。
3.作为演员的他,年逾古稀之年,戴着耳环,成为一名出色的水手,至今仍志存高远。
4.2年前,这位早逾古稀之年的老船匠彻底不造船了,但还是放不下相伴半个多世纪的手艺。
5.学生临行前,陛下曾言,太尉以古稀之年与宦官阉人同朝争衡,一人身系天下,为朕,为天下万民都应当保重身体。
6.奶奶虽已是古稀之年,但她容光焕发,精神仍然很好。
7.老伯到了古稀之年,身体还这么健壮,真是难得。
8.李伯伯到了古稀之年,身体还这么硬朗,真是难得呀!
9.八月桂花香,母亲大寿时。古稀之年身体健,劳作不辍精气足。宽容仁爱邻里赞,善良节俭美德传。亲朋好友齐祝愿:健康快乐,寿比南山!
10.今天您已迈入了古稀之年,对于您这样的老人,健康乃第一财富我衷心祝您健康、长寿。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读音gǔ

zhī
nián,汉语成语,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稀之年”是指人到70岁的时候。又叫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70岁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男孩8岁称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至出嫁称梅之年,
至30岁称半老徐娘。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90岁称鲐背之年,
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稀指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 花甲,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历史沿革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 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 (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 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01 七十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谓。人们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耋”,百岁之人称为“期颐”。
古稀之年指人到七十岁,古,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指古代的道理;古朴;古老的道路)。
“古稀之年”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诗旧:“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后来人们将人到七十岁就称之为“古稀”。七十岁称为“古稀”,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能够到七十岁,这是一件很稀少的事情,应该值得珍惜剩下的时光。
“古稀之年”也被称为“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是极为科学和合理的。除了七十岁的“古稀之年”,离得最近的就是六十的“耳顺之年”。意思是人到六十岁的时候,听别人言语就可以正确的判断是非、真假。古时候的老人能到达七十岁的非常少,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以及生活环境问题,因此人们将了七十岁的老人称之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岁。古稀之年是一个偏正式成语,可作宾语,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该词出自唐代杜甫的《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其近义词为年逾古稀,反义词为锦瑟年华。”
“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现在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七十是人生难得的。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在“古稀之年”的老年人一定注意调理身体,特别是在饮食方面。平常要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还要注意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的摄入。还要注意给老年人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因为此时的老年人消化能力低。60岁我们可以称为花甲或者耳顺之年。70岁就是古稀之年。那么80岁,就要叫做杖朝之年。其中,耄耋之年,也是可以用来形容80至90岁的年纪。100岁我们称为岁乐期颐。
形容七十岁的其他词:从心之年:七十岁杖国之年:七十岁。周制允许七十岁以上老人撑着拐杖在『国都』内行走致事之年:七十岁悬车之年:七十岁:汉代薛广德因年老辞官还乡,皇帝赐他安车驷马。至家乡沛郡,太守至郡界迎接,一郡以为荣耀。他将赐予的安车悬挂起来传给子孙后代,作为纪念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刻鸠进杖:七十或八十岁喜寿: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