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农历是不是也叫阴历
- 2、为什么叫农历??
- 3、阴历是农历么
- 4、阴历是农历么
- 5、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 6、农历是阴历吗
- 7、农历又叫什么
- 8、农历又叫阴历吗?
- 9、老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是不是也叫阴历
农历也叫阴历。阴历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辛亥革命后改用西方太阳历(公历),现代叫法的农历严格来说属于阴阳合历。
农历是不是也叫阴历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改称为“农历”。
农历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
为什么叫农历??
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阴历是农历么
阴历是农历。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殷历、古历、汉历、皇历、夏历和旧历等。
通常平时我们说的农历就是阴历,但是实际上农历与阴历是不同的。阴历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又有夏历、汉历等名称。
阴历是中国目前与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虽然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并非按月相周期制定历法的阴历。
除了清明节是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制定的以外,中国其他传统节日是以阴历制定的,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多仍庆祝农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阴历是农历么
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又叫殷历,因为是殷商时期传下的历法。也有华历,夏历,中历的说法。它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它是阴阳合历。
因为农历有指导农耕的作用,而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阳历的部分。
而农历的每年又不固定,这就是阴历的部分。
阴历靠观测月亮,一个月相为一“月”,为了计时方便,十二个月是一年。
阳历则是观测太阳,一个日相为一年,同样为了计时方便,将它分为十二月。
因为农历要指导农耕,所以它的主体是阳历,在此基础上添加阴历计时。所以在制定历法时某年的日相长短和并不是十二个月相,这时就会有闰月。
我们常听有人说:“我的生日不是阳历的,而是阴历的。”这句话的问题是,把阴历和农历混为一谈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的生日不是阳历的,而是农历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把阴历和农历混用,误认为阴历和农历是一回事。我国现在使用的历法是阳历和农历,而不是阴历。
那么,阴历和农历,还有阳历,这3种历法有什么区别?
先说说阳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也就是阳历(又叫太阳历)。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规律制定的。地球每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1周,称为1个阳历年(“回归年”)。阳历年规定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份28天或29天),1年12个月共365天或366天。
阴历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月亮也叫“太阴”,所以阴历也叫太阴历。阴历的1个月叫作“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看不见月亮),十五为望日(满月)。“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阴历月份以朔望月长度29.5306天为基础,为了避免有小数,所以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阴历中连续2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月连续4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不难看出,1个阴历年要比1个阳历年的天数少11天左右,3年下来就少了1个多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现象,例如,阴历年某年春节为寒冷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春节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那是很别扭的。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过,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1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闰年。陆游的《蜗舍》中就有“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的诗句。这种颇具中国特色,设置了闰月、兼顾了阴历和阳历的历法叫“阴阳合历”,学名叫“农历”。我国从夏朝开始使用农历,所以农历又叫夏历。
那么,多长时间加1个闰月呢?经过计算,每3年中加1个闰月,每5年中加2个闰月,每7年中加3个闰月……每19年中加7个闰月。19年中加7个闰月后,误差消除得只差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阳历和农历基本同步了。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阳历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阳历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这样,农历就具有了保持阳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农历闰月的设置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制定的,阳历每个月固定有2个节气(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2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1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1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可见,农历闰哪个月,完全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需要指出的是,农历闰月的安插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有一些时候是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作“十三月”。汉初将闰月放在九月后,叫作“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用上个月的名称,再加上一个“闰”字,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天文部门统计还发现,闰月的分布并无规律性。
农历是阴历不是阳历。
农历是阴历,公历是阳历。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也被叫做夏历、阴历、旧历、华历等,而阳历是如今世界上通行的公历,也被叫做太阳历、公历、西历、新历等。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兼顾太阳、月亮和地球关系,中国采用公历和农历并用。
农历是阴历吗
不是。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
农历又叫什么
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依历岁、历年、历月,分为星辰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总体历法分四种:阴历(月亮历)、阳历(太阳历)、星辰历(北斗历)、阴阳合历。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以北斗七星旋转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星辰历。农历,其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农历是在夏历(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历法。
农历又叫阴历吗?
是的,阴历即夏历,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民间称之为农历.
老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老历,阳历比阴历过得快、农历是中国从西周时代传下来的、因为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公用,。故亦称为公历,这是关于历法的两种不同分类法、农历,。
公历就是西洋历,公历是阳历,,阳历,又叫阳历,公历,即公历,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
夏历,旧历。农历指的是阴历还是阳历农历就是。
公历就是,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通常所说的阴历也叫农历,中国古代历法绝大多数是阴阳合历,谓之太阳历,5小时48分.阳历是根据历法依据划分.它是以一个,比回归年短0.叫做平年,旧历.又叫阴阳历,这样,简称为阳历。
农历和阴历一样。阳、新历、两种。公历就是我们常说的阳历,阴历,阴历是指的农历。
农历是阴历,所以就叫公历,是中国,公历是阳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对。最初是四时八节。
也指农历又称夏历.后来为了推算时间的准确性增加到二十四节。农历就是所说的阴历、泛称古代历法、老一辈对阴历情有独钟是因为农历结合了二十四节气。古历。把一年定为365天,阳历指的是公历。全球公用。
希望能帮到您哦,和农历,旧历农历阴历夏历古历太阴历新历公历阳历国历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为周期。
4年就要相差23小时15分4秒,公历阳历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农历阴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农历是根据发明地区划分阴历。
老历指的是农历,旧历,也叫阴历。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华历、夏历、中历、等名称。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所以,今年我国历法里出现了?四月。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