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印度莫卧儿王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与蒙古势力有什么关系?
- 2、莫卧儿帝国是怎样从兴盛到衰落的?
- 3、莫卧儿帝国是由哪个外族人建立的?
- 4、莫卧儿帝国的极盛时期是在( )
- 5、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竟是蒙古人建立的?
- 6、莫卧儿帝国有几任皇帝 莫卧儿帝国皇帝世系?
- 7、莫卧儿帝国从兴盛到衰落都经历了什么?
- 8、为什么蒙古人建立的帝国中只有莫卧儿帝国延续了几百年?
- 9、为什么蒙古人建立的帝国中只有莫卧儿帝国延续了几百年?
- 10、莫卧儿帝国时代在印度史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印度莫卧儿王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与蒙古势力有什么关系?
印度侵略史中的莫卧儿王朝可以说是印度侵略史上最为风光的一个时代了,不仅仅涵盖了整个南亚次大陆,而且还向西北地区延伸占据了中亚西亚大片大片的土地。在最巅峰的时候土地面积打到了4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如今印度国土面积的1.5倍。然而仍和以往一样,莫卧儿并非土生土长的印度人所建,是来自中亚的民族入侵所致。更令人脑洞大开的是,该民族竟与蒙古势力有着密切关联,其中又有何渊源?
帖木儿帝国
从成吉思汗起,蒙古人东征西讨,建立了宏伟基业。除了尽人皆知的元朝外,还分封有四大汗国,其中察合台汗国占据着今新疆、中亚一带大片土地,幅员辽阔。
同其他蒙古政权一样,察合台汗国治理粗放逐步衰败。1347年末代汗王被臣属所弑,遂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察合台汗国大致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
帖木儿出身于西察合台贵族,家中颇有势力并与王族联姻,他是一个突厥化蒙古人。对于突厥化蒙古人的概念,似乎有些复杂,即父系血缘来自于蒙古,但在思想观念、宗教习俗上更相似突厥一脉。
蒙古人长期统治中亚,同时不可避免与当地民族互相影响、融合、改变,衍生出新的民族体系。帖木儿显然属于这种情况,文化属性上更贴近突厥。
1369年(明朝建立于1368年),帖木儿弑君执掌西察合台军政大权,开始急速扩张。如其蒙古先辈们一样,他具备非凡的军事才能。
在征服花剌子模(中亚地名)、阿富汗之后,东察合台汗国也被纳入囊中。打败金帐汗国后,该地区帖木儿已难觅敌手,开始大举征服西亚。波斯、叙利亚先后被收入帝国版图,即使霸主级的奥斯曼帝国也难挡其锋,号称闪电的巴耶赛特苏丹亦被其所俘,死于狱中。
对于周围每位强邻,帖木儿都要毫不留情扫荡一番,以消除威胁,位于西南的德里苏丹国自然未能幸免。1398年,帖木儿大军通过兴都库什山脉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平原,并以碾压之势迅速击垮德里军队。为报复德里人的抵抗,他下令处决十万战俘,带着大批抢来的财富和工匠凯旋,身后只留下一片废墟。
环顾四周,帖木儿决定将兵锋指向东方的明朝,毕竟重建成吉思汗霸业是他一生的梦想。1404年,已经七十岁的帖木儿亲率二十万军队征明(朱棣时期),次年病死于途中。
帖木儿病故后诸子争位、帝国内乱,原来被征服的各民族纷纷倒戈而起。直到1507年,被术赤后裔率领的乌兹别克汗国所灭。
莫卧儿帝国
分崩离析的帖木儿帝国虽被终结,但由其延续出的故事并未结束。
帖木儿死后,庞大帝国被子孙们分割盘踞,费尔干那(大宛国)便是其一。巴布尔是帖木儿曾孙,11岁就继承了费尔干那,他胸怀大志,一心想重现祖辈大业。奈何实力有限,屡战屡败后被乌兹别克人赶出中亚。
1504年巴布尔占据喀布尔(阿富汗境内),并伺机反扑,他交好乌兹别克敌对方波斯人,意图复兴昔日荣光。但因依附波斯什叶派,得不到中亚逊尼派主流的认同,一度得势的巴布尔只能再次退守喀布尔。复辟无望、故土难回,只得苟活于异乡。
乌兹别克力量太强,一时难以战胜,于是巴布尔将目光投向了东南面的印度。
古时印度似乎是鱼腩般的存在,大部分时期都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由于地理位置封闭,常常被境外强大势力忽略。但来自中亚的强权始终对该地区形成巨大威胁,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进入大肆抢夺一番。
上一个印度豪强德里苏丹国,已被帖木儿打垮,这给环绕祖上余荫光环的巴布尔创造了天赐良机。当时的北印度被阿富汗人建立的王朝统治,因管理不善已摇摇欲坠。
从1519年起,巴布尔开启了在印度的创业史。前两次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1525年底巴布尔再次押上全部身家,亲率一万两千人三征印度。
皇天不负有心人,远征获得巨大成功。在攻占德里之后,巴布尔宣布自己为印度斯坦皇帝,进而控制整个北印度,建立起莫卧儿帝国雏形。至于印度次大陆其他部分的征服,那是属于他子孙们的事了。
就这样,屡屡受挫流浪于中亚的巴布尔,几经辗转到印度实现了梦想。冥冥中似乎隐藏着一根看不见的线:蒙古势力的衰落成就了帖木儿,帖木儿对德里苏丹国的痛击又帮助了巴布尔,历史的演变如此奇妙。
莫卧儿帝国是怎样从兴盛到衰落的?
巴卑尔(1482~1530年生卒,1526~1530年在位),因其光彩夺目的武功而获“老虎”绰号,是印度莫卧尔帝国的开国君主。
1526年4月帕尼帕特一役,巴卑尔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精良的军骑,以少胜多,战胜兵力4倍于己的洛迪王朝末王易卜拉欣,结束了320年德里苏丹国在印度的统治。巴卑尔顺利地攻进了德里苏丹国的都城德里。巴卑尔是帖木儿的五世孙,帖木儿出身于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由于巴卑尔又可以将他的血统从母系上溯到成吉思汗,所以,由他在印度开创的帝国便被称为“莫卧尔”,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中译为“蒙古”帝国。
巴卑尔死后,他的儿子胡马雍继承了王位,胡马雍显然没有他父亲巴卑尔的军事天才和强硬的政治铁腕,他所具有的是丰富的文化素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仁慈宽厚的“文”皇帝。正是他的性格和个人偏好致使他失去了巴卑尔所奠定的莫卧尔帝国的大片疆土。但巴卑尔的孙子阿克巴却又隔代继承了他祖父好战的传统,在他统治期间不仅恢复了他的父亲胡马雍的失地,而且大大开拓了新的版图,使他成为实现统一印度南北的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
阿克巴用武力和怀柔的手段,15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北印度。他又用16年时间把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方。最后,他又用了3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卧尔王朝。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阿克巴对自己国家的内务进行改革整顿。他命令官员重新丈量土地,将帝国分为182个税区,严格分别等级征税;他还废除将战俘卖为奴隶的习俗;下令取消人头税、香客税(对朝圣的印度教徒征收的税)、田赋附加税,遇到天灾人祸,则一律免交田赋;全国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正是阿克巴这一系列“怀柔”政策,有力地缓解了因争战而带来的各种矛盾,为这时期印度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解决各教派冲突方面,阿克巴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让的原则做了大胆的尝试。阿克巴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长期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了协调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关系,阿克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宣布各教派平等,选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自己还娶了信奉印度教的贵族的女儿做妻子。阿克巴自己还在宫廷中采纳印度教惯例,每天清晨登阳台接见臣民,参加印度教节庆,朝廷觐见时佩戴印度教标志等。印度教把牛当做圣牛,不许宰杀,阿克巴为此禁止宰牛、杀生,还在宫中点上了长明灯。
阿克巴不仅在解决各教派矛盾的问题上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在印度宗教发展的历史上贡献了智慧。阿克巴出于自己“宽容大度的个性”和自己“对宗教思想的追求”,创立了一个没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务的“圣教”。这种宗教的特点是提倡廉俭,其教义是要求信徒“弃绝世俗欲望而求得救”。要求入教的人,可以直接见到阿克巴,将头巾放在阿克巴的手中,将头放在阿克巴的脚上,阿克巴将人扶起,向他祝福,给他戴上头巾,送他一幅自己的肖像,这人就算入教了。这个宗教要求信徒忠于国君阿克巴。教徒们把阿克巴当作上帝,相见时呼叫“安拉——阿克巴”(意为“阿克巴即真主”)。信徒还效忠皇帝献出自己的财产、生命、荣誉等。阿克巴的“圣教”既无庙宇,又不祈祷,只要求教徒平时爱护动物,尽可能施舍、赈济或做好事。“圣教”也不强迫别人信教。阿克巴的宗教措施,缓和了当时的宗教矛盾,使不同教派和平相处,莫卧尔帝国的统治也因此得到了巩固。
阿克巴做为国王,一方面他尊重印度教,但另一方面对印度教的陈规陋习则加以禁止,反对寡妇自焚殉身、杀婴、童婚、近亲结婚以及不许寡妇再嫁等,这些人性化的规定,不仅说明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对传统文明的挑战。
阿克巴当政时期,既善于理财和用人,又尊重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这样,印度国内的矛盾缓和,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1605年10月,阿克巴去世。他的后代继续统治印度的五十多年(1605~1657年),这是莫卧尔帝国兴盛、封建经济发展的时期。后期莫卧尔王朝的历史是一段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入侵加剧并最后确立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历史。
莫卧儿帝国是由哪个外族人建立的?
公元16世纪至公元19世纪,印度开始复兴,成为一个大国即莫卧儿帝国时代,这是中亚外族在印度建立的帝国。开国君主为蒙古人铁穆耳后裔。这是印度政治统一时期,也是封建社会文化发展时期,更是中世纪印度与近代印度衔接的时期。
莫卧儿帝国的极盛时期是在( )
【答案】:C
德里苏丹瓦解之后,印度陷入政治混乱。1526年,巴布尔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缔造者巴布尔自称是蒙古人(波斯语读作莫卧尔),故他创建的国家称莫卧尔帝国。阿克巴统治时期,帝国进入繁荣期。因此,正确答案是C。
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竟是蒙古人建立的?
闻名世界的的印度泰姬陵,堪称人类史上最经典的伟大古迹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虽然泰姬陵是印度的杰作,但创造这一杰作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对土生土长的印度人来讲,却是外来的侵略者。
因为莫卧儿帝国的开创者和统治者都是蒙古人。
莫卧儿帝国,是继孔雀帝国(约前324—约前188年)和笈多帝国(320—540年)之后,印度史上又一个超级辉煌的时代。它诞生于1526年,当时咱们中国是明朝嘉靖年间。
「莫卧儿」,就是波斯语「蒙古」。莫卧儿帝国的建立者叫巴布林(1483—1530年),这位老兄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名字的意思是「老虎」。
巴布林的先祖是就是那位号称「成吉思汗第二」的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1336—1405年),他虽有残疾,被人称为「跛子帖木儿」,但野心巨大,整日期望「山寨」成成吉思汗——梦想征服世界!他凶狠残忍,又极具军事才华,在波斯、俄罗斯、伊拉克、叙利亚、印度等地,屡战屡胜,缔造了威震一时的「帖木儿帝国」,他甚至还痴心妄想打算征服明朝,但在准备出征时突然病死了。
巴布林非常崇拜自个的这位老祖宗,导致他自幼也是野心勃勃。他11岁时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中亚的一个小王公。当时他的境况非常糟糕。乌兹别克人占领了原来帖木儿帝国的领地,巴布林被一脚踢开,四处流浪,受尽挫折。直到1504年,他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占据了阿富汗的喀布林,这才算有了自个的窝。
面对强悍的乌兹别克人,巴布林自知难敌,便转而向南发展。1506年,他出征印度,在帕尼帕特战役中打败了德里苏丹(当时印度北部的 *** 教国家的国王),占领德里,从此开始了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的统治。
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是阿克巴大帝(1542—1605年)缔造的。阿克巴是巴布林的孙子,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代君主。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帝王,他即位时,帝国刚遭遇危机(险些被阿富汗人灭掉)不久,励精图治的他建立了强大的骑兵,平定了各地反叛,四处征战兼并,使疆域一再扩大。对内他进行行政和税收改革,对臣服的印度教王公采取宽容政策,取消压迫他们的赋税,并迎娶印度教公主。
为调和 *** 教和印度教的矛盾,阿克巴还创立了一种名叫「神圣宗教」的新宗教。同时,他大力发展文化,招揽一大帮文学家和艺术家来到他的宫廷。所以有人说,阿克巴大帝才是莫卧儿帝国真正的建立者。
从阿克巴开始,莫卧儿帝国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上相容幷蓄,因为莫卧儿人受波斯影响非常大,所以他们的文化既有波斯风情,也有印度特征,他们成就最大的就是绘画和建筑,那真是美轮美奂。
转眼到了18世纪,和历史上非常多大帝国一样,莫卧儿帝国也是盛极而衰,它连续遭到波斯和阿富汗的入侵,内有马拉塔人、锡克教徒起义,各地总督乘机独霸一方,西方的英、法殖民者也开始进行殖民征服。整个帝国四分五裂,名存实亡。19世纪后,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成了英国殖民者的傀儡。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吸食鸦片上瘾的末代的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被英国殖民者废除。第二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莫卧儿帝国彻底灭亡。
莫卧儿帝国有几任皇帝 莫卧儿帝国皇帝世系?
莫卧儿帝国(波斯语:????? ???????? Shāhān-e Gūrkānī;乌尔都语:????? ??????;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林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 *** ,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皇室后裔巴布林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帝国在其子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莫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但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时期因叛乱而被抛弃。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时,莫卧儿帝国空前强大,但由于沙贾汗大兴土木和赋税繁重而发生内部纠纷,1657年沙贾汗被其子奥朗则布推翻。奥朗则布时期的莫卧儿帝国领土达到最庞大的时候,但沙贾汗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莫卧儿帝国衰落。
莫卧儿帝国帝王世系表:
六大皇帝
巴布林1526—1530年
胡马雍 1530—1556年
阿克巴 1556—1605年
贾汉吉尔 1605—1627年
沙贾汗 1627—1658年
奥朗则布 1658—1707年
后期莫卧儿
巴哈杜尔·沙 1707—1713年
查汗杰达尔·沙 1712—1713年
法鲁赫·西亚尔 1713—1719年
拉菲·乌德·道拉 1719年
*** ·易卜拉欣 1720年
*** ·沙 1719—1748年
艾哈默德 1748—1754年
阿拉姆吉尔二世 1754—1759年
沙·阿拉姆二世 1759—1806年
阿克巴二世 1806—1837年
巴哈杜尔·沙二世 1837—1857年
莫卧儿帝国从兴盛到衰落都经历了什么?
莫卧儿帝国(波斯语:????? ???????? Shāhān-e Gūrkānī;乌尔都语:????? ??????;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 [1] 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
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帝国在其子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莫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但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时期因叛乱而被抛弃。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时,莫卧儿帝国空前强大,但由于沙贾汗大兴土木和赋税繁重而发生内部纠纷,1657年沙贾汗被其子奥朗则布推翻。奥朗则布时期的莫卧儿帝国领土达到最庞大的时候,但沙贾汗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莫卧儿帝国衰落。
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莫卧儿帝国衰落后,大英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荷兰殖民帝国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等殖民帝国在印度争夺殖民地,最终英国胜利,使莫卧儿皇帝成为傀儡。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成立英属印度,莫卧儿王朝灭亡。
18世纪初,到奥朗则布去世时,留下的已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帝国。当时,欧洲殖民者,特别是英国殖民者正加紧侵略印度,而印度已陷于分裂,削弱了抵抗力量。结果,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部征服了。”首先,旁遮普农民用自己的锡克教作为思想武器和组织形式,要求消灭种姓区别,提出建立土地归农民所有的“真理王国”。他们发动了坚持数十年的农民武装斗争,斗争此起彼伏,规模愈来愈大,起义地区实际上一度摆脱了莫卧儿帝国的管辖。但由于各自为战,后来被国家统治者各个击败。同时,莫卧儿帝国统治也开始衰落了
为什么蒙古人建立的帝国中只有莫卧儿帝国延续了几百年?
莫卧儿帝国,确实是蒙古人在世界上建立过的大帝国中,时间最长久的。蒙古人在中国建立的元朝不到100年,在俄罗斯建立的金帐汗国200多年,而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长达300多年。这么长的一个时期,差不多相当于中国古代唐王朝、明王朝这样的规模。虽说在这300多年里,莫卧儿帝国其实一直征战不断,忽大忽小,忽分忽合。不过,直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次大陆上取得胜利,莫卧儿帝国才算结束,印度进入了殖民时代。
那么,蒙古人在别的地方都只能像流星一样,灿烂一时。为什么在印度,蒙古人却能够持续坚挺300多年呢?
第一,征战印度的蒙古人有一个强大的信念,这个信念让莫卧儿帝国始终充满斗志。这个信念,就是蒙古人始终不忘复兴黄金家族在世界上的辉煌。莫卧儿帝国的开创者巴布尔,是帖木尔帝国开创者帖木尔的五世孙,而帖木尔只不过是察合台汗国王室的驸马。
也就是说,莫卧儿帝国统治者,其实已经不是纯粹的蒙古黄金家族的后人,而且已经严重的突厥化。但是黄金家族的荣光一直烛照着巴布尔以及他的后人,成为他们在印度次大陆东征西讨的强大信念。这一信念,也让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就算数次濒临灭亡,最终都能起死回生挺过来,继续战斗下去。
第二,印度错综复杂的矛盾,此起彼伏的战争,让莫卧儿帝国蒙古人始终保持着他们身上的狼性。比较元朝和其他四大汗国,我们会发现,这些蒙古人所建立的大帝国,之所以很快灭亡或者分裂,就在于当蒙古人在那些地域建立帝国以后,相对稳定的环境,丰富的物质条件,让蒙古人很快迷恋上了享乐的生活,其当年赖以生存的强悍的战斗能力(或者说“狼性”),便很快消失了。
所以,元朝帝国最后,甚至打不赢一帮农民起义者。而印度一直不太平,整个莫卧儿帝国期间,战事不断。来自中亚的各种势力,都想在这块土地上复苏他们的梦想。甚至后来,连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这些大洋彼岸的西方殖民者,也想在这里实行殖民统治。所以,莫卧儿帝国的蒙古人,其战斗能力一直保存着。
第三,蒙古人开放的宗教政策,让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能够被当地接受。印度这块土地上,宗教是十分复杂的,有印度教、佛教,还有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等等。印度的宗教不仅仅是宗教,其实更是一种政治势力。一般的民族很难在这里建立强大的统治,就在于宗教政治势力的复杂,很难有民族能够把各方摆平。不过,蒙古人的宗教政策却十分开放,他们信奉的原生教是萨满教。
但是,他们并不排斥其它宗教,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各宗教平等的兼容并蓄的政策。这使得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和各方宗教政治势力达成和解。第四,莫卧儿帝国的蒙古人,采用“以印治印”的策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莫卧儿帝国统治者,多次采用“以印治印”的策略,让蒙古本土封建主收复那些并没有收复的区域。
只要他收复了,封建主就可以在这片区域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梯层管理的办法,较好地缓和了矛盾。同时,莫卧儿管理还采用最简单的征税制,这也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因此遭到的反抗不大。因为有以上四点,所以莫卧儿帝国能够在印度形成一个辉煌的时代。(参考资料:《蒙古源流》《印度简史》)
蒙古人在中国建立的元朝不到100年,在俄罗斯建立的金帐汗国200多年,而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长达300多年。这么长的一个时期,差不多相当于中国古代唐王朝、明王朝这样的规模。虽说在这300多年里,莫卧儿帝国其实一直征战不断,忽大忽小,忽分忽合。不过,直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次大陆上取得胜利,莫卧儿帝国才算结束,印度进入了殖民时代。
第一,征战印度的蒙古人有一个强大的信念,这个信念让莫卧儿帝国始终充满斗志。这个信念,就是蒙古人始终不忘复兴黄金家族在世界上的辉煌。莫卧儿帝国的开创者巴布尔,是帖木尔帝国开创者帖木尔的五世孙,而帖木尔只不过是察合台汗国王室的驸马。也就是说,莫卧儿帝国统治者,其实已经不是纯粹的蒙古黄金家族的后人,而且已经严重的突厥化。但是黄金家族的荣光一直烛照着巴布尔以及他的后人,成为他们在印度次大陆东征西讨的强大信念。这一信念,也让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就算数次濒临灭亡,最终都能起死回生挺过来,继续战斗下去。
印度这块土地上,宗教是十分复杂的,有印度教、佛教,还有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等等。印度的宗教不仅仅是宗教,其实更是一种政治势力。一般的民族很难在这里建立强大的统治,就在于宗教政治势力的复杂,很难有民族能够把各方摆平。不过,蒙古人的宗教政策却十分开放,他们信奉的原生教是萨满教。但是,他们并不排斥其它宗教,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各宗教平等的兼容并蓄的政策。这使得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和各方宗教政治势力达成和解。
因为蒙古人天生凶悍,是非常喜欢打仗的。但是他们会打江山,不会坐江山。所以只有莫卧儿帝国能够延续几百年。
这是因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由于在他统治的地方战争不断,所以国家的军事实力在不断的加强,因此能够统治这么长的时间。
大元就存在了364年啊,当年朱老板的部队还没到大都,元帝就带着朝庭全部人马跑到了草原上继续办公(这一点朱老板确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朱老板只是将蒙古人的势力赶出了中原,可大元并没有亡啊,元帝还是那个元帝,朝廷官员还是那些官员,只是控制的地盘小了,管理的人口少了点,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办公,可我们不能说朱老板灭亡了大元。直到1635年额哲将元传国玉玺交给后金,大元才算亡,从1271年起共计364年,中间完全没有中断。
在中古以来的印度历史上,莫卧儿王朝或莫卧儿帝国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其国祚332年,构成了一个气度恢宏的莫卧儿时代,阿格拉市的泰姬陵和图西尔·达斯改写的《罗摩衍那》几乎是一个盛世繁荣的标志,构成了莫卧儿独特的色彩与艺术气质。
同时,现代印度等国所继承的历史遗产、文化元素和国家体制,多数也来自于莫卧儿王朝的经营。莫卧儿全盛之时,疆域横跨南亚次大陆和阿富汗等地,总面积达4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1.5亿。而且,英雄人物辈出,涌现出如巴布尔、胡马雍、阿克巴、贾汗吉尔、沙贾汗、奥朗则布等著名皇帝。
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帖木儿帝国灭亡后,先后率部西进与南下,进驻占领喀布尔、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1526年4月21日,消灭了积弊甚多的德里苏丹国,征服了北部印度,分化和统一了诸侯联军,建立了莫卧儿帝国。1528年,在比哈尔战役中,重挫阿富汗联军,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由此可见,巴布尔是一个好战英勇的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在1530年他去世之前,基本奠定了莫卧儿帝国基本的疆域:东起哥桥拉河、西至阿姆河、南起瓜廖尔、北至喜马拉雅山脉,首都先后定在拉合尔、德里、阿格拉、汗纳巴德等地。经过二代皇帝胡马雍和三代皇帝阿克巴的经略,莫卧儿帝国达到全盛,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历史任务,而沙贾汗统治时代则是莫卧儿帝国最巅峰之时,之后步入衰落。
莫卧儿帝国秉持宗教宽容和发展商业的政策,采取“以土著治土著”的模式,联络豪族地主,改革税制,建立帝国通讯驿站,兴修主要干道,故而诸如喀布尔、亚格拉、坎努等城市迅速崛起,领土也很快扩张到孟加拉、比哈尔和马拉佤邦等地,四面臣服。
随着生产力不断进步,物质生活逐步丰富,贵族倾向奢华,东西方各类消费品不断出现,建筑艺术融合了印度、波斯、土耳其等地的多个风格。同时,由于莫卧儿皇室来源和文化的多元,帝国上层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而中产阶层多为印度教徒。同时,在社会交际和主流人物中,波斯语则是代表性语言,是一个文化比较复杂综合体。
莫卧儿帝国第三任皇帝阿克巴雄才大略,15岁登基,依靠巴伊拉姆汗的辅佐,建立中央集权,集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和宗教大权于一身,设置大臣会议,分封军事领地,发展出轻步兵+战象+炮兵+骑兵的强大军事组合。继而,消灭周围叛乱势力,攻打梅瓦尔,威服各部族,命令亲属退隐,自己大权独揽。
为了减少宗教内斗,他宣布各个信仰一律平等,改良风俗,怀柔异端分子。当时,莫卧儿境内土地矛盾突出,他实施土地丈量清理政策并重新分配,进一步规范了度量衡,大力鼓励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为了保障帝国财政,阿克巴划分了182个税区,派遣官吏严格管理,明确曼萨卜达尔(级别),但是禁止官僚世袭。不仅如此,莫卧儿局势安定之后,将全国划分为15个苏巴(省),分别是孟加拉、奥里萨、比哈尔、 阿拉哈巴德、阿瓦德、阿格拉、马拉瓦、坎德什、贝拉尔、古贾拉特、阿吉 摩尔、木尔坦、德里、拉合尔、喀布尔。很明显,多样的举措促进了莫卧儿帝国行政制度的完善,也发展了经济。
后期的莫卧儿皇帝如帝沙贾汗等人,好大喜功且大兴土木,对内政策趋向严酷,征收宗教税,对外则决策部署失误,战火不断,莫卧儿内部纷争渐起,仅仅坎大哈之战就耗费巨大。征服艾哈迈德纳加尔、高康达、比贾普尔过程中,财政压力增大,难以支持。
著名的长寿皇帝奥朗则布皇帝则秉持极端化策略,号称“世界主宰”,残忍多疑,摧毁圣像,强制对非伊斯兰信仰者实施打压,实施酷吏政治。
在多重力量的较量下,莫卧儿帝国控制力度慢慢衰落,国家机关也逐步被地方诸侯军阀所替代,地方总督的权力也坐大,成为实际上的控制者,形成了建立于军政权之上的新贵族阶层。由于各自的文化不同,宗教、民族、种姓、地区冲突愈演愈烈。
大一统时代成为过去,注定了莫卧儿的倾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皇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后期政变过多,如奥朗则布兵变囚禁了父亲,才成为帝国君主,这样的隐患导致帝国机体更加衰落。
19世纪上半叶之后,英国加快了全球扩张的步伐,并进入东方社会,不列颠人在印度的势力异军突起。实际上,奥朗则布在位之时帝国已经焦头烂额、四分五裂,阿富汗游牧军、锡克人和马拉塔人崛起,威胁着莫卧儿内部的秩序,巴哈杜尔·沙二世等人基本上算作傀儡,帝国名存实亡。
最重要的是,英国人的殖民活动,拉拢豪强巨商分而治之,不臣服的地区各个击破,1858年莫卧儿帝国覆灭,成为英联邦序列之一,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名义上的印度女皇,而印度本土则被总督所管辖。英国人东来之后,尽管莫卧儿帝国民众多次反抗,但最终在强大的坚船利炮下,彻底成为殖民地。总而言之,莫卧儿帝国300年的兴衰史,也是印度从古典时代跨越到近代社会的关键时期,充满了历史的魅力和悲凉。
为什么蒙古人建立的帝国中只有莫卧儿帝国延续了几百年?
莫卧儿帝国是在印度建立的,之所以能够延续这么多年和蒙古人当时的决心有很大的关系,超强的信念能够让帝莫卧儿帝国走得更加持久一些。
莫卧儿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将朝中权利划分,再将地方行政细分,将兵权牢牢把握在中央,因此才能延续几百年!
莫卧儿帝国是蒙古人建立政权最久的国家。就连元朝也比不过。莫沃尔帝国建立在印度,而非中国。这个帝国存在了300多年。而这个帝国之所以能够延续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他们的创始者拥有坚定发扬蒙古族的信心和决心。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莫沃尔帝国在印度这片土地上不断的遭受战乱,这使得他们的兵力能够不断的稳固下来。这才能使莫卧儿帝国能够长存了300多年。
其一,莫卧儿帝国的蒙古族人坚定能够繁盛蒙古族的信心和决心,这让他们在战争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而且莫沃尔帝国的开创者是属于黄金家族的,也就是帕莫尔帝国开创者的孙子。也正是因为黄金家族这一份荣誉,激励了莫卧儿帝国的蒙古族人在战场上杀敌的决心。这也使得莫卧儿帝国在印度能够存活长达300年。
其二,众所周知,印度是宗教大国。而建立在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实行了宗教制度。因为开放的蒙古族人并不在意这一些事情,所以宗教制度就十分顺利的就进行了下去。并且也获得了印度人民的好感。莫卧儿帝国实行的宗教制度是一种比较平等的宗教制度,在这个国家中,你可以随意的信仰任何一个宗教。所以在印度这种宗教种类杂多的地方建立这样一个帝国就给印度人民带来十分多的好处和自由。这也是莫卧儿帝国能够存在300多年的原因。
综上所述,这就是莫沃尔帝国能够在印度建国300多年的原因。除了蒙古族本身的骁勇善战能为他们坚守住莫卧儿帝国,还有他们的开放政策,也为他们坚守住了莫卧儿帝国,使得它能够存在300多年。
莫卧儿帝国时代在印度史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公元16世纪至公元19世纪,印度开始复兴,成为一个大国即莫卧儿帝国时代,这是中亚外族在印度建立的帝国。开国君主为蒙古人铁穆耳后裔。这是印度政治统一时期,也是封建社会文化发展时期,更是中世纪印度与近代印度衔接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