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永,柳永生平简介柳永的代表作有哪些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8 00:09:26 浏览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柳永的简介

柳永别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字号:景庄,耆卿。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出生时间:约984年。去世时间:约1053年。主要作品:《雨霖铃》《安公子》《八声甘州》《卜算子慢》《采莲令》等。关于柳永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一、柳永的诗词 《雨霖铃》、《蝶恋花》、《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采莲令》、《其二》、《凤栖梧》、《凤栖梧》、《安公子》、《卜算子慢》、《夜半乐》、《少年游》、《鹤冲天》、《其三》、《少年游》、《曲玉管》、《佳人醉》、《戚氏》。二、评价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路途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1.屯田(柳永官屯田员外郎,故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郑文火卓2.“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 ——胡寅3.“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叶梦得4.“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李清照5.“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6."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陈振孙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不减唐人高处”。 ——苏轼8.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9.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三、轶事名字由来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兄弟三人的名中都有“三”字。分别为三复、三接、三变。少年时,他与两位兄长在武夷山鹅仔峰下读书,由于他们均擅长诗文,所以当地人便称他们为“柳氏三绝”。后因宋仁宗知道他的名字,不让他中举,故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科举之途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予置评。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宏图,在政治上一试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陆离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风流的年轻才子柳永,就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而且还把他的风流生活写进词里:“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长寿乐》)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此行考中进士的目标,只是他“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才高”,“多才多艺善词赋”(《击梧桐》),没把考试当回事,以为考中进士、做个状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经向可以的心上人夸口说,即使是皇帝临轩亲试,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不料事与愿违,放榜时名落孙山。他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皇帝老儿不让我进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词坛上叱咤风云,难道不是一样的辉煌?正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四、纪念馆柳永纪念馆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宫古街中段,一曲溪北岸,是一座三层楼阁式仿宋民间建筑,占地300米,坐南朝北,有展厅及办公室、储藏室、茶室等设施。风格朴实素雅,极富乡土气息。柳永纪念馆馆名由原中顾委委员、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锐题写。大门前草坪矗立着柳永全身站立铜像,花岗岩四方基座高1.34米,基座正面镌刻柳永简介。

柳永的作品

柳永的作品有:《题中峰寺》、《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煮海歌》等。
一、《题中峰寺》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二、《望海潮·东南形胜》
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三、《雨霖铃·寒蝉凄切》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
四、《煮海歌》
《煮海歌》歌中主要涉及盐民。描写的是盐民的艰难生活,讽刺了当时官僚的贪腐作风。全诗结构谨严,层次井然,不同的艺术手法恰适应了不同内容的需要,卒章显志则体现了曲终奏雅的讽谏之意,读起似奏章却不失诗味。
柳永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永诗词名句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伫倚危楼风细细。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拟把疏狂图一醉。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一场寂寞凭谁诉。 ——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参差烟树灞陵桥。 ——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 —— 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终日厌厌倦梳裹。 ——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 柳永《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 柳永《甘草子·秋暮》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却傍金笼共鹦鹉。 —— 柳永《甘草子·秋暮》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 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吹破残烟入夜风。 —— 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 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 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 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 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断鸿声远长天暮。 —— 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 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 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 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 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更回道、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碧云归去认无踪。 —— 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 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殚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 柳永《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 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 柳永《迷仙引·才过笄年》
  况值阑珊春色暮。 ——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一轩明月上帘栊。 —— 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 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 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柳永生平简介柳永的代表作有哪些

1、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2、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_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3、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主要作品:《乐章集》,《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是什么朝代

柳永是北宋朝代著名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_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代表作《煮海歌》《题中峰寺》《赠内臣孙可久》。
皇_五年(1053年)与世长辞。
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柳永的代表作

柳永的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望海潮·东南形胜》、《甘草子·秋暮》、《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戚氏·晚秋天》、《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一说: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作者介绍:
柳永(原名三变,约984年—约1053年),字景庄(又字耆卿),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的生平简介

柳永 - 生平经历
一、少年识词  
公元978年,宋朝皇帝派人将软禁的南唐皇帝李煜毒死,南唐终被宋所灭。柳永便出生在南唐降臣柳宜之家,柳宜身为降臣,但对旧主仍念念不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遥祝祭旧主,又恐授人把柄而遭当今皇帝的残杀,从而畏畏缩缩地想念后主……他也是在畏畏缩缩的倦曲中度过他懦弱的一生的。柳永柔软的性格有很大部分继承其父,他对词的兴趣也源于这位博学精思又经世致用的父亲。
有一次柳宜默诵完后主的词曲,心里念着辛酸的往事不免老泪滂沱,不知何时柳永走到了父亲身后轻轻问道:“爹,你念的是什么文体竟这么动情?为什么字数有长有短,像诗又不是诗,平仄规律也不对,可是又比诗顺口些。”
柳宜转过身看着儿子,脸上终于浮上慈祥的笑容:“看起来永儿还挺细心的,告诉你,这叫词不是诗,这是能上口歌唱的词章,又叫词曲小令,依谱儿还能唱呢。”
这是柳永第一次接触词。壮阔的大河源头也许是不起眼的浅溪小沟,大词人柳永兴趣之河的源头只是父亲动情的泪,那首李煜词曲中蕴藏的沉重终于凝结成的泪: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词—《浪淘沙》上阙)
二、青年坎坷
有一天,柳宜被当今皇帝一纸传走,离家去治理漫患的水灾.柳永便跟随母亲学些启蒙的诗词,后来又和两个哥哥随尹先生学习。
此时的他,在词曲上的兴趣和天份凸显出来,像早春柔软柳条鼓涨着的芽苤,只要春风一吹便能绽放温暖的绿意世界。在尹先生的点播下,柳永在填词度曲上已经在泉州一带小有名气,也渐渐出入红楼,博得佳人青睐,偶尔也得些银两,他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虚荣和满足,但如果没有一些际遇和命运的酬惠,也许柳永就不会成为历史上的柳永,就会在中国历史宏大的文字洪流中席卷而走,不留一丝曾经虚荣而膨胀在渺小时空的名字。虽然有时命运的酬惠往往得以残酷的面孔、绝望的姿态存在于生命中,它的名字叫苦难。
苦难不停擦拭的灵魂具有更加洁净更加临近艺术的神性:因为在生命的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苦难像重物压在命运这个弹性系数很大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苦难越重,在命运中的神性就会越张扬。中外每部灵魂的作品,大抵都出于拥有这些受到压抑命运的作家。
而当苦难超过命运这个弹簧的弹性系数时,就出现了悲剧中最大的悲剧:毁灭了一切美好的可能。比如,那个一手捂着因饥饿而收缩的胃,一手捉笔写作的路遥,他的《平凡世界》涤荡着无数人的心灵,然而他的死,注定是苦难造成的悲剧中之最大的悲剧。
在柳永的一生中,生命体验中的苦难也不停擦拭着他的灵魂,涤清世俗的污垢,使自己词曲境界通透着神性和灵性。
柳宜和范仲淹是好友。范仲淹看出了柳永金玉般的禀赋,但要成为浑金璞玉,还要经过细雕.他也洞察到他的词美则美矣,但沾满了太多青楼的胭脂气,没有负载更沉重的命题——那些可以令文字镌刻在时光岩壁而不被磨损的命题,所以范仲淹让柳永随他西出边塞,开始他人生第一次经历苦难风霜的洗礼。边塞,那里冷风如刀,那里饥荒贫赤,那里民不聊生,再加上范仲淹的批评点拨:“耆卿啊,你生长在官宦之家,一直是金马玉堂,繁华盛景围系着你,你还没接触到百姓的辛酸和疾苦,也难怪你还是花间派的情调。贤侄,自古以来,歌功颂德的诗词和文章没有能历传不衰的。只有深入实践,体验民情,你才会知道该写什么样的词……”
再说柳永,当他在边塞体验到贫穷的苦难和官场的黑暗后,他在边塞将军狄青的营帐写下了人生第一首胸怀壮烈之词,赞颂浴血奋战在荒凉边疆的军士,词牌《踏莎行》:
谋臣样樽俎,飞云骤雨,三军共戮力番儿未去!天时地利与人和,西酋谁敢轻相觑。鼐鼐楼台,草迷烟渚。飞鸿惊对擎天柱!雄风高唱大风歌,升平歌舞添情趣。
这首大气的《踏莎行》成为了边塞鼓舞士气的军歌。
如果说外部的生命体验让柳永的词变得大气而又视野开阔,让他的词负载着沉重又使自己文字厚重的话题,那么自身苦难的生命体验就让他的词渗透感情的关注,汁液饱满:他把大众的苦难和自身的苦难混合起来,于是他的词便流传市井,于是他的词便经久不衰被人喜爱,于是他终于成为了自己境界的王者。
他经历了父亲的离世和曹雪芹一样的家道中落,最后爱他深沉他爱得也深沉的结发妻子——他贫穷困顿生活最后一点暖色倩娘也小产死去。倩娘死后,清点遗物时柳永发现在她妆台的抽屉中,有一本写着《乐章集》三个大字的本子,里面娟秀的字体记下了他历年所写的词.他平时写词从不留底,而她默默为之精心搜集,书写成册。他的眼泪像打开的闸门往下直涌。翻开封面,第一页就是她写的题序:“外子耆卿,工于词,常有佳句,振荡人心,余女红之余则悉觅之,而志鸿爪,亦敝帚自珍耳!夫耆卿之作,散失者多,韩之词,传之则少,且温韩之词,香艳见长,忧时伤世则无,而余夫所作虽多绮语,却含义深沉,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不知者谓其冶艳,知之者则知为渠于词坛之心力……”如此知己,世所难觅,柳永何幸?竟可与其共处朝夕!柳永悲又何堪?这样的倩娘竟离他远去,剩下世间孤零零的自己。他哀伤之余,拔出了狄青赠给他的那把佩剑,朝着胸口刺去。正在此时,好友幸好出现在门口……
疼痛的伤口使生命充满质感和敏锐,这是苦难赠予生命的唯一财富。等到有一天,这些伤口淋漓的地方便会长出最炫美的花朵:呈艺术悲壮的形状显现出来,让一些灵魂发出香气,变得开阔和明亮。尼采曾说:我既不讨厌善的灵魂,也不会讨厌恶的灵魂,我只讨厌那些狭窄的灵魂。因为那些狭窄的灵魂既不能产生善,也不会产生恶,只会装腔作势的无病呻吟。
而倩娘的死是柳永生命中最痛的伤口,也是苦难赠予他最大的财富,即使他后来“游戏青楼,直把群妓当倩娘”,过着浪子柳七的生活。直到他又遇到了谢玉英,那个令他专一的女人,他才恢复本性。想起一段有意思的话,形容柳永却也恰到好处:我本来是个很专一的男人,因为总找不到令我专一的女人倒让我觉得自己朝三暮四呢。
三、才名引罪
和玉英成亲后,柳永的才名远播而功名却仍未就,古代的成功以“学而优则仕”为圭臬。而当时的柳永是有才名无功名,有一件事还让他有了罪名。
金国使者请求宋朝皇上派一丹青高手画幅西湖山水图。最后的结果是,柳永的词和米芾的画因此成了传世之作。柳永也因此首《望海潮》而被皇上召见,准备量才适用。但当柳永夫妻进殿的时候,灾难已经在那里不动声色的等候他们了,那就是当时的仁宗皇帝。他们夫妻演唱《望春潮》,唱出了西湖的人间天堂,也唱得仁宗皇帝对谢玉英神魂颠倒。
堂堂皇帝,而且是位心性灵慧感情丰富的仁宗皇帝,竟然垂青柳永的妻子,但却碰上软钉子。皇上不愧为天子,“谁让他一时难过,他就让谁一辈子难过”,当文人中的小人晏殊(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宰相,写些太平的艳词)与一干心怀鬼胎的人陷害柳永的时候,仁宗很高兴地顺台阶就对柳永下狱治罪。晏殊的词写得不赖,然而罗织罪名的手段却欠佳:柳永本系一无行文人,世人都知道浪子柳七的绰号,他一定暗里得了什么好处,所以在《望海潮》的词章中故意渲染江南风物,诱使金兵南侵,柳永是罪魁祸首。
自古罗织的罪名大多都为莫须有之罪,一两个心怀鬼胎的人精心设计的空中楼阁,却偏偏能把无辜的人从上面推下来摔死。把晏殊的话翻译直白一点就是:柳永你的词,为啥写得这么好,好不要紧,你能感染仁宗皇帝也就好了,你却好得过了份,让金主也大受感染!你柳永还能不该死?!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了么?欲加之罪!
什么罪?死罪。
但柳永终于没有死,苦难所造就的最大悲剧终于没有诞生。知情达礼的太后救了他一条小命。
四、艺术出于磨难
柳永才高八斗,却延闱屡屡不第,“忍指导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却因填词的成就以及包拯和刘太后的极力举荐,被封为奉旨填词状元。
这状元的牌子不硬,也没权没势,有时却有些作用。比如遇到前倨后恭的田大人时,柳永脸色突然一变,“这位大人你看这是什么?”田大人抬眼一看,惊得半天合不拢嘴,一幅金灿灿的黄绫上写着“奉旨填词状元——柳三变”。这位知府慌张了,有道是见旨如见君,他赶紧跪了下来,“状元公,下官知罪!”后来,也因此牌子救了可怜的酥娘出田大人的火坑。
其时的柳永已经和他的词一样成熟达观起来,也在范仲淹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起最底层的生存状态。他去盐场,那些盐民们赤脚挑盐,盐性碱毒,使他们趾枯足烂,血流淋漓,惨不忍睹。虽然人分贵贱,但皮肉皆同,柳永的心和笔下的词都变得沉重,沉重得令人和历史都不能承受。
但苦难的命运仍像自己的影子一样,永远无休止地跟着柳永.当仁宗派人想来毒死他,他没被毒死,而玉英却成了替死的羔羊,这苦难令柳永自己沉重得不能承受:从此沉湎于醉酒和词曲之中,此外一无所有。
他的生活极为潦倒,他在五十一岁的时候,仁宗良心发现觉得自己对柳永德行有亏,便赐了他一个禄微位卑的小官做。柳永时而弃官远游,时而复职以图糊口。不过,他的朋友遍天下,他的名声震九州,他漫游了安徽、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到了采石矶,凭吊了李白之墓,又去了一次岳阳楼,到此他想起了与范公一起的日子,禁不住泪如雨下。随之,游览了洞庭,凭吊了汩罗江,想起了屈原,这么一位真正才华杰出的诗人,投江殉国,当时他苦笑一声,独怆然而泣下:“老天爷,历史,就这么一点儿公平啊……”
是啊,那么多苦难磨砺出的灵魂,历史,就这么一点儿公平,让他们成为自己境界中真正的王者,白衣卿相;然后,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无数人被泥沙携裹而去,却让柳永屈原的名字像金子一样放着永恒的光芒……历史,也是一个淘金者吧。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永的人物生平,一起来看一下吧。
早年经历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流寓江淮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迹天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转官辞世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改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籍贯山西永济,出生于山东费县,排行第七,时人或称柳七而不直称其名,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又称柳屯田。北宋著名词人,作品流传甚广,盛行一时,相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早年在汴京生活,流连歌楼酒肆,写下许多描述歌妓的艳词,其风格较为卑俗,为士大夫所鄙视,影响了他的仕途,使他受到排斥,中年以后才中科举,此后流宦各方,多任职各地的下级官吏。
柳永多用民间流行篇幅较长的慢词创作,不限于士大夫常用的小令,拓展了宋词的形式,并扩大词的视野,其词主要描写男女之情与羁旅行役,坦率生动,直言无隐,不避口语,善于融情入景和运用铺叙手法,技巧高妙,影响了其后词人如苏轼和周邦彦的作品,后世通俗文学亦推崇柳永的地位。柳永作品辑为《乐章集》,现存词200余首,对宋词的发展甚有贡献。
生平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为河东柳氏之后,出身仕宦之家,父亲柳宜及五位叔父都曾在南唐或宋朝做官,兄长柳三复及柳三接都有科第功名。柳永年轻时在汴京度过,喜欢在歌楼酒肆流连,多为歌妓酒女作词。他有音乐天分,精通音律,个性浪漫,往往应教坊乐工所求,为流行歌曲作词。
歌妓如得到柳永为她作词,便身价十倍,故向柳永赠予财物,以求填词,这也许成为柳永当时的主要收入。柳词曾传唱宫中,如《倾杯乐》赞美京城元宵佳节的繁华享乐,曾在宫中传唱一时。柳永考试不中,写了《鹤冲天》词,表达了他的牢骚,以及对仕宦和士大夫的轻视和鄙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自视为没有功名的卿相,宁愿不要浮名。《鹤冲天》为落第秀才鸣不平,被落第秀才传唱一时,却得罪了皇帝宋仁宗。
其后一次科举中,宋仁宗特意让柳永落榜,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多为歌妓酒女作词,被士大夫认为品格卑下,词语淫秽鄙俗,受士大夫排斥,也影响了他的仕途。
景祐元年(1034年)约在48岁时,柳永终于科举及第,被任命为睦州团练推官。一个多月后,任期并未届满,睦州知州吕蔚准备给他升官,报请朝廷,引起舆论非难,结果侍御史郭劝认为柳永尚未有表现,没有升官。实际上柳永作地方官时施行善政,赢得百姓爱戴,足迹涉及睦州、晓峰、余杭、灵台、泗州、杭州、苏州、扬州、会稽、建宁、长安、成都等地。
他曾任定海县晓峰盐场盐监,景祐年间(1034年-1038年)任职余杭令,政绩良好,得百姓爱戴,此外曾担任著作郎及太常博士。柳永多次请求晋升,甚至请求宦官加以推荐,都不得要领。他曾向宰相晏殊自荐,却被讥讽词作俚俗。有人推荐柳永的才能,要求给他升官,宋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
柳永仕途因而总是不得志。他填词署名,写上“奉旨填词柳三变”,表现他的反抗态度。柳永曾写《醉蓬莱》词,歌颂皇帝,献给宋仁宗,希望得到擢用,但词中有几句话得罪了宋仁宗,宋仁宗把词掷在地上,柳永自此不复被擢用。他一直做小官,收入不多,仕途不得意,才华得不到施展,辗转于各地的卑微官职中;失意以后,更纵情于歌妓酒女之间。皇祐年间(1049年-1054年),任职屯田员外郎,长期没有调迁,最后在江苏润州离世。
柳词在宋代流传甚广,盛行一时,相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相传柳永过世后,每年都有歌妓在他坟前致哀。作品集名为《乐章集》,南宋时有9卷,此本今已失佚。现存古本为明毛晋编《宋名家词》本,及清朱孝臧编《彊村丛书》本,1965年唐圭璋编《全宋词》收柳词212首。
扩展资料:
地位与评价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极值得重视。他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创制了很多新曲,完成了慢词形式,扩展了题材,引入了民间文学的手法和口语语汇。他是慢词这种长篇词的开创者,在慢词方面他开拓了词的形式,是首位刻意锤炼慢词的大家。柳永以前,文人一向甚少填写慢词,所用词调多为篇幅短小的小令,柳永则大量使用了篇幅较长、流行于市井间的慢词。
柳永对词坛的两大贡献,一是“领字”的使用,一是在叙事抒情中注入抒情成分。柳永羁旅行役之词,就内容而言,在词的发展演变史上,具有开拓的作用。当时士大夫并未以词正面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志意,柳永拓展五代以来离别相思之词,首先写离别相思之情,直接出之以男性口吻而非女性口吻,真切写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抒写男女感情,特别是男性的恋爱心理。
影响
柳永是慢词的完成者,对其后词人影响很大。柳永首先描写行踪所及广大的关塞山河,而不限于闺阁园亭,首先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鲜明真切,而不用相袭的陈言。他也开始在羁旅行役之词中,正式抒发个人志意。柳永这几方面的拓展,启发和影响了后来的苏轼,对苏轼早期词作颇有启发,如《八声甘州》影响了苏轼慢词《沁园春》。
苏词开阔博大的景象,雄浑矫健的音节,正有得于当时盛行的柳词;只是柳词往往笔锋一转,回到了柔情的描写,苏词则始终在开阔博大和雄浑矫健的豪气中。柳词着重章法结构的层次拓展,以及情景的相互衬托,对北宋后期的长调写作,特别是对于周邦彦词之铺叙,产生很大影响。有学者认为周邦彦的词继承了柳词。柳永咏叹离别的词中,多想象对方别后的景况,后来周邦彦词受柳词影响,也用了相同手法。
柳永怀古慢词在北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有成就,对后世影响最大。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受柳永《双声子》影响,两词都是泛舟长江而缅怀历史事件与古人,最后以感慨人事变迁作结,暗寓著作者自己的落魄。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吴文英《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云隐韵》都继承了柳永《双声子》的结构。柳永也将咏物题材引入慢词创作,咏物题材原本未受词人重视,由于柳永的努力,咏物慢词开始流行。
柳永的普遍形象,是一个浪子,歌女的爱人,后世戏曲和通俗小说作家,都尊柳永为通俗文学传统的代表,认为他敢于违背传统,具有反抗精神。于历代文人中,柳永在通俗文学拥有最高地位。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建基于柳词《定风波》;而罗烨《花衢实录》、洪楩《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冯梦龙《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等笔记小说,都脱胎自柳永《木兰花》这首联章。柳永的山水词,也启迪元明戏曲对大自然的描写。

柳永有什么贡献?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
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
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
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
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诗人柳永出自哪个朝代?

诗人柳永是哪个朝代的?刘三边,原名刘三边,福建崇安人。柳永是著名的诗人,号称“唐诗宋词元曲”,那么宋代的柳永也是如此吗?但是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那么柳永属于哪个朝代呢?柳永肖像宋朝是从960年到1279年,一个介于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1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他为帝,建立了宋朝。125年,金国攻打宋朝,宋朝灭亡。之后在南京继位,用宋朝国号。为了区分两宋,以前的宋称为北宋,赵建建立的宋称为南宋。276年,元朝攻陷临安。从此,南宋灭亡,进入元朝。柳永出生年份不是很确定,大概是984年。大概死于1053年,所以在北宋,所以柳永是北宋的诗人。他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学诗。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辗转于苏杭之间,始终沉浸在歌舞升平的生活中。他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几次考第一都失败,开始埋头填词。直到1034年,处于暮年的刘永才开始了他的仕途。但对柳永来说,他最大的成就是不在仕途,而在歌词。他创造了大量的慢词,在词中加入了赋体法和俚词俗语,使之更容易理解。虽然平淡无奇,但这是他独特的风格。在宋词的发展历程中,他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全面创新的诗人,也是宋词用调最多的诗人,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雪梅香》赏析与介绍永的歌《雪梅香景萧索》入选《全宋词》。这是一首薛梅第一段词通过描写景物突出了诗人自身悲秋的心境,还引用了悲秋的典故,使其悲秋思想更加强烈。鱼市应该是一个繁忙的市场,人们来来往往。但诗人用孤烟来衬托繁华后的落寞,更让他忧心忡忡。古诗词中的“伤逝红”代表的是被风雨摧残的花朵,而在这句话中,指的是秋叶。落叶很美,但雨后深秋的落叶却是深深的惆怅。廖阔的河是新的,傍晚的夕阳不会落下。本来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场景,但是在诗人的内心情绪下,广阔的天空并不是那么的身心。接下来的影片表达了感受,看了现场,回忆了过去和恋人的快乐时光,表达了现在两地的无限不舍。在参加第四次科考之前,柳永曾经爱上了一个青楼女子,并为她写了很多诗,吟诗作对。然而,在科考再次落后后,他心灰意冷,离开了京城,与爱人分道扬镳。本来,我是很舍不得离开的。现在诗人孤身一人,身心俱疲。他自然想起了和爱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心中充满了向往。《刘彩连陵》内容赏析是北宋婉约派代表诗人柳永的作品,后被收录于《采莲令-月华收》。柳永,原名刘三边,出身官宦之家,但仕途之路颇为坎坷,几次科举都没有遇到。到他死的时候,他已经快老了。因此,柳永潜心于词与诗,诗歌造诣极高。永《宋词三百首》分为两部分,字的上半部分是分手的场景,特别悲痛。第一句“月华丰收,云霜黎明”是从点名时间和环境开始的。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收获”字,其实暗示着他们两个马上要走了,因为要去遥远的西部,一个“客”字写出了离别的感觉。作为作者情人的Cuie握着作者的手不肯放开。她一定要送他到路口,可见两人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让人揪心。下面,作者写到崔娥的美“千面美人,站着怒放”体现了崔娥的美丽容颜,那么作者怎么能放过呢?“无字无泪”已经伤心地说不出话了。只有不断的哭泣,作者伤心欲绝,只能逼着忍者悲痛欲绝,头也不回的离开,因为作者害怕他一旦回头,不仅没有再离开的勇气,还会增加崔娥的痛苦。在诗的下一部分,作者已经在路上了。下篇第一句“一叶扁舟,任你快桨”,与《千里江陵一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作者觉得难过,快舟让作者舍不得。你为什么开得这么匆忙?为什么不让自己在爱人面前多呆一会儿?“可是你恨的时候谁跟你说话呢?”你向谁诉说你的悲伤?回头看,根本看不到城墙,只有眼前的河流和树木。全诗笔法灵动,情谊深厚,表现出极其细腻动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蕴含着旅途的愁苦,将感情融入景物和叙事之中,体现了柳永词的特色。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翻译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古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