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酯会结晶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3 18:37:02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丙烯酸乙酯会结晶吗

丙烯酸乙酯不会结晶。丙烯酸乙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8O2。它是无色液体,具有辛辣的气味。丙烯酸乙酯是丙烯酸与乙醇反应生成的酯类化合物。丙烯酸乙酯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主要用作溶剂和原料。由于其较低的挥发性和良好的溶解性,它常用于油漆、涂料、胶粘剂、清洁剂和印刷油墨等的配方中。此外,丙烯酸乙酯还用于合成树脂、纺织品处理剂和医药中间体等领域。

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9.1%。
因为丙烯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5H8O2,一个分子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那么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x16)/(14x5+8x1+16x2)=32/110=29.1%。
丙烯酸乙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微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易聚合,也能与其他单体共聚。用于制备塑料、树脂等高聚物,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由3-羟基丙腈与乙醇和硫酸作用,或由丙烯酸用乙醇酯化而制得。
丙烯酸乙酯化学性质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温度超过20℃,能聚合积热,引起爆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乙酯和a氰基丙烯酸乙酯,和水反应不同的原因?

丙烯酸乙酯和α氰基丙烯酸乙酯与水反应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官能团不同。
丙烯酸乙酯的官能团是酯基 (-COOCH3),而α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官能团是氰基 (-CN)。这两个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是不同的。
当丙烯酸乙酯与水反应时,酯基中的羰基(C=O)被水分子攻击,发生酯水解反应,生成对应的醇和酸。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COOCH2CH3 + H2O → CH3CH2OH + CH3COOH
而当α氰基丙烯酸乙酯与水反应时,氰基中的氰离子(CN-)会与水分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反应方程式如下:
CH2=C(CN)COOCH2CH3 + H2O → CH2=C(CN)COOH + CH3CH2OH
由于官能团的不同,丙烯酸乙酯和α氰基丙烯酸乙酯与水反应的机理和产物不同。这也是它们与水反应不同的原因。

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区别是什么

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区别如下。1、丙烯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2=CH一COOCH2CH3,丙烯酸丁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2CH2CH2CH3。2、二者分子组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3、物理性质不同(密度,熔沸点,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相似,都可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等,当然反应后的产物不相同。

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区别

结构不同、用途不同。1、结构不同:丙烯酸乙酯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和一个乙酰氧基,丙烯酸羟乙酯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一个羟乙基和一个丙烯基。2、用途不同:丙烯酸乙酯主要用作制备聚合物或用作溶剂等领域,丙烯酸羟乙酯用于生产某些特殊性能的水性涂料或水性胶粘剂等。

丙烯酸乙酯结构式

CH?=CH-COO-CH?-CH?,
CH?=CHCOOCH?CH?
丙烯酸乙酯(酯类) 产品编号:LJ-015 产品规格:99.5% 产品产地:南韩 LG(19500/t) 产品包装:180kg/桶 英文名: methyl acrylate 结构式: CH2CHCOOCH2CH3 分子

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乙酯结构式无色液体。密度0.9405。折射率1.404。熔点-72℃,沸点99.8℃。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易聚合,也能与其他单体共聚。用于制备塑料、树脂等高聚物,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由3-羟基丙腈与乙醇和硫酸作用,或由丙烯酸用乙醇酯化而制得。
中文名: 丙烯酸乙酯
外文名: ethyl acrylate
分子式: C5H8O2
相对分子质量: 100.11
化学品类别: 有机物--酯类
丙烯酸羟乙酯  简介
  2-Hydroxyethyl acrylate   分子式(Formula): C5H8O3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16.12   CAS No.: 818-61-1   质量指标(Specification)   含量(Purity): 优级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密度 1.106   熔点 -60°C   沸点 210-215°C   折射率 1.449-1.451   闪点 99°C   水溶性 soluble

g丙烯酸乙酯中含有6g碳元素?

这个算一下就行了。
丙烯酸乙酯化学式为C5H8O2,分子量为100。其中有5个碳原子,相对质量60。
可以这样算:
100/60=xg/6g
x=100×6/60
x=10
即,10克丙烯酸乙酯中含有6克碳元素。
丙烯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H?O?,其相对分子质量=12×5+1×8+16×2=100,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所占的比例=12×5÷100=3/5,
要使其有6g碳元素,所需的C?H?O?的质量=6÷(3/5)=10(g),
所以10g丙烯酸乙酯中含有6g碳元素。
您好,您发布的是违反规定的内容,请遵守平台规

丙烯酸乙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丙烯酸乙酯又称“败脂酸乙酯”,是丙烯酸与乙醇经酯化形成的酯类化合物。易发生聚合,在工业上是重要的聚合物单体,用于生产丙烯酸乙酯-氯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乙烯共聚物等,也可用作涂料的防护液,在皮革工业亦有应用。丙烯酸乙酯常温为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有辛辣的刺激性气味,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混溶,有低毒性,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熔点(℃):<-72
沸点(℃):99.8
相对密度(水=1):0.9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5
饱和蒸气压(kPa):3.90(20℃)
闪点(℃):9
燃温度(℃):350
爆炸上限(V/V):14.0%
爆炸下限(V/V):1.4%

丙烯酸乙酯的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水肿。有麻醉作用。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对皮肤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口服强烈刺激口腔及消化道,可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神经过敏。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过氧化物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过氧化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物质毒性 毒性作用试验数据编号 毒性类型 测试方法 测试对象 使用剂量 毒性作用 0 急性毒性 吸入 啮齿动物——大鼠 180 gm/m3/4H 1.行为毒性——全身麻醉 1 急性毒性 吸入 人类 50 ppm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眼毒性——未报告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2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8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3 急性毒性 吸入 大鼠 1414 ppm/4H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3.胃肠道毒性——唾液腺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4 急性毒性 皮肤表面 大鼠 18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5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45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6 急性毒性 口服 小鼠 1799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7 急性毒性 吸入 小鼠 16200 mg/m3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8 急性毒性 皮肤表面 小鼠 2997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9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599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0 急性毒性 吸入 猴 >75 ppm/6H 1.嗅觉毒性——鼻中隔偏曲  2.嗅觉毒性——鼻中隔溃疡 11 急性毒性 口服 猫 >800 uL/kg 1.胃肠道毒性——唾液腺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2.胃肠道毒性——恶心、呕吐 12 急性毒性 口服 兔 370 mg/kg 1.胃肠道毒性——胃液成分发生改变 13 急性毒性 吸入 兔 1204 ppm/7H 1.行为毒性——嗜睡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胃肠道毒性——运动过度、腹泻 14 急性毒性 皮肤表面 兔 500 uL/kg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急性肺水肿  2.肝毒性——其他变化  3.皮肤和附件毒性——皮炎 (全身暴露后) 15 急性毒性 吸入 豚鼠 1204 ppm/7H 1.行为毒性——嗜睡   2.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咳嗽 16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6500 mg/kg/13W-I 1.胃肠道毒性——其他变化 17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83 mg/kg/2Y-C 1.行为毒性——影响食物摄入量 (动物)  2.行为毒性——液体摄入量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18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1200 mg/kg/14D-I 1.胃肠道毒性——胃肠道溃疡或出血 19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800 mg/kg/4D-I 1.胃肠道毒性——胃肠道溃疡或出血  2.胃肠道毒性——其他变化 20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75 ppm/6H/2Y-I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21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300 ppm/7H/30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22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75 ppm/6H/26W-I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3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5600 mg/kg/28D-C 1.胃肠道毒性——其他变化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24 慢性毒性 口服 小鼠 2800 mg/kg/14D-I 1.胃肠道毒性——其他变化 25 慢性毒性 吸入 小鼠 75 ppm/6H/26W-I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26 慢性毒性 吸入 小鼠 75 ppm/6H/2Y-I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27 慢性毒性 吸入 小鼠 75 ppm/6H/1Y-I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28 慢性毒性 吸入 小鼠 300 ppm/6H/30D-I 1.嗅觉毒性——鼻中隔偏曲  2.嗅觉毒性——鼻中隔溃疡  3.嗅觉毒性——未报告 29 眼部毒性 入眼 大鼠 1204 ppm/14H (Intermittent)  30 眼部毒性 入眼 猴 1204 ppm/15H (Intermittent)  31 眼部毒性 皮肤表面 兔 500 mg 作用较轻 32 眼部毒性 皮肤表面 兔 10 mg/24H 作用较轻 33 眼部毒性 入眼 兔 45 mg 作用较轻 34 眼部毒性 入眼 兔 1204 ppm/7H  35 眼部毒性 入眼 豚鼠 1204 ppm/7H  36 突变毒性  鼠伤寒沙门氏菌 100 ug/plate  37 突变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225 mg/kg  38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20 mg/L  39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20 mg/L  40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20 mg/L  41 突变毒性  仓鼠卵巢 299 mg/L  42 突变毒性  仓鼠肺 9800 ug/L  43 突变毒性  仓鼠卵巢 150 mg/L  44 致癌性 口服 大鼠 51500 mg/kg/2Y-I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45 致癌性 口服 小鼠 103 mg/kg/2Y-I 1.致癌性——致癌(根据RTECS标准)  2.胃肠道毒性——肿瘤 46 生殖毒性 口服 大鼠 8 mg/kg,雌性受孕 0-19 天后 1.生殖毒性——影响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