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踽踽独行茕茕孑立出处 踽踽独行茕茕孑立出处及意思介绍
- 2、踽踽独行茕茕孑立出处
- 3、踽踽独行茕茕孑立出处
- 4、什么是茕茕孑立和踽踽独行?
- 5、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什么意思?
- 6、“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是什么意思?
- 7、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什么意思?
- 8、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这两个词的读音是什么
- 9、“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怎么读,什么意思?
踽踽独行茕茕孑立出处 踽踽独行茕茕孑立出处及意思介绍
1、茕茕孑立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翻译: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一个人孤苦零丁,无依无靠。
2、踽踽独行
出处:《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翻译: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没有其他人 ,比不上我同一个父亲生的兄弟。
踽踽独行茕茕孑立出处
“踽踽独行”的出处是《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茕茕孑立”出自李密的《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踽踽独行”和“茕茕孑立”都形容人非常孤独的状态。
《诗经·唐风·杕杜》原文节选: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唐风·杕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二章,每章九句。此诗写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浪者,境遇窘迫,举目无亲,亦无人问津,显得凄惨无比。全诗二章,每章九句,运用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艺术视角非常独特。
《陈情表》节选: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踽踽独行茕茕孑立出处
“踽踽独行”的出处是《诗经·唐风·杕杜》,原句是“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茕茕孑立”出自李密的《陈情表》,原句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踽踽独行”和“茕茕孑立”都形容人非常孤独的状态。
《诗经·唐风·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为恤。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译文
一株棠梨生路旁,果实累累挂枝上。国家战事无休止,服役日子又延长。光阴已临十月底,女子心里多悲伤,征人有空应还乡。
一株棠梨生路旁,叶子繁茂茁壮长。国家战事无休止,我的心里多哀伤。野草树木又葱绿,女子心里多忧伤,望那征人早还乡。
登上北山高山坡,采摘枸杞红红果。国家战事无休止,担心父母心伤悲。檀木役车已破败,拉车四马也疲惫,征人也应快回归。
未见征战人归来,忧心忡忡苦苦想。归期已过不见回,为此使我更心伤。既用龟筮又占卜,都说归期不太长,征人不久即回乡。
《陈情表》节选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坎坷,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什么是茕茕孑立和踽踽独行?
1、茕茕孑立
【发音】qióng qióng jié lì
【解释】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2、踽踽独行
【发音】 jǔ jǔ dú xíng
【解释】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扩展资料
1、茕茕孑立
【出自】: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示例】:我凑着~的小油灯,尽情享受秋灯夜读的乐趣。
【近义词】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孜然一身、举目无亲、阒无一人、孑然一身
【反义词】儿孙绕膝、四世同堂
【例句】
1、只见道祖鸿钧的分宝岩不在紫霄宫当中,而在紫霄宫外的混沌之中,一大块分宝岩茕茕孑立在混沌当中,宝气四溢,先天之气浓郁。
2、真是应了西晋李密《陈情表》的那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话了。
3、一把诡异的枯骨刀,一个茕茕孑立的妖魔。
4、我左手是满盈一握的破碎支离,右手是千年难改得茕茕孑立,而真相或许永远不得而知。
5、而那名男子何之章,正是我何家的祖先,一生茕茕孑立,虽才华横溢,写诗无算,却在离世前一一焚毁,留下仅有几首。
2、踽踽独行
【出自】:《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示例】:他成了一个~,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长空里,一只孤雁。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人独自走路
【近义词】踽踽而行、举目无亲、形影单只、独行踽踽、踽踽凉凉、孑然一身
【反义词】成群结队
【例句】
1、 当你寻找快乐的时候,痛苦烦恼就被一点一点地挤掉。人生不再是踽踽独行,生活也不再是痛苦的牢笼。在人生的表象背后,你听到了一段快乐的音符。快乐就在眼前耳边,而不再遥远。
2、 遥遥人生,终要踽踽独行。你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与自己喜欢的死在一起。无论是十年还是二十年,我想要的永远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岑桑
3、 青年在宽大的大道上踽踽独行着,他每跨一步就前行了将近五丈远,不一会儿他就离开永清镇五十里远来到了一座木桥边。
4、 裘德也转身上了他那踽踽独行的归路.
5、 知道我在由爱转向不爱你的路上,踽踽独行步履瞒珊,每走一步,因为忍住不要自己回头望,泪和血,都洒了满地。自由极光。
参考资料
茕茕孑立-百度百科踽踽独行-百度百科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什么意思?
孤零零地独自走着。
出自:晋·李密《陈情表》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李密“辞不就职”,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
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是什么意思?
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十分孤单的样子。踽踽独行 意为孤零零地独自走着,也是形容非常孤独的样子。
茕茕孑立
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踽踽独行
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解
释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出
处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释义
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出处
《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十分孤单的样子。踽踽独行 意为孤零零地独自走着,也是形容非常孤独的样子。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什么意思?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意思是: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简介: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注音:qióng qióng jié lì jǔ jǔ dú xíng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这两个词的读音是什么
[qióng qióng jié lì]茕茕孑立
释义:
孤独无依的样子。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jǔ jǔ dú xíng]踽踽独行
释义:
踽踽:孤独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孤独无亲或独来独往。
出处:
宋·张柞《祭程伊川文》:“先生踽踽独行于世,众乃以为迁也。”
茕茕孑立读音为qióng qióng jié lì,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茕(qióng)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踽踽独行拼音jǔ jǔ dú xíng, 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踽(jǔ)踽:孤零的样子。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怎么读,什么意思?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读音是qióng qióng jié lì,jǔ jǔ dú xíng。意思是孤独无依地站着,孤零零地独自走着。
一、茕茕孑立:
意思:孤独无依地站着。形容孤苦伶仃。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意思是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二、踽踽独行:
意思: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出处:宋·张《祭程伊川文》:“先生踽踽独行于世;众乃以为迂也。”意思是先生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大家都认为他被流放了。
近义词:
1、孤苦伶仃:
意思: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意思是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2、形单影只:
意思:形容孤独,没有伴侣。也说形只影单。
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意思是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茕茕孑立读音为qióng qióng jié lì,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茕(qióng)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踽踽独行拼音jǔ jǔ dú xíng, 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踽(jǔ)踽:孤零的样子。
向左转|向右转
例句:
1、我凑着茕茕孑立的小油灯,尽情享受秋灯夜读的乐趣。 ——何为《小灯》
2、王大爷和王奶奶没有儿女,相濡以沫的王大爷去世后,王奶奶一个人很孤单,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长空里,一只孤雁。(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4.向一声声/激越清朗而听不懂的晚钟/踽踽独行(洛夫《血的再版——悼亡母诗》)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读qióng qióng jié lì,jǔ jǔ dú xíng,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非常孤独。
【造句】:
1、这位老人,没有子女,没有至亲,落得“茕茕孑立,踽踽独行”。
2、小王的职位被人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他很是懊恼。
3、老人很早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多年来,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一个人过着艰难的生活。
4、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5、而那名男子何之章,正是我何家的祖先,一生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虽才华横溢,写诗无算,却在离世前一一焚毁,留下仅有几首。
6、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岂有他人哉?
7、我左手是满盈一握的破碎支离,右手是千年难改得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而真相或许永远不得而知。
8、真是应了西晋李密《陈情表》的那句”茕茕孑立,踽踽独行“的话了。
9、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一瞬间的错觉,叶云感觉自己很孤独,很孤独。
10、有一种人,是孤独的,在每一个黑夜里哀号,却最终茕茕孑立,踽踽独行。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怎么读,什么意思?【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
【词语解释】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孤身一人,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茕茕孑立qiongqiongjieli,茕读穷。意思是孤立没有依靠。
踽踽独行jujuduxing,踽读局。意思是一个人行走。
1、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
声母:q、q、j、l
韵母:ong、ong、ie、i
意思:孤独无依地站着。形容孤苦伶仃。 茕茕:孤独,无依无靠的样子。孑:单独。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2、踽踽独行: jǔ jǔ dú xíng
声母:j、j、d、x
韵母:u、u、u、ing
意思: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出处:宋·张《祭程伊川文》:“先生踽踽独行于世;众乃以为迂也。”
翻译:先生遗世而立,别人都以为他很拘泥保守。
扩展资料【典故】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晋灭东吴,所谓“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结束了几十年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一统,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广揽贤能”,着重于西蜀与东吴的遗老故臣,凡有声望的、有本事的,都极力笼络;笼络不成,就设法除去,以达到不为我用也不许为我害的目的。同时,把“以孝治天下”作为其伦理总纲,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抚恤孤寡。
在“广揽”中,西蜀的一个故臣引起了司马炎很大的关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人。生下六个月时丧父;四岁时,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刘氏扶养成人,西蜀时,官居尚书郎,是个不大不小却很重要的官。
入晋后,蜀地的先后两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荐李密做官,可李密却故国难忘,不肯出仕,都借故谢绝了。司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诏书,要李密做供职于宫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后又改为显要的太子官属洗马,李密仍借口推辞。
司马炎火了,又亲手下令,指责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严逼,声称如再迟缓,就要逮治下狱,甚至按律问斩了。
这使李密很为难:出去做官吧,仍怀恋故国,而且这么出去,也将大丢脸面;不出去吧,是会被杀头的。经过深思,他就写了一篇《陈情表》,呈给了司马炎,表中以“以孝治天下”为主旨,说他幼时,“伶仃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多亏了老祖母把他抚养长大。
没有老祖母,就没有他的今天。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岁,又长年卧病在床,没有他,祖母怎么度过晚年!他才四十四岁,报效国家的日子还长,而孝敬祖母的时间已不多了。恳请司马炎体谅他的苦衷。 司马炎看了很感动,且无法怪罪,又为了笼络人心,索性派了两个女仆帮他侍奉老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