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2 19:57:40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1、补充和完善中国历史土地制度。2、解决土地集中矛盾问题。3、成功解决长期困扰农民有无土地问题,有力地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4、为中国革命实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路线、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条件。
土地改革 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前提

土地革命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5、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土地改革。
1,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的土地改革,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它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是在解放区进行的,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3,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到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考研政治-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及其意义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及其意义第一次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 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三次土改的区别三次之间的区别: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一)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翻了身做主人,解放了农村成产力。
2、共产党威信提高,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3、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地主阶级被消灭,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扩展资料
1、背景:
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2、文件的颁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翻了身做主人,解放了农村成产力。
2、共产党威信提高,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3、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地主阶级被消灭,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翻了身做主人,解放了农村成产力。
2、共产党威信提高,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3、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地主阶级被消灭,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扩展资料
1、背景:
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2、文件的颁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

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 )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意义如下:
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5、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一)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扩展资料
土地改革时间:一九四七年九月。
土地改革介绍:
土地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在进行。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运动,从经济基础上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同时也削弱了富农阶级。没收或征收的土地、财产全部分给了贫雇农和部分下中农,使农民所得到的土地占到总面积的95%,基本上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又通过土改后期的复查运动,对错划成分的中农以及对某些地主照顾过多的偏向作了纠正,从而确立了政策界线,极大地孤立了地主阶级,争取和团结了中农。
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从而最深入、最广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土地改革还确立了贫雇农在农村中的优势地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引导亿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
扩展资料:
土地改革行动的背景:
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
地主阶级不仅凭借占有的大量土地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而且与官僚、特务勾结在一起,任意欺辱和鱼肉百姓。双塔村地主王汉章叫佃户马义山出差,因事晚了点,王汉章即用皮鞭将其眼珠打淌。喂马的长工巩荣石无辜被王汉章活活打死。
此外,不少大地主还养着“团防”,作为镇压劳动人民的工具。因此,解决土地问题、没收地主的土地给劳动人民,已成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大劳动人民的迫切要求。
中国共产党为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领导农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和反对重租、重息、重押、重税等斗争。十年内战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和查田运动,实行土地革命。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农民仍然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也是新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和富强的障碍。因此,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既是继续完成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条件。从1950年冬开始,全国新解放区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土地改革一般都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复查总结等步骤。到1952年9月,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到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性质问题:
(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3亿人口的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早已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这不仅为我们开展全国范围土地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而且其调动农民参加民主革命的积极性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也必须进行土地改革。
(2)实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实际上是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的基础,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及作用,结合建国初期的国情,夺取政权需要农民的支持,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更需要农民的支持。而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因此,土地改革这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引用毛泽东著作原文——“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意义:
1.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2.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扩展资料: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土地改革基本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具体办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4、结果: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巩固的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如:新疆、西藏/台湾),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废除了什么实行了什么急啊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及其意义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7.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