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投入产出分析的原理与基本工具是什么?
- 2、投入产出分析详细资料大全
- 3、投入产出分析的意义
- 4、什么是投入产出法
- 5、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它在经济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 6、什么是投入产出法
- 7、投入产出比怎么分析
- 8、投入产出是什么意思
- 9、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 10、投入产出分析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分析的原理与基本工具是什么?
原理:是L.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在中国,对投入产出分析从经济理论上进行改造后,通常称为投入产出原理,它的理论基础包括劳动价值论、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理论等等。
基本工具:投入产出表(实物表、价值表)、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详细资料大全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平衡关系所使用的方法。从一般均衡的假定出发,把各部门的产品量的依存关系表现为方程组。再依据统计材料,制成一种矩阵形或棋盘形的平衡表,表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平衡的全貌;并由此求得每一部门的产品总量与它生产这个总量所需其他部门的产品量的比例(称“技术系数”),从而确定上述方程组中的有关参数值。从含有这些参数值的方程组,推断某一部门产销情况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计算为满足社会上一定的“最终消费”(即个人及 *** 消费、投资和输出)所需生产的各种产品总量,并预测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景。
简介,理论基础,投入产出表,实物表,价值表,数学模型,实际套用, 简介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 (钟契夫,陈锡康,刘起运,《投入产出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pp1)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陈锡康,投入产出分析讲义,2004) 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1906—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March 1999,pp9)。1936年,列昂剔夫发表了《美国经济体系中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接着在1941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在这些著作中,列昂剔夫提出了投入产出方法。(何其祥,《投入产出分析》,科学出版社,1999.pp4) 列昂剔夫的投入产出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重农学派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著名的《经济表》。列昂剔夫把他编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称为“美国的经济表”。数理经济学派瓦尔拉(Walras,1834—1910)和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一般均衡理论和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套用构成了列昂剔夫体系的基础。(瓦西里·列昂剔夫,《投入产出经济学》(译序),商务印书馆,1980.ppii)列昂剔夫本人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是全部相互依存这一古典经济理论的具体延伸”。 理论基础 是L.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在中国,对投入产出分析从经济理论上进行改造后,通常称为投入产出原理,它的理论基础包括劳动价值论、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理论等等。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投入产出表有实物和价值两种形式: 实物表 亦称综合物资平衡表,按实物单位计量,主栏为各种产品,宾栏有三部分:①“资源”。反映各种产品的来源,如年初库存(或储备)、当年生产、进口和其他来源。②“中间产品”。这一部分的项数、所列产品名称、排列都和主栏相同顺序,形成一个棋盘式平衡表。③“最终产品”。分别列出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大修,年末库存(或储备),集体消费,个人消费和出口。这种平衡表的另一种形式,是去掉“资源”部分,将它与“最终产品”部分的有关项目合并,如将年初库存(或储备)与年末库存(或储备)合并成为库存(或储备)变化差额,将进口与出口合并成为进出口差额,列入“最终产品”部分。 价值表 按纯部分编制的。纯部分是由生产工艺、消耗构成、产品用途基本相同的产品所构成的部门。 投入产出分析 表可以从横向和纵列两个方向进行考察,横向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分为第一、第二两部分;纵列反映部门产品的价值形成,分为第一、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反映非生产部门和个人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所得到的收入,一般不编这一部分。 数学模型 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以下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 产品平衡模型 A x + y = x ,式中 A 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x 为各部门总产值列向量; y 为最终产品列向量。 移项求逆后得:( I - A )-1y=x, 式中I为单位矩阵。 价值构成模型 ATx+v+m =x,式中,AT为A的转置矩阵;v为劳动报酬;m 为剩余产品。 移项求逆后得:(I-AT)-1(v+m )=x。 消耗系数 在投入产出原理中,消耗系数分为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前者又称为投入系数、工艺系数或技术系数,用于反映国民经济的生产技术结构,一般用符号a ij表示,即纯部门j生产单位产品对纯部门i产品的消耗量,如炼一吨钢所消耗的生铁。计算公式是 式中 x ij 为 j 部门生产产品时对 i 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又叫做中间流量; x j 为 j 部门的产量。 直接消耗系数与计画统计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消耗定额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区别。其区别表现在:①消耗定额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工艺消耗量,直接消耗系数除这种消耗外,还包括车间、厂部和公司的相应消耗;②消耗定额一般只按实物计量,而直接消耗系数除按实物计量外,还采用货币计量;③消耗定额一般是按某种产品的具体品种、型号确定的,如钢材的具体品种、型号,而直接消耗系数一般是按大类产品(如钢材)确定的。 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完全消耗系数,它是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某种总产品或中间产品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例如,生产一台机器除直接消耗钢材外,还要消耗电力,而发电需要设备,生产设备又要消耗钢材。生产机器通过电力发电设备对钢材的消耗,叫做间接消耗。 生产单位 k 种最终产品对 i 种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记作 b ik )的计算公式是 (i,j,k=1,2,3,…,n) 计算公式 上式写成矩阵为 B = A B + I 。由此得 B=(I-A)-1 完全消耗系数还有另一种计算公式( i , j , k =1,2,3,…, n ) 计算公式 式中 c ik 为生产单位 k 种最终产品对 i 种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上式写成矩阵为 C = A + A C 。由此得: C=(I-A)-1A 两种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如下: B-C=(I-A)-1-(I-A)-1A=(I-A)-1(I-A)=I 由此可见,两种完全消耗系数的区别是一个单位矩阵,它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1,其他元素为0。从经济含义上讲,最终产品是脱离生产过程的产品,不应包含在生产消耗中,应以系数 C 作为完全消耗系数,但系数 B 是计算 C 的基础,并可以反映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依存关系。 实际套用 上面所说的是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它可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模拟、计画论证和经济预测,并为电子计算机在经济管理中的套用开辟了途径。 投入产出分析的提出已经近半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它有很大的发展。除上面所说的产品模型外,还有固定资产模型、生产能力模型、投资模型、劳动模型以及研究人口、环境保护等专门问题的模型。除上面所说的静态模型外,还有动态模型、最佳化模型等。
投入产出分析的意义
投入产出分析的意义有:1、检查现有国民经济计划方案在部门间的比例和主要产品产量方面的不平衡状况,找出缺口,提出改进方案。2、计算产品的完全劳动消耗,为正确制订产品价格提供科学依据。3、研究一些专门的社会问题。
什么是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就是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购买)来源与产出(销售)去向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投入产出表格,根据此表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消耗系数,并据以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严格地讲,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计量模型,它广泛应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两大部类间、积累与消费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部门的投入量和产出量。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全国性、地方性、专业性、大型企业、一般企业等形式。当预测中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或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关系,根据投入产出综合平衡关系,来推测预测目标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常用投入产出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法的作用
通过编制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投入产出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各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等类似问题的分析。当用于地区问题时,它反映的是地区内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某一部门时,它反映的是该部门各类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公司或企业时,它反映的是其内部各工序之间的内在联系。
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它在经济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它在经济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答:投入产出分析所属现代词,指的是分析特定经济系统内投入与产出间数 量依存关系的原理和方法。 利用它可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模拟、计划论证和经济预测
什么是投入产出法
什么是投入产出法
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它研究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情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分析投入产出关系,来确定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同部门之间的依赖关系。
2.投入产出法的应用范围
投入产出法可以被用于各种各样的研究领域中。例如,它可以被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也可以被用于研究一个公司的内部经济运作。此外,投入产出法还可以被用于评估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产业的经济贡献。
3.投入产出法的实现过程
投入产出法的实现过程分为两个基本步骤。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投入产出表。这个表格列出了一个经济体系中每个部门的产出和投入。其次,需要对这个表格进行分析,以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依赖关系。
4.投入产出法的优点
使用投入产出法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可以帮助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作情况,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其次,它可以帮助确定一个经济体系的重点产业和产能瓶颈,从而指导资源配置和发展经济。此外,它还可以帮助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5.投入产出法的缺点
虽然投入产出法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建立一个投入产出表是非常繁琐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其次,这种方法不太适用于分析一个经济体系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此外,这种方法的预测准确度也会受到影响。
6.投入产出法的应用案例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建立一个国家的投入产出表,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依赖关系。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被用于评估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产业的经济贡献。
7.结论
综上所述,投入产出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了解一个经济体系的运作情况,指导资源配置和发展经济。虽然它有一些缺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依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投入产出比怎么分析
关于投入产出比怎么分析如下:
投入产出框架的基本目的是分析经济中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其分析使用的基本信息是产品流,基本信息包含在一张产业间交易表中,表的行描述生产者的产出在整体经济中的分配,列描述某一特定产业在生产其产出时需要的各种投入的构成。
投入产出模型根据某个特定经济区域的观察数据来构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必须能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生产部门,需要的数据是从这些部门中作为生产者/卖方的每一个部门到作为购买者买方的每一个部门之间的产品流量。
这些流量或交易在一个特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按货币量进行度量。这些交换归根结底是实体货物的销售和购买,原则上能按实物量或货币量记录,但实物量存在一些潜在的度量问题,所以通常用货币量。
拓展资料: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数据集是一对部门之间(从部门i到部门j)的交易的货币价值,生产者部门之外的购买者的需求称为最终需求(他们购买的通常不用于生产投入)。该区域的经济活动必须能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生产部门。
需要的数据是从这些部门中作为生产者/卖方的每一个部门到作为购买者买方的每一个部门之间的产品流量。在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中,让人感兴趣的是总的最终产品价值——可用于消费、出口等的物品。
可得到一个等式:L+M+N=C+I+G+E,或者L+N=C+I+G+(E-M),等式左边表示国民总收入——经济中全部要素的支付,等式右边表示国民生产总值——经济中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总支出、政府总购买和净出口总价值。
投入产出是什么意思
投入产出
input-output
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投入原材料和产出产品的平衡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各部门间这种平衡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193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W.里昂惕夫最早提出。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可以自动地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引入投入产出分析之后,以分工与协作、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劳动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投入产出表是由投入表与产出表交叉而成的。前者反映各种产品的价值,包括物质消耗、劳动报酬和剩余产品;后者反映各种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例如,产品平衡模型、价值构成模型等,用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模拟、计划论证和经济预测。
投入产出分 析自提出以后 ,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特点是:①由封闭式发展为开启式,即由把居民消费看成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投入,把居民收入看成是劳动力的产出,并假定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发展为将中间产品作为内生变量,将投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或增加价值作为外生变量的模型。②由静态模型发展为动态模型 ,即由不考虑时间因素,将投资作为最终产品的一列,发展为将投资从方程式的右边移到左边,扩展为一个或几个矩阵 ,计算增加单位产值所需的投资,并将其内生化的模型。③由单一的投入产出模型发展为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即投入产出模型与经济计量方法、最优控制理论等的结合。
6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纷纷采用投入产出分析,随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开始采用。中国于70年代中期编制成1973年61种主要产品的投入产出表 ,后来又编制成1979年21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989年146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 26 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一些省、市、县、企业也都采用了这一方法。投入产出分析对国民经济运行的作用是:①为编制经济计划,特别是中长期计划提供依据;②进行结构分析;③进行经济预测;④研究重要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⑤确定产品的价格;⑥研究一些专门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就业、收入分配等问题 。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于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联系,是通过已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和建立的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来分析产业间各种重要的比例关系和部门间生产技术和经济联系。投入产出法在进行产业经济分析时,有几个鲜明的特点。(1)投入产出分析从国民经济是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产业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既有综合指标,如社会总产品、中间产品、国民收入、积累基金等,又有按产业部门的分解指标,两者有机结合。(2)投入产出分析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两个方面来反映产品在产业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运动过程。(3)产业经济分析通过各种系数如物资消耗系数、劳动消耗系数、生产基金占用系数、生产性积累占用系数等经济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产业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既反映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又反映部门之间的全部间接联系。(4)投入产出表本身是一个矩阵,由此建立的线性方程组完全可以由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这不仅可以保证分析的准确和及时,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数学规划和其他数量经济相结合,发展成经济预测和计划择优的经济数学模型。
2、跨国比较分析方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建立了经济发展类型的跨国比较分析方法,包括时序分析和截面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纵向角度分析各国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而截面分析则从横向角度分析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揭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补充。
3、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将对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时间序列分析法,它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研究中,用于揭示经济长期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和经济周期波动。在产业经济学中,时间序列分析主要用来揭示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搜集与整理了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按照年代的推移,分析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移动的趋势;库兹涅茨在1971年出版的《各国的经济增长》书中分析了约17个国家1801—1967年的经济时序数据,其中包括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考察伴随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变化规律;霍夫曼则依据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着重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即“霍夫曼比例”,深入到产业内部,对第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发展阶段作了开创性研究。
4、截面分析方法
分析比较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点上,或研究某一对象在同一时刻内部结构的数量指标的方法称为横断面分析法。库兹涅茨在《各国的经济增长》里分析了57个国家1950—1965年的5个经济截面,他建立的经济截面分析方法是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把国家分成5-8组,采用“未加权等差中值”计算每组国家某个经济指标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经济水平与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 1975年世界银行副行长钱纳里教授在《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中把经济截面分析的国家样本扩大到101个,将分析样本进一步扩展到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用劳动力和产值指标等,对人均收入和三次产业变动间关系作了彻底的考察和验证,并深入到工业和服务业内部,对其结构变动作了细致分析,形成了用途较为广泛的结构转变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名词解释
投产的解释 [go into operation;put into production] 投入生产 详细解释 谓新建厂矿投入生产。 毛 * 《论十大关系》 二:“轻工业工厂的建设和积累一般都很快,全部投产以后,四年之内,除了收回本厂的投资以外,还可以赚回三个厂,两个厂,一个厂,至少半个厂。” 词语分解 投的解释 投 ó 抛,掷,扔(多指有目 标的 ):投篮。投弹(刵 )。 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 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 走向, 进入 :投宿(找地方住宿)。 投奔 。 投靠 。投降。投师(从师学习)。 投诉 。 发向 产的解释 产 (产) ǎ 人或 动物 生子:产子。产卵。产妇。助产士。 制造,养种植或 自然 生长:工业生产。产值。 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的 东西 :土产。特产。 生出,出现:产生。出产。产地。 财物:财产。遗产。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