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成语土木形骸是什么意思
- 2、土木形骸是什么意思
- 3、土木形骸的意思
- 4、土木形骸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 5、土木形骸是什么意思?
- 6、世说新语 容止篇 全文及译文
- 7、形骸的意思形骸的意思是什么
- 8、木字跟什么有关的成语?
- 9、土木身的意思 土木身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土木形骸是什么意思
土木形骸
[拼音]
tǔ mù xíng hái
[释义]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土木形骸是什么意思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解释: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例句:处俊姿约素,~,然临事敢言。(《新唐书·郝处俊传》)
土木形骸的意思
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也用来形容呆头呆脑、没有情趣的人。
扩展资料
一、成语出处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二、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翩翩,善于行文。他的形体如同土木一样自然,不需要刻意修饰。他为人桀骜不逊,善于弹琴,终因与世俗不容而被杀害。
三、例句
1、土木形骸,不自妆饰;铁石心肠,秉性坚刚。
2、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土木形骸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土木形骸 发音 tǔ mù xíng hái 释义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引用 《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 土木形骸 ,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 《旧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刘仁轨等 ...,并依旧知政事,监修国史。四年,代张文瓘为侍中。处俊性俭素, 土木形骸 ,自参综朝政,每与上言议,必引经籍以应对,多有匡益,甚...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四十·狄郝朱 ...,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 土木形骸 ,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 《全梁文》卷五十三 ...拥经持钵,百舍不休,西望荆山,南过澧浦,周流华夏,博采奇闻, 土木形骸 ,琬琰心识,靡高不仰,无坚不攻,寝之所安,席不及暖,思... 《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第四回 国清寺忽倾罗汉 本空师 ...。”长老曰:“禅门中无声无臭,平白地作此一响,便是作怪;然而 土木形骸 ,一起一倒,也没甚大作怪处。我便说与你们听着,这位紫衫...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三 ...游学。拥经持钵百舍不休。西望荆山南过澧浦。周流华夏博采奇闻。 土木形骸 琬琰心识。靡高不仰。无坚不攻。寝之所安席不及暖。思之所... 《初学记》卷十九 人部下 ...龙章凤姿 凝脂点漆】《嵇康别传》曰:康长七尺八寸,好容色,虽 土木形骸 ,不自饰,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语林》曰:王右军目杜... 《醒世恒言》第十三卷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身穿赭衣绣袍,腰系蓝田玉带,足登飞凤乌靴。 虽然 土木形骸 ,却也丰神俊雅,明眸皓齿。但少一口气儿,说出话来。... 《世说新语》下卷第一 容止第十四 ... 1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 土木形骸 。 14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下卷上 容止第十四 ...」 1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 土木形骸 。 14骠骑王武子是卫□(王介)之舅,...
土木形骸是什么意思?
【拼音】 tǔ mù xíng hái
【解释】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例子】 处俊姿约素, 土木形骸 ,然临事敢言。(《新唐书·郝处俊传》)
【相关】百度“土木形骸”
世说新语 容止篇 全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容止》 - 原文+注释+译文
(1)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②。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③。
【注释】①魏武:曹操。按:下文的帝、魏王都是指曹操,因为他生前封魏王,谥号是武,曹丕登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②雄:称雄;显示威严。崔季珪:崔琰,字季珪,在曹操手下任职。他仪表堂堂,很威严。而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曹操却是“姿貌短小”。
③“魏武”句:曹操认为匈奴使已经讽破了他的野心和做法,所以把使臣杀了。按:此说不大可信。
床头捉刀人
【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2)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①。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
【注释】①傅粉:搽粉。汉魏时的贵公子喜欢搽粉,这是当时习气。汤饼:汤面。②皎然:形容又白又亮。
【译文】何平叔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
(3)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①。
【注释】①夏侯玄:初任散骑黄门侍郎,年轻时就很出名。他曾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在一起,却认为这是耻辱,因为太不相称。魏明帝很不高兴,就把他降为羽林监。蒹葭倚玉树:蒹是荻,葭是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此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
【译文】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4)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①。
【注释】①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太初。李安国:李丰,字安国,任中书令,后被杀。颓唐:指精神委靡不振。玉山:用玉石堆成的山,用来形容仪容美好。
【译文】当时的人评论夏侯太初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安国精神不振,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5)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①。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②。”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③。”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④;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⑤。”
【注释】①七尺八寸:古代的尺寸,长度没有现代那么长,不过七尺八寸也表明身材高大。②萧萧肃肃:萧萧形容举止萧洒脱俗,肃肃形容清静。举:挺拔。
③肃肃:象声词,形容风声。徐引:舒缓悠长。
④岩岩:形容高峻挺拔。
⑤傀俄:同“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嵇康
【译文】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6)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①。”
【注释】①眼烂烂:指目光闪闪。烂烂,明亮的样子。岩下:山岩之下,是眉棱下的比喻。
【译文】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他目光灼灼射人,像岩下闪电。”
(7)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①。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②。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③。
【注释】①神情:神态风度。②萦:围绕。按:《语林》说,潘岳外出,妇女们都抛果子给他,常常抛满一车。③委顿:很疲乏。
【译文】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8)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①。
【注释】①“王夷甫”句:魏晋谈玄之士,经常拿着拂尘,相习成俗,王公贵人多拿此物。拂尘以玉为柄,王衍的手生得白净,和玉色无异。
【译文】王夷甫容貌端庄、漂亮,善于谈玄,平常总拿着白玉柄拂尘,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一点也没有分别。
(9)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壁①。
【注释】①连璧:璧是一种玉器,连璧指两壁相连,比喻并美。按:《晋书?夏侯湛传》载,两人常常同行同止,出则同车,入则同席。
【译文】潘安仁和夏侯湛两人都很漂亮,而且喜欢一同行走,当时人们评论他们是连璧。
(10)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①。”
【注释】①挺动:动摇,晃动,这里指精神分散。
【译文】中书令裴楷容貌俊美。有一次生了病,非常疲乏,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这时裴楷正向着墙躺着,听说王夷甫奉命来到,就勉强回过头来看看他。王夷甫告辞出来后,告诉别人说:“他双目闪闪,好像山岩下的闪电;可是精神分散,身体确实有点不舒服。”
嵇康
(11)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①。”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注释】①嵇延祖:嵇绍,字延祖,是嵇康的儿子。卓卓:形容超群出众,气度不凡。
【译文】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回答说:“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了!”
(12)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①。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注释】①冠冕:帝王、大夫所带的礼帽。玉人:比喻容貌美丽的人。
【译文】中书令裴叔则仪表出众,即使脱下礼帽,穿着粗陋的衣服,头发蓬松,也都很美,当时人们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感到光彩照人。”
(1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①。”
【注释】①六尺:相当于现在四尺多一点,是比较矮小的。悴:憔悴。悠悠忽忽:悠闲、不经意的样子。土木形骸:把身体当成土木,不加修饰,状态自然。
【译文】刘伶身高四五尺,相貌非常丑陋、憔悴,可是他悠闲自在,不修边幅,质朴自然。
(14)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①。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注释】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死后追赠骠骑将军。他的外甥卫玠,风采秀异,见者皆以为玉人。
【译文】骠骑将军王武子是卫玠的舅舅,容貌俊秀,精神清爽,很有风度仪表。
他每见到卫玠,总是赞叹说:“珠玉在身边,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
(15)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①。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②。”
【注释】①王太尉:王衍。按:在王衍家所遇的五个人都是王衍的兄弟或堂兄弟,安丰即王衍堂兄王戎,大将军即堂弟玉敦,丞相即堂弟王导,季胤是弟弟王诩的字,平子是弟弟王澄的字。②琳琅:美玉,比喻人物风姿秀逸。
【译文】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季胤、王平子。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16)王丞相见卫洗马①,曰:“居然有赢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②。”
【注释】①卫洗(xiǎn)马:卫玠,任太子洗马。体弱多病。 ②罗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译文】丞相王导看见太子洗马卫玠,说:“身体显然很瘦弱,虽然整天很和适舒畅,也还是像弱不胜衣。”
(17)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译文】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他处在众人之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砾石块中间。”
(18)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①。
【注释】①十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圆周长是一围,腰宽十围就是很粗的了。颓然:温和、顺从的样子。自放:指自我放纵,不拘礼法。
【译文】庾子嵩身高不足五尺,腰带却有十围大小,可是他本性和顺,纵情放达。
卫玠
(19)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①。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注释】①下都:指京都建康(原名建邺)。西晋旧都洛阳,所以后来称新都为下都。按:卫玠渡江后,先到豫章(首府在南昌),后到建康,人们听说他容貌非凡,观者如堵。堵墙:墙。
【译文】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20)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①。或云谢幼舆言。
【注释】①桓茂伦:桓彝,字茂伦。他很达观,善于鉴别人才,享有盛名,一向为周伯仁所推崇。嵚(qīn)崎:山高峻,比喻人高大英俊。历落:指举止洒脱。可笑:可喜。
【译文】周伯仁称赞桓茂伦:“高大英俊,举止潇洒,是个招人喜爱的人。”有人说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21)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①
【注释】①王长史父:王濛的父亲王讷。有概:有风度。诸许物:一切事情;许多事情。
【译文】武城侯周f 评论长史王濛的父亲:“身体既魁梧,又有高雅的情怀、不凡的风度,保持并发扬这些特长,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办到的。”
(22)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仗下形①。”
【注释】①旄仗:旗帜和仪卫。
【译文】祖士少见到卫君长,说:“这个人有将帅的风度。”
(23)石头事故,朝廷倾覆①。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②。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③。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④。”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注释】①石头事故:指苏峻作乱。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庾亮执掌朝政,下诏征历阳内史苏峻为大司农。苏峻一向怀疑庾亮想谋害自己,便起兵反,攻陷建康,自掌朝政,颁布大赦,独不赦庚亮兄弟。第二年又把晋帝迁到石头城。这时陶侃、温峤、庾亮等起兵讨伐苏峻。数月后,苏峻败死。②温忠武:温峤,谥忠武。苏峻作乱时,温峤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驻扎到寻阳。后庾亮战败,逃到他那里,他劝庾亮去见陶侃,并共推陶侃为盟主,起兵讨伐。庾文康:庾亮,晋明帝皇后的哥哥,谥文康。陶公:陶侃。苏峻作乱时,为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镇守江陵。③“肃祖”句:萧祖是晋明帝的庙号;顾命指君主临终的命令。晋明帝病重时,王导、庾亮、温峤等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晋成帝。明帝死后,太后临朝听政,政事由庾亮决定。陶侃因为自己不在受顾命之列,深以为憾。 ④溪狗:即傒狗。吴人把江西一带的人叫傒狗,是指语音不正说的,含鄙薄意。陶侃本鄱阳人,所以也得此称谓。
【译文】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了。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遣诏并没有涉及我。再说苏峻作乱,事端都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就是杀了庾家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这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听见这些话,既发愁,又害怕,无计可施。有一天,温峤劝庾亮去见一见陶侃,庾亮很犹豫,不敢去。温峤说:“那溪狗我很了解,你只管去见他,一定不会出什么事的。”庾亮那非凡的风度仪表,使得陶侃一见便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庾亮畅谈欢宴了一整天,对庾亮的爱慕和推重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卫玠
(24)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①。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②。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往,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③。”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④。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⑤。”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⑥。”
【注释】①“庾太尉”句:苏峻叛乱平定后,庾亮(字元规)升任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移镇武昌。使吏,一本作“佐吏”,《晋书?庾亮传》也作“佐吏”,指地方长官的僚属。理咏,吟咏,作诗吟唱。 ②遒(qiú):高昂。函道:楼梯。 ③老子:老人自称,等于老夫。④胡床:交椅,是椅腿交叉,能折叠的一种坐具,即马扎儿。谑(xuè):开玩笑。任乐:尽情欢乐。 ⑤风范:气派。颓:低落;收缩。⑥丘壑:山水幽美处所,是隐士所居之地,比喻深远的意境。
【译文】太尉庾亮在武昌的时候,正值秋夜天气凉爽、景色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王胡之一班人登上南楼吟诗咏唱。正在吟兴高昂之时,听见楼梯上传来木板鞋的声音很重,料定是庚亮来了。接着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大家就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于是就坐在马扎儿上,和大家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后来王逸少东下建康,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王导说:“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点。”王逸少回答说:“唯独幽深的情趣还保留着。”
(25)王敬豫有美形①。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注释】①王敬豫:王恬,字敬豫,是王导的儿子。好武,不拘礼法,王导并不喜欢他。问讯:问安。
【译文】王敬豫形貌很美。有一次去向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你遗憾的是才能和形貌不相称。”有人说:“敬豫样样都像王公。”
(26)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①。”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注释】①凝脂:凝固的油脂,形容白嫩。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说:“脸像凝脂一样白嫩,眼睛像点上漆一样黑亮,这是神仙里头的人。”当时有人称赞长史王濛的相貌,司徒蔡谟说:“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牡弘治啊!”
(27)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①。”
【注释】①“鬓如”句:《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豪爽有风度,相貌威武,面有七星,刘惔曾称赞他说:“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反猬皮:大概指猬毛翻开,四散竖起。紫石棱:陇州所出紫色石的棱角。孙仲谋:孙权的字,他是吴国的开国之主。司马宣王:司马懿,晋国初建,追尊为宣王。司马懿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译文】丹阳尹刘惔评论桓温说:“双鬓像刺猬毛竖起,眉棱像紫石棱一样有棱有角,确实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类的人。”
(28)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①。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②。”
【注释】①王敬伦:王劭,字敬伦,是王导的第五个儿子。加授桓公:加指加官,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其他官职。据《晋书?哀帝纪》载,兴宁元年,加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②大奴:指王劭。凤毛:凤毛是珍稀之物,比喻有父辈的才华、风采。
【译文】王敬伦仪表风度像他父亲,任侍中——这时桓温也加授侍中——穿着官服从大门进官署。桓温望见他,说:“大奴的确有他父亲的风采。”
(29)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①!”
【注释】①敛衿:整理衣襟,表示肃敬。按:王濛年轻时放纵不羁,不为乡里所齿,晚年才克己励行。来:语气词。轩轩:形容仪态轩昂。韶举:优美的举止。
【译文】支道林评论长史王濛说:“严肃起来,作事专一了,仪态多么轩昂优美啊!”
王羲之
(30)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①。”
【注释】①“飘如”句:按《晋书》本传载,这是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的。
【译文】当时的人评论有军将军王羲之说:“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31)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守门人遽启之曰:“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
【译文】长史王濛有一次生了病,无论亲疏来探病,都不给传达。一天支道林和尚来了,守门人立刻去禀报王濛说:“有一个相貌特别的人来到门口,我不敢不禀报。”王濛笑道:“这一定是林公。”
(32)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①。”
【注释】①企脚:指跷起腿。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泛指仙人。按:谢仁祖(即谢尚)擅长音乐,通晓众艺。
【译文】有人拿别人来和谢仁祖并列而不那样看重他。大司马桓温说:“诸位不要轻易评论,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是有飘飘欲仙的情意。”
(33)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著公服①。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
【注释】①尚书:指尚书省。按:《晋书?王洽传》只说王洽(字敬和)历任中书郎、中军长史、司徒左长史等职,没有说到他在尚书省担任什么职务。
【译文】长史王濛任中书郎的时候,一次往王敬和那里去。那时连日下雪,王濛在门外下车,走人尚书省,穿着官服。王敬和远远望见雪景衬着王濛,赞叹说:“这人不再像是尘世中人!”
(34)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章武①。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相王,可往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何如?”王曰:“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②!”
【注释】①相王:参看《文学》第51 则注①。
②辅:辅相;丞相。神君:神灵、神仙。仆射:指谢安。
【译文】简文帝任丞相时,和谢安一起去看望桓温。这时王珣已经先在桓温那里,桓温对王珣说:“你过去想看看相王,现在可以留在帷幔后面。”两位客人走了以后,桓温问王珣说:“相王究竟怎么样?”王珣说:“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灵一样清澈,公也是万民的希望,不然,仆射怎么会自甘藏拙呢!”
(35)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①。
【注释】①海西:即晋废帝海西公。海西公即位后,会稽王司马晃才任丞相。
【译文】海西公称帝时,大臣们每次早朝,殿堂还很暗,只有会稽王来了,他气宇轩昂,才像朝霞高高升起一样。
桓温
(36)谢车骑道谢公①:“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②。”
【注释】①谢车骑:谢玄,是谢安的侄儿。 ②游肆:尽情游乐。捻(niē)鼻:堵住或捏住鼻子。按: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但有鼻疾,所以发音浊。这里所说捻鼻,即指作洛下书生咏。参看《雅量》第29 则。顾睐(lài):左右顾盼。
【译文】车骑将军谢玄称道谢安:“一旦纵情游乐,又无须放声高唱,只是端坐捏鼻作洛下书生咏,顾盼自如,就会有栖止于山水草泽间的仪态。”
(37)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①。”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②。”
【注释】①林公:支道林和尚。黯黯(àn):黑黑的。明:照亮。 ②棱棱:形容威严正直。
【译文】谢安说:“我觉得林公一双眼睛,黑油油的,能照亮黑暗的地方。”孙兴公也觉得支道林是:“威严的眼神里透露出直爽。”
(38)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①。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注释】①庚长仁:庾统,字长仁,是庾亮的侄儿。亭:设在道边供旅客停宿的公房。
【译文】庾长仁和弟弟们过江到吴地,途中想在驿亭里住宿。几个弟弟先进去,看见满屋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长仁说:“我试着进去看看。”于是就拄着拐杖,扶着一个小孩,刚进门,旅客们望见他的神采,一下子都躲开了。
(39)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①
【注释】①濯濯:形容有光泽;清朗。
【译文】有人赞赏王恭形貌丰满美好,说:“像春天的杨柳一样光鲜夺目。”
世说新语·容止
作者:刘义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下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名士传曰:“楷病困,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楷回眸属夷甫云:‘竟未相识。’夷甫还,亦叹其神俊。”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闲。”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或云谢幼舆言。
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
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仗下形。”
石头事故,朝廷倾覆。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
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
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王敬豫有美形,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
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守门人遽启之曰:“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著公服。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
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宣武。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相王,可住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何如?”王曰:“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谢车骑道谢公:“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闲仪。”
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
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
译文: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
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何平叔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
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当时的人评论夏侯太初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安国精神不振,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
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他目光灼灼射人,像岩下闪电。”
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
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王夷甫容貌端庄、漂亮,善于谈玄,平常总拿着白玉柄拂尘,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一点也没有分别。
潘安仁和夏侯湛两人都很漂亮,而且喜欢一同行走,当时人们评论他们是连璧。
中书令裴楷容貌俊美。有一次生了病,非常疲乏,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这时裴楷正向着墙躺着,听说王夷甫奉命来到,就勉强回过头来看看他。
王夷甫告辞出来后,告诉别人说:“他双目闪闪,好像山岩下的闪电;可是精神分散,身体确实有点不舒服。”
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回答说:“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了!”
中书令裴叔则仪表出众,即使脱下礼帽,穿着粗陋的衣服,头发蓬松,也都很美,当时人们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感到光彩照人。”
刘伶身高四五尺,相貌非常丑陋、憔悴,可是他悠闲自在,不修边幅,质朴自然。
骠骑将军王武子是卫玠的舅舅,容貌俊秀,精神清爽,很有风度仪表。他每见到卫玠,总是赞叹说:“珠玉在身边,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
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季胤、王平子。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丞相王导看见太子洗马卫玠,说:“身体显然很瘦弱,虽然整天很和适舒畅,也还是像弱不胜衣。”
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他处在众人之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砾石块中间。”
庾子嵩身高不足五尺,腰带却有十围大小,可是他本性和顺,纵情放达。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周伯仁称赞桓茂伦:“高大英俊,举止潇洒,是个招人喜爱的人。”有人说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武城侯周f评论长史王濛的父亲:“身体既魁梧,又有高雅的情怀、不凡的风度,保持并发扬这些特长,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办到的。”
祖士少见到卫君长,说:“这个人有将帅的风度。”
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了。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遣诏并没有涉及我。再说苏峻作乱,事端都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就是杀了庾家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
这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听见这些话,既发愁,又害怕,无计可施。有一天,温峤劝庾亮去见一见陶侃,庾亮很犹豫,不敢去。
温峤说:“那溪狗我很了解,你只管去见他,一定不会出什么事的。”庾亮那非凡的风度仪表,使得陶侃一见便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庾亮畅谈欢宴了一整天,对庾亮的爱慕和推重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太尉瘦亮在武昌的时候,正值秋夜天气凉爽、景色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王胡之一班人登上南楼吟诗咏唱。正在吟兴高昂之时,听见楼梯上传来木板鞋的声音很重,料定是庚亮来了。
接着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大家就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
于是就坐在马扎儿上,和大家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后来王逸少东下建康,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
王导说:“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点。”王逸少回答说:“唯独幽深的情趣还保留着。”
王敬豫形貌很美。有一次去向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你遗憾的是才能和形貌不相称。”有人说:“敬豫样样都像王公。”
右军将军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说:“脸像凝脂一样白嫩,眼睛像点上漆一样黑亮,这是神仙里头的人。”当时有人称赞长史王濛的相貌,司徒蔡谟说:“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牡弘治啊!”
丹阳尹刘惔评论桓温说:“双鬓像刺猬毛竖起,眉棱像紫石棱一样有棱有角,确实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类的人。”
王敬伦仪表风度像他父亲,任侍中——这时桓温也加授侍中——穿着官服从大门进官署。桓温望见他,说:“大奴的确有他父亲的风采。”
支道林评论长史王濛说:“严肃起来,作事专一了,仪态多么轩昂优美啊!”
当时的人评论有军将军王羲之说:“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长史王濛有一次生了病,无论亲疏来探病,都不给传达。一天支道林和尚来了,守门人立刻去禀报王濛说:“有一个相貌特别的人来到门口,我不敢不禀报。”王濛笑道:“这一定是林公。”
有人拿别人来和谢仁祖并列而不那样看重他。大司马桓温说:“诸位不要轻易评论,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是有飘飘欲仙的情意。”
长史王濛任中书郎的时候,一次往王敬和那里去。那时连日下雪,王濛在门外下车,走人尚书省,穿着官服。王敬和远远望见雪景衬着王濛,赞叹说:“这人不再像是尘世中人!”
简文帝任丞相时,和谢安一起去看望桓温。这时王珣已经先在桓温那里,桓温对王珣说:“你过去想看看相王,现在可以留在帷幔后面。”
两位客人走了以后,桓温问王珣说:“相王究竟怎么样?”王珣说:“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灵一样清澈,公也是万民的希望,不然,仆射怎么会自甘藏拙呢!”
海西公称帝时,大臣们每次早朝,殿堂还很暗,只有会稽王来了,他气宇轩昂,才像朝霞高高升起一样。
车骑将军谢玄称道谢安:“一旦纵情游乐,又无须放声高唱,只是端坐捏鼻作洛下书生咏,顾盼自如,就会有栖止于山水草泽间的仪态。”
谢安说:“我觉得林公一双眼睛,黑油油的,能照亮黑暗的地方。”孙兴公也觉得支道林是:“威严的眼神里透露出直爽。”
庾长仁和弟弟们过江到吴地,途中想在驿亭里住宿。几个弟弟先进去,看见满屋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
长仁说:“我试着进去看看。”于是就拄着拐杖,扶着一个小孩,刚进门,旅客们望见他的神采,一下子都躲开了。
有人赞赏王恭形貌丰满美好,说:“像春天的杨柳一样光鲜夺目。”
扩展资料:
一见容止误终身
《容止》是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第十四门,讲述了39则魏晋时代评论人容貌、态度、举止的故事。
六朝士人作为魏晋一个特殊的阶层,对“容止”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容止》映射出魏晋时期士人审美情趣及精神状态,为探究魏晋时期士人生活状况提供了一定依据。
因此便有了后世人所说的:“一见容止误终身。”就是被这种优雅的容貌和举止所折服。
魏晋时代其实算是个乱世。汉末,曹魏,西晋,到东晋之后,更乱,期间还有五胡十六国。小政权交替不迭,偏安南方一隅的东晋也是士族权臣,争斗不已,乱臣迭出。
但是乱世中却往往会涌现出不同寻常的人物思想,审美情趣,文化意味,乱世又自有其迷人之处。比如春秋战国,虽礼崩乐坏,思想界却百家争鸣,又有着难得的自由。魏晋亦是如此。
《世说新语?容止》,从中可以窥探那个时代对男性的审美标准。《世说新语》中,描写男性美貌的故事很多,对男性容貌之美的追求也达到极致,但对女性容貌之美的描摹其实非常之少,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时感慨,大概那是个美男子遍地的时代。魏晋时代,到底谁的风姿外貌举止最美最有风度最迷人呢。
魏晋时最有名的美男子就是潘安。潘安又名潘岳,字安丰,关于他的美貌,有很多传说。因为他很美,年少时携弹弓出游洛阳城,路上女人看到,都聚集过来,手拉着手把他围起来看个够。
结果,有个左思就东施效颦,也学着他出去,因为太丑了,女人见到他,就当面吐唾沫,一点面子也不给,左思只好灰溜溜逃走了。想象那个场景实在滑稽好笑。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其实还有个男子也特别美,就是王武子的外甥,卫玠。王武子是之前写过的王浑和钟氏所生的一个儿子。就是那个开玩笑说,如果嫁给弟弟,生的儿子会更好的钟氏。
王武子还有个妹妹,长得又美又贤惠,王武子很爱自己的妹妹,还很操心给妹妹找个美貌有才气的丈夫。最后这个妹妹嫁给了书法家卫恒,生下美男子卫玠。
王武子当然长得很好,“俊爽有风姿”,但一看到卫玠珠玉般的容颜,就自惭形秽。不过卫玠其实身体很瘦弱,王导丞相说他“弱不胜衣”。
卫玠也是因为美貌而引人围观,然后有传言,因为他太美貌,让人倾城围观,大家爱慕的眼光太炙热,卫玠承受不了,居然就被这灼热的眼光杀死。世人称,“看杀卫玠”,真堪比林妹妹之病弱了。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嵇康应该是竹林七贤中最美貌的。有人对王戎(王浑大儿子,竹林七贤之一)赞叹嵇延祖的外貌风姿绝佳,在众人中鹤立鸡群。王戎轻轻一笑说,那是因为你没见过他父亲。这个父亲就是嵇康。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嵇康有多美呢,身材高大,风姿俊秀,大家都赞赏不已,说他举止潇洒,清朗俊逸,如山风吹过松涛,悠然从容。山涛赞叹他,如孤松傲立,玉山倾倒。美哉美哉!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容止
形骸的意思形骸的意思是什么
形骸的词语解释是:形骸xínghái。(1)形体(多指人的)。形骸的词语解释是:形骸xínghái。(1)形体(多指人的)。注音是:ㄒ一ㄥ_ㄏㄞ_。结构是:形(左右结构)骸(左右结构)。拼音是:xínghái。词性是:名词。形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人的躯体。引《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南朝梁范缜《神灭论》:“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王_运《到广州与妇书》:“比读庄生之文,悟其元旨,知物论生於是非,生死累於形骸。”⒉指外貌;容貌。引晋葛洪《抱朴子·清鉴》:“尼父远得崇替於未兆,近失澹_於形骸。”明唐寅《感怀》诗:“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二、国语词典身体。词语翻译英语thehumanbody,skeleton法语corpshumain,squelette三、网络解释形骸(1).人的躯体。(2).指外貌;容貌。关于形骸的近义词形体身体关于形骸的诗词《送陈州·能老彼形骸》《得归·叔夜形骸已不堪》《偶成·未老形骸足自支》关于形骸的诗句形骸随众人志气与形骸形骸潦倒虽堪叹关于形骸的成语放荡形骸迷恋骸骨形骸之外析骸易子土木形骸放浪形骸关于形骸的词语四体百骸形骸之外析骸而爨放浪形骸迷恋骸骨析骸易子瘦骨穷骸潜骸窜影相忘形骸放荡形骸关于形骸的造句1、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随兄弟共团圆。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3、罗达放浪形骸,一如既往,愉快而热情。4、凤轻尘附在九皇叔的耳边轻喃“九皇叔,要是让世人知晓,不近女色、天人之姿的你,在我身下放荡形骸,艳色倾城,你说他们会怎么想?”。5、生活中很多画家放浪形骸,不修边幅。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形骸的详细信息
木字跟什么有关的成语?
A. 有关木的成语
有关木的成语:
1、入木三分,汉语成语,拼音是rù mù sān fēn,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出自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释义:晋武帝时祭北郊,变更祝版,工人削的笔,十分深刻、透彻。
4、草木皆兵,汉语成语,拼音是cǎo mù jiē 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释义: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5、枯木逢春,汉语成语,拼音是kū mù féng chūn,意思是指枯干的树木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释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老师说:‘世间少有。’
B. 木字的成语有哪些
草木愚夫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草衣木食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蜚瓦拔木 形容风力迅猛 枯株朽木 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木头木脑 形容呆板、迟钝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草木俱朽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寸木岑楼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蠹众木折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刚毅木讷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槁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刻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枯木死灰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枯木朽株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木雕泥塑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良禽择木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麻木不仁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泥塑木雕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山木自寇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绳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山颓木坏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声振林木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下乔木入幽谷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将就木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削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一草一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一木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依草附木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移花接木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圆孔方木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竹头木屑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圆木警枕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斩木揭竿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直木必伐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枯木生花 〖解释〗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朽木生花 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独木不林 〖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草木萧疏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触石决木 比喻莽撞蛮干。 呆如木鸡 见“呆若木鸡”。 呆似木鸡 见“呆若木鸡”。 断木掘地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诽谤之木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逢场竿木 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语本《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风木之悲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风木之思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浮石沉木 见“浮石沉木”。 故家乔木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古木参天 参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 刻木为鹄 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枯木发荣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连理之木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鸣雁直木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木梗之患 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木公金母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木坏山颓 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木落归本 犹言叶落归根。 木讷寡言 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 木心石腹 犹木人石心。 木朽蛀生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盘木朽株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迁于乔木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青黄沟木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人非草木 见“人非木石”。 身非木石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石心木肠 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 池鱼林木 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死灰槁木 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铁心木肠 见“铁心石肠”。 投木报琼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亡猿祸木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亡猿灾木 见“亡猿祸木”。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心如槁木 犹心若死灰。 朽木难雕 见“朽木不可雕”。 朽株枯木 同“枯木朽株”。 倚草附木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依丱附木 见“依草附木”。 异木奇花 珍奇的花草树木。 榆木疙瘩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榆木圪垯 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 榆木脑袋 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斩竿揭木 犹言斩木揭竿。 直木先伐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冢木已拱 比喻老死多年。 铸木镂冰 谓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墓木拱矣 〖解释〗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槃木朽株 〖解释〗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槃,同“盘”。 人非土木 〖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解释〗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心如木石 〖解释〗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朽木不可雕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朽木难雕 〖解释〗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榆木脑壳 〖解释〗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八公草木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一木破天 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C. 和木字有关的成语
枯木朽株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朽木不可雕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专刻。比喻人不可造属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亡猿祸木 比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亡猿灾木 比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同“亡猿祸木”。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下乔木入幽谷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D. 有关带"木"字的四字成语
带“木”字和“行”字的四字成语是“行将就木”,年龄大了,离死亡不远了的意思。
E. 关于木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枯木逢春、 草木皆兵、 缘木求鱼、 行将就木、版 移花接木、 麻木不仁、权 入木三分、 一草一木、 大兴土木、 木已成舟、 木朽不雕、 草木俱朽、 木头木脑、 宰木已拱、 草木知威、 火齐木难、 盈把之木、 圆木警枕、 纪渻木鸡、 择木而处、 草木萧疏、 泥塑木雕、 墓木已拱、 枯木再生、 鸣于乔木、 刚毅木讷、 亡猿祸木、 人非木石、 一木难扶、 质木无文
F. 关于木字的成语
关于木字的成语有很多很多,举例如下: 缘木求鱼、入木三分、呆回若木鸡、古木参答天、移花接木、行将就木、水木清华、麻木不仁、独木不林、山木自寇、独木难支、依草附木、枯木逢春、木已成舟、土木形骸、木本水源、刚毅木讷、一草一木、木人石心、立木南门、绳锯木断、槃木朽株、寒木春华、草木知威、一木难支、人非草木、教猱升木、大兴土木、木讷寡言、圆孔方木、草木萧疏、缘木希鱼、投木报琼、土牛木马、触石决木、圆木警枕、泰山梁木、青黄沟木、草木愚夫、良禽择木、枯木发荣、盘木朽株、草衣木食、故家乔木、木鸡养到、声振林木、槁木死灰、心如槁木、木心石腹、木落归本、草木俱朽
G. 有关木字的成语
有关木字的成语 : 诽谤之木、 依艹附木、 盘木朽株、 登木求鱼、回 木石鹿豕、 麻木不仁答、 呆似木鸡、 木直中绳、 刻木为鹄、 良禽择木、 蟠木朽株、 槃木朽株、 青黄沟木、 纪渻木鸡、 乔木世家、 水源木本、 蠢若木鸡、 寒木春华、 木朽蛀生、 朽木死灰、 草木同腐、 池鱼林木、 榆木圪垯、 木落归本、 木本水源、 木本之谊、 断木掘地、 枯木逢春、 一木难扶、 泰山梁木
H. 木字有关的成语
木石鹿豕、 木直中绳、 木朽蛀生、 木落归本、 木本水源、 木本之谊、 木强则折、 木头木脑、 木干鸟栖、 木偶衣冠、 木人石心、 木心石腹
I. 与木字有关的成语
枯木逢春抄、 草木皆兵、袭 缘木求鱼、 行将就木、 麻木不仁、 入木三分、 移花接木、 独木不成林、 木已成舟、 一草一木、 朽木不可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大兴土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诽谤之木、 良禽择木、 木石鹿豕、 木直中绳、 盘木朽株、 水源木本、 刻木为鹄、 泰山梁木、 朽木死灰、 蠢若木鸡、 乔木世家、 木本水源、 尺之木必有节目
土木身的意思 土木身的意思是什么
土木身的词语解释是:犹言土木形骸。 土木身的词语解释是:犹言土木形骸。 拼音是:tǔ mù shēn。 注音是:ㄊㄨˇㄇㄨ_ㄕㄣ。 结构是:土(独体结构)木(独体结构)身(独体结构)。土木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犹言土木形骸。引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磊落衣冠地,苍茫土木身。”仇兆鳌注:“《晋书》:嵇康土木形骸。”二、网络解释土木身tǔmùshēnㄊㄨˇㄇㄨ_ㄕㄣ土木身犹言土木形骸。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磊落衣冠地,苍茫土木身。”仇兆鳌注:“《晋书》:嵇康土木形骸。”关于土木身的诗句随例形相土木身关于土木身的成语土生土养土牛木马大兴土木土生土长土头土脑土木形骸木头木脑朽木粪土人非土木土里土气关于土木身的词语一掊土朽木粪土身为粪土身非木石土牛木马身将就木土木形骸人非土木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土木身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