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以色列哭墙的来历
- 2、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
- 3、圣殿被毁后留下的废墟乱石被称为“哭墙”的原因是什么?
- 4、“耶路撒冷哭墙”是什么?
- 5、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
- 6、“哭墙”的由来是什么?
- 7、耶路撒冷的哭墙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 8、耶路撒冷的哭墙来历是怎样的?有什么故事?
- 9、哭墙为什么会哭?
以色列哭墙的来历
哭墙又称西墙、叹息之壁,是以色列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Judaism)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公元前10世纪(约公元前965年)大卫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首都锡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俗称“第一圣殿”,来此朝觐和献祭的教徒络绎不绝,从而形成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
耶路撒冷的哭墙源于犹太教的第二圣殿,是第二圣殿被罗马人焚毁之后所遗留下来的一段残破的城墙,在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允许每年一次在圣殿被毁坏的日子来圣城耶路撒冷祷告,很多犹太人看到曾经辉煌的圣殿只剩下了断壁残垣,悲痛地抚摸着剩下的城墙哭泣,时间久了,这段城墙就被称为“哭墙”。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个饱受苦难折磨的民族,早在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的大卫王就统一了犹太的各个部落,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国家,并在以色列的锡安山上建立了犹太教的圣殿——所罗门圣殿,后来由于被入侵的巴比伦人摧毁,所以所罗门圣殿又被称为第一圣殿。
犹太人在国家被占领的情况下,经过长时间的流浪,最终又回到了自己的故国,并在第一圣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圣殿,虽然在规模上要略逊于第一圣殿,但是却使得犹太人有了心灵的归宿,但是好景不长,公元70年8月,罗马人再次焚毁了第二圣殿,仅仅剩下了一段西墙,犹太人又不得不再次远走他乡,开始了苦难的生活。
直到拜占庭时期,犹太人才被允许在每年安息日返回耶路撒冷祷告,无数的犹太教信徒在这一天齐聚耶路撒冷这段城墙遗址,面壁哭泣。
耶路撒冷哭墙的建筑结构:
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哭墙又称西墙,亦有“叹息之壁”之称。英文称,Wailing Wall,Western Wall,希伯来文:Hakotel。哭墙高约20公尺、长50公尺,中间屏风相隔,哭墙由大石砌成,在哭墙的上方,是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的两处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1992年据考古学家透露,他们在“哭墙”发现5块巨型基石,这些石块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其中最大一块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达570吨,据说是世界上第3大人造巨石。
圣殿被毁后留下的废墟乱石被称为“哭墙”的原因是什么?
罗马人统治时期,一些犹太教徒夜里冒着生命危险悄悄地到圣殿来诵经祈祷,尽管他们所面对的只是圣殿被毁后留下的废墟乱石,残砖碎瓦。后来,当罗马人的限制稍有松动时,一些犹太人便用废墟上的大石块,顺着残存的原圣殿西墙垒起了一堵大墙。从此次后,每年犹太教历的11月9日,也就是圣殿被纪念日这一天,都会有许多希伯莱人来到这堵大墙下,哀今思昔,抚墙痛哭。因此,这堵大墙就被人们称为“哭墙”。而希伯莱人更多地把“哭墙”称为“西墙”,因为它们位于原犹太第二圣殿的西侧。他们相信,提多摧毁犹太圣殿后,这堵大墙是圣殿惟一残留下来的部分。许多世纪以来,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或伊斯兰教统治者都不允许犹太人到原圣殿的遗址(被称为圣殿山)去,于是,位于圣殿山一侧的哭墙就成了犹太人惟一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按犹太教义的说法,只有当救世主弥赛亚降临,被毁的圣殿才能重建。因此犹太人就把那堵大墙当做圣殿本身,在这里礼拜、祈祷以及进行各种重要的宗教活动。久而久之,这堵大墙就成了犹太教最神圣的圣址。
“耶路撒冷哭墙”是什么?
“耶路撒冷哭墙”又称西墙,也有"叹息之壁"之称,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是犹太教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必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两千年以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在哭墙前聚集的犹太人两度被毁的痕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在哭墙下,祈祷是犹太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祈祷的人群中,有手拿《圣经》、背着枪的女兵,也有胡子有一尺多长、专心虔诚的犹太老人。
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因为犹太人相信哭墙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否为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女性在哭墙不用蒙头,但在祷告后,她们一步一步退出祷告区域,退出时仍面向哭墙,表示恭敬。
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
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如下。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耶路撒冷的哭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在犹太教中被称为西墙或残垣残壁。这面墙是第二圣殿的残余部分,该圣殿在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摧毁。根据犹太教传统,上帝将其名字刻在哭墙上,并承诺保护那些前往哭墙祈祷的人。因此,哭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祈祷场所和犹太人朝圣的目的地。自1967年以来,哭墙处于以色列控制下,并成为了犹太教和以色列文化的象征之一。
“哭墙”的由来是什么?
“哭墙”的由来与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哭墙是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老城区的一座石墙,也称为西墙,是犹太教圣地中最为神圣的地方之一。
在历史上,犹太人经历了多次流亡和迫害。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摧毁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故土,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流亡期间,犹太人面对墙壁祈祷,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神明的信仰。这个传统在犹太人回归故土后依然延续下来,哭墙成为了犹太人祈祷和哀悼的场所。
哭墙之所以被称为“哭墙”,源于一个传说。据说在罗马帝国摧毁耶路撒冷神庙时,犹太人悲痛欲绝,面对墙壁哭泣,因此得名“哭墙”。这个名称也表达了犹太人在历史上遭受的苦难和悲痛。
随着时间的推移,哭墙成为了犹太人心中最为神圣的地方之一。每年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犹太教徒前来参观和祈祷,尤其是在犹太教的重要节日和纪念日,更是人山人海。对于犹太人来说,哭墙不仅是一个祈祷的场所,更是他们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重要纽带。
总之,“哭墙”的由来与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它不仅是犹太教徒祈祷的场所,更是他们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承载着犹太人的信仰和情感。
耶路撒冷的哭墙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后,苦难的犹太人被迫流亡于世界各地,无法回到故土。直到拜占庭时期,犹太人才被准许每年一次回到“哭墙”前祷告。 每当这一时刻,大量的犹太人聚集在“哭墙”前放声恸哭,“哭墙”之名由此而来,并成为了所有犹太人心目中的圣地。 二战时期,数百万犹太人惨死在德国纳粹的屠刀下,“哭墙”也就成了犹太人缅怀亲人和宣泄悲痛的精神家园。
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本来是一个战场,后来战争结束之后死了很多的人,大家在晚上听到哭的声音,就会有这个称号。
是因为这个哭墙是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来哭的地方,特殊的含义是能够抒发人的情绪。
说起耶路撒冷,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了,经常会在国际话题中提到。这里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圣地,拥有者数千年的历史,历经了无数的沧桑。在耶路撒冷老城区有一堵哭墙。它长四十八米,高十九米。它由600块巨石组成。它正好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界线上。它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称为犹太人心中的圣地!关于这道哭墙的起源,我们要从公元前11世纪说起。
历史来源当时,以色列的民族英雄大卫王讲犹太人凝聚起来,统一了犹太人,并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公元前10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在锡安山建造了所罗门圣殿,成为犹太人的朝圣中心。前586年,巴比伦攻入耶路撒冷,圣殿被烧毁,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捕入狱。然后,犹太人在废墟上建造了第二座神庙。公元70年,罗马皇帝屠杀犹太人,摧毁了圣殿。为了展示罗马军队的成就,留下了一些遗迹,其中一部分就有现在的“哭墙”。
古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后,犹太人被迫流离失所。到了拜占庭时期,对犹太人的镇压有所放松了,允许犹太人每年回哭墙一次祈祷。这时,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在“哭墙”前哭泣,“哭墙”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当今含义哭墙分为男性祈祷区和女性祈祷区。其中,男性区约占2/3,女性区约占1/3,中间隔着一块屏幕。男人进入哭墙必须戴帽子,裸体被认为是不尊重,女人则不用捂着头。祈祷结束后,所有的女性都应该一步步面对哭墙以示尊重。由此可见犹太人对哭墙的虔诚程度。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犹太人都会纷纷来到这堵墙前。他们有的默默祈祷,有的在痛苦中失声,有的亲吻墙壁,有的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塞到墙壁的缝隙中向上帝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成为犹太人缅怀亲人、发泄悲痛的精神家园。
耶路撒冷的哭墙来历是怎样的?有什么故事?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到现今,出现过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在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神秘的外星人、尼斯湖水怪、麦田怪圈等等。只要你还生活在地球上,或多或少都会看到听到些神秘的事情。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以色列耶路撒冷哭墙的来历吧。
哭墙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之西,是今日就犹太教最神圣的露天会堂。公元70年,罗马提多将军烧毁圣殿,但遗留部分台基不拆毁,以向后世显示罗马的兵力强大。公元135年,罗马平定第二次反抗罗马的革命犹太人被迫远走他方,分散于万国之中。到了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在圣殿被回周年日到西墙来,为国度复兴哭泣祷告,哭墙之名不胜而走,成为犹太教的圣地。7世纪时,穆斯林占据圣地,犹太人容许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13世纪开始,犹太人迁到现今所见之处祷告,一直维持到本世纪。
但1948-1967年间,哭墙落入约旦手中,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复哭墙。哭墙是以色列国魂的象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参观。哭墙位于犹太人区。犹太人每月蜂拥到今日圣殿山西面的护土墙祷使之成为今日犹太教最神圣的露天会堂。墙身下方所见的巨大石头,是两千年前大希律王所加建,用以包围所罗门圣殿的台基,使第二圣殿的平台更形宽阔。公元70年,罗马提多将军烧毁圣殿,没有一块石头可以扔叠在另一块头之上而不被拆毁。但提多遗留部分台基不拆毁,乃显示给后世知道罗马的兵力强大。犹太人不想误踏圣所,所以开始在残留的台基祷告。
公元135年,罗马哈德良平定第二次抗罗革命,犹太人被迫远走他方,分散于万国之中。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于圣殿被毁周年日到西墙来,为国度复兴哭泣祷告,哭墙之名不胫而走。七世纪时,回教徒占据圣地,犹太人容许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位置在威尔逊拱以北,西墙隧道之内。十三世纪开始,犹太人迁到现今所见之处祷告,一直维持到本世纪。
1948—1967年间,哭墙落入约旦手中,不容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以达据,拉赛及士兵为首的犹太人涌到哭墙喜奇而泣。现在哭墙常举行犹太人少年满13岁的成年礼,充满欢愉的气氛,所以改称作「欢乐之墙」。哭墙是以色列国魂的象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东参观。也吸引无数基督徒到来祷告。
哭墙为什么会哭?
哭墙的由来
哭墙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之西,是今日就犹太教最神圣的露天会堂。公元70年,
罗马提多将军烧毁圣殿,但遗留部分台基不拆毁,以向后世显示罗马的兵力强大。
公元135年,罗马平定第二次反抗罗马的革命犹太人被迫远走他方,分散于万国之
中。到了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在圣殿被回周年日到西墙来,为国
度复兴哭泣祷告,“哭墙”之名不胜而走,成为犹太教的圣地。7世纪时,穆斯林
占据圣地,犹太人容许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13世纪开始,犹太人迁到现今所见
之处祷告,一直维持到本世纪。但1948-1967年间,哭墙落入约旦手中,哭墙无人
哭达19年之久。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复哭墙。哭墙是以
色列国魂的象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参观。 哭墙位于犹太人区。犹太人每月蜂拥到今日圣殿山西面的护土墙祷使之成为今日犹太教最神圣的露天会堂。墙身下方所见的巨大石头,是两千年前大希律王所加建,用以包围所罗门圣殿的台基,使第二圣殿的平台更形宽阔。公元70年,罗马提多将军烧毁圣殿,没有一块石头可以扔叠在另一块头之上而不被拆毁。但提多遗留部分台基不拆毁,乃显示给后世知道罗马的兵力强大。犹太人不想误踏圣所,所以开始在残留的台基祷告。
公元135年,罗马哈德良平定第二次抗罗革命,犹太人被迫远走他方,分散于万国之中。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于圣殿被毁周年日到西墙来,为国度复兴哭泣祷告,“哭墙”之名不胫而走。七世纪时,回教徒占据圣地,犹太人容许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位置在威尔逊拱以北,西墙隧道之内。十三世纪开始,犹太人迁到现今所见之处祷告,一直维持到本世纪。
1948—1967年间,哭墙落入约旦手中,不容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以达据,拉赛及士兵为首的犹太人涌到哭墙喜奇而泣。现在哭墙常举行犹太人少年满13岁的成年礼,充满欢愉的气氛,所以改称作「欢乐之墙」。哭墙是以色列国魂的象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东参观。也吸引无数基督徒到来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