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门口长城简介,九门口水上长城在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3 16:13:27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九门口长城景点介绍

九门口长城是坐落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
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
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九门口长城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所以九门口长城又被称为“一片石关”。
简介。
在一片石之上,筑有九座泄水的城门,关口因此而得名。城门之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桥,两端筑有围城,恰似桥头堡。九座水门各宽5米,从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连垛口高达10米。
两座围城是明天启六年(1626年)增筑的,各有七个券洞,里砖外石。关城由万里长城墙体和内城及关前九江河上护城汇水城门构成。内城周长1公里,墙高约8米。城墙高大坚固。墙身为砖石结构,顶宽5米,底宽6米,墙高8米,外侧有垛口,里边有女墙。

九门口长城

九门口长城是蓟镇长城上的一个关隘,原称“一片石关”,自明末万历年间修了九座水门之后又称为九门口关,山海关以东的第一个重要关隘,因此古称“京东首关”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景泰和万历年间都复修过。1985年辽宁省人民响应邓小平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集资500多万元修复九门口,根据清理城墙基础时发现的九门口建筑档案石碑的记载,按照石碑上的数据进行了修复,使这段长城基本上恢复了它原有的风貌。


  九门口,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

  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场轶事使九门口长城更加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九门口长城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所以九门口长城又被称为“一片石关”。当地人曾有顺口溜来形容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

  境内长城分为两段:一段位于家堡、永安堡、加碑岩三个乡的西南,全长31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四,属明万里长城主干线。另一段是明万里长城的支线,锥子山向东南的金牛洞,全长13公里。长城巍峨壮观,优美的自然环境如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吸引着广大游人。此外,还有前所明代古城,妙峰寺双塔等省级风景区,长城一年四季都可拍摄。春天、秋天拍摄长城是最佳的时节,摄影人可根据情况选择最佳时间拍摄。

  

九门口长城,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壮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因而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九门口长城依山势起伏盘旋升腾,九道水门横跨两山之间,建筑结构独特,防御设施密集,形成城在水上走,水城在城下流之势,称之为“水上长城”。

  九门口长城下九个水门,雄伟壮观,在整个万里长城中独一无二。修筑长城历来是遇山而断,雨水而绝,因为凭山水之势可以阻兵。在九门口长城,可见遇山而断景观,更可见雨水而不绝的奇观,上有长城九门,下走九江河水,可谓别具一格,独具风采。

  九门口是明长城重要关隘之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和吴三桂、直奉两军阀以及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之中,都在这里生死拼杀。修复后的九门口长城,巍然屹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再现历史风姿。



九门口长城是蓟镇长城上的一个关隘,原称“一片石关”,自明末万历年间修了九座水门之后又称为九门口关,山海关以东的第一个重要关隘,因此古称“京东首关”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景泰和万历年间都复修过。1985年辽宁省人民响应邓小平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集资500多万元修复九门口,根据清理城墙基础时发现的九门口建筑档案石碑的记载,按照石碑上的数据进行了修复,使这段长城基本上恢复了它原有的风貌。

  九门口,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

  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场轶事使九门口长城更加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九门口长城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所以九门口长城又被称为“一片石关”。当地人曾有顺口溜来形容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

  境内长城分为两段:一段位于家堡、永安堡、加碑岩三个乡的西南,全长31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四,属明万里长城主干线。另一段是明万里长城的支线,锥子山向东南的金牛洞,全长13公里。长城巍峨壮观,优美的自然环境如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吸引着广大游人。此外,还有前所明代古城,妙峰寺双塔等省级风景区,长城一年四季都可拍摄。春天、秋天拍摄长城是最佳的时节,摄影人可根据情况选择最佳时间拍摄。

  

九门口长城,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壮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因而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九门口长城依山势起伏盘旋升腾,九道水门横跨两山之间,建筑结构独特,防御设施密集,形成城在水上走,水城在城下流之势,称之为“水上长城”。

  九门口长城下九个水门,雄伟壮观,在整个万里长城中独一无二。修筑长城历来是遇山而断,雨水而绝,因为凭山水之势可以阻兵。在九门口长城,可见遇山而断景观,更可见雨水而不绝的奇观,上有长城九门,下走九江河水,可谓别具一格,独具风采。

  九门口是明长城重要关隘之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和吴三桂、直奉两军阀以及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之中,都在这里生死拼杀。修复后的九门口长城,巍然屹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再现历史风姿。

九门口长城景点介绍

长城——九门口,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宝乡新台子村,始建于北齐,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年)扩建。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1-3]。长城——九门口长1704米,城桥长97.4米。它横跨九江,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历史上著名的“一块石头”大战就发生在这里,被称为“京东第一关”。COM”在历史上[4]。1996年11月20日,长城——九门口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002年9月,包括九门口在内的长城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6]。2009年2月1日,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将位于绥中九门口的水城长城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7]。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ff41bd5ad6eddc451da633be593a1fd5266d116959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36,limit_1/format,f_jpg

九门口长城在什么位置

九门口长城在什么位置
1. 前言
长城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其中九门口长城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而备受瞩目。那么,九门口长城在什么位置?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2. 九门口概述
九门口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距离北京市区约100公里。长城在这里环山而建,形成了张家口至北京市区一段长约16公里的山地长城。九门口长城位于长城的南端,因其以九门防御关口而得名,长城全长约10公里。
3. 长城的历史
九门口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边境都筑有城墙以保护自己的领土。秦朝统一中国后,把这些城墙连成了一片,形成了万里长城的雏形。后来的朝代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建和扩建。
4. 九门口的地理位置
九门口长城位于怀柔区天云山的北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长城上远眺,可以看到美丽的怀北风景区。同时,九门口附近还有许多知名景点如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等,游客可以在此游览。
5. 九门口的特色
九门口长城的建筑风格相对于其他部分的长城有所不同,它更为特别和精细。九门口的瞭望台、箭垛和壕沟等防御设施非常完善,在古代曾经发挥过很大的防御作用。此外,九门口长城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6. 前往九门口长城的路线
从北京市区前往九门口长城,可以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或驾车前往。乘坐公共汽车需在东直门汽车站乘坐怀柔区的班车到怀柔区,然后再转乘到长城的景区大门。自驾的话可以在北京市区内接入京承高速,然后沿着长城东路一路向北前往九门口景区。
7. 总结
九门口长城作为长城的一部分,地理位置优越,风格特别,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如果您有时间,一定要到九门口长城走一走,领略长城巍峨壮观、秀美独特的风采。

九门口在哪里 九门口介绍

1、九门口位于河北省抚宁县,东临辽宁省绥中县。九门口一般指九门口万里长城,始建于北齐(479—502年),扩建于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

2、九门口万里长城全长1704米,城桥长97、4米,横跨九江河,享有“水上长城”之美称。历史上著名的“一片石”大战就发生在这里,史称“京东首关”。

辽宁九门口长城在哪里

辽宁九门口长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台子村境内。
九门口属辽宁绥中李家堡乡,离山海关不远,明长城从渤海边的老龙头西行,便到了依山襟海的天下第一关。城墙继续延伸,在角山处投入燕山山脉的怀抱,开始曲折起伏的长途跋涉,九门口是山海关以西第一个大型隘口。
万里长城—九门口全长1704米,城桥长97.4米,横跨九江河。长城有关、口、堡之别,关主要指军事设施,重要的镇关往往是一方军事长官的驻地,堡是较小的防守城池,多用于小部队驻扎,而口则是内外联通的门户,更多时候是双边人员进行贸易交换之所在。
结构特点:
万里长城—九门口在九江河上,铺就7000平方米的过水条石,俱为纵行铺砌,边缘与桥墩周围,均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是历史上著名的“一片石”。在一片石之上,筑有九座泄水的城门,关口因此而得名。
城门之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桥,两端筑有围城,恰似桥头堡。九座水门各宽5米,从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连垛口高达10米。两座围城是明天启六年(1626年)增筑的,各有七个券洞,里砖外石。
关城由万里长城墙体和内城及关前九江河上护城汇水城门构成。内城周长1公里,墙高约8米。城墙高大坚固。墙身为砖石结构,顶宽5米,底宽6米,墙高8米,外侧有垛口,里边有女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万里长城—九门口

九门口水上长城的介绍


九门口水上长城位于河北省抚宁区,东临辽宁省绥中县。据《抚宁县志》(1989年版)记载:“1986年,经河北省、辽宁省两省协商,由辽宁省集资重修位于抚宁县境内的东部城墙、水门、敌楼。九门口长城的旅游资源开发一直是由辽宁省主导。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年),扩建于明初1381年。明代以前,这里是重要的军事关口。九门口水上长城全长1704米,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长城,其跨河墙长达100多米。

九门口水上长城在哪?

九门口水上长城是唯一的水上长城,九门口,古称一片石,号称京东首关。是明代追重要的关峡之一。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一八三一年),岱宗景泰和神宗万里年均重修过。九门口长城在建筑上颇有一些特色。长城自东向西翻越无数高山、跨过无数大河,都是遇山连绵不绝,遇水中断不接。而九门口长城确是遇山中断,遇水不绝。关隘就建造在九江河之上,形成独特的水上长城。河上修筑九孔城门,河水中流,河床铺砌过水条石,水漫其上。过水条石上凿有燕尾槽,然后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形成牢固的河床,号称“一片石”。九门口水上长城在东戴河,东戴河是著名的度假旅游区。
  九门口水上长城位于河北省抚宁县,东临辽宁省绥中县。
  九门口水上长城地处辽宁与河北两省交界处,它始建于北齐,扩建于明初(1381年)。它与南部山海关方向的长城相接,并一直向北延伸到九江河,然后筑起一段一百多米的巨大跨河城桥,因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在这里,你可以站在城桥上参观这座独特的古代军事要塞、进入长城隧道探寻建在洞中的军事设施,还可登上山脊上的长城遗址远眺四方,群山、城墙、烽火台组成的风光甚是雄伟。
  参观长城隧道和城桥、以及爬长城是九门口长城景区的游玩亮点,一般花半天时间游玩足矣。进入景区往城桥方向走,可根据指示牌先去参观长城隧道。隧道全长一公里,出口直通长城外,是由明朝大将徐达督建的,目的是让士兵秘密绕到敌后去袭击。如今在隧道里可以见到练兵房、伙房、指挥室、兵器房等石室设施,景区还在内布置了一些铜人士兵,还原了古时的场景。
  参观完隧道需原路返回来到过河城桥,通过台阶走上宽阔的城桥,可以看到巨大的水牢和通道两侧的垛口,而九江河水从脚下的门洞缓缓流过。这座高大坚固的城桥既是过河桥又是长城城墙的一部分,在万里长城中恐怕是仅此一处。这座水上要塞是关内外的重要门户,明末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就是在这里与吴三桂决战时,遭遇清兵夹击而败北的。而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也在此进行过厮杀。
  过了城桥继续往山上走,即是类似于八达岭那样的长城城墙,顺着山脊延绵不尽。景区里的这段长城已被修复,所以可以踏实地走在这坚固的石道上,还可以走进几座敌楼去看看。不过由于长城年代久远而且经历数次战火,所以远处的“野长城”早已是残垣断壁,就不能走过去了,只能远眺着这些静静躺在山脊上的历史创痕。
  景区内还有珍禽观光园、慈恩寺等小景点,丰水期时还可在九江河上划船。

秦皇岛九门口的历史起源

据地方志记载,九门口早年修筑于北齐,扩建完备于明初,长城主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有人在西城门额上题写“京东首关”,被人喻为“天下第一口”。九门口属燕山余脉,群峰簇聚,层峦叠嶂,山势较高,坡陡崖峭,青龙河从两山之间流过,旱季河道干涸,雨季山洪暴涨,众山之水,汇为一流,水势湍急,有如“万壑赴荆门”,石砂转流,势不可挡。明代洪武年间,徐达督军到山海关一带修筑长城,在这里为了做到既有高墙抵敌,又可放洪水通过,便在长城河谷处扩建了这九门口。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路基与六座水门洞被洪水冲毁,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当年修城者为了保护长城不被洪水冲毁,在桥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铺砌了连片的巨型花岗岩条石,铺石面积7000平方米,用条石1.2万多块。水门下用一片片条石铺出的河床,远远望去好像一片巨大的板石,故九门口又称“一片石”。九门口偌大的关城,横陈在条石铺砌的河滩之上,两端与峭壁相衔,九座巨大的拱形水门巍然耸立,一字排开,雄踞于两山之间的峡谷之上。在中央门洞的顶楣上,书写着“一片石”几个大字。城下有堑名九江口,为九门水道,每至汛期,九江河水穿关奔涌而下,远观如银河倒悬,仙阙凌空。九门口雄关依山傍水,环绕长城,关随长城走,长城绕关行,给人一种气势磅礴,风纵云生之感。远望九门口,其形如多孔桥,却与交通无关,说它非桥,顶部却宽如坦途,可以并排行驶几辆大卡车。只是那威严整齐的城墙垛口和两侧高耸的敌楼,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拒敌的屏障,是长城的重要关隘。1984年9月,由12家新闻单位提出号召,在全省百万群众中开展赞助活动,集资修复九门口长城。从1986年到1989年,历时4年时间,共修复敌楼4座,墙体840米。1998年9月,又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万美元,仿古维修九门口北段。历时两年,修复215米。2001年,有关部门争取省、国家文物部门投资70万元,用半年时间修复“一片石”。同时,对河道进行加固修复,修建河道水闸。

九门口水上长城的长城概况

长城以条石为基础,外包砖墙,宽5米,高10米,顶外侧有垛口,里侧有女墙,每250米至500米建有敌台,每500米至1000米筑有敌楼,每遇山口、峡谷设关口。河北抚宁境内有九门口关、三道关、黄土岭、夕阳口、无名口、小河口、大毛山口、董家口、城子峪等关口。九门口关位于抚宁县驻操营镇,东距绥中城62.5公里,南距山海关15公里,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京东首关”。九门口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筑独具特色。在百余米的九江河上,铺就7000平方米的过水条石,俱为纵行铺砌,边缘与桥墩周围,均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片石”。在一片石之上,筑有九座泄水的城门,关口因此而得名。城门之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桥,两端筑有围城,恰似桥头堡。九座水门各宽5米,从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连垛口高达10米。两座围城是天启六年(1626年)增筑的,各有七个券洞,里砖外石,高大雄伟,是长城中少见的结构。关城由万里长城墙体和内城及关前九江河上护城汇水城门构成。内城周长1公里,墙高约8米。城墙高大坚固。墙身为砖石结构,顶宽5米,底宽6米,墙高8米,外侧有垛口,里边有女墙,巍峨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