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大提琴尺寸
- 2、大提琴是什么乐器
- 3、大提琴演奏的经典曲子
- 4、学大提琴的好处和坏处
- 5、大提琴独奏十大名曲
- 6、大提琴为什么是乐器之皇?
- 7、大提琴是西洋乐器吗?
- 8、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区别
- 9、大提琴为什么冷门?
- 10、巨大的大提琴叫什么
大提琴尺寸
大提琴:4/4、7/8、3/4、1/2、1/4、1/8 琴身长:755mm、735mm、690mm、650mm、580mm、530mm。
大提琴,又称低音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一员,通常在管弦乐队、室内乐、交响乐等演奏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作为弦乐器中声音最低沉、最接近人类的嗓音,大提琴发出的音色在乐器家族中独一无二,这也是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音乐进行演奏的原因之一。
大提琴主要由一个左侧身体、一个右侧身体、一个长杆和四根弦组成。左侧身体通常由红木或枫木制成,而右侧身体则通常由桦木制成。松木做音板、拱形结构保证了演奏时产生的共鸣,并将声音扩散出去。
长杆上银丝异型尺寸调音键可以调整弦条,以便达到正确的音高和音调。一般而言,大提琴使用的是A、D、G、C四根弦,用佩里尼杆来增加舒适度与精准度。琴面上方装有尾钩和调弦键,可通过调整弦长来节制音高。
大提琴最初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其前身是比较小巧的中提琴。在16世纪末期,该乐器逐渐演化为更接近现代大提琴的形态。
大提琴的演奏方法和技巧非常独特,需要使用左手把位和右手拉弦,并且通过不同的弓法来创造出各种音效,这也为大提琴带来了其鲜明、丰富的音色特点。
在古典音乐领域,大提琴通常被视为交响乐及室内乐的核心乐器之一。由于其音色低沉宏亮,大提琴在电影配乐中也经常担任着隆重而感人的角色。而在不同的流派中,比如爵士、摇滚或流行音乐中,大提琴则演变为一种更具有创新性的演奏方式。
由于其独特大气、感人并深受欢迎的声音,大提琴在许多类型的音乐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交响乐团、室内乐乐团中,还是在钢琴或合唱伴奏中,大提琴的表现都是不可或缺的。
大提琴是什么乐器
大提琴,为西洋乐器,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最早出现于约1660年。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在1845年左右,由阿德里安·塞尔韦(AdrienFran_oisServais1807-1866)为大提琴添加了可调整的尾柱,使大提琴在演奏中更加稳定。在这之前,大提琴是没有尾柱的,是由演奏者夹在两腿之间来演奏。
自17世纪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DomenicoGabrielli)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如18世纪的维瓦尔第、塔尔蒂尼和莱奥等作曲家,都曾模仿小提琴协奏曲而为大提琴写了不少协奏曲。后来在英国、奥地利与法国等地也相继出现了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及其他乐曲。至于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等,也都大量写作了大提琴独奏曲、协奏曲和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使这一乐器的性能与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博凯里尼协奏曲、六首奏鸣曲。海顿的D大调与C大调协奏曲、勃拉姆斯为小提琴与大提琴谱写的a小调协奏曲、舒曼的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圣·桑的协奏曲等等。其他如拉洛、埃尔加、柯达伊、兴德米特等近、现代作曲家亦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大提琴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提琴演奏的经典曲子
大提琴演奏的经典曲子:《梦后》、《匈牙利狂想曲》、《悲歌》、《祈祷者》、《东方》、《爱的礼赞》、《天鹅》、《霍拉舞曲》、《感伤圆舞曲》、《精灵之舞》。
1、《梦后》
《梦后》出自他的人声与钢琴的声乐曲,这首作品是根据布西纳的译词(原诗作者佚名)谱曲的。
2、《匈牙利狂想曲》
这首《匈牙利狂想曲》是大提琴演奏者最为广泛演奏的乐曲之一,其结构庞大,技巧运用全面。乐曲由慢到快,尾段飞速的自然跳弓音型是对演奏者的一个挑战。
3、《悲歌》
李斯特是与肖邦、柏辽兹、勃拉姆斯等人同时代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创作了《旅游岁月》、《爱之梦》等大量脍炙人口的钢琴短曲,这首《悲歌》属这类作品,音乐充满了哀叹和沉痛的情绪。
4、《祈祷者》
布洛赫是活跃在20世纪的瑞士裔美国作曲家,他的创作风格受到穆索尔斯基和德彪西的影响,作品在速度和调性上寻求多变的风格。这首《祈祷者》具有东方色彩的音调,深情而感人。
5、《东方》
格拉纳多斯是19、20世纪之交的西班牙作曲家、钢琴家。这首《东方》改编自他的《12首西班牙舞曲》的第2首,音乐充满女性的温柔色彩,妖娆迷人,表现了作曲家对东方风格的阿拉伯文化的遥想与追思。
6、《爱的礼赞》
埃尔加是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这首短曲《爱的礼赞》原是一首为钢琴独奏而作的小品,作于1888年,1889年配器为管弦乐曲,又改编成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不同版本,广受欢迎。乐曲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种潇洒雅致的情趣。
7、《天鹅》
圣桑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天鹅》选自他著名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的第13首,舒缓流动的琶音,像荡漾的水波,大提琴优美舒展。
8、《霍拉舞曲》
蒂尼库是19世纪罗马尼亚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这首乐曲后经美国天才小提琴家海菲茨的改编,特别是他令人叫绝地运用小提琴快速连断弓的高难技巧。
9、《感伤圆舞曲》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几乎囊括所有的音乐体裁,数量巨大。这首《感伤圆舞曲》作于1882年,是他6首小曲集中的第6首,乐曲旋律柔肠百转、委婉动人。
10、《精灵之舞》
这首《精灵之舞》是波帕尔为大提琴演奏者所写的炫技曲,是一首具有练习曲性质的快速乐曲。
学大提琴的好处和坏处
1、学习大提琴的好处。(1)容易“上手”。就一般业余学习者而言,演奏技巧不要求很高,易入门。它是坐着演奏,几乎是“自由体位”,孩子不会因此而感到累。而小提琴是夹在腭下,两手必需抬起演奏,这样,体位不自由,孩子会感到不适和累。而且,“小提琴是诸种乐器中最难练的一种—摘自现代乐器学,”不是很容易上手。(2)气质:儿童从小接触古典音乐是他们自我修养的提高,而大提琴本身优雅而稳定,因此从小学习大提琴有利于儿童气质的培养。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经历了高雅音乐艺术的微妙影响,长大后就会变得不同。(3)协调:因为大提琴需要两只手一起演奏,所以孩子们需要不断练习,这样两只手就可以完成各自的任务,而不会互相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练习将发展左脑和右脑之间的平衡;人的逻辑思维受左脑控制,语言,数学,推理等等2、学习大提琴的坏处。(1)学习培训大提琴之初是较为麻烦的,这时候需要对姿势开展纠正,颈部和手都是酸酸的,可是这一段_间挺过去后,就不容易很累,学久后右手的柔韧性会提升,也没有什么坏处。要是最开始那一段时间挺过去就行,最重要_是磨练你的恒心。假如常拉高频率的音,对英语听力会出现一定影响。大提琴是用下颌和两腮捏住琴身的,因而,长此以往颈部会留有印痕。(2)拉奏大提琴时,右手处在扭曲情况,颈部贴紧琴,肩部又务必夹着琴,左手还得持续拉弓,小孩的确会感觉较为怪怪的、较为累。假如小孩在训练时,人体过度焦虑不安,_间上又控制不善,则可导致肌肉劳损和部分软组织变病。
大提琴独奏十大名曲
大提琴独奏十大名曲如下:
1、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20世纪第一部重要的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写于作曲家62岁那年,一战期间,也是其最后一部大型作品,可与德弗札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相媲美。
2、奥芬巴赫:《杰奎琳之泪》
《杰奎琳之泪》是由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创作的大提琴曲。因其似咏似叹的旋律,被普遍传说被杰奎琳·杜普蕾演奏过,而更加举世闻名。
3、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1862年,勃拉姆斯开始为大提琴和钢琴作《第一大提琴奏鸣曲》,1865年完成了这首E小调杰作。
4、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作曲家于1850年10月10日至24日,短短的15天之内完成这部作品的创作,但他对某些细节一直不满意,直至1854年仍在做些小的修改。
5、海顿:《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
海顿在1765年写了《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783年创作《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两者相隔将近二十年,所以第二首要比第一首完美、成熟许多。
6、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夏克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Hanu? Wihan)写作的。
7、布鲁赫:《晚祷》
布鲁赫的《希伯来晚祷》本来也是一首犹太人的传统歌谣,布鲁赫本人非常喜欢犹太风格的音乐,所以他把犹太人在赎罪日晚祷时所唱的这首「Kol Nidrei」(希伯来文)改编成大提琴与管弦乐的小品。
8、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题献给他的好朋友、德国著名大提琴家威廉·费曾哈根(Wilhelm Fitzenhagen),该曲于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
9、圣·哥伦布《悲泣》
音乐大师圣·哥伦布沉浸在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他带着两个女儿远离喧嚣,过着隐居的生活,每当他演奏手中的维奥尔琴时,妻子的倩影便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10、巴赫:《萨拉班德》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
大提琴为什么是乐器之皇?
大提琴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西洋乐器,由于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乐器发展不平衡的缘故,目前大提琴已成为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成员。
伴随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已从最初的简单编制逐渐趋于"交响化"。民族乐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音色丰饶,从音色类型而言,民族乐器里中音、中高音乐器比重偏大,低音乐器稀少。但作为体系完善的民族管弦乐队而言,低音声部的音响支撑是不容或缺的,特别是大型民乐作品中,低音声部的缺席会导致音乐作品黯然失色。因此,西洋乐器大提琴在民族管弦乐家族中占有重要一席。
大提琴是西洋乐器吗?
大提琴是西洋乐器的一种,是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比较常见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大提琴善于表现优美而富有歌唱特性的旋律特征,在乐队中主司低音声部,音色优美、音域宽厚,既可以表现出深沉、坚毅之风,又可以表达出文静、含蓄、温柔之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什么民乐乐队中会有西洋乐器大提琴?
首先我国的民乐并不适宜以大团体的形式合奏,因为他们被发明的时候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音域重叠现象很严重,至今的民乐团也只是在“齐奏”而不是合奏。在民乐乐器中没有低音乐器,所以为了适应乐团演奏只能用低音的大提琴来弥补。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仿照低音提琴的低音乐器,样子很像变大的阮。现在在正式的民乐演出中基本上没有低音提琴了。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区别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区别:
1、结构不同
大提琴:体积较小,全长约120公分,琴弦、琴弓比较细。
低音提琴:体积很大,约有180~220㎝高;琴弦、琴弓比较粗,琴弓比大提琴短。
2、演奏姿势不同
大提琴:一般是坐着来演奏。
低音提琴:演奏时需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着靠在高凳上。
3、音色不同
大提琴:音色比较浑厚丰满,比较适合演奏抒情的旋律。
低音提琴:音色比较低沉柔和,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泛音。
4、定弦不同
大提琴:从低到高为:C、G、D、A。
低音提琴:从低到高为E、A、D、G,定音比大提琴低八度左右。
5、外形不同:
大提琴琴头上面的按钮为木质,外形比低音提琴小,琴肩为“圆肩”;
低音提琴琴头上面的按钮为金属,体积和人的高度是差不多,琴肩为“塌肩”。
6、分工不同:
低音提琴主要负责低音部分,除了在管弦乐队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乐队和爵士乐队中成为重要的节奏乐器;
大提琴在负责低音部分的同时也经常负责副旋律部分,或者流动的和声部分,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
大提琴为什么冷门?
大提琴在乐器中算是比较冷门的,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难度较高:大提琴的演奏技巧较为复杂,需要演奏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音乐素养。这使得大提琴演奏者相对较少,而且培养一名优秀的大提琴演奏者需要较长时间和高昂的成本。
2.声音不够明亮:大提琴的声音相对较弱,不如小提琴和中提琴那样明亮和具有穿透力。这使得大提琴在音乐会和舞台上的表现不如其他乐器那样引人注目。
3.曲目选择不多:大提琴的曲目选择相对较少,不如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曲目那样丰富多样。这使得大提琴的演奏者和表演者在选择曲目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宣传不够:大提琴的宣传不如其他乐器那样广泛和深入。这使得大提琴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不如其他乐器。
总的来说,大提琴虽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乐器,但由于其难度较高、声音不够明亮、曲目选择不多和宣传不够等原因,导致其在音乐界和大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不如其他乐器。
巨大的大提琴叫什么
贝斯。巨大的大提琴就是超大提琴,称为贝斯,是乐队中一般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它在乐队中主要担任低音声部,有时也作即兴独奏。贝斯伴奏时最常用的三种方式,在独奏(Solo)时,还可以使用点弦、泛音等技巧,同时也可以结合Fingered、Slap。
巨大的大提琴叫**贝斯**。贝斯(Bass)是乐队中一般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它在乐队中主要担任低音声部,有时也作即兴独奏。传统爵士乐一般都采用原声贝斯(即低音提琴)来体现它的原始风味,而在现代爵士乐(特别是融合爵士)中经常运用电贝斯或电子合成器中的合成贝斯音。贝斯的形状与通常电吉他很相似,略重一些,音阶处于低音位置,因此琴弦相当粗,弦张力相当大,因此拨弦的力量要比吉他大得多。贝斯通常只有四弦,以吉他的后四根弦低一个八度定音,即E、A、D、G。之所以有5弦、6弦、8弦还有12弦和24弦的Bass出现完全是为了增强低音吉他的表现力,使它的演奏技巧和功能更加完善与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