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突尼斯的首都是哪儿
- 2、突尼斯人口面积
- 3、突尼斯有多少人口和面积
- 4、突尼斯为什么没中国人
- 5、突尼斯黑人多吗
- 6、突尼斯怎么样
- 7、突尼斯是黑人还是白人
- 8、突尼斯与突尼西亚的联系
- 9、突尼斯首都
突尼斯的首都是哪儿
突尼斯市是突尼斯共和国的首都,人口225万,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位于国土东北部,临近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湾,是一座阿拉伯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城市。1979年,阿拉伯联盟总部由开罗迁到这里,并在此多次举行过阿拉伯世界的重要会议。市区由民族传统的旧城麦地纳和欧化 的新城“低城”组成。麦地纳还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阿拉伯东方色彩,是商业、手工业、住 宅区的集中地,颇有中世纪的遗风。
新城高楼林立,各式各样的别墅鳞次栉比。市中心繁华热闹,东北郊有著名的古迹迦太基城遗迹;西郊3千米处有巴尔多古皇宫,如今是国 民议会和巴尔多国家博物馆所在地;西北郊是大学城,南郊和西南郊是工业区。
突尼斯人口面积
突尼斯人口面积:面积164150平方公里。人口774.5万。
突尼斯:在北非中部, 临地中海。面积164150平方公里。人口774.5万,阿 拉伯人占90%。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突尼斯。沿海平 原狭窄,内陆多高原和山地。自北而南分属地中海式气候、热 带草原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富石油、磷酸盐矿。经 济以工矿业为主。农产品有麦类、油橄榄、葡萄、柑桔等。
杰姆的圆形竞技场
建于公元3世纪初。它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不少法国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楼拜等都曾专程来此观光,并将它描述为“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和“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
科克瓦尼布尼城及其陵园
位于纳布勒省,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古迦太基遗迹,这些遗迹只在公元前2世纪时受到过部分破坏。古迦太基城及墓地的房屋建筑遵循了与发达的城镇建筑规化相一致的标准。
在遗迹周围可以清晰地看出城市布局,许多房屋围墙还在,经常可以看到上面的彩色黏土。还有一些寺院立柱保留下来,一座小门厅里发现了一些镶嵌砖,侧石、门前台阶、门槛、带普通镶嵌砖的地板随处可见。
考古工作者依旧在科克瓦尼忙碌,不过现在最有价值的部分大概已经发掘完了。尽管缺少突尼斯其他城市那种壮观的大型建筑──没有超过5英尺的墙,最高的建筑物是一根孤零零的石柱,但是科克瓦尼布尼在其他某些方面好象保存得更完好。
突尼斯有多少人口和面积
16、36万平方公里,人口117万。突尼斯共和国,简称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
突尼斯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热;南部属热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常有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干热季风,夏季酷热,最高温度超过50℃。8月为最热月,日均气温21-33℃;1月为最冷月,日均气温6-14℃。年降雨量:北部1000毫米,南部200毫米。
突尼斯的自然资源
突尼斯自然资源贫乏。主要资源有磷酸盐、石油、天然气、铁、铝、锌等。磷酸盐储量为1亿吨,居世界第17位;近三年(2017年-2019年)磷酸盐年产量分别为450万吨、300万吨和380万吨。
截至2018年1月1日,原油已探明储量4.25亿桶(约合1亿吨),居世界第48位,储产比为22.1%;年产量240万吨;日产量为5.3万桶,年均增长率为-11.8%。
突尼斯为什么没中国人
落后。突尼斯全国人口10,732,900,有9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人口增长率年均不足1%,国家比较落后,没有中国人来这里发展。
突尼斯黑人多吗
突尼斯黑人不多。
我们对非洲的印象,除了大河、大草原、大沙漠,就是黑人,常称为“黑非洲”。实际上,北非地区有几个国家,黑人很少,比如突尼斯。
突尼斯全国分为24个省,下设262个县,300个市镇。突尼斯虽然地处非洲,但境内完全没有黑人。总人口1171万,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主要是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
突尼斯的经济文化:
突尼斯兼具非洲、阿拉伯和地中海三重属性,拥有古老文明和地中海文化。经济中工业、农业、服务业并重。工业以磷酸盐开采、加工及纺织业为主。橄榄油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旅游业较发达,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突尼斯政局、社会总体稳定,法律健全,社会包容开放,重视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丰富。2021年,突尼斯GDP为453亿美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突尼斯
突尼斯怎么样
突尼斯不错。
突尼斯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的一个小众国家。突尼斯北部和东部临地中海,拥有着1300公里的海岸线。总人口1180万,面积16.2万平方公里。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位于突东北部,一座柏柏尔人建立的城市,在古代这里还有个更加响亮的名字“迦太基城”。
突尼斯的风景优美,因为离欧洲大陆十分的近,所以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之一,是欧洲游客领略非洲风情的窗口国家之一,但因为安全问题,曾一度对旅游服务业造成严重冲击。
突尼斯旅游景点:
1.蓝白小镇。
位于突尼斯城以北20公里的蓝白小镇,是独具地中海气息的美丽小镇。因为在突尼斯人眼中,蓝色象征着和平安定,所以这里所有的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而白屋蓝窗的安达路西亚风格的小屋则是这个蓝白小镇的特色。
2.迦太基遗址。
迦太基古城遗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迦太基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巴尔杜博物馆。
巴尔杜博物馆坐落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西北郊巴尔杜广场上,是北非最重要的一座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在整个非洲,它的规模仅次于埃及的开罗博物馆,它以自己所珍藏的极其丰富和瑰丽多彩的镶嵌画而闻名世界。
突尼斯是黑人还是白人
突尼斯是白人。突尼斯是非洲北部的一个国家,位于地中海沿岸。突尼斯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突尼斯人普遍属于阿拉伯人种,其种族和肤色与阿拉伯人相似,但也有部分人属于柏柏尔人,这是突尼斯的一个主要民族。因此,可以认为突尼斯主要是白人国家。
北非的突尼斯的白人占比例非常高,当地的人口高达百分之90以上都是白人,比一些欧洲国家的白人还要多。
突尼斯整个国家的人口有1180万人,相比传统的非洲国家,南非和尼日利亚来说突尼斯的人口还是比较少的。
突尼斯是白人。位于北非的突尼斯的白人占比例非常高,当地的人口高达百分之9以上都是白人,比一些欧洲国家的白人还要多。突尼斯整个国家的人口有118万人,相比传统的非洲国家,南非和尼日利亚来说突尼斯的人口还是比较少的。
突尼斯与突尼西亚的联系
突尼斯与突尼西亚是一个国家,只是因为台湾将突尼斯译为突尼西亚而已。
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Tunis)位于突东北部,临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湾。市郊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人口225万(2013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1979年以来,阿拉伯联盟总部迁来这里。199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选定为1997年的“世界文化之都”。
扩展资料
去突尼斯(突尼西亚)游玩注意事项:
不要与当地人过多谈论政治宗教等话题,不可在政府或警察部门门口照相。
突尼斯人很好客,但忌讳饭前直接提及公事。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平时左手总干肮脏、下贱的活,是不洁净的,右手才为洁净高贵之手,所以,待客递接物品都以右手为礼貌,用左手很不礼貌,甚至有污辱人的意思。
忌讳别人打听、询问自己的工资情况,认为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突尼斯人喜欢送礼,但他们对初次见面就送礼的做法是很看不惯的,认为这样做有行贿的企图。
忌用酒作礼品。忌讳数字“13”,认为“13”是不吉利的和厄运的象征。
突尼斯人,尤其是商店的服务人员,特别不愿听到对方说他们卖的东西“太贵”一类的话语。
突尼斯人在饮食烹调方法上,不喜欢红烩带汁的菜;对没熟透的菜也不适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突尼斯
突尼斯和突尼西亚是同一个国家,首都是突尼斯市,由于翻译问题才产生了突尼斯与突尼西亚。
The Republic of Tunisia我国正式翻译为突尼斯共和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译做突尼西亚共和国。
扩展资料
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艾什凯勒遗址
2、迦太基遗址
3、麦地那(突尼斯)老城区
4、杜加古城遗址
5、喀尔冠阿内布匿城遗址
6、苏塞麦地那老城区
7、凯鲁万
8、杰姆古罗马竞技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突尼斯
是翻译错误了,后来这个翻译又没有改。突尼斯的国家名叫Tunisia.。首都Tunis,正确的译法国家应该叫做突尼西亚,首都是突尼斯。结果不知道谁翻译的国家名和首都名全一样了。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突尼斯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
扩展资料:
突尼西亚位于地中海南岸,是非洲北部一个国家。如果你曾到欧洲或埃及旅行,突尼西亚对你来说就不会太远,因为它就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埃及附近。 突尼西亚的最南部为沙漠,与撒哈拉大沙漠接壤,沙漠景致随处可见。
突尼西亚的最南部为沙漠,与撒哈拉大沙漠接壤,沙漠景致随处可见。1977年大导演佐治鲁卡斯(George Lucas)首次到达突尼西亚,就被当地的大漠风情和独特的建筑形式所吸引,并以沙漠及绿洲为场景,炮制了震撼人心的《星球大战》。当年佐治鲁卡斯取景的地方就是突尼西亚南部一个叫迈特马泰(Matmata)的地方。
参考资料: 突尼斯-百度百科
突尼斯共和国(台湾译为突尼西亚共和国)
突尼斯与突尼西亚是同一个国家,突尼斯国名Tunisia,香港译为突尼西亚。首都Tunis音译过来也是突尼斯,但英文名称是不一样的。
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Tunis)位于突东北部,临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湾。市郊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人口225万(2013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1979年以来,阿拉伯联盟总部迁来这里。199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选定为1997年的“世界文化之都”。
扩展资料: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部、西欧和亚洲的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之间的海运线的必经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长1300千米。
突尼斯属东1区,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每年3月到10月为夏令时,将时钟调快1小时,与北京时差缩短为6个小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突尼斯
突尼斯首都
突尼斯的首都是突尼斯市,与同名,是突尼斯最大的港口。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的一个湖的顶端,湾、湖之间,隔着一条天然沙堤,中部开有缺口相通。
突尼斯市
突尼斯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地处于地中海的南岸,突尼斯湖以西,毗邻突尼斯湾。
突尼斯历史悠久,上溯至迦太基时期,从13世纪哈夫斯王朝起成为突首都。突尼斯市实际上是一个大区,由突尼斯、阿里亚纳、本阿鲁斯和马努巴四省组成,目前总人口达到224.8万。其中仅突尼斯省就98.4万人。
作为一座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突尼斯海滩绵延20公里,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外国游客。城区由新、老两部分组成。老城麦地那(MEDINA)是伊斯兰传统城市建筑的象征,保留了7世纪时期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其中宰顿清真寺建于公元704年,并与864年重建。集老城住房、手工业和商业功能于一身,共有2800个手工作坊(包括香精、食品、皮革、首饰、纺织、金属、木器等),3050家店铺,1050个商业服务点,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