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哄堂大笑的意思是什么?
- 2、哄堂大笑的意思和造句
- 3、哄堂大笑的意思是什么?
- 4、哄堂大笑的意思?
- 5、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 6、哄堂大笑的意思
- 7、哄堂大笑的意思是
- 8、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 9、哄堂大笑的意思是什么
哄堂大笑的意思是什么?
“哄堂大笑”指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哄:拟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堂:屋子)。
成文用法
“哄堂大笑”指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补语;中性。
运用示例
清·曾朴等《孽海花》第十四回:“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 ”
清·曹雪芹《红楼梦》:“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现代·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有一位美国教授新近来游上海,历在各大学演讲,不意听讲的学生每逢听到他诚恳引证到新生活运动时,辄复哄堂大笑。”
现代·周梅森《中国制造》:“与会众人先是窃笑,后来便哄堂大笑起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若要成就大事的人,他不是不做小事的人,而是小事都能做得很好,就不需常常去做了。而且旁人都可以通过他所处理小事情的态度,推断出他担当大事的能力。
冯相与和相两个朝廷官员,仅为一桩问及靴子价钱的事而洋相百出,贻笑大方,如果是处理起关乎国家大事时,实在让人难以置信是否能恰当做好。事无大小,只要做了,就要力求尽力做到最好。在小事件层面上,随时经得住考验。
哄堂大笑的意思和造句
【哄堂大笑】
拼音:hōng táng dà xiào解释:指满屋子人一起大笑起来。出处: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语法:哄堂大笑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近义词:前俯后仰、捧腹大笑 反义词:哑然失笑、鸦雀无声
【造句】
1, 李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哄堂大笑。2, 琳琳滑稽的服装引得客人哄堂大笑。3, 喜剧演员卓别林的精彩表演,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4, 强子很怀念上学时代和同学们一起哄堂大笑的日子。5, 红红打扮得不伦不类的,一踏入教室便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6, 小强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大伙一阵哄堂大笑。7, 明明那火烧眉毛手足无措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8, 文艺晚会上,张航上台做了一个滑稽动作,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9, 大李擅长讲笑话,时常妙语连珠,谈言微中,引得同事哄堂大笑。10, 小惠在讲台上说错了一句话,立刻引起在场的同学哄堂大笑。11, 我怎么看着你就像QQ的那只企鹅啊,胖乎乎的。瞬间全屋的人哄堂大笑乐翻了天。12, 只见那大汉面红脖子粗,憋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看着这一幕的在场的所有人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13, 李伯伯喜欢滑稽表演,他表演的非常逼真,经常引起整个礼堂的人哄堂大笑。14, 安静的环境下,小丽突然站了起来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继而引起人们哄堂大笑。15, 小兰的滑稽动作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16, 站在讲台上,强强拿腔作势地学老师讲课,乐得同学们哄堂大笑。17, 有一次,琳达在写作文时照猫画虎的引用了一些华丽的词句,结果招来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18, 小猴子表演着各种动作,逗得在场的观众哄堂大笑。19, 兰芝无法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跟着大伙一起哄堂大笑!20, 小惠又模仿起来,动作特别滑稽,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有几个女孩子都笑出眼泪来,竟然忘了放学了。
哄堂大笑的意思是: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在句子中一般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出处
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造句
1、他在讲台上说错了一句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
2、滑稽表演引起整个礼堂的人哄堂大笑。
3、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4、文艺晚会上,他上台做了一个滑稽动作,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5、小刚的故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6、小猴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7、小陈的滑稽动作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8、说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在热烈的掌声中把讲演作结。
9、大李擅长讲笑话,时常妙语连珠,谈言微中,引得哄堂大笑。
10、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11、喜剧演员的精彩表演,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12、她今天打扮得不伦不类的,一踏入教室便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13、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14、他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容貌面容,激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15、突然很怀念那些和同学们一起哄堂大笑的日子......
16、我怎么看着你就想QQ的那只企鹅啊。瞬间全屋的人哄堂大笑乐翻。
17、站在讲台上,他拿腔作势地学老师讲课,乐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18、火烧眉毛:他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容貌面容,激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19、无法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跟着观众一起哄堂大笑!
20、汗流夹背的厨师们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近义词
前俯后仰 捧腹大笑 烘堂大笑
反义词
泣不成声 哑然失笑 涕泗滂沱 莞尔一笑
哄堂大笑:
【解释】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近义词】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烘堂大笑
【反义词】哑然失笑、泣不成声、涕泗滂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造句:
他在讲台上说错了一句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
小刚的故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小陈的滑稽动作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站在讲台上,他拿腔作势地学老师讲课,乐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更是引来我们的哄堂大笑,而他呢,憨笑一声便走了。
文艺晚会上,他上台做了一个滑稽动作,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大李擅长讲笑话,时常妙语连珠,谈言微中,引得哄堂大笑。
滑稽表演引起整个礼堂的人哄堂大笑。
说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在热烈的掌声中把讲演作结。
哄堂大笑的意思是: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相关出处:
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哄堂大笑的造句是:
1. 滑稽表演引起整个礼堂的人哄堂大笑。
2. 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3. 小刚的故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4. 喜剧演员的精彩表演,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5. 文艺晚会上,他上台做了一个滑稽动作,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6. 她今天打扮得不伦不类的,一踏入教室便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7. 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8. 他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容貌面容,激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9. 突然很怀念那些和同学们一起哄堂大笑的日子......
10. 大李擅长讲笑话,时常妙语连珠,谈言微中,引得哄堂大笑。
11. 他在讲台上说错了一句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
12. 我怎么看着你就想起那只企鹅啊,瞬间全屋的人哄堂大笑乐翻。
13. 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14. 说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在热烈的掌声中把讲演作结。
15. 小陈的滑稽动作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16. 站在讲台上,他拿腔作势地学老师讲课,乐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17. 火烧眉毛:他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容貌面容,激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18. 无法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跟着观众一起哄堂大笑!
19. 汗流夹背的厨师们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20. 她那滑稽的服装引得客人哄堂大笑。
21.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照猫画虎的引用了一些华丽的词句,结果招来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近义词
前俯后仰 [ qián fǔ hòu yǎng ]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捧腹大笑 [ pěng fù dà xiào ]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烘堂大笑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反义词
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莞尔一笑 [ wǎn ěr yī xiào ]
美好地笑了一笑。
哑然失笑 [ yǎ rán shī xiào ]
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涕泗滂沱 [ tì sì pāng tuó ]
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
哄堂大笑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释义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示例
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出处
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造句
1. 滑稽表演引起整个礼堂的人哄堂大笑。
2. 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3. 小刚的故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4. 喜剧演员的精彩表演,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5. 文艺晚会上,他上台做了一个滑稽动作,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6. 她今天打扮得不伦不类的,一踏入教室便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7. 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8. 他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容貌面容,激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9. 突然很怀念那些和同学们一起哄堂大笑的日子......
10. 大李擅长讲笑话,时常妙语连珠,谈言微中,引得哄堂大笑。
11. 他在讲台上说错了一句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
12. 我怎么看着你就想QQ的那只企鹅啊。瞬间全屋的人哄堂大笑乐翻。
13. 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14. 说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在热烈的掌声中把讲演作结。
15. 小陈的滑稽动作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16. 站在讲台上,他拿腔作势地学老师讲课,乐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17. 火烧眉毛:他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容貌面容,激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18. 无法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跟着观众一起哄堂大笑!
19. 汗流夹背的厨师们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20. 她那滑稽的服装引得客人哄堂大笑。
近义词
前俯后仰 [ qián fǔ hòu yǎng ]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捧腹大笑 [ pěng fù dà xiào ]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烘堂大笑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反义词
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莞尔一笑 [ wǎn ěr yī xiào ]
美好地笑了一笑。
哑然失笑 [ yǎ rán shī xiào ]
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哄堂大笑
【拼音】[hōng táng dà xiào]
【解释】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近义词】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烘堂大笑
【反义词】哑然失笑、泣不成声、涕泗滂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造句】
观众哄堂大笑。
他们哄堂大笑。
法庭上哄堂大笑。
那些女孩哄堂大笑。
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闹剧使观众哄堂大笑。
酒馆里哄堂大笑起来。
小猴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一场紧张转成哄堂大笑。
观众哄堂大笑,欢声雷动!
他以笑话于观众哄堂大笑。
他说完以后,听众哄堂大笑。
观众听了那笑话后哄堂大笑。
乔治的笑话引起了哄堂大笑。
他的妙语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他一开口,大家就哄堂大笑。
小刚的故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当而然之的,我哄堂大笑起来。
他的表演使满座的人哄堂大笑。
他的笑话引得全屋的人哄堂大笑。
哄堂大笑的意思是什么?
哄堂大笑的意思是哄:好多人同时发出声音。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起来。
满屋子全是小学生叫的哭泣不成声
形容全屋子的人都同时大笑起来??????
全屋子的人都同时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哄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褒义
出 处
宋·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哄)堂大笑。”
例 句
1. 滑稽表演引起整个礼堂的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前俯后仰 捧腹大笑 烘堂大笑
反义词
哑然失笑 泣不成声 涕泗滂沱
哄堂大笑的意思?
哄堂大笑,汉语成语,读音为hōng táng dà xiào,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出自《因话录》卷五。哄:哄笑;堂:满屋子
作谓语、补语;指大家都笑
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
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出自 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一、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拼音代码】: htdx
【近义词】: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烘堂大笑
【反义词】:哑然失笑、泣不成声、涕泗滂沱
【灯谜】:戏彩娱亲
【用法】: 作谓语、补语;指大家都笑
【英文】: the whole room bursting into laughter
【故事】: 五代时期,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办理事物。和凝见冯道穿新衣与新鞋,就问冯道的新鞋多少钱,冯道举左脚说才900文。和凝马上就训斥下人,说他买鞋贪污他900文,冯道马上举右脚说这也是900文,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二、例句
1.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2.戏里要串十几出戏,每换一出时,台下都是一场哄堂大笑。
3.人家拿起旧报纸,故意考她:"你知道里根是谁?"她答以北影演员剧团的一位"李根儿",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4.吃了这些东西的人,都要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
5.当该剧第一次公演轮到这位演员说台词时,他却因为过份的兴奋和初次登台的恐惧感,站在台上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演出只能被迫中断了。
【解释】: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哄堂大笑_百度汉语
[读音][hōng táng dà xiào]?
[解释]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形容人大声地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哄堂大笑读音为hōng táng dà xiào,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出自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译文: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个御史知杂事,对的杂端。公堂会餐,都没有笑着说。只有杂端笑着三院都笑,对他大声笑,就不罚。
【近义词】: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烘堂大笑
【反义词】:哑然失笑、泣不成声、涕泗滂沱
扩展资料
近义词:烘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
解释: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冯相、和相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
翻译:冯相、和你同在中书省。一天,和问冯说:‘公靴新买,它值多少钱?’冯举左脚表示和说:‘九百。’和性情急躁,突然回头小吏说:‘我靴子怎么能用一千?’于是责骂了许久。
哄堂大笑的意思
哄堂大笑的意思是指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1、读音:hōng táng dà xiào。
2、释义:“哄堂大笑”指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其中,“哄”是拟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堂”指屋子。
3、出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唐代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堂,则不罚。”
4、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
5、结构:偏正式成语。
6、近义词:前俯后仰、捧腹大笑。
7、反义词:鸦雀无声、哑然失笑、泣不成声。
成语造句
1、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2、他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容貌面容,激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3、汗流夹背的厨师们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4、她那滑稽的服装引得客人哄堂大笑。
5、那位喜剧演员的最后几句笑话引起哄堂大笑。
6、她每说一句话,大家便报以哄堂大笑。
7、他站起来的时候,人们哄堂大笑。
8、我的笑话引来哄堂大笑,这使我深受鼓舞,继续往下讲。
9、一个姑娘坐了下来,弹出一阵不和谐的刺耳音调,使大家哄堂大笑。
10、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哄堂大笑,不断鼓掌,他却觉得这不过是一出无聊的闹剧,只能使他愁上加愁。
哄堂大笑的意思是
哄堂大笑的意思是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基本解释
1、解释: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2、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3、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4、近义词: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烘堂大笑。
5、反义词:哑然失笑、泣不成声、涕泗滂沱。
6、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造句
1、他讲笑话,时常妙语连珠,谈言微中,引得哄堂大笑。
2、他在讲台上说错了一句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
3、滑稽表演引起整个礼堂的人哄堂大笑。
4、说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在热烈的掌声中把讲演作结。
5、小陈的滑稽动作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6、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7、火烧眉毛:他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容貌面容,激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8、汗流夹背的厨师们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9、她那滑稽的服装引得客人哄堂大笑。
10、就在这个时候,漫游的羊群引起了哄堂大笑,缓和了气象。
11、那位喜剧演员的最后几句笑话引起哄堂大笑。
12、他站起来的时候,人们哄堂大笑。
13、她每说一句话,大家便报以哄堂大笑。
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哄堂大笑”的意思: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哄”:哄笑;“堂”:满屋子。出自《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
成语故事:
五代时期,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办理事物。和凝见冯道穿新衣与新鞋,就问冯道的新鞋多少钱,冯道举左脚说才900文。和凝马上就训斥下人,说他买鞋贪污他900文,冯道马上举右脚说这也是900文,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造句:
1、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2、小刚的故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3、小猴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4、喜剧演员的精彩表演,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5、文艺晚会上,他上台做了一个滑稽动作,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哄堂大笑的意思是什么
“哄堂大笑”指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哄:拟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堂:屋子)。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补语。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唐代赵璘《因话录》。
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堂,则不罚。(唐·赵璘《因话录》卷五)
清·曹雪芹《红楼梦》:“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3]
现代·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有一位美国教授新近来游上海,历在各大学演讲,不意听讲的学生每逢听到他诚恳引证到新生活运动时,辄复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