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1 08:18:12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全反射是什么

全反射
total reflection
入射光能量在介质界面上全部被反射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 ,
式中θi和θt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n1和n2分别为第一介质(入射光所在介质)和第二介质(折射光所在介质)的折射率 。当n1>n2时,必有θt>θi 。折射角θt=90°时的入射角θ0称为全反射的临界角 ,入射角θi>θ0时 ,第二介质中不再存在折射光,入射光能量全部被反射。故产生全反射的条件为:反射界面为光密-光疏界面 ; 入射角大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即
全反射现象被广泛用来设计制造各类全反射棱镜,它们的主要用途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全反射棱镜造成的光能损失比普通平面反射镜要小得多。在偏振棱镜中,全反射现象被用来分离晶体中的寻常光和非常光(见双折射),以得到纯的线偏振光。光导通讯中使用的光学纤维也是利用全反射使光在纤维中传输。

什么是“全反射”,做个图,或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全反射全反射: 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媒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例如 海市蜃楼啊 就是全反射的例子

什么是“全反射”,做个图,或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全反射全反射:
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媒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
例如
海市蜃楼啊
就是全反射的例子
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介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当光线由光疏媒质射到光密媒质时,因为光线靠近法线而折射,故这时不会发生全反射。因此全反射只能是光密到光疏

什么是全反射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 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原理:
根据光强和振幅的关系可得:
I入=A入12+A入22(入射光强)
I反=A反12+A反22(反射光强)
I折=A折12+A折22(折射光强)
对于自然光来说A1=A2,
由菲涅耳公式①:
A反1=tg(i-i')/tg(i+i')A入1
A反2= -sin(i-i')/sin(i+i')/A入2
I反=A反12+A反22
=1/2I入[ -sin(i-i')2/sin(i+i')2+tg(i-i')2/tg(i+i')2]
利用⑤式可计算各入射角I的反射光的强度。根据能量守恒,应有I入=I反+I折
讨论:当折射角i'=90时有:
I反=1/2I入[ -sin(i-i')2/sin(i+i')2+tg(i-i')2/tg(i+i')2]
=1/2I入[l+1]=I入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当折射角时i'=90,反射光的强度等于入射光的强度。此时
已不存在折射光。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 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举例:
象光纤的物品,做胃镜所用的小细管都是用的全反射!!!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 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什么是光的全反射
全反射:又称全内反射,指光由光密介质(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射到光疏介质(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内的现象。当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时,因为光线靠近法线而折射,故这时不会发生全反射。
扩展资料:
一、原理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只产生反射而不产生折射的现象.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将达到90°。
这时在光疏介质中将不出现折射光线,只要入射角大于上述数值时,均不再存在折射现象,这就是全反射。所以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必须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必须大于临界角。
二、相关应用
1、潜水镜
潜水镜是用来保护潜水者免于呛水、保护眼睛免受水的刺激、看清水下物的防护镜。
2、自行车尾灯
它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由于光的反射,会把车子、霓虹、路灯等光源发出光反射到司机,使司机能看到前面骑自行车的人,从而避免交通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反射

全反射的定义

反射定律的解释 几何 光学的基本定律 之一 。光射到两种 介质 的界面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 决定 的平面内,且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声波、电磁波的反射同样 遵循 反射定律。 词语分解 反射的解释 ∶声波、光波或其他电磁波遇到 障碍物 或别种媒质面而折回 ∶ 有机 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于 刺激 所产生的反应

全反射的定义和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全反射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 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原理:
根据光强和振幅的关系可得:
I入=A入12+A入22(入射光强)
I反=A反12+A反22(反射光强)
I折=A折12+A折22(折射光强)
对于自然光来说A1=A2,
由菲涅耳公式①:
A反1=tg(i-i')/tg(i+i')A入1
A反2= -sin(i-i')/sin(i+i')/A入2
I反=A反12+A反22
=1/2I入[ -sin(i-i')2/sin(i+i')2+tg(i-i')2/tg(i+i')2]
利用⑤式可计算各入射角I的反射光的强度.根据能量守恒,应有I入=I反+I折
讨论:当折射角i'=90时有:
I反=1/2I入[ -sin(i-i')2/sin(i+i')2+tg(i-i')2/tg(i+i')2]
=1/2I入[l+1]=I入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当折射角时i'=90,反射光的强度等于入射光的强度.此时
已不存在折射光.

全反射的概念

【全反射】
光由光密(即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媒质射到光疏(即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光由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要离开法线折射,如图4-5所示。当入射角θ增加到某种情形(图中的e射线)时,折射线延表面进行,即折射角为90°,该入射角θc称为临界角。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无折射,全部光线均反回光密媒质(如图f、g射线),此现象称为全反射。当光线由光疏媒质射到光密媒质时,因为光线靠近法线而折射,故这时不会发生全反射。
公式为n=1/sinc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只产生反射而不产生折射的现象.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将达到90°,这时在光疏介质中将不出现折射光线,只要入射角大于上述数值时,均不再存在折射现象,这就是全反射.所以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必须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必须大于临界角(C).
所谓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两物质相比,折射率较小的,就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就为光密介质。例如,水折射率大于空气,所以相对于空气而言,水就是光密介质,而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所以相对于玻璃而言,水就是光疏介质。
临界角是折射角为90度时对应的入射角(只有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
全反射的应用:光导纤维是全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蜃景的出现,是光在空气中全反射造形成的。
全反射: 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媒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只产生反射而不产生折射的现象.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将达到90°,这时在光疏介质中将不出现折射光线,只要入射角大于上述数值时,均不再存在折射现象,这就是全反射.所以产生全反 射的条件是:①光必须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必须大于临界角(C).
全反射: 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媒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
【全反射】
光由光密(即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媒质射到光疏(即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光由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要离开法线折射,如图4-5所示。当入射角θ增加到某种情形(图中的e射线)时,折射线延表面进行,即折射角为90°,该入射角θc称为临界角。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无折射,全部光线均反回光密媒质(如图f、g射线),此现象称为全反射。当光线由光疏媒质射到光密媒质时,因为光线靠近法线而折射,故这时不会发生全反射。
公式为n=1/sinc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只产生反射而不产生折射的现象.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将达到90°,这时在光疏介质中将不出现折射光线,只要入射角大于上述数值时,均不再存在折射现象,这就是全反射.所以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必须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必须大于临界角(C).
所谓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两物质相比,折射率较小的,就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就为光密介质。例如,水折射率大于空气,所以相对于空气而言,水就是光密介质,而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所以相对于玻璃而言,水就是光疏介质。
临界角是折射角为90度时对应的入射角(只有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
全反射的应用:光导纤维是全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蜃景的出现,是光在空气中全反射造形成的。

什么是全反射

全反射是光在介质中传播的一种特殊现象。全反射指的是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的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的现象。全反射的应用很广,如传导光束等。传导光束:光在均匀透明的,即便是弯曲的玻璃棒的光滑内壁上,借助于接连不断地全反射,也可以从一端传导到另一端。当棒的截面直径很小,甚至到数微米数量级,传导的效果也不变,这种导光的细玻璃丝称光学纤维。

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全反射的条件是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全内反射,又称全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是一种光学现象。当光线从较高折射率的介质进入到较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θc(光线远离法线)时,折射光线将会消失,所有的入射光线将被反射而不进入低折射率的介质。
当入射角θ1c时,光线同时发生向n2介质中的折射,以及向n1介质中的反射;当入射角θ2>临界角θc时,向n2介质中折射的光线消失,所有光线向n1介质中反射。
全内反射仅仅可能发生在当光线从较高折射率的介质(也称为光密介质)进入到较低折射率的介质(也称为光疏介质)的情况下,例如当光线从玻璃进入空气时会发生,但当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则不会。
临界角是折射角为90°的入射角。相对于在折射边界处来测量入射角。考虑从玻璃进入空气的光线,从界面发出的光偏向玻璃板。当入射角度充分增加时,折射角空气中达到90°。入射角是由折射界面的法线量度。
应用
1、光导纤维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由于反射时没有光线的损失,因此信号可以传输到极远的距离,广泛应用于内视镜及电信上。海市蜃楼亦是由此一原理所生成,光线从较密的介质(冷空气)进入到较疏的介质(近地面的热空气)。
2、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利用了光线在全内反射时产生的隐矢波来激发距离界面很近(百纳米左右)的荧光分子并对其成像。这一技术相比传统的落射式荧光显微技术有更好的空间分辨能力,主要被应用于生命科学中细胞膜附近区域的成像研究。
3、全内反射是汽车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挡风玻璃雨刮器。
4、全内反射的另一个应用是光的空间滤波。
5、双筒望远镜中的棱镜使用全内反射而不是反射涂层折叠光路并显示直立图像。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全反射:当光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等于900,此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入射光全部反回原来的媒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
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即i≥C。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临界角的计算:
A、任意两种媒质:n密、n疏:n密对疏=,故临界角C==arcsin()。
其中:密、n疏分别为光密媒质和光疏媒质的绝对折射率。
B、当光由某种媒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
全发射的简介:
全反射:又称全内反射。指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介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内的现象。
全反射是一种特殊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1射向另一种介质2时,本来应该有一部分光进入介质2,称为折射光,另一部分光反射回介质1,称为反射光。
但当介质1的折射率大于介质2的折射率,既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是大于入射角的,所以当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先增大到90度,此时(入射角叫临界角)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称为全反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