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貉怎么读,貉怎么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3 07:19:37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貉怎么读?


读音:[hé][háo][mò]
部首:豸
五笔:EETK
释义:[hé]: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
[ háo ]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 mò ]
古同“貊”。
相关组词
貉绒 貉子 貉睡 北貉 表貉 貉袖 濊貉 秽貉 九貉 貉奴国貉 貉裘 貉道 狐貉

貉怎么读?

拼音hé háo mò
注音ㄏㄜˊ ㄏㄠˊ ㄇㄛˋ
部首豸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13画
五笔86EETK五笔98ETKG仓颉BHHER郑码PQRJ
四角27264结构左右电码6288区位2649
统一码8C89笔顺ノ丶丶ノフノノ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貉hé(ㄏㄜˊ)
1、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貉。
其他字义
貉háo(ㄏㄠˊ)
1、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其他字义
貉mò(ㄇㄛˋ)
1、古同“貊”。

“貉”有几种读音?

两种,一读háo—— 义同“貉”(hé)
貉绒
háoróng
[racoon dog fur] 拔去硬毛的貉子皮,质地轻软,是珍贵的毛皮
貉子
háozi
[racoon dog] 貉(hé)
的通称
另读hé
(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同本义 [racoon dog] 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产地包括中、日、朝和乌苏里边区.有三个亚种,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貉怎么读的啊?

  貉,读音:[hé] [háo] [mò]
  部首:豸 五笔:EETK
  释义:
  [ hé ]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
  [ háo ]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 mò ]
  古同“貊”。

“貉”读音是什么?


“貉”有三个读音,分别是 hé ,háo,mò。
部首:豸 笔画:13
释义:
hé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
háo :同义与(hé),用于“貉子”、“貉绒”。
mò :古同“貊”。
组词:
貉绒 háo róng,拔去硬毛的貉子皮,质地轻软,是珍贵的毛皮。
貉奴 mò nú,詈词。出自《晋书·陆机传》:“超(孟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録其主者。超将铁骑百馀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
一丘之貉 yī qiū zhī hé,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出自《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例句:
这些歹徒个个都是前科累累,真是一丘之貉,物以类聚!
管他什么帮派,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
何须多费唇舌解释,摆明的,你们就是一丘之貉。

貉字怎么读

读:[ mò ]、[ hé ]、[ háo ],三种读音。
一、读音[ mò ]的释义:
姓。
二、读音[ hé ]的释义:
1、也叫狗獾。哺乳动物。外形像狐,但体较胖,尾较短。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
2、古又同“貊(mò)”。
三、读音[ háo ]的释义:
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绒”。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貉,北方豸穜。从豸,各声。孔子曰:“貉之为言恶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貉,北方豸种。字形采用“豸”作边旁,“各”作声旁。孔子说:“貉用来比喻恶人。”
三、相关组词:
1、貉睡[mò shuì]
喻人好睡。
2、北貉[běi mò]
我国古代东北方民族之一。
3、貉袖[mò xiù]
貉皮做的衣袖。
4、貉绒[háo róng]
拔去硬毛的貉子皮,质地轻软,是珍贵的毛皮。
5、貉子[háo zi]
貉(hé)的通称。

“貉”这个字怎么读??


[hé]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
[háo]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mò] 古同“”貊。 貊: 中国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
貉形态:(学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体型较小,小于犬、狐。躯体肥壮,吻尖,四肢短,尾粗而短。毛色乌棕,具黑褐色大块脸斑及界限不清晰的黑色背纹,四肢乌褐。头骨眶下孔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大于左右颊齿列间的跨度。颚部后缘超出颊齿列最末端水平线。下颌骨具“亚角突”。下颌臼齿三枚,第一下臼齿具下内尖。

  学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英文名:Raccoon dog
  音hé 俗称 貉子háozi 古义也同貊,指东北方少数民族
  食肉目犬科貉属的1种。中等体型,外形似狐,但较肥胖,体长50~65厘米,尾长25厘米左右,体重4~6千克;吻尖,耳短圆,面颊生有长毛;四肢和尾较短,尾毛长而蓬松;体背和体侧毛均为浅黄褐色或棕黄色,背毛尖端黑色,吻部棕灰色,两颊和眼周的毛为黑褐色,从正面看为“八”字形黑褐斑纹,腹毛浅棕色,四肢浅黑色,尾末端近黑色。貉的毛色因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差异。分布于苏联亚洲部分、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
  貉生境颇广,平原、丘陵、河谷、溪流附近均有栖息,穴居,一般利用其他动物的废弃洞穴或营巢于树根际和石隙间。白天在洞内睡眠,夜间外出觅食,行动缓慢。主要以鱼、虾、蛇、蟹、小型啮齿类、鸟类及鸟卵等为食,也吃植物性食物如浆果、真菌、谷物等。北方貉在冬季有蛰眠习性,但与真正的冬眠不同,呈昏睡状态,代谢活动并不停止。天敌有狼和猞猁等。每年3月间交配,一雄配多雌,5~6月间产仔,每胎4~8只,多者达10多只,幼兽生长很快,当年秋天即可独立生活。
  貉是一种较贵重的毛皮兽,毛长绒厚,板质轻韧,拔去针毛的绒皮为上好制裘原料。针毛弹性好,适于制造画笔。近年来已开展人工驯养。
  释名 貉与獾同穴处,故字从各。
  气味 肉:甘,温,无毒。
  主治 元脏虚劳及女子虚备。

貉 hé
部首笔画
部首: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五笔86:EETK 五笔98:ETKG 仓颉:BHHER
笔顺编号:3443533354251 四角号码:2726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C89
基本字义
1.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豸( zhì),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2. 同本义 [racoon dog] 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产地包括中、日、朝和乌苏里边区。有三个亚种,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3. 另见 háo
貉 háo
基本字义
1.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详细字义
1. —— 义同“貉”( hé) 2. 另见 hé
常用词组
1. 貉绒 háoróng
[racoon dog fur] 拔去硬毛的貉子皮,质地轻软,是珍贵的毛皮 2. 貉子 háozi
(1) [racoon dog] 貉( hé) (2) 的通称貉 mò
基本字义
1. 古同“貊”。

氐土貉的貉到底怎么读,我怎么没懂。

貉 háo hé mò部首 豸
笔画数 13
笔画名称 撇、点、点、撇、弯钩、撇、撇、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
笔顺
字义:
hé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
háo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mò 古同“貊”。

貉怎么读

三种读音:mò、hé、háo。貉(mò),释义:古同“貊”。貉(hé),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貉(háo),释义: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绒”。貉相关组词:貉子、貉绒、九貉、蛮貉、厥貉、貉袖、貉族、狐貉、国貉、濊貉、四貉、秽貉、貉道、貉奴等。笔顺:撇、点、点、撇、弯钩、撇、撇、撇、横撇、捺、竖、横折、横。
貉的相关成语:
一丘之貉:同一土山里的貉。比喻都是同类。《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后比喻两者是同类的坏人。貉(hé):也叫狗獾。
一邱之貉:邱,同“丘”。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同“一丘之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