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惊恐不安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 2、惊恐不安的意思
- 3、惊恐不安的意思
- 4、理解惊恐不安的意思,并用惊恐不安造句
- 5、恐惧不安是成语吗
- 6、惊惶不安的意思
- 7、形容内心十分恐惧的词语
- 8、惶恐不安的意思解释
- 9、惶恐不安是什么意思
惊恐不安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惊恐不安
【读音】:jīng kǒng b ān
【正音】:恐;不能读成gǒng。
【辨形】:恐;不能写成巩。
【惊恐不安的意思】:因惊慌恐惧而心里不安宁。形容担惊受怕的样子。
【出处】:《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熙宁四年》:二月幸已,风变异常,百姓惊恐不安,惟当事者安静,以应天灾。
【近义词】:惶恐不安
【反义词】:处之泰然
【用法】:
【惊恐不安造句】
1、因为这次中考考砸了,小明怀着惊恐不安的心情回到家里,准备被妈妈骂了.
2、地震过后,灾区的人们还是惊恐不安。
3、面对洪水,百姓惊恐不安。
4、昨天没有去上学,心里总是惊恐不安。
5、每次做完噩梦醒来,心里都是惊恐不安的。
6、当他听说爷爷去世的消息,心里便惊恐不安了。
7、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总是既惊喜,又惊恐不安。
8、他总是你遇到事情就会惊恐不安,让大家十分担心。
9、又不是什么大事,没有必要惊恐不安。
10、车祸中的人们至今都还惊恐不安,难以忘怀。
11、面对老师的责备,他惊恐不安,不知道如何是好。
12、面对歹徒的劫持,人质惊恐不安,担惊受怕。
13、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让我惊恐不安,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
坐立不安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坐立不安
【读音】:zu l b ān
【正音】:坐;不能读成zhu。
【辨形】:坐;不能写成座。
【坐立不安的意思】: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形容心情非常紧张,焦躁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〇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近义词】:坐卧不安、如坐针毡、坐卧不宁、坐立不宁
【反义词】:安之若素、心安理得、处之泰然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坐立不安造句】
1、不是我喜欢多愁善感,只是这个世界让我坐立不安。
2、时间太过仓促,以致于梦想都坐立不安。
3、如果你在深夜坐立不安,要么是种思念,要么是种孤独。
4、原来牵挂一个人会是那么的揪心,让人坐立不安,六神无主。
5、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荒诞,每个人都在别人的爱情里坐立不安
6、当你身边的女性朋友出现焦躁,坐立不安,疲乏等现象,不要紧张,她只是饿了。
7、有一种病,让我坐立不安,心中如同万千只蚂蚁在爬,脑袋发昏,胡思乱想,这种病就是你不理我
8、当一个女孩坐立不安,晚上睡觉突然会失眠,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是爱上一个男人了。
9、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今天晚上吃饭时,我坐立不安,很害怕爸爸妈妈问起这个问题。
10、我坐立不安地等待着考试的结果。
11、在陌生环境中,她感到坐立不安!
12、高考考了492分,离一本线差了13分,老爸老妈看着我,我坐立不安的回答道,我尽力了。
13、今天我做错事了不敢坦白,整晚都很坐立不安。
14、今天我做错事了,怕老师和妈妈打,我坐立不安。
15、他只有犯了错误的时候,才会坐立不安。
忐忑不安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忐忑不安
【读音】:tǎn t b ān
【正音】:忑;不能读成xi。
【辨形】:忐;不能写成上。
【忐忑不安的意思】:指心里七上八下,心神不宁。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话说王柏臣正为这两天外头风声不好,人家说他匿丧,心上怀着鬼胎,忐忑不定。
【近义词】:惶恐不安、七上八下、坐立不安、惴惴不安
【反义词】:行若无事、若无其事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忐忑不安造句】
1、喜欢的人忐忑不安,被喜欢的人肆无忌惮。
2、我把最好的留给了童年,然后忐忑不安地长大了。
3、别人都在努力,只有你忐忑不安装睡欺骗自己。
4、不要为某一句话,去忐忑不安,甚至影响后面的表达。
5、每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总会很忐忑不安,每每离开一个老地方,也同样忐忑不安。
6、想说的话已经在路上,心情是忐忑不安的,辗转反侧,心中的她是否接受?
7、等待或许有时使人忐忑不安,但同时也给我们的未来无限可能。
8、爱情就是这样折磨人的东西,让你为它而喜,为它而悲,为它忐忑不安。
9、也许,习惯了独来独往,心中就不再忐忑不安;也许,一个人走得太久,孤独就是最好的伙伴。
10、我害怕的不是你把我忘了,而是偶尔的想起才来问候我,那样忐忑不安的只有我而已。
11、我站在你背后忐忑不安,而你却站在她面前欲语又止,她不懂你为她羞红了脸,你不懂我为你哭红了眼。
12、我们每个人在做重大决定之前都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太过宝贵,犯错代价过于沉重。
13、听说校长要来我们班听课,大家都开始忐忑不安。
惶恐不安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惶恐不安
【读音】:hung kǒng b ān
【正音】:不;不能读成b。
【辨形】:惶;不能写成皇。
【惶恐不安的意思】:惶恐:恐惧惊慌。形容惊慌害怕,心神不宁。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近义词】:惊恐不安、惊慌失措、惶惶不安
【反义词】: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惶恐不安造句】
1、有些时候,得到比失去更让我惶恐不安。
2、让我惶恐不安的,不是飘忽不定的的生活,是无法安定的心。
3、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惶恐不安。
4、即便是潇洒的挥手说再见,也掩盖不了内心的惶恐不安。
5、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深陷孤独那片海,胡思乱想,惶恐不安。
6、谁辜负了爱情,谁就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惶恐不安,直到死去。
7、面对生死我也能处之泰然,可是面对爱情我又有些惶恐不安。
8、从没畏惧过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却因昨日的种种从此惶恐不安。
9、跌跌撞撞的走到今天,突然才发现自己是这么漫无目的,惶恐不安。
10、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 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恐不安。三毛《送你一匹马》
11、轻叹那些不堪的过往,惶恐不安中不断寻找。试图找到,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理由。
12、他越是对我好,我就越是惶恐不安,怕一切的好都是假象,都是一场戏。
13、等待是一个令人绝望的过程,你会由悬悬而望逐渐变得惶恐不安万念俱灰。
14、我可以和陌生的姑娘聊得很愉快,但面对那个相亲的对象却满是惶恐不安。
15、有时候,一个人一旦逆来顺受惯了,你对他稍微好些,他就会惶恐不安,担惊受怕个不停。
16、每个人都能从歌曲里看到不同的东西,于是惶恐不安,于是热泪盈眶,于是忍不住跟着高音嘶吼。三千大梦叙平生《这个锅我背了!快穿》
17、恋爱,久了会让人惶恐不安,次数多了会让人心神疲惫,频率高了会觉得自惭形秽。
18、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惶恐不安是有的,但不能自己吓自己,要知道这个世界坏人很多,好人也不少。
19、此时此刻,她的表情才符合一个十八岁少女该有的样子:娇柔、可爱,还有点惶恐不安。煮酒论咖啡《极品魔少》
20、无论如何伤心绝望,我只想有一个人,迎光而来,如神佛降临,牵我的手,轻声告慰我的惶恐不安。
惊恐不安的意思
惊恐不安
释义:
很惊慌,很不安
近义词
:
惊慌失措,惶恐不安,诚惶诚恐,忐忑不安,惶惶不安,坐卧不安,心下踌躇,如芒刺背,悬心吊胆,
惊魂不定,战战兢兢,担惊受怕,心惊肉跳
,
闻风丧胆。
惊恐不安的意思
惊恐不安,释义是:很惊慌的意思。
1、惊恐不安这个成语,直接的意思是惊慌恐惧,心中不安。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又体贴万姨太太惊恐未定,也用轮船送到上海”。还有一些词语也形容惊恐不安的状态。
2、例如,惊慌失措:形容因为惊慌而不知如何是好,举止失常。惶恐不安:内心恐惧,感到不安。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3、坐卧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不安。心下踌躇:心中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惶惶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惊恐不安的出处官场现形记
1、官场现形记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清朝官场生态的描述,揭示了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和官僚体系的丑恶。作品以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为基础,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演绎,展现了清朝官场的种种黑暗面。
2、从最高统治者皇帝到基层小吏,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和性格,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权力和金钱的贪婪追求。在《官场现形记》中,作者李伯元通过对官场生态的深入了解和观察,生动地描绘了官场的种种丑行。
3、从贿赂公行到卖官鬻爵,从欺上瞒下到朋比为奸,从攀附权贵到欺压百姓,这些黑暗现象在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同时,小说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4、官场现形记不仅是一部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历史价值很高的文献。通过对清朝官场的描绘,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面。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为我们了解清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理解惊恐不安的意思,并用惊恐不安造句
我和舍友们在宿舍里看H片,突然有人来敲门,原来是我们班女生来了,我们突然变得惊恐不安
惊慌害怕而使其感到烦恼、不安宁。
造句:突如其来的灾难使灾区人民感到惊恐不安。
恐惧不安是成语吗
恐惧不安是成语,形容词语。
不是成语,这只是一个词。可以用
惊恐不安这个成语来代替。 惊恐不安,意思是十分惊慌,害怕。
惊惶不安的意思
惊惶不安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由于惊慌,不知所措。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惊惶,汉语词汇。拼音:jīng huáng,意思是指惊慌,惊恐,举止失去常态。不安,汉语词汇,拼音为bù ān,表示一种忐忑,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多用于表示一个人干了错事后害怕被人发现的心理。
相关造句:
1、如同被巨大能量进入般,她们颤抖着开始惊惶不安的舞蹈,扭动着、冲撞着走入观众群。小姐由于她最近的卤莽,还有她在一阵暴怒之下泄露了秘密的感情,颇感惊惶不安。
2、自然生物与魔法生物们虽然受的影响较少,但仍然能感觉到那种充满恶意的力量,它们惊惶不安,四处逃散,顿时整个碧绿山脉中豕突狼奔,好不热闹。
3、惊惶不安和对感情的期盼在他毛细血管里奔涌,它是迅速的势不可当的惊涛,他们飞快地奔流往前,他也被他们风靡而去。他内心惊惶不安,似乎天黑的马上就要塌了,心脏剧烈的跳动,血脉筋络充血,马上炸开一般。
形容内心十分恐惧的词语
形容内心十分恐惧的词语如下:
胆战心惊、惶恐不安、胆颤心惊、毛骨悚然、心有余悸、魂飞魄散、诚惶诚恐、大惊失色、战战兢兢、怛然失色、惊恐万状、寒心酸鼻、惴惴不安、谈虎色变、提心吊胆、惊弓之鸟、不寒而粟、恐慌万状、担惊受怕、望而生畏。
恐惧的形容词
惊恐不安:形容因害怕而感到心神不安。惴惴不安:形容内心极度恐惧不安。惶恐:形容因担心或恐惧而心慌意乱。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恐惧,同时身体也感到战栗。战战兢兢:形容因惧怕而颤抖不安。
恐惧的名词
恐慌:指因突发事件或威胁而引起的心理恐惧和紧张。惶恐:指因危险或困境而感到恐惧和不安。担心: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不幸事态的忧虑和恐惧。焦虑:指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常伴随着忧郁和烦躁。
恐惧的动词和动词短语
害怕:指内心感到恐惧和不安。战栗:指因极度恐惧而颤抖不止。惊恐万状:形容因突发事件或威胁而感到极度恐惧。惊慌失措:形容因突发事件而感到恐慌和无所适从。
恐惧的表情和身体语言
目瞪口呆:指因极度恐惧而眼睛瞪大,张口结舌。面如死灰:指因内心恐惧而面色苍白无血色。身体发抖:指因极度恐惧而导致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
引申含义的词语
恐怖:除了指恐惧之外,还可以表示极其可怕、残忍或令人震惊。惊恐:除了表示恐惧之外,还可以表示非常吃惊和惊讶。
拓展知识:
恐惧是一种人类常见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对潜在危险或威胁的自我保护机制。人们在面临陌生、危险或不可预测的情况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的感觉。尽管恐惧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但过度或长期的恐惧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惶恐不安的意思解释
惶恐不安的意思是形容内心极度惊慌、恐惧和不安。
惶恐是指惊恐、惊慌失措,形容内心极度不安,感到非常害怕或担忧。这种恐惧和不安往往是由于面临危险、困境或未知的事物引起的。
不安则表示内心无法平静,感到非常不踏实或不稳定。这种不安可能源于各种原因,如缺乏安全感、不确定感、担心后果等等。
惶恐不安通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危险、压力、困难或陌生情境时的心理状态。它强调了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负面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对自身安全的担忧。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使人无法保持冷静和理智。
在现实生活中,惶恐不安可能会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如面对自然灾害、犯罪威胁、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等。人们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或担心事情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而感到惶恐不安。
惶恐不安的例句:
1、自从公布了成绩后,他一直惶恐不安,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2、站在众人面前,他感到惶恐不安,紧张得手脚都在颤抖。
3、面对严肃的面试官,他内心感到惶恐不安,不时偷瞄对方的表情。
4、迟迟等不到结果,他开始感到惶恐不安,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
5、在深海潜水时,他感到惶恐不安,四周漆黑一片,让他感到压迫感。
6、站在高楼边缘,他感到惶恐不安,脚下的世界变得异常渺小。
7、接到邀请后,他感到惶恐不安,担心自己的表现会不会出错。
8、每当看到新闻里关于疫情的消息,她就会感到惶恐不安。
9、走在大街上,看到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她感到惶恐不安。
10、他的不诚实让我感到惶恐不安,担心会被欺骗。
11、他的粗鲁举止让我感到惶恐不安,想要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12、听到警笛声后,他感到惶恐不安,担心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错。
13、在黑暗的电影院里,独自一人看恐怖片时,他感到惶恐不安。
14、她因迟到而感到惶恐不安,害怕老师会责备她。
15、在陌生的城市里迷路时,他感到惶恐不安,希望能尽快找到正确的方向。
惶恐不安是什么意思
惶恐不安的意思: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惶恐不安,汉语成语,拼音是huáng kǒng bù ān,意思是内心害怕,十分不安。出自《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成语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惊慌失措。反义词:谈笑自若、处之泰然。
惶恐,读音是huáng kǒ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惊恐,害怕。惭愧、难为情,也表示谦恭的用语。
不安,拼音为bù ān,表示一种忐忑,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多用于表示一个人干了错事后害怕被人发现的心理。
语文的重要性:
1、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语言文字正是认知的基础,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没有很好的语文功底,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汲取精华,从不断爆炸的信息资源中获得新知,学术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2、语文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的基本手段。逻辑思维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一些人认为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语文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3、语文从来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通过语文,我们可以接受审美、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其潜移默化作用对于学术研究无疑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