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初中化学溶解度注释
- 2、什么是化学溶解度表?
- 3、各种常用化学试剂在各个温度的溶解度表 是具体数据,要全一点.
- 4、溶解度表口诀
- 5、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表
- 6、硝酸氨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哪个受温度影响更大
- 7、水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表(水杨酸的熔点)
- 8、气体溶解度表 气体溶解度表
- 9、ZnSO4的溶解度表 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 10、白糖随着温度下降溶解能力如何
初中化学溶解度注释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书上的溶解度表如下:
溶解性注释:
①指20℃时在水中的溶解性;
②“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难”表示难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那种物质具有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扩展资料:
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沉钡银铅钙。②
氯盐不溶氯化银,
硝盐溶液都透明。③
碱溶锂钾钠钡氨,④
口诀未提皆下沉。⑤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 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 钠离子 铵离子 锂离子 还有钡离子也可溶
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常见沉淀
白色:BaSO4、BaCO3、CaCO3、AgCl、AgOH、Mg(OH)2、Fe(OH)2、Al(OH)3、ZnCO3、 Ag2CO3、MnCO3、Zn(OH)2、Al2(CO3)3。
蓝色:Cu(OH)2、CuCO3
浅黄色:AgBr
红褐色:Fe(OH)3
注,碳酸铁、碳酸铜、碳酸铝、氢氧化银容易分解 (碳酸铁、碳酸铜、碳酸铝会发生双水解反应,氢氧化银在常温下即分解,低温下存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溶解性表
什么是化学溶解度表?
化学沉淀表(溶解度表)是一份详细列出不同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的表格。这些表格根据不同温度下离子的溶解度进行分类,有助于预测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的沉淀反应。由于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可能会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份简化的常见离子的溶解度表(在 25°C 下):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表中列出的值是在特定温度(通常为 25°C)下的参考值。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实际化学实验或应用中,更全面和详细的溶解度表可能会被使用,以便考虑更多条件下的溶解度变化。
各种常用化学试剂在各个温度的溶解度表 是具体数据,要全一点.
常见酸、碱、盐溶解度表
发表时间:2008-7-21 9:17:11
常见酸、碱、盐溶解度表
注:“溶”表示溶解度大于1g/100g水;“微”表示溶解度为(0.01~1)g/100g水;“不”表示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
“氧化”表示正、负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存在;“水解”表示因完全水解而不存在;“分解”表示遇水分解.
OH-
NO3-
Cl-
SO42-
Br-
I-
CO32-
SO32-
S2-
SiO32-
PO43-
HCO3-
H+
溶、挥
溶、挥
溶
溶、挥
溶、挥
溶、挥
溶、挥
溶、挥
微
溶
溶、挥
NH4+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水解
溶
溶
Li+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微
溶
溶
溶
不
溶
Rb+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微
溶
K+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Cs+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微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溶
溶
不
不
溶
不
不
溶
Sr2+
微
溶
溶
微
溶
溶
微
不
不
溶
不
溶
Ca2+
微
溶
溶
微
溶
溶
不
不
微
不
不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Mg2+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微
微
水解
不
不
溶
Al3+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水解
水解
水解
不
不
水解
Be2+
不
溶
溶
溶
水解
水解
不
不
水解
不
不
溶
Mn2+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微
不
不
不
不
溶
Zn2+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溶
Cr2+
分解
溶
微
溶
溶
溶
水解
水解
水解
不
不
水解
Fe2+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溶
Fe3+
不
溶
溶
溶
溶
氧化
水解
水解
氧化
不
不
水解
Cd2+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溶
Tl+
溶
溶
微
溶
不
不
微
溶
溶
溶
不
溶
Ni2+
不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不
不
溶
Sn2+
不
溶
溶
溶
溶
微
水解
水解
不
水解
不
水解
Pb2+
不
溶
微
不
微
微
不
不
不
不
不
溶
Cu2+
不
溶
溶
溶
溶
氧化
不
不
不
不
不
溶
Hg2+
分解
溶
微
溶
微
不
水解
不
不
水解
不
水解
Ag+
分解
溶
不
微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溶
溶解度表口诀
化学常用的溶解度口诀为: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钙。
适用于初中的溶解度口诀 硝酸盐可溶钾,钠,铵,
硝酸盐入水无踪影,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碱溶钡和钾,钠,铵。
酸碱盐溶解度口诀 酸类多数都易溶,硅酸微溶是独种。
碱类钾钠钡铵溶,钙是微溶余不溶。
硫酸铅钡沉水中,微溶钙银与亚汞。
盐类溶有钾钠铵,外加易溶硝酸盐。
碳酸能溶钾钠铵,其余俱沉水中间。
盐酸沉淀银亚汞,还有微溶氯化铅。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口诀表如下。化学常用的溶解度口诀为:1、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钙。硝酸盐可溶钾,钠,铵,硝酸盐入水无踪影,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碱溶钡和钾,钠,铵。酸类多数都易溶,硅酸微溶是独种。2、碱类钾钠钡铵溶,钙是微溶余不溶。硫酸铅钡沉水中,微溶钙银与亚汞。盐类溶有钾钠铵,外加易溶硝酸盐。碳酸能溶钾钠铵,其余俱沉水中间。盐酸沉淀银亚汞,还有微溶氯化铅。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表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表如下:
溶解度表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行是阴离子,即氢氧根离子和酸根离子,常用的酸根有硝酸根、氯根也就是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第一列是阳离子,包括氢离子、铵根离子和各类金属离子,有钾、钠、钡、钙、镁、铝、锰、锌、亚铁、铁、铜和银离子;主体部分是各类阴离子和阳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情况。
其中溶解度小于0.01g称为难溶,记作“不”;溶解度在0.01-1g之间的是微溶,记为“微”;溶解度在1-10g的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的,称为易溶,都记为“溶”。除此之外,在一般的条件下,阴离子和阳离子无法形成化合物的,用“-”表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产生气体逃逸的,记为“挥”,即具有挥发性。
其中只有盐酸是以氯化氢气体的形式挥发,化学性质不变,属于物理变化。而氢氧化铵、硝酸、碳酸挥发时,都会生成新的气体,属于化学变化。碳酸盐从钡盐开始,只有碳酸镁可溶,以及一般条件下,不能和铝离子以及铁离子结合,其它活动性不如钠的金属盐,都是不溶于水的深淀。
硝酸氨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哪个受温度影响更大
硝酸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更大.
硝酸铵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如下:0摄氏度:118.3克.
20摄氏度:192克.
30摄氏度:241.8克.
50摄氏度:344克.
80摄氏度:580克.
100摄氏度:871克.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如下:0摄氏度;13.3克.
20摄氏度:31.6克.
30摄氏度:45.8克.
50摄氏度:85.5克.
80摄氏度:169克.
100摄氏度:246克.
可见是硝酸铵的变化比较大.
没错,看图说话
但值得一提的是,当温度升高的时候,硝酸铵会分解为硝酸和氨气,这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越高分解越多,这时对硝酸铵的溶解度应该会有一定影响
硝酸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
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但是说温度影响的话则是硝酸氨
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更大
看看它们的溶解度表就可以知道了。
硝酸钾(单位:克):
0度13.3,10度20.9,20度31.6,30度45.8,40度63.9,50度85.5,60度110.0
70度138,80度169,90度202,100度246
硝酸铵:
0度118.3,10度-,20度192,30度241.8,40度297.0,50度344.0,60度421.0,70度499.0,80度580.0,90度740.0,100镀871.0
显然,每相差10度,硝酸铵的溶解度变化要远大于硝酸钾。所以,硝酸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水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表(水杨酸的熔点)
1、水杨酸的溶解度。
2、水杨酸溶解度 水g/100。
3、水杨酸溶解度曲线。
4、水杨酸的水中溶解度g/100ml。
1.溶解性: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醚和丙酮,溶于热苯。
2.1克水杨酸能溶于460毫升水,15毫升热水,7毫升醇,3毫升丙酮,42毫升氯仿,3毫升醚,135毫升苯,52毫升松节油。
3.水杨酸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
4.水杨酸(阿司匹林以及很多止痛药里的成分)在临床试验上用来降低糖尿病患者长期并发心脏病的风险。
5.最新的研究是要求所有已经有心脏疾病的l型糖尿病患者都要服用,同时水杨酸的治疗也被建议当成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6.所有超过30岁的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特别的医疗理由,都该服用。
气体溶解度表 气体溶解度表
表1-1 一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L)
温度/℃ O2 H2 N2 CO2 HCL NH3
0 0.0489 0.0215 0.0235 1.713 507 1176
20 0.0310 0.0182 0.0155 0.878 442 702
30 0.0261 0.0170 0.0134 0.665 413 586(28℃)
35 0.0244 0.0167 0.0126 0.592 —— ——
气体溶解度定义跟固体溶解度不同。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体积来表示,所以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ZnSO4的溶解度表 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硫酸锌易溶于水溶解度表如下0 °C 10 °C 20 °C 30 °C 40 °C 60 °C 80 °C 100 °C
4 1.6 47.2 53.8 61.3 70.5 75.4 71.1 60.5(ZNSO4/100克水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会增加)
白糖随着温度下降溶解能力如何
白糖随着温度下降溶解能力下降。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 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即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平衡常数。
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钠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要检验白糖随着温度下降其溶解力的变化,需要的试验器材包括:烧杯、酒精灯(加热装置)、玻璃棒、滤纸、过滤装置、天平等川东化工试验器材,根据其不同温度残留的未溶解白糖计算出白糖随温度变化的溶解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
1.常温下,500ml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搅拌均匀,使之达到最大溶解度,过滤得到的未被溶解白砂糖进行称量,总添加量-剩余为溶解物质的重量,记得到在常温下白砂糖的溶解能力值;
2.同样将500ml清水,加入烧杯,对其进行加热(用温度计把控加热的程度),同上面一部的操作即得到在该加热后的温度的环境下白砂糖在500ml水中的溶解两;
3.重复上述步骤(可根据需要,把温度密度控制得当,得到自己想要的精确值);
4.利用以上数据进行绘制图标,横坐标为温度,中坐标为溶解值。把每个温度下的溶解值标记、连线,即得到白糖随着温度下降(上升)的溶解能力曲线图。
白糖随着温度下降溶解能力减小。
蔗糖溶解度表(g)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181.9 190.6 201.9 216.7 235.6 259.6 288.8 323.7 365.1 414.9 476.0
要检验白糖随着温度下降其溶解力的变化,需要的试验器材包括:烧杯、酒精灯(加热装置)、玻璃棒、滤纸、过滤装置、天平等实验器材,根据其不同温度残留的未溶解白糖计算出白糖随温度变化的溶解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
1.常温下,500ml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搅拌均匀,使之达到最大溶解度,过滤得到的未被溶解白砂糖进行称量,总添加量-剩余为溶解物质的重量,记得到在常温下白砂糖的溶解能力值;
2.同样将500ml清水,加入烧杯,对其进行加热(用温度计把控加热的程度),同上面一部的操作即得到在该加热后的温度的环境下白砂糖在500ml水中的溶解两;
3.重复上述步骤(可根据需要,把温度密度控制得当,得到自己想要的精确值);
4.利用以上数据进行绘制图标,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把每个温度下的溶解值标记、连线,即得到白糖随着温度下降(上升)的溶解能力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